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对20个产地的栀子种子进行酯酶(EST)、过氧化物酶(POD)同工酶测定和谱带分析,用Ntsys 2.10软件计算遗传相似性系数,并进行聚类分析,评价不同种源的亲缘关系。结果发现,20个产地的栀子种子在2个同工酶系统中均有栀子物种的共同特征谱带,但酶带数量与活性强度有差异,酯酶同工酶共出现9个谱带类型,Rf值范围0.64~0.90,其中Rf值0.67、0.71、0.73为3条特征谱带;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共出现5个谱带类型,Rf值范围0.70~0.77,其中Rf值0.70为特征谱带;酯酶同工酶和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图谱能大致反映不同种源之间的遗传相似度,不同产地的栀子遗传相似度在0.50~1.00之间。酯酶同工酶和过氧化物同工酶图谱带能有效地鉴定出种子真实性,并能大致区分栀子种子的来源。  相似文献   

2.
采用聚丙烯酰胺垂直板凝胶电泳和活性染色法对白三叶幼苗的根、叶柄和叶进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同工酶电泳分析,以了解白三叶幼苗抗氧化酶系统的三种同工酶的空间表达差异。结果表明,在白三叶幼苗的SOD同工酶酶谱中可以看到根有7条酶谱区带,叶柄有5条酶谱区带,叶有11条酶谱区带,其中有5条是根、叶柄和叶共有的谱带。在根中有一条(Rf=0.18)是特异的,在叶中有5条(Rf=0.13,0.69,0.72,0.94,0.97)是特异的。在白三叶幼苗的POD同工酶酶谱中可以看到根有8条酶谱区带,叶柄和叶有5条酶谱区带,其中有4条谱带是根、叶柄和叶共有的谱带。在根中有4条(Rf=0.31,0.69,0.77,0.85)是特异的。在叶柄和叶中有1条(Rf=0.19)谱带是特异的。在白三叶幼苗的CAT同工酶酶谱中可以看到根、叶柄和叶中都只有1条(Rf=0.78)相同的酶谱区带。结果表明:白三叶幼苗中有大量的抗氧化酶类表达,这有助于生化产品的进一步研发,这些酶特殊的差异表达还对基因表达的研究提供目标。  相似文献   

3.
22个葡萄品种过氧化物同工酶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聚丙烯酰胺垂直板凝胶电泳,分析了22个葡萄品种的过氧化物(POD)同工酶酶谱特征。结果表明,22个品种共电泳出6种过氧化物同工酶酶带,酶谱类型17种,表明POD同工酶酶谱不能将22个葡萄品种鉴别区分,每种过氧化酶酶谱类型具3~5条酶带;Rf为0.6089的酶带为22个葡萄品种共有的特征谱带;Rf为0.3333酶带,为感或中感霜霉病的品种的特征谱带;Rf为0.2978、0.2661和0.4455的酶带,为抗或中抗霜霉病品种的特征谱带;SPSS分析和UPGMA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供试品种可分为五大类群:第一、二类群为森田尼无核、无核8611等12个欧亚品种,表现感至中感霜霉病;第三、四、五类群为超藤、饭刚黑、巨峰等10个欧美杂交种,表现抗至中抗霜霉病。此结果与田间自然鉴定和室内接种鉴定相一致。用POD同工酶特征谱带鉴定葡萄品种抗感霜霉病类型是比较有效的方法,但不能作为葡萄品种鉴定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栗不同品种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试验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检测了板栗和日本栗两个种的41个品种(系)叶片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结果表明,栗品种叶片的过氧化物同工酶可分为二大酶区,第Ⅰ酶区相对泳动率(Rf)范围为0.056-0.272,共检出6条酶带;第Ⅱ酶区Rf=0.478-0.647,共检出8条酶带。根据各覆盖的出现频率,提高出了栗品种叶片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的基本酶谱,并采用信息量凝聚聚类法,初步绘出了栗品种间的亲缘关系图,认为我国板栗与日本栗间的亲缘关系比较接近。  相似文献   

