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苏南地区鲜食糯玉米的生产消费现状与品种选育方向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鲜食糯玉米在我国苏南地区有悠久的种植历史。为促进苏南地区鲜食糯玉米产业的发展,在总结该地区鲜食糯玉米生产与消费的历史和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苏南地区鲜食糯玉米品种的选育目标及其方向。  相似文献   

2.
简述了山西省糯玉米产业发展状况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山西省鲜食糯玉米栽培技术规程。  相似文献   

3.
简要概述了河南省鲜食甜、糯玉米的产业现状、存在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发展对策,并根据郑州市自身优势,对郑州市都市农业发展中鲜食甜、糯玉米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我国鲜食甜糯玉米产业现状及前景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城乡居民对鲜食玉米的需求量越来越大,我国鲜食甜、糯玉米育种、生产和加工利用发展逐步加速。本文分析了我国鲜食玉米产业发展的现状和特点,总结了推动鲜食玉米产业发展的成功经验,同时对我国鲜食玉米产业发展的优势和前景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并提出了我国鲜食玉米产业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我国鲜食甜、糯玉米产业现状及前景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城乡居民对鲜食玉米的需求量越来越大,我国鲜食甜、糯玉米育种、生产和加工利用发展逐步加速。文章分析了我国鲜食玉米产业发展的现状和特点,总结了推动鲜食玉米产业发展的成功经验,同时对我国鲜食玉米产业发展的优势和前景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并提出了我国鲜食玉米产业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糯玉米的基本知识,总结分析了辽宁省西部地区糯玉米育种和种植生产现状、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对该地区糯玉米生产现状和总体发展思路、发展模式进行了论述,并提出加大对鲜食糯玉米产业的扶持与开发,推动辽西鲜食玉米黄金产业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糯玉米生产技术规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糯玉米是广东省的优势经济作物.从产地环境、品种选择、栽培技术、采收和保存等方面制订了适用于广东省鲜食糯玉米生产的技术规程,以提高糯玉米的种植效益,保证糯玉米产品的质量安全,进一步推动糯玉米产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8.
《新农业》2021,(17)
正鲜食糯玉米因其适口性好、营养丰富、香甜软糯、食用方便,已成为快餐、休闲及保健食品一员,被越来越多的消费者追求消费。鲜食玉米产业自2015年以来在莱阳市迅速发展,鲜食玉米的市场需求量不断增加。鲜食玉米从播种到收获鲜穗比种植普通籽粒玉米需要的时间短,产生的效益又高于普通籽粒玉米,农民种植鲜食玉米的积极性也不断提高,春播、夏播鲜食玉米播种面积逐渐增多。为了满足市场需求保障鲜食诺与供给,采取一年两季种植收获鲜食玉米,对莱阳市鲜食糯玉米产业发展及推广糯玉米两季高产高效种植模式及栽培技术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本文分析了河北省鲜食玉米产业发展现状,认为目前河北省鲜食玉米产业发展存在秸秆资源过剩、地区性短缺、过度焚烧、环境污染等问题.针对鲜食玉米秸秆利用现状,河北省鲜食玉米产业应创新鲜食玉米秸秆利用方式,积极开发饲用秸秆,提高鲜食玉米秸秆资源利用率.  相似文献   

10.
为促进种植业结构调整,带动鲜食玉米产业的发展,加快赤水市鲜食糯玉米新品种的推广步伐,组织进入赤水市鲜食糯玉米杂交种进行展示试验,通过试验,真正掌握各品种在本地区的农艺性状,为各品种的推广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播种期对鲜食糯玉米产量及其相关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烟糯7号为试材,研究了不同播种期对鲜食糯玉米产量及相关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播种期的推迟,各生育阶段及生育期明显缩短;鲜食糯玉米适宜的播种时间为5月22日到6月11日,此期间播种各个性状表现较优,666.7m2产量可达760 kg以上,经济效益可达2 200元以上。  相似文献   

12.
2007年广西鲜食糯玉米品种区域试验报告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根据2007年广西鲜食糯玉米区域试验各参试点糯玉米的产量、品质及抗性等试验结果,对参加区域试验的24个糯玉米新品种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桂糯218、桂糯219、南繁糯1号、燕禾金N-1、萃糯1号、雪糯8号等6个品种的综合性状优于对照种苏玉糯1号,通过广西鲜食糯玉米区试,推荐广西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另有美玉5号、HN010、YHN-2和恒糯1号等4个品种因单季综合表现较好,2008年继续参加试验;而其他14个品种因单季表现较差,结束试验.  相似文献   

13.
地膜覆盖对鲜食春糯玉米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余海兵  刘正  王波  程昕昕  王丽华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2):10454-10455
研究了地膜覆盖对鲜食春糯玉米生态、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地膜覆盖可改善糯玉米的生境,提高其蛋白质含量,促使糯玉米提前上市,但覆膜后糯玉米支链淀粉的含量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14.
Waxy maize is one of the main fresh-eating maize types, and a mutation of the waxy gene causes the waxy character of maize grains.  China is rich in waxy maize landraces, and Yunnan and its surrounding areas, are the place of origin and genetic diversity center of Chinese waxy maize.  The six known waxy alleles of Chinese waxy maize are wx-D7, wx-D10, wx-Cin4, wx-124, wx-Reina, and wx-Xuanwei.  The mutation sites of these alleles all occur in the coding region of the waxy gene, however, the mechanism by which the waxy characteristic is caused by the mutation in the regulatory region has only been reported rarely in maize.  In this study, 405 waxy maize landraces from Yunnan were used as materials to identify the insertion and deletion of a large sequence fragment in the upstream ~3.5 kb regulatory region of the waxy gene by molecular marker detection.  Three different waxy alleles were identifed in this study: wx-PIF/Harbinger, wx-hAT and wxElote2.  These three types of mutations all represented transposons inserted into the regulatory region of the waxy gene.  Wx-PIF/Harbinger was a 304-bp MITE class transposon insertion belonging to the PIF/Harbinger family, while wx-hAT was a 560-bp MITE class transposon insertion belonging to the hAT family, and wx-Elote2 was a 6 560-bp LTR-like transposon insertion.  In this study, the alleles were identifed for more than 70% of the waxy maize landraces in Yunnan, which provids a basis for the utilization of these waxy maize landraces.  相似文献   

