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天然蜂毒主要采自意大利蜜蜂Apis mellifera ligustica),天然蜂毒是具有苦香气味的透明液体,在室温下很快就干燥至原来重量的30-40%。蜂毒是一种成分十分复杂的混合物,经过各国学者几十年的研究,已知蜂毒含有多种生物活性物质,如蜂毒肽(melittin)、蜂毒明肽(apamin)、MCD肽(mast cell deganulating peptide)、磷酸脂酶A2、玻璃酸酶和其他非肽类有机物质。其中蜂毒肽是蜂毒的主要成分,其重量占蜂毒干物质45-50%。蜂毒肽具有很高的生物学作用和药理作用,其半数致死量(LD50)为4.0mg/kg,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蜂毒肽具有抗炎、镇痛、抑制血小板凝聚和抗肿瘤等作用。本文重点综述了蜂毒肽的抗肿瘤作用,抗菌作用和抗HIV病毒作用的新进展。  相似文献   

2.
冯挺  胡福良 《蜜蜂杂志》2020,40(9):17-20
蜂毒肽是蜂毒中主要的活性成分,具有广泛的抗肿瘤、抗炎症、镇痛、抗病毒等生理活性,极具潜在的临床药用价值.对蜂毒肽的抗肿瘤作用机制,主要包括对肿瘤细胞的直接杀伤效应,诱导肿瘤细胞发生损伤和凋亡,影响肿瘤细胞的生物学行为,改变肿瘤细胞生存环境和免疫调节作用等进行了综述,并简要分析了蜂毒肽在实际应用中所面临的挑战.  相似文献   

3.
蜂毒肽是蜂毒中的主要活性成分,作为典型的抗菌肽,具有镇痛、抗炎、抗病毒、抗肿瘤等药理活性,有较大的科学研究价值和广泛的医疗应用价值。但蜂毒肽纯品获取的高成本阻碍了其开发和应用。主要从蜂毒中分离纯化和生物工程技术应用两个方面概括和比较了目前获取蜂毒肽的方法,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蜂毒肽的结构、功能及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蜂毒肽 (melittin)亦称蜂毒溶血肽 ,是一种昆虫抗菌肽 ,是意大利蜂蜂毒的主要成分之一 ,占蜂毒干重的 5 0 % ,是蜂毒中的主要多肽成分 ,不仅具有抗菌、消炎、抗关节炎等作用 ,对辐射还有预防和治疗作用 ,可使受辐射动物的生存率提高2 0 %~ 6 0 % [1] 。近年来发现其具有抗肿瘤、抗艾滋病毒的作用 ,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关注。1 蜂毒肽的结构蜂毒肽由 2 6个氨基酸残基组成 ,是由蜜蜂毒腺中合成的蜂毒肽前体蛋白 (promelittin)经二肽蛋白酶水解而成的 ,其相对分子质量为 2 84 9,氨基酸的排列顺序为 :甘 -异亮 -甘 -丙 -缬 -…  相似文献   

5.
蜂毒溶血肽亦称蜂毒肽(melittin),是蜜蜂毒液的主要成分。melittin具有高度的药理学和生物学活性。本文系统的归纳了melittin的分子结构和性质,以及其在抗菌、抗炎、抗辐射、抗肿瘤、抗HIV等多方面的药理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现状。并简要的阐述了melittin的研究应用与展望。为今后更全面深入的研究melittin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蜂毒是一种天然生物毒素,主要成分包括蜂毒素、蜂毒肽、蜂毒明肽等。近年来,蜂毒的药理作用研究取得了显著进展。本文综述了蜂毒的主要成分及其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包括抗炎、抗菌、抗病毒、抗肿瘤等方面。这些药理作用使得蜂毒在临床治疗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其药理作用机制仍需进一步深入研究,以便更好地应用于临床实践。  相似文献   

