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利用马立克氏病病、死鸡的皮肤(羽囊)打碎、制成MD琼扩抗原.结果表明,自制的MD皮肤(羽囊)琼扩抗原与参考抗原检查MD抗体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相同,以皮肤琼扩抗原制造方法简单,并且可制造更多的MD琼扩抗原.  相似文献   

2.
利用马立克氏病病、死鸡的皮肤(羽囊)打碎、制成MD琼扩抗原。结果表明,自制的MD皮肤(羽囊)琼扩抗原与参考抗原检查MD抗体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相同,以皮肤琼扩抗原制造方法简单,并且可制造更多的MD琼扩抗原。  相似文献   

3.
用马立克氏病(MD)肿瘤细胞系 MDCC-MSB-1免疫家兔制成的高免血清,经正常的来杭鸡淋巴细胞完全吸收后,获得针对 MD 肿瘤表面抗原(MASTA)的特异性抗血清,它与 MSB-1反应的间接免疫荧光效价为1∶32。以MD 京-1强毒株接种1日龄雏鸡诱发的实验性肿瘤和某鸡场疑似马立克氏病的内脏肿瘤制成细胞悬液,用 MASTA 特异性抗血清进行间接免疫荧光染色,测得内脏肿瘤细胞的 MASTA 阳性率分别为2%和15%,并从疑似 MD 的病鸡血液内分离出 MD Ⅰ型病毒。羽囊和血清琼扩 MD 阳性,但无肿瘤病变的鸡未能测出MASTA 阳性的肿瘤细胞。用荧光抗体染色检查 MASTA 抗原的 MD 诊断方法切实可行。  相似文献   

4.
用琼脂扩散法对马立克氏病感染的雏鸡群同时检查羽囊和血清的试验,表明雏鸡感染马立克氏病后约2周,开始出现羽囊沉淀抗原,1个月后羽囊阳性率到达高潮,再过1个月下降。发病死亡始于羽囊沉淀抗原出现后10天,再20天后进入高潮,持续约70天;在这个期间,羽囊阳性与症状、病变相一致。羽囊阳性率下降后约1个月,致死率随之下降,同时出现很少数羽囊阴性、但具有马立克氏病症状和病变的鸡。血清沉淀抗体比羽囊沉淀抗原的出现晚约3周。血清阳性率的上升较缓慢,至6月龄试验结束时,阳性率仍继续上升。有少数感染的鸡血清沉淀抗体出现后不久就消失,但大多数保持时间较长。从1岁、2岁的鸡群检查结果来看,血清沉淀抗体保持时间是相当长的。至发病死亡高潮的后半期,有一部分鸡羽囊和血清都为阳性,也有一些鸡血清阳性、羽囊阴性,包括部分后来病死的鸡在内。看来,血清沉淀抗体的存在与鸡体对马立克氏病的抵抗力没有明显关系。试验结束时,羽囊阳性鸡大多数血清也为阳性。1岁、2岁的鸡群中检出的羽囊阳性鸡,其血清也都为阳性。因此用琼扩法检查和剔除鸡群中的感染鸡时,我们认为对小鸡可单检查羽囊,对大鸡可单检查血清,对中鸡除检查羽囊外,还可同时检查血清。  相似文献   

5.
第16卷第二期一第4期总第48期一第51期研究论文期次,始页码1中成药法囊净防治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研究………………。…………………··贾英科(l,l)畜禽好得快饮水剂研制和应用报告………………………··。………畜禽饮水剂课题组(1,8)马立克氏病鸡皮肤(羽囊)琼扩抗原的研制及应用—…………………………………·王扬伟王宝英卢建洲邓同伟陈春花(1,13)中草药添加剂应激安的免疫药理试验报告……汪德刚张晓根吴树兰卢有锋(二,16)玉米——小麦型日粮添加戊聚糖酶对肉鸡生产性能的影响…………………程伟(二,20)用蚕蛹代替鱼粉饲…  相似文献   

