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以晚粳稻新品种宁84为供试材料,于2015年在宁波进行了不同施氮量(0、12、15、18 kg/667 m2)和不同氮肥运筹模式(基蘖肥∶穗肥=6∶4、7∶3、8∶2、9∶1)对宁84产量及氮肥利用率影响的大田试验。结果表明:宁84在浙江省中上地力田块做单季晚稻栽培时,其最佳处理组合为施氮量15 kg/667 m2、基蘖肥∶穗肥=6∶4;在此组合条件下,宁84的经济性状较协调,籽粒产量和氮肥利用率最高。  相似文献   

2.
为了发挥甬籼57增产潜力,开展了甬籼57氮肥施用量和施用方式的研究。结果表明,甬籼57获得高产的施纯氮量应在14.0kg/667m^2以上,如果单攻高产的话,可采用纯氮18.0kg/667m^2左右的高施氮量,如综合考虑高产、稳产和效益,纯氮施用量控制在14.0kg/667m^2为佳;施氮方式以基、苗、穗肥比例为2:0:1这种重施基肥适施穗肥的“V”字型施肥方式为最佳,在施用纯氮14.0kg/667m^2时,采用基、苗、穗肥比例为2:1:0的施氮方式也较为理想。  相似文献   

3.
早稻品种甬籼69的氮肥用量与施用方法试验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为发挥早稻品种甬籼69的增产潜力,进行了甬籼69氮肥施用量和施用方法试验。结果表明,从高产、稳产、效益三方面综合考虑,在肥力中等偏上的土壤条件下,甬籼69的施氮量宜控制在210 kg.hm-2;施氮方法以基∶苗∶穗肥为1∶2∶0为佳。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不同氮肥施用比例对豫南地区小麦生理特性、品质和产量性状的调控效应,以偏弱筋品种信麦129为研究对象,设置不同施纯氮量N0(0 kg/hm2)、N1(97.5 kg/hm2)、N2(195 kg/hm2)、N3(292.5 kg/hm2)、N4(390 kg/hm2)和氮肥不同基追比例(基肥∶壮蘖肥∶拔节肥=7∶3∶0、6∶2∶2、5∶3∶2、4∶3∶3)试验。结果表明,增施氮肥能有效促进小麦冬前、返青和拔节末期的生长发育,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小麦在越冬期、拔节期的分蘖数、次生根数显著增加(P<0.05)。而在相同施氮量下,基追比为7∶3∶0能有效促进小麦分蘖、次生根发育和株高增长。而在相同施氮量下,基追比为6∶2∶2能最大程度提高籽粒面粉蛋白含量。研究也表明,小麦产量与施氮量呈正相关关系,但同时也会增加肥料成本。综合分析,当施氮量为N2(195 kg/hm2)且基追比为7∶3∶0(基肥∶壮蘖肥∶拔节肥)时,粗蛋白含量、降落数值和湿面筋含量符合国家...  相似文献   

5.
为实现甬籼15的高产稳产,笔者开展了甬籼15氮肥施用量和施用方式的研究。结果表明,从高产、稳产、效益三方面综合考虑,在肥力中等偏上的土壤条件下,甬籼15纯氮施用量宜控制在180.0㎏/hm2左右为佳;施氮方式以基、苗、穗肥比例为0.5∶1.5∶1这种适施基肥、早施重施苗肥、施好穗肥的倒"V"字型施肥方法为最佳。  相似文献   

6.
为探寻氮肥和钾肥不同施用量对莴苣产量、品质,以及氮肥和钾肥互作对莴苣生长的影响,以期筛选出莴苣优质生产的最佳施氮量和施钾量,分别设置了不同氮肥用量和钾肥用量处理,氮肥设6个水平,钾肥设2个处理。结果表明:适宜的氮肥和钾肥用量能明显改善莴苣品质,提高肥料利用率。氮肥对莴苣植株生长影响大于钾肥,在施氮量为30 kg/667 m2时植株产量较高,施氮量为24 kg/667 m2时植株产量较高,施氮量为24 kg/667 m2时的品质较好,且氮肥农学效率最高。施氮量相同时,不同钾肥对莴苣产量影响不显著,低钾水平下莴苣品质较好,硝酸盐含量较低。综合分析氮肥和钾肥不同用量对莴苣产量、品质及经济效益的影响,建议莴苣适宜施肥配方为:施氮量24~30 kg/667 m2时的品质较好,且氮肥农学效率最高。施氮量相同时,不同钾肥对莴苣产量影响不显著,低钾水平下莴苣品质较好,硝酸盐含量较低。综合分析氮肥和钾肥不同用量对莴苣产量、品质及经济效益的影响,建议莴苣适宜施肥配方为:施氮量24~30 kg/667 m2+施钾量20 kg/667 m2+施钾量20 kg/667 m2。  相似文献   

