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随着奶牛集约化饲养规模的扩大和产奶量的提高,奶牛真胃变位(DA)的发病率逐渐增加.研究表明,DA多发生在奶牛围产期,而围产期母牛体内雌二醇和孕酮含量改变明显.本试验进行了不同浓度的孕酮、雌二醇对离体真胃平滑肌收缩影响的研究,表明0.4~12.8 μg/L的孕酮能使真胃平滑肌收缩强度显著降低(P<0.01),且呈剂量-效应关系.50.0 ng/L~101.2 μg/L的雌二醇能显著抑制真胃平滑肌的收缩强度(P<0.01),但不呈现剂量效应关系.  相似文献   

2.
利用体外培养试验,通过测定培养24h后培养液pH值、BCP、NH3-N、乙酸、丙酸、丁酸和TVFA等各项指标,综合评定了奶牛日粮中添加延胡索酸后对瘤胃发酵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组比较,添加4mmol/L、7mmol/L的延胡索酸试验组的培养液pH值显著提高(P<0.05);添加4mmol/L和10mmol/L延胡索酸试验组BCP含量显著提高(P<0.05).添加各剂量延胡索酸对培养液NH3-N含量均没有显著的影响.添加4mmol/L、7mmol/L处理组均提高了培养液的乙酸(P<0.05)和丙酸(P<0.05),添加10mmol/L处理组提高了丙酸(P<0.05)浓度,降低了丁酸(P<0.05).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柠檬酸和醋酸对小鼠离体肠平滑肌运动的影响及可能的机制,为开发具有调控人或动物消化道运动机能障碍的有机酸类产品提供参考。[方法]用生物信号处理系统监测2倍浓度递增柠檬酸(0.02~0.64 mmol/L)或醋酸(0.13~2.00 mmol/L)及其一次性有效浓度对小鼠离体肠段收缩幅度、收缩张力及峰值的影响。[结果]柠檬酸和醋酸均剂量依赖性地减小肠平滑肌的收缩幅度和收缩张力(P<0.01),其有效抑制浓度分别为0.32 mmol/L和1.00 mmol/L。有效抑制浓度的柠檬酸和醋酸均不影响25 mmol/L KCl引起的小肠收缩峰值(P>0.05),但柠檬酸处理后显著(P<0.05)缓解M-受体激动剂氯贝胆碱引起的肠收缩幅度减小。[结论]柠檬酸和醋酸对小鼠离体肠平滑肌运动均具有抑制作用,且可能并不影响平滑肌细胞膜的去极化过程,但柠檬酸可能通过部分影响M-受体的作用而对消化道平滑肌具有解痉作用。  相似文献   

4.
日粮中添加延胡索酸对奶牛体外瘤胃发酵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体外培养试验,通过测定培养24h后培养液pH值、BCP、NH3-N、乙酸、丙酸、丁酸和TVFA等各项指标,综合评定了奶牛日粮中添加延胡索酸后对瘤胃发酵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组比较,添加4mmol/L、7mmol/L的延胡索酸试验组的培养液pH值显著提高(P<0.05);添加4mmol/L和10mmol/L延胡索酸试验组BCP含量显著提高(P<0.05)。添加各剂量延胡索酸对培养液NH3-N含量均没有显著的影响。添加4mmol/L、7mmol/L处理组均提高了培养液的乙酸(P<0.05)和丙酸(P<0.05),添加10mmol/L处理组提高了丙酸(P<0.05)浓度,降低了丁酸(P<0.05)。  相似文献   

