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抗旱丰产稳产广适小麦新品种长8744的选育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根据性状互补和累加的亲本配制原则,以晋麦62号为母本、98-6160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使目标性状得到有效组合。早代采用水旱交叉选育法,高代采用测产、选穗、田间农艺性状和室内籽粒性状考察相结合等方法,使杂种基因型的各种性状得以充分表达和有效选择,使育成品种长8744具有抗旱丰产、稳产广适、综合农艺性状好等特点。  相似文献   

2.
根据我国北方麦区气候、生态、生产条件复杂多变的特点,确立育种目标为选育抗旱节水高产稳产广适小麦新品种。通过对北部和黄淮两大麦区优异种质材料的鉴定和利用,融汇两大麦区优异目标基因;后代选育采用水旱交叉选育法,为不同生态类型品种的选育创造了条件,实现了自然选择、人工选择和定向培育的有机结合;品种鉴选应用抗旱节水鉴定评价体系新方法,克服了抗旱节水与高产、高产与稳产广适难以结合的技术难题,实现了抗旱节水高产稳产品种的有效鉴选。在同一育种系统中用同一组合育成长6359和长4738 2个国审小麦品种;长6359适宜国家黄淮冬麦区旱地种植,长4738适宜国家北部冬麦区水地种植,适种区域横跨黄淮和北部两大麦区的旱地和水地;长6359旱作丰产性好、抗逆性强、稳产适应性广;长4738丰产潜力大、节水性好、稳产广适。因此,该方法实现了抗旱节水与高产稳产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3.
在抗旱优质高产小麦新品种晋麦63的选育中,选用北部和黄淮两大麦区的优异种质,使目标性状得到了有效的组合,采用水旱交叉选育法,实现了自然选择、人工选择和定向培育的有机结合,提高了选种质量和效率。利用该品种进行广泛组配,获得其遗传特点为抗旱性、丰产性及综合农艺性状优,稳产适应性好,遗传传递力强,配组范围广,不良连锁基因易打破。利用其做亲本已选育出4个抗旱高产稳产广适小麦新品种,其中有3个品种同时通过国家审定。同时还育成了一批苗头品系和优异种质。实践表明:晋麦63不仅是一个优良的种植品种,而且是一个优异的亲本材料。  相似文献   

4.
在抗旱优质高产小麦新品种晋麦63的选育中,选用北部和黄淮两大麦区的优异种质,使目标性状得到了有效的组合,采用水旱交叉选育法,实现了自然选择、人工选择和定向培育的有机结合,提高了选种质量和效率.利用该品种进行广泛组配,获得其遗传特点为抗旱性、丰产性及综合农艺性状优,稳产适应性好,遗传传递力强,配组范围广,不良连锁基因易打破.利用其作亲本,已选育出4个抗旱、高产、稳产、广适小麦新品种,其中有3个品种同时通过国家审定.  相似文献   

5.
目前我区粮食产量已经连续获得了第12个丰收年,与此同时冬小麦的主攻目标不再是以高产作为唯一的育种方向,而转向以高产、稳产不变的情况下以优质育种为新的主攻目标,同时兼顾高产、稳产.所以在新形势条件下,育种工作也应当做出相应的调整,以选择品质优异的品种系为主,同时要注重作物的高产与稳产性状的选择,以适应当前种植业结构调整变化的需求,以满足人民对物质文化的追求.冬小麦的品观试验、后代选育、亲本观察与筛选中,已选育出以94-22、94-24、94-23为代表的品质优、且产量较稳定的优异品种(系),以备今后我区农业生产提供所需的优质品种(系).  相似文献   

6.
本文介绍了“吉杂4号”黄瓜新品种的选育过程,品种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要点。1987年利用两个高代自交系作亲本,配组杂交,选育出的杂种一代新品种“吉杂4号”,长势旺盛,抗逆性强,高产,稳产,果实商品性状好,品质佳,熟性早,综合性状优于吉林省主栽品种“吉杂2号”。  相似文献   

7.
辽豆22是辽宁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通过优良高世代品系间的有性杂交,经系谱选育方法,将优异性状进行整合,选育出的适于北方春大豆晚熟区种植的大豆新品种,具有脂肪含量高(≥21.5%)、抗病性强、高产、稳产、适应性广等特点,2006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8.
小麦品种烟农23号的选育与育种思路、策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育种预见性和选择效率,对高产稳产小麦新品种烟农23号的育种设计思路与选育策略进行了探讨。认为:正确的育种计划与选育思路是育种工作者摆脱盲目性、提高科学性的有效途径。在杂交方式上,采用复式阶梯杂交,实现优良基因的转移、互补、重组、积累,逐渐优化性状组合;选育策略上采用多组合小群体筛选组合与少组合大群体选育品种相结合,重点组合重点选择;在杂种后代处理上采用以穗代株选择法,较好地综合了系谱法和混合法的优点,增强了选择性和目标性,提高了育种成效;在高代品系鉴定上,创造育种环境的多样化,使育成品种的主要目标性状得到全面鉴评,有利于选育出丰产性、稳产性、多抗性和广适性结合较好的基因型,达到以空间争取时间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芍药性状聚类分析及其在育种上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33个芍药栽培品种的34个性状观测,采用欧氏距离通过最短距离法(shortest distance)进行聚类,各品种在3类性状下均聚为4类.对同一类群中确定能稳定表达特定性状的品种,并进行归类:紫霞映雪、朱砂判、大富贵,适于做庭园绿化品种选育的亲本;妒花魁,适宜做庭园绿化品种和盆栽品种选育的亲本;紫碟系金、合欢娇、紫金龙,适宜做庭园绿化品种和切花品种选育的亲本.  相似文献   