6.
MDV感染鸡羽毛根病毒抗原和DNA的动态检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0羽14日龄鸡分别以马立克氏病毒(MDV)BJ-1株接毒,采集羽毛根作为MDV琼扩抗原和MDVDNAdot-blot杂交的动态检测样品。接毒后第10d至第8周的检测结果显示,鸡羽毛根MDV琼扩抗原及MDVDNA可分别在接毒后第14d(37.5%,3/8)和第12d(33.3%,3/9)检出;接毒后第17d至第5周,鸡羽毛根MDV琼扩抗原的阳性检出率均大于80%;第6,7和8周时,则分别降至66.7%(4/6),50%(3/6)和40%(2/5)。而MDVDNA的检测,除1只鸡直到第4周才呈阳性外,其余在接毒后第14d至第8周中均保持100%的阳性检出率。  相似文献   

7.
应用琼脂扩散沉淀反应(琼扩)诊断马媾疫早有报导。我们试将此方法应用于诊断家畜伊氏锥虫病。以自制京山锥虫虫粉抗原作为琼扩抗原,用琼扩、镜检、补反和小白鼠接种进行了检出率的对比试验。现将试验初步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使用适应鸡胚成纤维细胞的IBDV血清Ⅰ型来制备IBD琼扩抗原 .将此细胞毒经PEG沉淀 ,取沉淀透析、灭活即为IBD琼扩抗原 .经琼扩试验和对流免疫电泳试验 ,表明所制抗原和高免血清的特异性、效价、敏感性及 2 0份待检鸡血清的检测结果与标准抗原和标准血清的基本一致 .且此制备方法简单、快速、安全 ,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用鸡腺病毒血清型2型,3型和地方株A株,B株制备的琼扩抗原检测鸡包涵体肝炎,结果表明抗原具有群特异性,但不具有型特异性。  相似文献   

10.
用鸡腺病毒血清型2型、3型和地方株A株、B株制备的琼扩抗原检测鸡包涵体肝炎,结果表明抗原具有群特异性,但不具有型特异性。  相似文献   

11.
常规琼脂扩散(AGP)试验通过羽毛囊马立克氏病病毒(MDV)特异抗原的检出来诊断鸡致病性MDV的感染〔1,2,6〕,因特异性强、操作简便而广泛应用。但其检出率与感染鸡群在不同时期的检测〔3〕以及火鸡疱疹病毒(HVT)疫苗免疫状态〔4〕密切相关。此现象...  相似文献   

12.
几种牛副结核琼扩抗原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免疫学方法制备了牛副结核细胞浆抗原、细胞壁声波粉碎抗原、Sephadex-G200层析抗原和草柱亲和抗原,分别与牛副结核阳性、弱阳性及阴性血清进行琼扩散试验。结果表明:细胞浆抗原、细胞壁超声波粉碎抗原与阳性、弱阳性血清之间,以及层析抗原和草柱亲和抗原与阳性血清之间有沉淀线出现,而其它的均无沉淀线出现。12个月后,重复该试验,结果细胞浆抗原、细胞壁超声波粉碎抗原阳性血清之间有沉淀线出现,而与弱阳性血清之间以及层析抗原和草柱亲和抗原与阳性血清之间均推动了沉淀线。结果显示:细胞浆抗原和细胞壁声波粉碎抗原在用作牛副结核琼护抗原时,优化层析抗原和草柱亲和抗原。  相似文献   

13.
采用福尔马林,煮沸,醋酸和酒精四种方法处理鸡梅氏菌菌悬液,分别制备上清和沉淀抗原,通过琼脂扩散试验确定福尔马林和醋酸两种方法制备的上清抗原与鸡梅氏弧菌阳性血清检出率最高,而不同处理方法制备的琼扩抗原对鸡白痢阳性血清,鸡霍乱阳性血清及鸡入血支原体阳性血清均无效叉反应。  相似文献   