5.
研究桃金娘鞣质抗腹泻作用机理。以正常小鼠为模型,测试胃内容物排空率、小肠内容物推进率,观察桃金娘鞣质对胃肠推进运动的影响;以乙酸注射腹腔炎症小鼠为模型,测试血液中伊文斯蓝腹腔透入量,观察桃金娘鞣质对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影响;以豚鼠离体肠道为模型,测试生理收缩反应峰值、乙酰胆碱诱导收缩反应峰值,观察桃金娘鞣质对肠道平滑肌收缩反应的影响。结果显示,桃金娘鞣质能显著抑制小鼠的胃排空运动及小肠推进运动(P0.05);显著降低腹腔炎症小鼠血液中伊文斯蓝腹腔透入量(P0.05);显著抑制豚鼠离体肠道生理收缩反应(P0.05),不能拮抗乙酰胆碱诱导的收缩反应(P0.05)。说明桃金娘鞣质主要通过抑制胃肠收缩运动或降低肠道蠕动;降低腹腔毛细血管、肠绒毛膜通透性;抑制炎症介质合成释放或抑制炎症介质泻下作用等机制产生抗腹泻作用;与阿片激动剂类药物配伍使用抗腹泻效果可能更好。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梯度添加硝酸盐或硫酸盐是否对瘤胃微生物有适应性,本试验以3只安装永久性瘤胃瘘管的成年萨能奶山羊为瘤胃液供体,应用体外产气法研究梯度添加硝酸盐或硫酸盐对瘤胃液批次发酵参数和总菌数量的影响。试验设对照组、硝酸盐组和硫酸盐组。处理组在第1~5d梯度添加2~5 mmol/L硝酸钠或硫酸钾,初始终浓度均为2 mmol/L,以1mmol/(L·d~(-1))增加至5mmol/L后保持浓度不变继续发酵24h,分别检测1~5d总产气量、pH、挥发性脂肪酸(VFA)、NH3-N和总菌数量。结果显示:1)第3~5天添加2~5mmol/L硝酸盐可显著降低总产气量(P0.05),第1天添加2mmol/L硫酸盐显著降低总产气量(P0.05);2)添加2~5mmol/L硝酸盐或硫酸盐对TVFA均无影响(P0.05),但会不同程度地影响各VFA的浓度和百分比;3)添加2mmol/L硝酸盐对第1dNH3-N有提高趋势(P0.10),显著提高了第2~5天NH3-N含量(P0.05);第1~4天添加2~5mmol/L硫酸盐显著提高第5天NH3-N含量(P0.05);4)添加2~5mmol/L硝酸盐和硫酸盐均对总菌数量无显著影响(P0.05)。结果表明:梯度添加硝酸盐或硫酸盐可提高瘤胃批次发酵NH3-N含量,均不影响发酵液TVFA和总菌数量。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挥发性脂肪酸(VFA)产生量与粪便VFA排出量的关系,本试验选取25日龄的平均体重为(6.48±0.71)kg的三元杂交断奶仔猪(杜×长×大)20头,安装"T"型回肠瘘管,术后1周,将断奶仔猪随机分成4个处理组,每个处理组5个重复。分别从回肠瘘管处灌注不同水平(约为大肠VFA估测产生量的25%、50%、75%和100%)VFA。同时收集断奶仔猪的粪便,用于测定粪便中VFA的排出量。结果表明:灌注组丙酸、乳酸的排出量均显著高于未灌注组(P0.05),但不同的灌注水平对丙酸排出量无显著影响(P0.05)。与对照组相比,灌注水平为25%、50%、75%和100%组的丙酸排出量分别提高了85.3%、67.2%、48.6%和49.2%(P0.05)。灌注水平为75%时,乳酸排出量较25%、50%灌注水平组分别提高173.8%和44.9%(P0.05);灌注水平为100%时,乳酸排出量较灌注水平25%组显著提高118.4%(P0.05)。各组间乙酸和丁酸排出量差异不显著(P0.05)。在本试验条件下,灌注VFA对粪中丙酸、乳酸的排出量有显著影响,对乙酸、丁酸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8.
本试验旨在研究乙酸浓度对奶牛乳腺上皮细胞甘油三酯(TAG)含量及瘦素(leptin)和过氧化物酶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基因表达量的影响。将传至第3代的奶牛乳腺上皮细胞以适宜的密度培养48 h后,随机分为6个处理,各处理分别采用乙酸浓度为0(对照组)、4、6、8、10和12 mmol/L的培养液。置于37℃5%CO2培养箱继续培养48 h。收集细胞,观测脂滴形成状况,测定TAG含量及leptin和PPARγ基因表达量。结果表明:随乙酸浓度的增加,培养的奶牛脂肪前体细胞脂滴形成增多;随乙酸浓度的增加,TAG含量和PPARγ基因表达量均呈显著的线性或二次曲线增加(P<0.05),且以乙酸浓度为10和12 mmol/L时效果较好;一定浓度的乙酸可上调leptin基因表达量,尤以浓度为8、10 mmol/L时上调作用较好。结果提示,乙酸对奶牛乳腺上皮细胞内脂滴的形成、TAG的积累、leptin和PPARγ基因的表达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本试验条件下,乙酸浓度为10~12 mmol/L时能较好地促进PPARγ基因的表达,浓度为8~10 mmol/L时能较好地促进leptin基因的表达。  相似文献   

