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以马蹄莲不同品种的花粉为材料,研究马蹄莲花粉活力检测的适宜方法和贮藏影响因子。比较了TTC、Lugol’s 染色液、亚甲基蓝、醋酸洋红4种染色法和离体培养法鉴定马蹄莲花粉活力的效果,以及花粉干燥时间(含水量)、贮藏温度、预冻方法、解冻方法对花粉贮藏的影响。结果表明:所选用的4种染色法中,TTC法能将马蹄莲花粉染成深红、浅红、粉红,从而区分出花粉有无活力及活力的强弱;Lugol’s 染色液、醋酸洋红不能使花粉染色;亚甲基蓝将所有花粉染成同一颜色;所以除TTC法外均不适合马蹄莲花粉活力的鉴定。离体培养法培养24 h可以较好鉴定马蹄莲花粉活力,其最佳培养基配方为80 g/L蔗糖+0.2 g/L硼酸+0.3 g/L硝酸钙。马蹄莲花粉的适宜干燥条件是室温下干燥27 h,之后不需任何预冻处理直接放入冰箱,最适解冻方式是37 ℃水浴2 min。不同贮藏温度下马蹄莲花粉活力变化存在明显差异,试验温度中以-80 ℃的贮藏效果最好,贮藏61 d后仍能保持40%以上的活力,其次是-20 ℃贮藏,然后是室温,4 ℃贮藏效果最差。综上所述,TTC染色法和离体培养法是马蹄莲花粉活力测定的适宜方法,-80 ℃的低温可明显延长马蹄莲花粉的贮藏时间,研究结果为马蹄莲花粉离体保存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研究并确定防风花粉生活力及柱头可授性的快速有效测定方法。使用I2-KI、TCC、亚甲基蓝及无机盐培养法测定花粉活力。用联苯胺-过氧化氢法测定柱头可授性。亚甲基蓝染色法最适于检测花粉活力,结果与无机盐观测法符合度高。防风刚开花时花粉活力不高,开花后第三天花粉活力最高,可达96%,第五天花粉活力开始下降,且下降幅度较大。防风开花2d后柱头分泌黏液,第3d分泌量最大,但此时柱头不具有可授性。待花药脱落后,柱头可授性逐渐增强,第6-8d达到最大值。亚甲基蓝染色法简便、快捷,适于防风花粉活力的观测。花药脱落后第6-8d柱头可授性最强。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以四川牡丹花粉为材料,利用离体萌发法、亚历山大染色法、TTC染色法及I2-KI染色法,测定四川牡丹花粉的活力。结果表明:开花后第1天花粉即具有活力,第4天花粉活力最高,随着开花时间的推移,花粉活力逐渐下降。开花后1~7 d,用4种测定方法测得的花粉活力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亚历山大染色法与离体萌发法的结果差异极其显著(P<0.01)。TTC染色法和I2-KI染色法,与离体萌发法的结果差异不显著。其中I2-KI测定结果最接近离体萌发法。综合考虑实验条件、实验周期、实验过程和药品保存方法等因素,I2-KI染色法适合四川牡丹野外人工传粉之前快速准确地测定花粉活力。这为探讨四川牡丹濒危的原因、保护种质资源、开展引种驯化和杂交育种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高温胁迫对玉米自交系父本花粉生活力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以中种集团提供的10份骨干玉米自交系父本花粉为试验材料,通过TTC染色法和离体培养法,研究不同胁迫温度对花粉生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花粉不易储藏,高温胁迫会导致花粉生活力显著下降,在35℃胁迫处理6 h之后花粉生活力全部丧失;在40℃胁迫处理4 h之后有8个自交系的花粉丧失生活力。TTC染色法和离体培养法均能有效测定玉米花粉生活力,离体培养法测得的花粉生活力低于用TTC法测得的水平。  相似文献   

5.
花生种子发芽率快速测定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用TTC氯化三苯四氮唑)染色法和红墨水染色法对35份花生品种进行种子生活力的测定,并与其发芽率比较,研究结果表明,TTC法和红墨水法测定的种子生活力和发芽率之间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TTC染色法和红墨水法都可用于花生种子发芽率的快速测定,其中TTC染色法的测定结果可靠性高于红墨水染色法。  相似文献   