14.
胸膜肺炎放线杆菌诊断抗原的制备及初步临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14个血清型的胸膜肺炎放线杆菌的标准菌株制备诊断抗原,通过玻片凝集试验,琼脂扩散试验和对流免疫电泳,以标准抗血清作为参考,检验各种诊断抗原的灵敏性和特异性。分别用凝集抗原、超声波处理抗原和酚水抗原对来自湖北、湖南、江西、河南、安徽5省猪场的155份送检血清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可以对送检血清快速、准确地进行鉴别诊断和血清分型。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 Wnt信号通路在动物皮肤毛囊的发生发育中具有重要作用, 前期研究结果表明Wnt3a可能是影响鸡皮肤毛囊密度性状的重要候选基因。为进一步验证Wnt3a在皮肤毛囊生长发育中的作用, 研究以金陵花鸡为研究对象, 筛选Wnt3a SNPs, 并分析其与毛囊密度性状的相关性, 以期找到对皮肤毛囊密度有显著影响的分子标记, 为培育屠体美观的屠宰型肉鸡的“分子编写育种”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PCR扩增直接测序法对Wnt3a 的SNPs位点进行筛查, 分析单个SNP标记与皮肤毛囊密度性状的相关性。采用Haploview软件分析这些SNP位点的连锁不平衡(LD)程度, 并分析不同单倍型组合与毛囊密度性状的相关性。结果 共发现14个SNP位点, 在第2外显子发现1个SNP位点(SNP1), 为同义突变;第2内含子发现4个突变位点( SNP2—SNP5), 在第3内含子发现9个SNP位点(SNP6—SNP14)。卡方检验表明, 第2外显子的1个突变位点(SNP1)和第2内含子的3个突变位点(SNP3—SNP5)的3个位点均处于哈代-温伯格平衡状态(P>0.05), 第3内含子的9个SNPs(SNP6-SNP14)偏离哈代-温伯格平衡(P<0.05)。SNP1—SNP5的He均小于0.50, PIC均小于0.25, 这5个SNP位点遗传多样性较低。第3内含子的9个突变位点, SNP6、SNP7、SNP9位点PIC<0.25, 其他6个突变位点 0.25< PIC<0.5, 为中度多态。单标记关联分析表明, 公、母鸡SNP2位点的AG基因型的毛囊密度显著高于GG基因型(P< 0.05);母鸡SNP8位点的AA与GG基因型的毛囊密度显著高于AG基因型(P < 0.05), 在公鸡中3种基因型的毛囊密度差异不显著。14个SNPs连锁不平衡分析表明, SNP3、SNP4和SNP5的强连锁产生了2种单倍型, H1(GAT)频率为0.882和H2(TCC)频率为0.118;SNP6—SNP13之间的强连锁产生了5种单倍型, 其中H1(ACATTATC)和H2(ACGTCCCA), H3(ACGTTCCA), H4(GTGCTATA), H5(ACGTCCCC), 单倍型频率分别为0.469、0.275、0.123、0.113、0.014。SNP3、SNP4和SNP5连锁产生的2 种单倍型组合后产生了3种单倍型组合, 关联分析发现在公、母鸡中3种单倍型组合的毛囊密度均差异不显著;将SNP6—SNP13连锁产生的5种主要单倍型组合后, 公鸡有7种组合单倍型组合, 毛孔数量差异不显著;母鸡有8种主要单倍型组合, 其中H1H1(AACCAATTTTAATTCC)毛囊密度最大。SNP2和SNP8位点与皮肤毛囊密度显著相关, 单倍型组合H1H1(AGAA)、H1H2(AGAG)为母鸡优势单倍型。结论 筛选到Wnt3a的14个SNPs位点, 其中, SNP2(rs2587721 G >A)和SNP8(rs2555967G>A)位点与毛囊密度显著相关, 8个SNPs(SNP6—SNP13)位点处于强连锁不平衡, 母鸡H1H1单倍型毛囊密度最大。Wnt3a的SNP2和SNP8位点的单倍型组合H1H1(AGAA)、H1H2(AGAG)和SNP6—SNP13连锁产生的H1H1(AACCAATTTTAATTCC)单倍型组合与母鸡毛囊密度显著相关, 可以为鸡毛囊密度“分子编写育种”提供重要遗传信息。  相似文献   