9.
为考察不同来源吸附载体大豆糖蜜对奶牛瘤胃内环境的影响,采用3×3拉丁方试验设计,选用3头年龄相同(3胎次)、体重相近[(500±50)kg]且安装永久性瘤胃瘘管的中国荷斯坦奶牛为试验动物,分别饲喂基础日粮、豆皮糖蜜和麸皮糖蜜日粮。结果表明,豆皮糖蜜组和麸皮糖蜜组瘤胃pH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而豆皮糖蜜组和麸皮糖蜜组之间瘤胃pH没有显著差异(P0.05);麸皮糖蜜组瘤胃NH_3-N浓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但与豆皮糖蜜组没有显著差异(P0.05);各处理间奶牛瘤胃各单个挥发性脂肪酸(volatile fatty acid,VFA,包括乙酸、丙酸、异丁酸、丁酸、异戊酸和戊酸)浓度、总VFA浓度和乙丙比均没有显著差异(P0.05);但与对照组相比,豆皮糖蜜组瘤胃总VFA浓度有降低趋势;而麸皮糖蜜组瘤胃总VFA浓度有提高趋势。结果显示,在奶牛饲料中可用豆皮糖蜜替代15%玉米以及用麸皮糖蜜替代6%玉米和10%麸皮,均具有调控瘤胃稳衡的作用,且麸皮糖蜜替代效果优于豆皮糖蜜。  相似文献   

10.
选择体重、胎次、泌乳期、产奶量相近、营养中等、临床健康、CMT检测呈阴性的中国荷斯坦奶牛40头,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1、2、3组四个组。在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壳聚糖0g/d、2g/d、4g/d、6g/d,连续饲喂5周。结果:试验1、2组血清胆固醇含量分别为2.75~3.07mmol/L、2.69~3.05mmol/L(P>0.05);试验3组牛在0~2周分别为2.75~3.03mmol/L(P>0.05),3~5周分别为2.31±0.62(mmol/L)、2.15±0.51(mmol/L)和2.06±0.49(mmol/L);分别降低了21.24%、21.82%和28.96%,差异显著(P<0.05)。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和球蛋白含量各组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应用6g/d壳聚糖能够降低泌乳奶牛血清胆固醇的含量,但不影响奶牛血清蛋白质的含量。壳聚糖可以作为饲料添加剂在牛群中长期使用。  相似文献   