15.
糯玉米(Zea mays L.var.ceratina Kulesh)单株产量性状是受多基因控制的,且各性状之间也会互相作用. 以广东省选育的15个鲜食糯玉米杂交组合为材料,随机区组设计,调查株高、穗位高、叶片数、穗上叶数、穗位叶长、穗位叶宽、茎粗、果穗长、秃尖长、果穗直径、穗行数、行粒数、轴粗、鲜苞质量和鲜穗质量共15个农艺性状,进行相关性分析及通径分析. 结果表明15个农艺性状中果穗长、轴粗、株高、叶片数和穗位叶宽与鲜穗质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从大到小的顺序表现为:果穗长>轴粗>叶片数>穗位叶宽>株高. 在糯玉米品种选育时,果穗长、轴粗、株高、叶片数和穗位叶宽等可作为关键选育农艺性状.  相似文献   

16.
燕糯玉金香是河北时丰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用H05-1作母本、H06-6作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糯玉米杂交种。该品种高产、稳产、抗病、适应性广,品尝品质达到部颁糯玉米二级标准,是较为理想的干籽型和鲜食型糯玉米新组合。  相似文献   

17.
优质糯玉米品种的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为糯玉米新品种在冀西北地区的推广应用提供依据。[方法]以2个糯玉米新品种及目前在冀西北地区重点推广的6个糯玉米品种为材料,对其生育期、农艺性状、果穗性状、食用品质及产量进行观测、分析。[结果]万粘3号、彩糯1号属早熟品种,垦粘1号、中玉糯2号、中糯2号为中熟品种,中糯1号、万糯1号、05NB104为晚熟品种。8个品种的食用品质均达二级标准,且05NB104籽粒饱满、粘软香甜、皮薄渣少、柔嫩适口,接近一级标准。中糯2号的单穗鲜重和产量最高。在农艺性状、果穗性状方面,万糯1号排第1位,05NB104、中玉糯2号分别排第4、7位。[结论]糯玉米新品种05NB104、中玉糯2号均适宜在冀西北地区种植推广。  相似文献   

18.
甜加糯玉米是我国首创的鲜食玉米新类型,综合了甜玉米和糯玉米优点,果穗上甜、糯粒随机相间排列,口感既甜又糯,近年来受到市场的热烈追捧,已成为鲜食玉米发展的趋势与重点。我国育种人员通过聚合玉米胚乳淀粉合成途径中的甜质基因和糯质基因,形成甜糯双(多)隐性自交系,再与糯玉米自交系或彼此间杂交组配,杂交后代产生显隐性基因分离,从而实现同一个果穗上同时出现甜、糯粒。甜加糯玉米的育种发展迅速,目前已构建起“传统育种方法(甜、糯玉米杂交组配法和甜加糯玉米二环系选育法)+ 现代育种手段(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和单倍体育种技术)”相结合的甜加糯玉米育种体系,育成品种向多样化、优质化、特色化、功能化方向发展。甜加糯玉米因产值高、生产周期短、可灵活搭配种植茬口,市场需求和种植面积逐年增加。然而由于存在种质资源遗传背景狭窄、繁殖和制种成本较高、品质评价体系尚不完善、保鲜加工技术亟待创新等制约因素,其面临的挑战也愈发凸显,阻碍了甜加糯玉米产业未来的发展。本文从甜加糯玉米育种理论基础、育种发展历程、品种审定情况、种植分布、种植模式和市场概况等方面进行阐述,探讨核心瓶颈及制约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为甜加糯玉米育种研究和产业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利用SSR标记技术,对5个鲜食玉米新品种及其亲本的DNA指纹图谱进行了研究。从88对SSR引物中,筛选出37对在鲜食玉米中表现多态性丰富、带型清晰明显且稳定的引物,分析了鲜食玉米自交系的遗传多样性,建立了各品种的特征DNA指纹图谱及数字指纹,可以有效用于种子质量检测。  相似文献   

20.
42份鲜食玉米品种对丝黑穗病和瘤黑粉病的抗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明确鲜食玉米品种对由丝孢堆黑粉菌(Sporisorium reilianum)引起的玉米丝黑穗病和玉蜀黍黑粉菌(Ustilago maydis)引起的玉米瘤黑粉病的抗性差异,于2019年通过人工接种对42份鲜食玉米进行田间抗性鉴定。对丝黑穗病的鉴定结果表明,在42份鲜食玉米品种中,未发现高抗材料;‘盛甜糯9号’和‘三禾甜加糯6号’表现抗病;‘盛彩甜3号’‘福王9号’和‘脆甜1号’3份材料表现中抗;16份材料表现感病;21份材料表现高感。对瘤黑粉病的鉴定结果表明,3份材料表现高抗,分别为‘脆甜168’‘金陇12’和‘原玉黄糯1168’;‘盛甜糯10号’和‘陇糯2号’表现中抗;9份材料表现感病;28份材料表现高感。参试材料中未发现同时兼抗丝黑穗病和瘤黑粉病的品种,由此说明,在鲜食玉米上,对黑粉类病害的抗性品种较为匮乏,需进一步加强抗性材料的筛选利用,并加快多抗组合的选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