7.
朱金明 《蜜蜂杂志》2004,(11):12-13
1 蜂毒的降压作用蜂毒具有明显的降血压作用,能适应治疗高血压要降压的需要。蜂毒在降低动脉压的同时,具有扩张血管的能力,使脑血容量增加。给动物注射蜂毒后引起低血压,主要是由于溶血卵磷脂促使内源性组织胺从组织中释放出来的缘故。专家研究证实:蜂毒中的蜂毒肽、MCD-肽和PL  相似文献   

8.
胡仪 《中国蜂业》2008,59(5):30-31
加工与利用蜂毒的化学成分非常复杂,有酶类:透明质酸酶、磷脂酶A2、酸性磷酸酶等;肽类:蜂毒肽(蜂毒溶血肽)、蜂毒神经肽、肥大细胞脱粒肽(MCD肽)、阿度拉平、心脏肽、普鲁卡胺;生物活性胺类:组织胺、北京师范大  相似文献   

9.
蜂毒的研究与临床应用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蜂毒是一种成分复杂的混合物 ,除含有 80 %~ 89%的水分外 ,还含有蜂毒肽、活性酶、生物胺和其它酸类物质 ,具有较高的药理学和生物学效应 ,在临床上医治某些顽症有独特疗效。1 蜂毒的药理研究进展1 1 对神经系统的作用  蜂毒是向神经性的 ,在大脑网状组织中具有阻滞作用和溶胆碱活性 ,并能改变皮质的生物电活性 ,具有明显的神经节阻滞活性。蜂毒能抑制周围神经冲动传导 ,对神经节阻断。蜂毒对突触前后膜均有作用 ,突触传递受阻 ,神经节后电位延长[1,2 ] 。1 2 对心血管系统作用 在离体动物心肌 ,蜂毒肽具有很强心肌毒性作用。注射蜂…  相似文献   

10.
<正>蜂毒(bee venom)是蜂类尾部毒囊分泌的毒液,蜂螯伤动物皮肤时注入毒液而引起的中毒。蜂毒是一种成分复杂的混合物,含有多种活性物质,含多肽类,如蜂毒肽(melittin),蜂毒明肽(apamin),MCD-肽(mast cell degganulating peptdge),组胺肽(histapeptide);酶类,如透明质酸酶和磷脂酶2;非肽类物质,如组织胺、儿茶酚胺及其他生物胺等。人和多种畜禽被蜂螯伤都可引起局部或全身中毒,局部可引起疼痛、水  相似文献   

11.
通过筛选牛蛙皮肤cDNA文库得到具有较强抗菌抗肿瘤活性肽Catesbeianin-1a,合成其成熟肽氨基酸序列,MIC法测定抑菌活性结果表明,Catesbeianin-1a对临床常见的致病菌具有较强的抑菌活性,其中对猪链球菌2型的MIC为2.5mg/L,且对兔红细胞几乎无溶血性。MTT法测定多肽抗肿瘤细胞活性,结果 Catesbeianin-1a对胃癌细胞和肝癌细胞的抑杀活性很强,对肝癌细胞SGC7901的IC50为0.845mg/L。制作透射电镜超薄切片,利用透射电镜观察活性肽对细菌和肿瘤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旨在初步探讨牛蛙皮肤活性肽Catesbeianin-1a抗菌、抗肿瘤的作用机制,并以Catesbeianin-1a为基础进行分子改造来提高其抗肿瘤的靶向性并降低其毒性。  相似文献   

12.
蜂毒肽和神蜂精体外抗HSV-1病毒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通过对蜂毒肽和神蜂精体外抗HSV-1病毒作用的研究,为蜂毒的开发和神蜂精的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通过VERO细胞培养法,采用观察细胞病变(CPE)和噻唑蓝(MTT)比色法检测细胞活性,观察蜂毒肽和神蜂精抗HSV-1病毒感染的作用。【结论】蜂毒肽和神蜂精都具有良好的抗HSV-1病毒作用。  相似文献   