7.
以晚粳稻新品种宁84为供试材料,于2015年在宁波进行了不同施氮量(0、12、15、18 kg/667 m~2)和不同氮肥运筹模式(基蘖肥∶穗肥=6∶4、7∶3、8∶2、9∶1)对宁84产量及氮肥利用率影响的大田试验。结果表明:宁84在浙江省中上地力田块做单季晚稻栽培时,其最佳处理组合为施氮量15 kg/667 m2、基蘖肥∶穗肥=6∶4;在此组合条件下,宁84的经济性状较协调,籽粒产量和氮肥利用率最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设施辣椒最适施氮量,为减少化肥投入,提供种子依据。【方法】采用“2+x”试验设计方案,以常规施肥和优化施肥为基础,进行氮肥总量控制研究,分析氮肥对设施辣椒生长、产量、经济效益和肥料利用率的影响。【结果】优化氮区辣椒生长发育综合性状、产量及经济效益均高于其它处理,产量为4 560.23 kg/667 m2,纯收入11 211.17元/ 667 m2,产投比60.19。经线性模拟分析,辣椒产量和用氮量存在显著相关性,当纯氮施用量为25.9 kg/667m2时,产量达到最大值4 586.3 kg/667 m2。优化施肥处理的氮肥贡献率、氮肥农学效率、氮肥吸收利用率最大,分别为49.56%、150.67 kg/kg、21.7%,且利用效率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呈先增大后降低的变化规律,氮肥偏生产力随氮肥用量增加呈显著下降趋势。【结论】适量水平的氮肥能促进辣椒正常生长发育、获得高产、高收益,发挥氮肥的最佳效率。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明麦秸全量还田下合理的氮肥施用方案,以南粳9108为材料,设置了不施氮对照(CK)、施氮量[常量施氮(300 kg/hm2),A1,减量20%施氮(240 kg/hm2),A2]和氮肥运筹(基蘖氮肥∶穗氮肥=6∶4,B1,基蘖氮肥∶穗氮肥=7∶3,B2)处理,分析了麦秸全量还田下减氮施肥及不同氮肥运筹对粳稻产量形成和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A1水平下粳稻分蘖中期、拔节期地上部干物质积累量均值高于A2水平;提高基蘖氮肥比例有利于粳稻地上部干物质的累积。A2水平下粳稻平均产量较A1水平仅降低110.08 kg/hm2,差异不显著;A1和A2水平下B2处理粳稻产量均高于B1处理,但差异不显著。A1水平下分蘖中期、拔节期以及分蘖中期至拔...  相似文献   

10.
申优26是江西通过“籼改粳”专项引进的双季晚粳稻品种,为了摸索其高效栽培技术,通过田间小区试验,探究施氮量、氮肥运筹和抛秧盘量对其产量及构成和氮肥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申优26在江西中等肥力田块做双季晚稻种植时,随着施氮量和分蘖肥施用比例的增加,其产量和氮肥利用效率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其适宜施氮量和氮肥运筹比例分别为270 kg/hm2和基蘖穗比例4∶5∶1。随着抛秧盘数量的增加,申优26的产量及氮肥偏生产力也相应等比例增加,且差异达显著水平。因此,从产量及提高氮肥利用效率来看,申优26在江西做双季晚稻种植,适应的施氮量水平为270 kg/hm2,基蘖穗的氮肥运筹比例为4∶5∶1,同时增加20%的抛秧盘以增加基本苗。  相似文献   

11.
陈俊  姜慧 《上海农业科技》2023,(2):133-134+137
为探明在水稻机插侧深施肥、“一基一追”施肥模式下,不同氮肥用量对水稻生长发育及其产量的影响,特进行了相关试验。结果表明,在水稻机插侧深施肥、“一基一追”施肥模式下,每667 m2纯氮施用量为18.0 kg时,水稻产量较常规施肥略有下降;每667 m2纯氮施用量为18.5 kg时,水稻产量与常规施肥基本持平,达到了化肥减量增效的效果;每667 m2纯氮施用量为19.5 kg时,水稻农艺性状和产量性状表现均较好。  相似文献   