11.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浓度短链脂肪酸(SCFA)对奶牛瘤胃上皮细胞的炎性细胞因子和G-蛋白偶联受体41(G PR41)表达的影响。试验分为4组,每组3个重复,分别用5、10、20和40 mmol/L的SCFA培养奶牛瘤胃上皮细胞24 h,收集细胞提取总RNA,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对炎性细胞因子、趋化因子和G PR41表达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添加20和40 mmol/L SCFA条件下,G PR41表达量显著高于添加5 mmol/L SCFA (P 0.05);与添加5和10 mmol/L SCFA相比,添加20和40 mmol/L SCFA显著加强了白细胞介素-1β(IL-1β)表达量(P0.05);与添加5 mmol/L SCFA相比,添加10、20和40 mmol/L SCFA显著加强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达量(P 0. 05);此外,添加5、10和20 mmol/L SCFA之间的趋化因子20(CCL20)表达量差异不显著(P0.05),然而,添加40 mmol/L SCFA条件下,CCL20的表达量显著上调(P0.05);与添加5和10 mmol/L SCFA相比,添加20和40 mmol/L SCFA显著加强趋化因子2(CXCL2)和趋化因子8(CXCL8)表达量(P0.05);随着SCFA浓度逐渐上升,趋化因子3(CXCL3)表达量显著上调(P0.05)。综上所述,SCFA诱导GPR41表达,从而介导炎性细胞因子以及趋化因子的表达上调,介导瘤胃上皮保护性免疫反应。  相似文献   

12.
以3头体重600±100 kg、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7岁西杂阉牛为研究对象,采用3×3拉丁方设计,研究日粮中不同整粒棉籽水平对肉牛瘤胃机能的影响.3种试验日粮分别为饲喂基础日粮的对照组(CT);含13%整粒棉籽中棉籽组(MC);含25%整粒棉籽高棉籽组(HC).研究结果显示,与处理CT相比,处理MC、HC的pH平均值略有降低(-0.11、-0.09),各处理在同一个时间点的pH值变化不显著(P>0.05).处理MC的NH3-N浓度平均值最高(7.01 mmol/L);与处理CT相比,处理MC的NH3-N浓度平均值上升0.29 mmol/L,处理HC的NH3-N浓度平均值下降0.07 mmol/L.与处理CT相比,处理MC、HC的总VFA浓度分别提高7.4%、3.5%,乙酸和丙酸浓度平均值也较处理CT有所提高,而丁酸浓度和乙酸/丙酸值比处理CT低;3种日粮间的乙酸/丙酸的平均值存在着显著性差异(P<0.05),其平均值分别为4.49、4.35、4.05.添加整粒棉籽会显著降低稻草和棉籽中养分的有效降解率EDP(P<0.05).  相似文献   

13.
试验将6头安装永久性瘤胃瘘管以及门静脉、肝静脉以及股动脉慢性血管瘘的泌乳中期中国荷斯坦奶牛随机分为2组,研究不同精粗比日粮对奶牛瘤胃发酵与肝脏VFA代谢以及产奶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与低精料(LC)日粮组相比,高精料(HC)日粮组瘤胃液pH显著下降(P0.05),丙酸浓度显著提高(P0.05),乙酸/丙酸的比值有降低的趋势(P=0.06),但日粮对瘤胃液乙酸、丁酸和TVFA浓度影响不显著(P0.05)。HC日粮能显著提高门静脉血浆中乙酸、丙酸、丁酸和TVFA(P0.05)浓度。在两种日粮条件下,VFA肝静脉-门静脉血浆浓度差(H-P)均为负值。HC日粮显著增加丙酸和丁酸的H-P值(P0.05)。与LC日粮相比,HC日粮显著增加乙酸和TVFA(P0.05)的肝静脉-动脉血浆浓度差(HA),显著降低丙酸(P0.05)H-A值。HC日粮显著提高门静脉、肝静脉和股动脉血浆中葡萄糖、β-羟丁酸和非酯化脂肪酸(P0.05)浓度以及显著提高乳蛋白、乳中总固形物和非脂固形物(P0.05)含量。试验结果表明,HC日粮可以改善奶牛瘤胃发酵、肝脏的VFA代谢以及生产性能。  相似文献   