5.
为了阐明过氧化物酶(POD)同工酶在四棱豆中的分布规律,鉴定不同四棱豆品种间的亲缘关系,选育优势杂交亲本,我们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垂直板电泳技术,研究了同一株四棱豆(K0027)不同节位成熟叶片和16个品种的POD同工酶酶谱特征。结果表明:POD同工酶在同一株四棱豆9个不同节位成熟叶片中的酶带数均为10条,并且各酶带相应的Rf值基本相同;而在16个不同四棱豆品种中酶带数为6~11条,并且各酶带的宽窄、颜色深浅等特征存在明显的差异。结合各酶带的相对迁移率(Rf值)和品种间的联合相似系数(S值)分析可知,(1)POD同工酶在同一株四棱豆不同节位成熟叶片中的表达具有高度的稳定性和相似性;(2)POD同工酶在所选的16个品种间存在明显的差异性,其中K0006和K0035、早熟二号,K0021和K0028品种间的S值在0.2~0.4之间,为最小值,即这两组品种间的亲缘关系最远,为优势杂交亲本组合;(3)同时阐明了POD同工酶在四棱豆中的相关分布规律,为植物分类或品种鉴定提供了科学依据,对杂交育种选材具有重要的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讨60Coγ射线的诱变机理,用0,100,300,500 Gy剂量60Coγ射线对陕合6号和长武131 2个小麦品种的种子进行辐照处理,并采用垂直板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对二叶一心期小麦叶片和根中的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同工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个品种的小麦种子经100 Gy60Coγ辐照处理后,其酶谱带数与对照相比变化不大;经300和500 Gy60Coγ辐照处理后,小麦叶片中CAT和SOD同工酶谱带消失,POD同工酶谱带仍然存在,且增加了4条谱带;小麦根中3种保护酶同工酶谱带数均有不同程度增加,POD同工酶增加了1条Rf值为0.411的谱带,CAT同工酶增加了2条Rf值分别为0.488和0.524的谱带。以上结果说明,小麦根较叶片对辐射更加敏感。  相似文献   

7.
低能铁离子注入烟草叶片后 ,过氧化物酶 (POD)同工酶表达量和谱带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叶片中诱导出一条活性很强的Rf'1 同工酶谱带 ,缺失Rf5~Rf73条酶带。全蛋白的变化主要发生在蛋白表达量的差异上 ,与POD同工酶的变化具有相关性。POD同工酶谱的变化反映了注入造成的损伤在修复过程中细胞的生理生化变化 ,为进一步揭示低能离子注入的作用机理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库尔勒香梨60Co-γ辐射育种材料的过氧化物同工酶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不连续的垂直平板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了库尔勒香梨及其不同剂量辐射处理材料叶片的过氧化物同工酶.结果表明:酶谱差异主要表现在酶带的数量和酶活性两个方面,所有供试样品均具有主导酶谱Rf为0.46,可以认为是库尔勒香梨稳定的特征酶带.辐射明显改变了过氧化物同工酶谱带的宽度、颜色、条数.强酶带(主导酶带)的变化可导致形态上较大幅度、较高频率的变异,且强酶带(主导酶带)的变化对性状变异起着较强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对金冠、富士幼树接种茎沟槽病毒(SGV),分期测定其叶片的过氧化物酶活性及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结果表明:苹果植物接种SGV后过氧化物酶活性增高,增酶高峰出现于接种后20—35天;过氧化物酶同工酶也发生变化,在接种后20—30天,富士、金冠两个品种先后各出现了两条健株所没有的G、I带和I、K带。  相似文献   

10.
为了给苹果生产中选种、育种和栽培提供生化依据,利用聚丙烯酰胺垂直板凝胶电泳技术对7种苹果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进行分析,并采用愈创木酚法测定过氧化物酶活性。结果表明:不同品种苹果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有一定差异,愈创木酚法测得的苹果过氧化物酶活性与过氧化物酶同工酶谱的表达活性基本一致;乔纳金和黄元帅POD同工酶谱型很相近,亲缘性相近;奶油富士、烟台富士、冰糖果和国光POD同工酶谱相近,遗传上接近。  相似文献   

11.
本试验以62个平欧杂种榛品种(系)的新梢韧皮部为试材,利用聚丙烯酰胺垂直平板凝胶电泳,研究其过氧化物酶同工酶谱的特征。结果表明:平欧杂种榛韧皮部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酶谱有3个区,共25条酶带,R f范围在0.087~0.557之间,多数品种(系)之间的谱带存在差异,部分品种(系)间酶带数量及强弱不同。62份资源的相似系数在0.5~1之间,距离系数在0~2.00之间。以距离系数1.6为标准,可将供试资源分为5大类。  相似文献   