12.
以迁葫1号西葫芦为研究对象,采用氮钾二因子饱和D最优设计,研究了不同氮钾肥料施用量对西葫芦产量品质的影响,建立了产量和品质的回归模型,以明确迁葫1号的最优施肥方案。结果表明:增施氮肥更有利于西葫芦产量的提高,钾素施用量的大小是影响西葫芦品质指标的主要因素;N、K_2O对西葫芦产量和品质的互作效应明显;通过效应函数的频率分析寻优可知,当西葫芦目标产量超过5300 kg/667 m2、置信区间为95%时,氮钾肥料优化施肥量为施氮24.13~43.30 kg/667 m2、置信区间为95%时,氮钾肥料优化施肥量为施氮24.13~43.30 kg/667 m2、施钾24.68~63.20 kg/667 m2、施钾24.68~63.20 kg/667 m2;利用回归分析软件求得方程最优解,施氮32.73 kg/667 m2;利用回归分析软件求得方程最优解,施氮32.73 kg/667 m2、施钾40 kg/667 m2、施钾40 kg/667 m2,产量最高,为5504.55/667 m2,产量最高,为5504.55/667 m2;当品质得分超过70分、置信区间为95%时,优化施肥量为施氮6.70~39.92 kg/667 m2;当品质得分超过70分、置信区间为95%时,优化施肥量为施氮6.70~39.92 kg/667 m2、施钾36.71~56.81 kg/667 m2、施钾36.71~56.81 kg/667 m2;利用回归分析软件求得方程最优解,施氮16.36 kg/667 m2;利用回归分析软件求得方程最优解,施氮16.36 kg/667 m2、施钾47.64 kg/667 m2、施钾47.64 kg/667 m2,品质得分最高,为75.70分。  相似文献   

13.
为进一步明确氮肥运筹对杂交粳稻新组合‘申优26’产量及品质性状的影响,通过不同施氮量和氮肥基蘖肥与穗肥的配比试验,对杂交粳稻新组合‘申优26’的品质和产量性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基肥与追肥比例为8∶2的条件下,杂交粳稻新组合最佳氮肥施用量为240 kg∕hm2;在总施肥量纯氮270 kg∕hm2条件下,优质化栽培氮肥基肥与追肥比例以8∶2为宜。  相似文献   

14.
【目的】以广西超级稻品种桂两优2号为材料,研究不同氮肥运筹方式对其干物质生产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方法】进行田间试验,设置3个施氮水平,分别为0(N0)、210(N1)和255(N3)kg/ha,两种施氮比例分别为基肥∶蘖肥∶穗肥=5∶3∶2(F1)和4:3:3(F2),共计5个处理(N0、F1N1、F1N2、F2N1和F2N2),测定不同处理下桂优2号干物质积累及氮肥利用率。【结果】施氮显著增加了桂两优2号不同生育期干物质积累量,且F2N1和F2N1处理在穗后干物质增加量及其对产量贡献率上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桂两优2号各生育期吸氮量随施氮量的增加而提高,施肥方式F2更有利于桂两优2号对氮素的吸收;相同施肥条件下,F2处理的产量和氮肥偏生产力(NPFP)、氮肥农学利用率(NAE)和氮肥吸收利用率(NRE)均较F1处理有所增加,F2N2处理产量最高,但与F2N1处理差异不显著,而F2N1处理的NPFP、NAE和NRE均达到最高水平。【结论】施氮量210kg/ha(N1)、施氮比例为基肥∶蘖肥∶穗肥=4∶3∶3(F2)处理,可在晚稻实现桂两优2号高产高效,其产量达8170.2kg/ha,NPFP、NAE和NRE分别为38.9kg/kg、12.6kg/kg和41.5%。  相似文献   

15.
早籼稻甬籼15氮肥施用量及施用方法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早籼稻甬籼15进行氮肥施用量和施用方法试验。结果表明,甬籼15在各生育阶段对氮肥都有较大的需求,但也不能太多,否则影响群个体之间的协调;氮肥施用量以180 kg.hm-2为宜,施用方法基肥∶苗肥∶穗肥为0.5∶1.5∶1。  相似文献   

16.
为明确氮磷肥施用量对甜菜生长及产量质量的影响,以甜菜品种Beta796为试验材料,设置了低氮高磷(N∶P2O5=150 kg/hm2∶225 kg/hm2,T1)、高氮低磷(N∶P2O5=270 kg/hm2∶120 kg/hm2,T2)、高氮高磷(N∶P2O5=270 kg/hm2∶225 kg/hm2,T3)、不施氮正常施磷(N∶P2O5=0 kg/hm2∶180 kg/hm2,N0)、不施磷正常施氮(N∶P2O5=210 kg/hm2∶0 kg/hm2,P0)5个施肥处理,研究不同氮磷肥配比对甜菜气体交换、干物质积累、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  相似文献   