14.
挥发性脂肪酸在动物体内的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挥发性脂肪酸 (volatilefattyacids ,VFA)是碳链为 1~ 6的脂肪酸 ,包括乙酸、丙酸、丁酸、异丁酸、戊酸、异戊酸等 ,其中对动物体代谢作用最为重要的有直链乙酸、丙酸和丁酸 ,约占瘤胃发酵VFA总产量的 95 % ,乙酸是产量最大的VFA ,约占VFA总产量的 70 %~ 75 %。挥发性脂肪酸在不同动物体内其比例和数量不同 ,见表 1。表 1 食糜挥发性脂肪酸浓度及其中各酸比例绵羊瘤胃猪盲肠鸡盲肠总挥发性脂肪酸 (mmol/L) 1 1 91 8 2 1 0 7乙酸 (% ) 54 55 61丙酸 (% ) 2 5 2 7 2 7丁酸 (% ) 1 7 6 1 1长链脂肪酸 (% ) 4 2 1  注 :资料来源于…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探讨奶牛子宫内膜炎发生对于子宫平滑肌收缩的影响,以及炎症对于子宫平滑肌收缩相关调控分子的影响,试验选取健康及子宫内膜炎患病荷斯坦奶牛各10头,分别作为健康组和患病组,对核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分子NF-κB抑制蛋白α(IκBα)、NF-κB p65蛋白(NF-κB p65)和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s,MAPKs)信号通路分子p38、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RK)和应激活化蛋白激酶(JNK)及蛋白磷酸化进行检测,对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1β和IL-6]分泌情况及平滑肌收缩关键调节分子[RhoA、Rho激酶(ROCK)、肌球蛋白轻链激酶(MLCK)、肌球蛋白轻链(MLC)、钙离子]进行检测并分析。结果表明:与健康组奶牛比,患病组奶牛子宫内膜组织IκBα、NF-κB p65、p38、ERK、JNK磷酸化蛋白水平显著升高(P0.05);TNF-α、IL-1β、IL-6促炎因子分泌量显著增加(P0.05);子宫平滑肌组织细胞内钙离子浓度显著下降(P0.05),RhoA,ROCK、MLCK表达量下降,MLC磷酸化水平降低。说明奶牛子宫组织炎症不仅损伤黏膜组织,而且还会对子宫平滑肌造成破坏,显著抑制子宫平滑肌收缩。  相似文献   

16.
在底物精粗比为6∶4的条件下,在底物中添加不同剂量[使发酵液中植物精油的浓度分别为0(对照)、50、100、200和400 mg/L]的丁子香酚、D-柠烯、茴香脑、肉桂醛、百里香酚或香芹酚,通过体外产气法比较研究不同植物精油对体外瘤胃发酵和甲烷(CH4)产量的影响。每种植物精油的每个剂量设3个重复。体外模拟瘤胃发酵培养24 h,测定产气量和气体中的CH4含量以及发酵液的p H、挥发性脂肪酸(VFA)和氨态氮(NH3-N)浓度。结果表明:1)除百里香酚外,添加各种植物精油对体外发酵液p H均无显著影响(P0.05)。2)添加丁子香酚、D-柠烯、茴香脑和肉桂醛对体外发酵液总VFA浓度没有显著影响(P0.05),但总VFA浓度随百里香酚和香芹酚浓度的增加呈二次曲线变化(PQ0.01)。与对照组相比,添加400 mg/L百里香酚和香芹酚显著降低体外发酵液总VFA浓度(P0.01)。D-柠烯、茴香脑、百里香酚和香芹酚的添加改变了各VFA占总VFA的摩尔百分比。与对照组相比,添加50 mg/L D-柠烯和茴香脑使乙酸比例显著增加(P0.05),丙酸比例显著降低(P0.05);而添加400 mg/L D-柠烯和茴香脑则使乙酸比例显著下降(P0.05),丙酸和丁酸比例显著上升(P0.05)。百里香酚和香芹酚的添加对乙酸比例没有产生显著影响(P0.05),与对照组相比,400 mg/L百里香酚和香芹酚使丙酸比例显著下降(P0.05)。3)添加茴香脑、百里香酚和香芹酚显著影响体外发酵液NH3-N浓度(P0.05),与对照组相比,400 mg/L百里香酚和香芹酚显著降低NH3-N浓度(P0.05)。4)添加D-柠烯、茴香脑、肉桂醛对体外发酵24 h产气量没有显著影响(P0.05)。与对照组相比,各浓度的百里香酚和香芹酚均显著降低体外发酵24 h产气量(P0.05),且产气量随百里香酚和香芹酚浓度的增加呈二次曲线变化(PQ0.01)。5)添加D-柠烯、茴香脑和肉桂醛对体外发酵24 h CH4产量没有显著影响(P0.05)。与对照组相比,50和100 mg/L的丁子香酚显著增加体外发酵24 h CH4产量(P0.05),而400 mg/L的百里香酚和香芹酚体外发酵24 h CH4产量分别降低84.7%(P0.05)和73.9%(P0.05)。综合以上试验结果可知,不同植物精油对体外瘤胃发酵和CH4产量的影响结果不同,且与添加剂量有关。其中,低剂量的百里香酚和香芹酚促进体外瘤胃发酵,而高剂量的百里香酚和香芹酚抑制体外瘤胃发酵且显著降低24 h CH4产量。  相似文献   