10.
为实现花生多个优异性状的同步聚合,提高花生品种选育效率,创建了"表型性状互补、遗传背景多元、综合性状优良"的花生亲本选用技术与后代群体多世代多逆境同步鉴定筛选技术相结合的育种技术体系。事实证明,该项育种技术的应用,使核心种质群构建、互补杂交、同步鉴定和定向选育有机结合,实现了多个目标性状的协同改良,增加了选择压力,缩短了育种年限,提高了育种效率,为选育优质早熟、高产稳产、多抗广适的夏直播花生品种提供了一种新方法,育成了商花5号等系列早熟优质花生品种。  相似文献   

11.
晋春15号小麦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涛  郭凤琴 《山西农业科学》2011,39(10):1076-1078
晋春15号是山西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和高寒区作物研究所以墨西哥小麦品种Yeco-rarF70为母本、晋春9号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高产、稳产、广适、优质强筋春小麦新品种。介绍了晋春15号的生物学特征、品质性状、产量表现以及播前准备、播种时期、水肥和田间管理等配套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2.
国审小麦新品种新麦21的选育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新麦21系新乡市农业科学院以偃展1号为母本,新麦9号为父本杂交,经后代系谱法连续选择培育而成的小麦新品种.新麦21属弱春偏冬性、高产、稳产、抗病、抗寒、中早熟品种.系谱分析表明,新麦21综合了双亲的优良性状,含有英国抗源和波兰、意大利小麦血缘,具有抗逆性强、综合性状优良及广泛的适应性等特点,适宜河南中北部、安徽省北部、...  相似文献   

13.
烟农24号小麦品种选育及育种技术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用丰产稳产、抗旱耐瘠的中肥水小麦品种陕229为母本,用抗病、抗倒的高肥水品种安麦1号为父本杂交,提出并运用单茎库源比理论、高中肥条件下交替选择、杂种后代高密度大群体筛选等育种技术,育成了高产稳产小麦品种烟农24号。该品种分蘖力强,适应性广,抗病抗倒,高产稳产。在山东省小麦高肥区试中,两年平均比对照增产8.45%。2004年通过山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5~2010年连续6年被山东省农业厅、财政厅、科技厅定为山东省优质专用小麦主导品种和小麦良种补贴项目品种。  相似文献   

14.
小麦新品种鄂恩5号集高产、稳产、多抗、广适于一体,分蘖力较强,成穗率高,穗层整齐,子粒饱满度好,农艺性状稳定,适宜长江中下游平原麦区单作或套作种植,在保证适时播种,密度合适,合理施肥,田间管理到位的条件下可获得高产。  相似文献   

15.
国审小麦新品种漯麦8号的选育及其丰产性稳产性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漯麦8号是漯河市农科院1998年选用鲁麦14为母本、豫麦41为父本杂交,采用系谱法选育而成的小麦新品种.2007年通过国家审定,审定号为2007008。为了更全面详细了解漯麦8号的生产特性,对其选育过程、特征特性进行了论述.并以2004~2005年度国家冬小麦品种试验黄淮南片水地B组区域试验汇总结果为依据,通过产量、变异系数、高稳系数等参数分别对漯麦8号和对照品种豫麦49进行比较分析,以促进该品种在生产中的椎广应用。结果表明,漯麦8号丰产性能高、稳定性能好,是一个比较理想的优质高产小麦品种。  相似文献   

16.
晋麦57号选育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晋麦 57号的选育以抗耐旱为主要抗逆保证 ,高稳广适优质中早熟为育种目标 ,性状互补共增为原则组配亲本 ,以稳定穗数 ,提高粒重为模式调整产量结构 ,重视高光效的根茎叶穗理想株型和源流库生理协调的生长发育特性 ,保证综合抗性。采取及早产量测评 ,异地多点适应性鉴定以及在适当稀播的大田密度下选穗 ,全生育期系统观察等选择方法 ,使育成品种晋麦 57号表现高产稳产增幅大 ,抗旱抗青干能力强 ,品质优良 ,综合农艺性状好。  相似文献   

17.
抗旱高产稳产广适优质小麦新品种长7080的选育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小麦新品种长7080是由山西省农业科学院谷子研究所以抗旱多穗中间材料03-6838为母本,节水高产品种核丰4号为父本进行杂交选育而成,具有抗旱丰产、优质广适等优良特点。该试验从长7080的选育过程、遗传表现、特征特性、产量表现进行分析,旨在为后续品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并为其作为优异品质遗传资源和种质创新的优良基因源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8.
小麦新品种‘轮选22’高产栽培技术规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进一步规范抗赤霉病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inn.)新品种‘轮选22’的高产栽培技术,做到良种良法配套,因地制宜地加快高抗赤霉病小麦新品种‘轮选22’的推广,以解决目前生产上“丰”与“抗”的矛盾,达到小麦高产、稳产和优质,确保食品安全、减少污染环境,通过对其高产栽培技术试验和大面积生产示范,分析其主要特征特性、产量结构、品质、适应范围和利用前景。研究制定了‘轮选22’高产栽培技术规程,该规程规定了‘轮选22’小麦高产栽培的产量构成及种子处理、整地、施肥、播种、田间管理等技术,适用于安徽省沿淮淮南地区中高产肥力水平田块‘轮选22’的种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