17.
以强筋冬小麦商优1号为研究对象,设置不同的氮肥-固氮菌肥处理,研究不同氮肥-固氮菌肥用量对强筋冬小麦产量、品质和硝态氮累积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固氮菌肥用量为150 kg/hm2、施氮量在165~240 kg/hm2时,小麦品质最佳,穗数、产量等参数均达到较理想状态,施氮过高或不施氮都会导致产量和品质的下降;施氮量在240kg/hm2时,湿面筋指数、湿面筋含量、蛋白质含量达到最优;施氮量在165 kg/hm2时,取得最大产量(9 060 kg/hm2),千粒质量达到峰值(47.7 g);不施氮处理下土壤硝态氮含量最低,随着氮肥用量不断加大,残留在土壤中的硝态氮含量也不断升高;随着氮肥的追加,在0~315 kg/hm2之间,氮素的盈余量一直增加,变化幅度较大,在315 kg/hm2时达到最大值,对环境产生最大影响。生产实践中的施氮量可根据需要(侧重产量还是侧重质量)在这一范围内进行选择和取舍。推荐氮肥和菌肥施用量分别约为200、150 k...  相似文献   

18.
为明确氮钾互作对甘薯生长特性及产量形成的影响,以甘薯品种泰薯15为试验材料,采用双因素裂区设计,主区为钾肥处理,设2个水平:K0(不施钾肥)、K1(钾肥施用量为18 g/m2),副区为氮肥处理,设3个水平:N0(不施氮肥)、N1(氮肥施用量为9 g/m2)、N2(氮肥施用量为18 g/m2),研究氮肥、钾肥及其交互作用对甘薯干物质积累分配及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在K0条件下,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地上部茎叶生长势增强,块根干物质积累量、产量降低;在K1条件下,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地上部茎叶生长势增强,块根干物质积累、产量先升高后降低;在相同施氮水平下,施钾处理的单薯质量、商品薯率、块根干质量及产量明显提高,且施钾可降低过量施氮造成的茎叶旺长。双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氮钾肥对甘薯的单株块根干质量、单株叶片干质量、总干质量及单薯质量和薯干产量表现出极显著正交互作用,对鲜薯产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以广西超级稻品种桂两优2号为材料,研究不同氮肥运筹方式对其干物质生产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方法】进行田间试验,设置3个施氮水平,分别为0(N0)、210 (N1)和255(N3) kg/ha,两种施氮比例分别为基肥∶蘖肥∶穗肥=5∶3∶2 (F1)和4:3:3 (F2),共计5个处理(N0、F1N1、F1N2、F2N1和F2N2),测定不同处理下桂优2号干物质积累及氮肥利用率。【结果】施氮显著增加了桂两优2号不同生育期干物质积累量,且F2N1和F2N1处理在穗后干物质增加量及其对产量贡献率上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桂两优2号各生育期吸氮量随施氮量的增加而提高,施肥方式F2更有利于桂两优2号对氮素的吸收;相同施肥条件下,F2处理的产量和氮肥偏生产力(NPFP)、氮肥农学利用率(NAE)和氮肥吸收利用率(NRE)均较F1处理有所增加,F2N2处理产量最高,但与F2N1处理差异不显著,而F2N1处理的NPFP、NAE和NRE均达到最高水平。【结论】施氮量210 kg/ha(N1)、施氮比例为基肥∶蘖肥∶穗肥=4∶3∶3(F2)处理,可在晚稻实现桂两优2号高产高效,其产量达8170.2 kg/ha,NPFP、NAE和NRE分别为38.9 kg/kg、12.6 kg/kg和41.5%。  相似文献   

20.
氮肥施用量及运筹方式对水稻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推广水稻高产栽培新技术提供理论依据,以超级稻品种金优785为试验材料,分析不同施氮总量及氮肥运筹方式(不同时期施用比例)水稻的生育期、叶面积、茎秆粗和产量变化。结果表明:以精确定量的施氮量(16kg/667m~2)与氮肥运筹基蘖肥∶穗肥=5∶5组合处理的单产最高,达815.6kg/667m~2,与其他处理的差异达极显著水平,植株各项性状表现突出。氮肥后移施用能取得较理想的产量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