6.
为筛选适宜栽培种甘蔗花粉离体萌发的培养基配方,建立有效的离体萌发体系,以糖用甘蔗主栽品种ROC22花粉为材料,通过单因素试验探索满足甘蔗花粉离体萌发的基本条件,然后利用L16(4 5)正交试验,寻求甘蔗花粉离体萌发的最适宜培养基配方,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不同温度对甘蔗花粉萌发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中,培养基以刚好凝固时为最佳。蔗糖、硼酸和硝酸钙在一定范围内对甘蔗花粉萌发起促进作用,超过一定浓度则起抑制作用。硫酸镁作用不稳定,硝酸钾影响较小。正交试验中,蔗糖对甘蔗花粉离体萌发率和花粉管生长速率影响最大,呈显著水平,硼酸次之,硫酸镁影响最小。花粉萌发的适宜温度为30 ℃,萌发率和花粉管长度分别为89.83%和143.03 μm。200 g/L蔗糖+400 mg/L硼酸+100 mg/L硝酸钙+400 mg/L硫酸镁+1 g/L琼脂,在30 ℃下培养花粉萌发率最高,花粉管生长状态良好,这种方法可快速有效鉴定不同甘蔗花粉活力差异。  相似文献   

7.
玉米花粉活力测定方法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采用碘-碘化钾法、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法及离体萌发法对花粉活力进行了室内测定,并与大田测定结果作了相关分析。结果表明:碘-碘化钾法不适合于测定玉米花粉活力,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法及离体萌发法能有效测定玉米花粉活力,TTC法来测定花粉的活力最为简单、准确。  相似文献   

8.
以天宝野生蕉Musa spp.AB为材料,采用不同染色方法检测天宝野生蕉花粉活力,对野生蕉花粉进行离体萌发培养,通过染色检测与花粉培养结果之间的对比验证,筛选快速、准确检测野生蕉花粉活力的方法。联苯胺——甲萘酚染色法处理花粉形态较模糊;醋酸洋红染色法、I2-KI染色法、TTC染色法,花粉形态清晰,均能取得较好的染色效果;联苯胺——甲萘酚染色法、醋酸洋红、I2-KI染色法检测结果与花粉培养结果差异极显著;TTC染色法出现深红、浅红两种染色差异,其结果与花粉培养结果相关性最好,筛选TTC染色法作为野生蕉花粉活力快速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9.
了解豆薯花粉活力是开展杂交育种的重要环节。通过对豆薯不同品种花粉活力测定表明:离体培养、TTC法和I2-KI法测定豆薯花粉活力结果差异较大,以花粉离体培养测定花粉活力在36%以内,I2-KI法测定染色效果最为明显达92%以上。不同品种采用同一方法测定的花粉活力亦有差异。花粉离体培养萌发在蔗糖浓度20%、硼酸浓度10 mg/L,pH值7.22条件下5~6 h观察结果最佳。I2-KI染色时间快、染色深,浓度以0.5%为宜。  相似文献   

10.
以海南蒟、大叶蒟和球穗胡椒的花粉为材料,研究了不同培养基和采样时间对花粉萌发率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胡椒种质花粉的最佳萌发条件分别为100 g/L蔗糖+100 mg/L硼酸+600 mg/L Ca(NO3)2、100 g/L蔗糖+100 mg/L硼酸+300 mg/L Ca(NO3)2和100 g/L蔗糖+200 mg/L硼酸+300 mg/L Ca(NO3)2。ME3培养基抑制海南蒟和球穗胡椒花粉萌发,蔗糖、硼酸和Ca2+的协同作用可以提高胡椒花粉萌发率,硼酸的浓度需要控制在一定范围内(≤200mg/L  相似文献   