17.
本试验旨在研究基础饲粮条件下绵羊瘤胃乙酸、丁酸产生量的提高对其消化道吸收流通的影响。选用体况良好、1.5岁左右、体重相近的安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和近端十二指肠瘘管的内蒙古半细毛羯羊6只,随机分为2组,每组3只,一组为乙酸灌注组,另一组为丁酸灌注组。每组设置3个处理,每个处理代表1个灌注的乙酸﹑丁酸水平及1次启动-连续灌注试验。试验通过模拟连续饲喂从而获得瘤胃稳态条件,采用非同位素标记乙酸、丁酸溶液灌注技术进行测定。结果表明:1)随着瘤胃乙酸产生速率的提高,瘤胃pH、瘤胃乙酸吸收率显著下降(P 0.05),瘤胃乙酸浓度、乙酸吸收速率和乙酸流通速率极显著上升(P0.01),瘤胃液相钴(Co)浓度、瘤胃液相小时稀释速率、液相流通速率和液相体积均无显著变化(P0.05);瘤胃丁酸产生速率的提高除了对瘤胃液相Co浓度也影响显著(P0.05)外,对其他指标影响同乙酸处理的变化。2)随着瘤胃乙酸产生速率的提高,各试验羊乙酸十二指肠流通速率逐渐增加(2. 95~3.47 mmol/h),但各水平间差异不显著(P0.05);进入十二指肠的乙酸占进入后消化道总乙酸的比例(5. 68%~3. 35%)极显著下降(P 0. 01);乙酸在瓣胃﹑真胃的吸收比例(94. 32%~96.65%)极显著上升(P0.01)。本研究条件下,绵羊瘤胃乙酸、丁酸产生速率的增加提高了其瘤胃浓度,降低了瘤胃pH,提高了其瘤胃吸收速率和瘤胃、十二指肠流通速率,但瘤胃吸收效率下降。  相似文献   

18.
选用4只带有瘤胃瘘管的内蒙古白绒山羊作为瘤胃液供体羊,以2种不同精粗比的粗料型日粮为培养底物,研究不同苹果酸添加量(0,3,6,9,12 mmol/L)对内蒙古白绒山羊瘤胃挥发性脂肪酸动态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精粗比日粮下乙酸、丙酸、丁酸及TVFA浓度均以3:7日粮组较高,乙酸和丙酸之比以2:8日粮组较高,差异均不显著(P >0.05).添加苹果酸后,3:7日粮组乙酸、丙酸浓度在培养4,8,18和24 h后显著升高(P<0.05);丁酸浓度3 mmol/ L组高于对照组,9 mmol/L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不显著(P >0.05);而2:8日粮组乙酸、丙酸浓度在培养8,18 h后显著升高(P<0.05);丁酸浓度在培养8,12和24 h后升高,但差异不显著(P >0.05);乙酸和丙酸之比在2种日粮下均极显著降低(P<0.01);TVFA浓度在2种日粮下均升高,培养4,8,18 h差异是显著的(P<0.05).  相似文献   