13.
蜂毒是工蜂的毒腺和副腺分泌出的具有芳香气味的一种透明毒液,贮存在毒囊中,蜇刺时由蜇针排出.蜂毒主要的有效成分为蜂毒溶血肽、蜂毒神经肽、磷酯酶A、透明质酸酶、多巴胺和组织胺等.由于蜂毒中含有多种有很强生物活性的物质,因而具有十分显著的亲神经特性、抗凝血和溶血作用、抗炎免疫活性、抑菌等生物学活性.在临床上,自古以来,蜂毒就被认为是关节炎和风湿症的天然治疗剂,对过敏性疾病、胶原病、神经痛和神经炎、心血管疾病等都有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4.
新牛蛙抗肿瘤肽RGD-T-La(FS)嵌合体的设计及其抗肿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新牛蛙抗肿瘤肽RGD-嵌合体的抗肿瘤作用及其对肿瘤细胞的作用机制。本研究以新牛蛙抗菌肽Temporin-La(T-La)为基序,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改变特定氨基酸残基设计合成新的抗肿瘤肽Temporin-La(S)(TLa(S))和Temporin-La(FS)(T-La(FS)),氨基端偶联RGD肽成RGD-T-La、RGD-T-La(S)和RGD-T-La(FS)抗肿瘤肽,通过圆二色谱检测多肽二级结构,MTT法体外筛选抗肿瘤细胞活性多肽。使用流式细胞仪测定不同肿瘤细胞对不同多肽的吸收量,筛选对抗肿瘤肽敏感的肿瘤细胞。利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实时观察抗肿瘤活性强的抗肿瘤肽对敏感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并用扫描电镜观察抗肿瘤肽及其RGD嵌合体肽对肿瘤细胞的作用机制。在新牛蛙抗菌肽Temporin-La基序上设计T-La(S)和T-La(FS)2种抗肿瘤活性肽,圆二色谱仪测定其二级结构均呈α螺旋型,MTT结果显示黑色素瘤细胞(B16)对几种多肽的敏感性最强,10 mg/L质量浓度时,RGD-T-La(FS)对B16的毒性作用最强,细胞存活率为24.65%。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实时观察到,RGD-La(FS)和RGD-La(S)对肿瘤细胞都有较强的杀伤作用。扫描电镜结果显示,RGD嵌合体多肽对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具有位点靶向性。流式细胞仪检测HepG2对FITC-RGD-T-La(FS)的吸收量最大,检测到荧光强度为800 950.70。经改造的多肽T-La(FS)可以增加其对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且偶联RGD的嵌合体RGD-T-La(FS)对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更具有靶向专一性,为抗肿瘤肽作为抗肿瘤药物的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敬一兵 《蜜蜂杂志》2003,(10):28-29
蜂毒是工蜂在自卫时其尾部所排出的毒液。天然的蜂毒液是一种具有芳香气味的无色透明液体 ,呈酸性 ,味苦 ,其内含有蜂毒肽、多种酶类、蚁酸以及磷酸、脂肪酸等 1 0余种游离氨基酸物质。一般情况下 ,一只工蜂的螫刺腺内大约可分泌 0 2~ 0 4mg蜂毒。由于工蜂群体的数量巨大 ,所以将蜂毒作为一种蜂产品资源进行开发是完全可行的。国内外的医学临床实践证实 ,由于蜂毒对人体的神经、下丘脑以及心血管等诸系统有显著的作用 ,同时还具有明显的溶血、抗凝血、抗菌以及抗炎等特征 ,因此蜂毒对风湿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神经疼痛、牛皮癣等有非常显…  相似文献   