11.
以10%蔗糖+0.5%琼脂为基础培养基,采用花粉离体萌发法研究硼酸浓度、培养温度和培养时间对多肉植物红司(Echeveria nodulosa)花粉萌发和花粉管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硼酸浓度、培养温度、培养时间三因素以及相互间的交互效应对花粉萌发率的影响差异极显著;硼酸浓度、培养温度以及二者间的交互效应对花粉管伸长的影响显著,而培养时间对花粉管伸长的影响不显著。12~28 ℃有利于提高花粉管萌发率,20~36 ℃有利于花粉管的伸长。三因素交互效应显示:60 mg/L硼酸+12 ℃+16 h为红司花粉萌发最佳条件,萌发率为52.43%。30 mg/L硼酸+36 ℃+16 h为花粉管生长适宜条件,花粉管平均长度达527.74 μm。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适宜睡莲花粉离体萌发的培养基和低温保存的方法,以睡莲品种‘默笙’和3份原种睡莲的花粉为试验材料,采用单因素、正交试验设计,筛选出最适宜的培养基,观测睡莲花粉在不同温度下保存的萌发率。结果表明,4种澳系睡莲花粉的最适培养基的各组分浓度不同,花粉的生活力存在差异,澳洲原生浅色睡莲与澳洲原生深色睡莲的花粉生活力较高,分别为43.90%和45.63%;‘默笙’睡莲的花粉生活力次之,为31.84%;‘白巨睡莲’的花粉生活力较低,为9.73%;4种澳系睡莲花粉均不耐贮藏,不同温度下保存72 h后萌发率均为0。本研究结果可为睡莲杂交育种的亲本选择、花粉的低温保存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目的以优化金银忍冬花粉离体萌发的培养基组分。方法以盛花期新鲜花粉为材料,采用花粉离体萌发方法,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响应面法优化培养基组分。结果金银忍冬花粉离体萌发的最佳培养基组分为蔗糖质量浓度为400g/L、硼酸质量浓度为127.23mg/L、2,4-D质量浓度为75.00mg/L,在此培养基组分条件下,金银忍冬花粉萌发率的预测值为90.24%,验证萌发率为89.65%。结论利用响应面分析法可得到理论最佳培养基组分,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科学、高效。  相似文献   

14.
膜荚黄芪繁殖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观察膜荚黄芪的花部特征,用亚甲基兰法测定花粉活力变化,用联苯胺-过氧化氢法测定了其柱头的可授性,并用杂交指数(OCI)、花粉-胚珠比(P/O)方法测定了其有性繁育系统类型。结果表明,从开花当日开始,花粉活力不断下降,在开花后五天,花粉活力几乎为零。在花后1天柱头有较高的可授性,花后4天失去可授性。膜荚黄芪的杂交指数(OCI)=3,繁育系统为自交亲和,有时需要传粉者;花粉-胚珠比(P/O)=3850-4300,为专性异交。  相似文献   

15.
马铃薯脱毒试管苗的快速繁殖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韩宏义  李岩 《杂粮作物》2002,22(1):48-49
剥取小于0.3mm的马铃薯茎法进行组织培养。在诱导愈伤组织和愈伤组织分化成芽过程中采用不同的激素条件,诱导培养基为MS+6-BA2mg/L+NAA0.1mg/L+蔗糖3%+琼脂0.6%,分化培养基为MS+GA30.5mg/L 蔗糖3%+琼脂0.6%。这种方法可提高分化成芽率,最后获得马铃薯脱毒苗。  相似文献   

16.
以阴生桫椤(Alsophila latebrosa)、大叶黑桫椤(Alsophila gigantea)为研究对象,利用绿色球状体(Green Globular Bodies,GGB)途径,展开快繁体系的研究,以筛选最优的繁殖体系。结果表明:(1)阴生桫椤的快繁体系中,1/10 MS是孢子萌发最优培养配方;1/2 MS+NAA 0.3 mg/L+6-BA 0.5 mg/L,蔗糖30 g/L,琼脂6.5 g/L是诱导配子体产生GGB的最优培养配方;1/2 MS+KT 0.1 mg/L+IAA 0.1 mg/L是其诱导GGB分化的最优培养配方;孢子体幼苗在泥炭土:菜园土:珍珠岩=3:3:1的基质中成活率最高。(2)在大叶黑桫椤的快繁体系中,1/10 MS为相对较好的培养基;1/2 MS+0.3 mg/L IBA是诱导产生GGB的最优培养配方;1/2 MS+0.3 mg/L NAA对GGB分化的促进作用最显著;1/2 MS+0.1 mg/L IAA+0.3 mg/L NAA的组合可有效促进孢子体幼苗生根。(3)通过配子体诱导GGB途径,2种桫椤属植物从孢子萌发到幼苗移栽的整个培养过程为6~8个月。可见,GGB途径不仅能提高繁殖系数,也能大大缩短桫椤属植物的繁殖时间,为实现桫椤属植物的工厂化育苗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棕榈油是由油棕树的棕榈果压榨而成,是重要的食用油及工业用油。自然状态下,油棕的产量受到授粉率的制约。将油棕花粉在适宜的条件下贮存并保持其活力,在适当时间对油棕人工授粉对于提高油棕的产量有实际的意义。本研究运用培养基萌发法研究干燥时间、保存温度、培养温度和培养基成分对油棕花粉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油棕花粉保存的最佳条件为在38℃干燥36 h后保存于-20℃;油棕花粉萌发的最佳培养温度为35℃;适宜浓度的蔗糖和硼酸能促进花粉萌发,高浓度则抑制;硝酸钾的浓度对油棕花粉萌发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