19.
本试验旨在研究赖氨酸(Lys)对奶牛乳腺上皮细胞(BMECs)内乳脂肪合成相关基因和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Lys影响乳脂肪合成的机理。将第3代BMECs随机分为6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个培养孔。各组培养基中Lys的浓度分别为0.5(基础培养基,对照)、1.0、2.0、4.0、8.0和16.0mmol/L,37℃、5%CO2培养48h后测定BMECs甘油三酯(TAG)含量、乳脂肪合成相关基因和蛋白的表达量。结果表明:BMECs内TAG含量(P=0.013)以及脂肪酸结合蛋白3(FABP3,P=0.001)、脂蛋白脂酶(LPL,P=0.096)、脂肪酸合成酶(FASN,P=0.003)、乙酰甘油磷酸脂酰转移酶6(AGPAT6,P=0.038)和甘油-3-磷酸酰基转移酶(GPAM,P=0.022)基因表达量对Lys呈显著或趋于显著的浓度依赖效应。FABP3基因表达量以2.0、4.0、8.0、16.0mmol/L组和LPL基因表达量以1.0、2.0、4.0、8.0、16.0 mmol/L组显著高于0.5mmol/L组(P0.05);FASN基因表达量以2.0mmol/L组最高,显著高于16.0mmol/L组(P0.05);硬脂酰辅酶A去饱和酶1(SCD1)基因表达量以2.0、4.0mmol/L组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磷脂酸磷酸酯酶1(LPIN1)、嗜乳脂蛋白亚家族1成员1(BTN1 A1)和黄嘌呤脱氢酶(XDH)基因表达量均以1.0、2.0、4.0、8.0mmol/L组显著高于0.5mmol/L组(P0.05);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基因及蛋白表达量均以2.0、4.0mmol/L组显著高于0.5和8.0、16.0mmol/L组(P0.05);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SREBP1)基因表达量以1.0、2.0、4.0mmol/L组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蛋白表达量以1.0 mmol/L组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但高浓度Lys抑制AGPAT6和GPAM的基因表达,AGPAT6基因表达量以2.0、4.0、8.0、16.0mmol/L组显著低于0.5、1.0mmol/L组(P0.05),GPAM基因表达量以16.0mmol/L组显著低于0.5、1.0、2.0、4.0mmol/L组(P0.05)。可见,Lys对BMECs的乳脂肪合成具有显著的促进效果,但高浓度的Lys抑制了乳脂肪合成相关基因的表达。本试验条件下,培养基中Lys适宜浓度为2.0~4.0mmol/L。  相似文献   

20.
为了观察不同浓度槐花水煎液对家兔离体小肠运动性能的影响,笔者采用离体器官实验法,将兔离体肠管放置于恒温(38.0±0.5℃)平滑肌槽中,依次加入0.2 g/L、0.4 g/L、0.6 g/L、0.8 g/L浓度的槐花水煎液,记录给药前后十二指肠、空肠平滑肌运动性能的变化。结果表明,与用药前比较,水煎液浓度为0.2 g/L时,离体十二指肠的收缩张力明显下降(P0.01),收缩振幅、收缩频率无显著变化(P0.05);离体空肠的收缩张力、收缩振幅明显下降(P0.01),收缩频率不显著(P0.05)。随着浓度增加到0.4 g/L、0.6 g/L、0.8 g/L时,离体十二指肠和空肠的收缩张力、收缩振幅、收缩频率极显著下降(P0.01)。说明槐花水煎液能显著降低离体十二指肠和空肠的收缩张力、收缩振幅和收缩频率,且呈现量效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