16.
蜂毒是蜜蜂工蜂毒腺和副腺分泌的透明液体,蜂毒素是蜂毒的主要活性成分,具有抗肿瘤、免疫调节、抗高血压、抗菌、抗炎作用。总结蜂毒素抗肿瘤的作用机制,发现蜂毒素能抑制肿瘤血管的生成,诱导瘤细胞凋亡,也可直接杀伤瘤细胞,还能增加瘤细胞对放疗的敏感性,同时对机体免疫功能具有增强作用。  相似文献   

17.
美国研究人员在《抗病毒疗法》杂志上发表报告称,他们研发出一种基于蜜蜂蜂毒的抗艾滋病特殊疗法,能在不损害人体正常细胞的前提下,有效破坏艾滋病病毒,阻止其传播. 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发现,蜜蜂蜂毒中名为蜂毒肽的毒素可刺破艾滋病病毒的保护外层,当携带蜂毒肽的纳米粒子接触到艾滋病病毒时,病毒会被纳米粒子表面的蜂毒肽有效摧毁.  相似文献   

18.
几种免疫活性肽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免疫活性肽的研究始于1981年,Jolles等首次报道。用胰蛋白酶水解人乳蛋白,从水解产物中分离得到一种具有免疫活性的肽段。这个短肽在体外试验中能增强小鼠腹腔巨嗜细胞对绵羊红细胞的吞噬作用;静脉注射,则能增强小鼠抗肺炎克氏杆菌感染的能力。此后,科学家进行了大量免疫活性肽方面的研究,具有不同生物学功能的免疫活性肽相继被报道,如抗血栓转化酶抑制肽、酪蛋白磷酸肽、抗菌肽等。免疫活性肽能够刺激机体淋巴细胞的增殖,增强巨嗜细胞的吞噬功能,进而提高机体抵御外界病原体感染的能力,降低机体发病率,并具有抗肿瘤功能[1]。本文就近年研…  相似文献   

19.
为鉴定与具有免疫调节功能和抗肿瘤潜能的法氏囊活性五肽(BP5)特异性结合的多肽,本研究利用噬菌体展示技术,以BP5-BSA为靶分子,对噬菌体随机12肽库进行4轮亲和筛选,结合ELISA鉴定和竞争抑制试验,筛选出3个能够特异性与BP5结合的噬菌体阳性克隆.测序结果显示,其编码的12肽序列分别为:PINMQTLNCMAA(P2-12)、GCTLNPMSDLLG(P6-12)和MSSTLNGMLNSL(P7-12),其核心基序为TLNXM.通过人工合成P2-12、P6-12、P7-12多肽,并采用MTT法检测其对BP5抗肿瘤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结果显示,P2-12和P7-12肽在0.2 μg/mL~20 μg/mL浓度下,P6-12肽在2μg/mL~20 μg/mL浓度下均能够抑制BP5抗小鼠WEHI-231 B淋巴瘤细胞增殖作用,其中P2-12在20 μg/mL浓度下抑制作用最为显著(p<0.01).此外,p53荧光素酶活性检测结果显示,这3种BP5结合肽在实验浓度下均能够下调BP5促p53基因转录的活性.以上结果表明,这3种BP5特异性结合肽具有下调BP5抗肿瘤活性.本研究为进一步研究BP5抗肿瘤细胞增殖作用的机制提供了相关的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20.
虎头蜂蜂毒胜肽Mastoparan之生物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虎头蜂毒液富含多种具生物活性之分子。合成6种台湾虎头蜂毒液中所含之小分子蜂毒胜肽mastoparan,并进一步研究其生物活性。抗菌活性试验结果显示,蜂毒胜肽对于革兰氏阳性菌及革兰氏阴性菌皆具有抑菌效能。进一步探讨蜂毒胜肽的溶血活性,结果显示此胜肽在抗菌有效浓度下,仅对人类红血球造成轻微溶血现象。此外,利用大肠杆菌BL21品系测试蜂毒胜肽对其细胞膜通透性改变之影响,结果证实蜂毒胜肽可以造成细菌细胞膜通透性之改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