17.
PRLR和SPEF2基因重复是鸡快慢羽表型的分子基础,为探究羽型的分子调控机制,本试验量测了19和21胚龄(E)的快慢羽坝上长尾鸡和太行鸡主翼羽和覆主翼羽长度,采用RT-qPCR检测鸡胚翅羽PRLR、SPEF2、BMP2和FST的表达变化。结果显示19E时坝上长尾慢羽鸡主翼羽比覆主翼羽长1.35 mm(P<0.05),慢羽表型不明显;而此时太行慢羽鸡主翼羽长于覆主翼羽0.42 mm(P>0.05),慢羽表型明显。PRLR和SPEF2在2个品种慢羽鸡的表达均显著高于快羽鸡(P<0.05),分别在1.4和2.0倍以上;SPEF2在21E坝上长尾快慢羽鸡表达均显著高于19E(P<0.05)。BMP2表达在坝上长尾慢羽鸡中显著高于快羽鸡(P<0.05),而在不同胚龄太行快慢羽鸡中则无显著差异(P>0.05);FST在19E坝上长尾慢羽鸡中表达量最低(P<0.05),而太行鸡19E的慢羽鸡表达量最高(P<0.05)。综上,太行鸡在19E已表现慢羽表型,而坝上长尾鸡的慢羽表型在21E才呈现;推测PRLR和SPEF2在慢羽翅羽毛囊中的高表达,以及BMP2和FST在太行鸡和坝上长尾鸡翅羽毛囊中的差异表达,参与慢羽表型的形成。本试验的研究发现为阐明鸡羽型形成的分子调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分别以棉花黄萎病菌V20的菌丝研磨物、菌丝蛋白、超氧化物歧化酶酶带Ⅰ、超氧化物歧化酶酶带Ⅱ为抗原免疫家兔,制备了抗血清As1、As2、As3、As4。琼脂双扩散法(ADD)和间接ELISA方法测定其特异性,发现这4种抗血清既可与同种的抗原发生阳性反应,也可与不同种的抗原发生交叉反应。用异种抗原黑白轮枝菌和尖孢镰刀菌吸附这4种抗血清,排除其非特异性成分后,抗血清专化性明显提高,消除了交叉反应。特异性测定表明:经吸附后的4种抗血清可以准确地将大丽轮枝菌鉴定到种的水平,但仍不能区分其生理型和致病类型。另外,当分别使用菌丝研磨物或菌丝蛋白为特异性测定抗原时,ADD检测的结果虽然一致,但前者阳性反应沉淀线粗糙,轮廓不清晰,后者的沉淀线较细,且清晰、明显。因此适宜选择菌丝蛋白为抗原进行抗血清的特异性测定试验。  相似文献   

19.
肉种鸡马立克氏病的动态病理组织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人工感染马立克氏病病毒强毒株的1日龄肉种鸡,定期剖检,进行病理组织学和肿瘤组织的超微结构观察,为目前复杂的禽肿瘤性疾病混合感染鉴别诊断及早期诊断提供病理学依据。结果表明,光镜下,感染后1周各组织器官主要为炎性变化或变化不明显;2周时,部分器官发现一种胞体较大,胞浆强嗜碱性,其细胞核只有极少或无详细结构的马立克氏病细胞,大部分组织器官淋巴细胞、网状细胞增生,增生程度日益加重,大脑有血管套现象;7周时,肌胃内动脉首先出现粥样硬化,在10~13周时,大脑等相继出现该变化。电镜下,肝脏肿瘤组织有大小不同的淋巴细胞和马立克氏病病毒,并见淋巴细胞的凋亡和核分裂相。本实验通过动态病理学研究发现,马立克氏病细胞和动脉粥样硬化可作为MD肿瘤产生前早期诊断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