12.
湖南南天竹13个种质资源酯酶同工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栽培于同一生境的南天竹13个种质资源同一生长期叶片中酯酶(EST)同工酶酶谱进行比较研究及SPSSS数据处理分析。结果表明:EST同工酶酶谱在各种质资源间,具有很高的多态性,除少数共有的特征谱带外,其余的种质资源间存在较明显的频率差异.南天竹EST酶带总共有12条,分为3大酶区,S区带有酶谱5条,FS区带有酶谱3条,F区带有酶谱4条。其中Rf0.02、Rf0.16、Rf0.71、Rf0.75这4条酶带为13个种质所共有的固有酶。EST酶谱聚类分析将湖南南天竹13个种质分为3大类。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广西百色云耳野生菌株的遗传多样性,为其种质资源的保护及开发利用提供参考.[方法]从广西百色地区采集23个云耳野生菌株,进行人工栽培,期间观察测定其农艺性状;采用酯酶同工酶技术分析不同云耳菌株的酯酶同工酶酶谱多态性,并进行聚类分析.[结果]在23个云耳野生菌株中,子实体朵形为单生的菌株有16个、簇生的7个;耳片边缘平滑的菌株13个,波浪状的菌株10个;耳片背面筋道脉纹明显或较明显的有15个,不明显或无脉纹的有8个;耳片颜色为浅黄褐色的菌株4个,黄褐色的8个,黑褐色的11个;耳片大小(长×宽)为30.1~51.6 mm×20.5~41.7 mm,厚度0.95~1.44 mm,表明百色云耳的形态特征具有丰富的多样性;原基形成时间26~59 d,杂菌感染率0~51.1%,耳片干湿比10.1~14.1,第一潮产量8.2%~50.5%,表明不同菌株的原基形成时间、抗杂性、干湿比和产量等方面也具有丰富的多样性.23个云耳野生菌株共检测到19条谱带,有18种谱带类型,谱带的迁移率(Rf)为16.6~88.6,分布频率为4.3%~100.0%,其中有3条带是百色云耳酯酶同工酶的特征谱带.23个云耳野生菌株的遗传相似系数为0.68~1.00,在遗传相似系数为0.68时,可分为两大类群,其中大部分菌株的聚类结果与其地理位置吻合.[结论]广西百色云耳野生菌株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蕴含着较多的优异遗传性状,具有较大的开发利用潜力.  相似文献   

14.
以红富士苹果和新红星苹果为试材,研究了花芽生理分化期叶片内源多胺(PAs)的变化和外源亚精胺(Spd)对内源多胺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花芽生理分化期叶片内源多胺发生明显的变化,红富士苹果叶片内腐胺(Put)含量在5月29日达到高峰,亚精胺(Spd)和精胺(Spm)含量变化缓慢。而新红星苹果叶片内Put、Spd和Spm含量均在6月2日达到高峰。外源亚精胺(Spd)提高了花芽生理分化期红富士苹果叶片腐胺和亚精胺含量,内源亚精胺的含量在整个测定期都显著高于对照。对于新红星苹果外源Spd提高了叶片内源亚精胺和精胺的含量。外源亚精胺增加(Spd+Spm)/Put的比值,对红富士苹果效果好于新红星苹果。  相似文献   

15.
叶面喷锌对富士苹果树光合速率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以五年生富士苹果树为试材,研究了叶面喷施锌肥对光合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叶面喷锌可提高富士苹果树的净光合速率,且富士苹果树的净光合速率的日变化曲线均为“中午降低型”双峰曲线变化,最高峰出现在9:00,次高峰出现16:00时。富士苹果树净光合速率的年周期变化也为双峰曲线变化。  相似文献   

16.
在25℃恒温条件下,对10个来源不同的白灵菇菌株菌丝生长情况、子实体农艺性状、产量及出菇早晚进行了比较,并对10个白灵菇菌株的菌丝体进行了酯酶同工酶测定。结果表明,白灵6、白灵9和白灵3菌株生长速度较快;经济性状较好的菌株是白灵3、白灵9、白灵6、白灵7、白灵10;产量较高的菌株是白灵3、白灵6、白灵10;出菇较早的是白灵3、白灵4、白灵10;各菌株在酶谱上有丰富的表达,且在Rf值0.160处都出现一条稳定一致的基本酶带,但在酶带数、Rf值及酶活性上菌株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17.
 以优良短枝富士、福岛短枝富士及宫崎短枝富士品种为试材,研究分析了短枝红富士苹果花芽分化、开花坐果及果实品质形成的有关生理变化。结果表明,短枝红富士苹果的结果特性:(1)幼树短枝花芽和腋花芽数显著高于非短枝型品种长富2号;花芽分化期间内源激素ABA含量显著高于长富2号,而GA#-3、CTK含量则与长富2号差异不显著。(2)花序、花朵坐果率高,坐果期间子房IAA含量显著高于长富2号。相关测验表明,子房中IAA含量与坐果率呈极显著正相关;树冠果实密度大,株产高,叶片光合作用速率显著高于长富2号。(3)果肉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果肉硬度及乙醛、丙酮、醇类物质含量与长富2号无显著差异,酯类物质含量较低;果皮花青苷显著高于富士,与长富2号接近;果皮叶绿素含量显著低于富士苹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连续4年调查研究再植条件下4种矮化自根砧(G935、G41、G11和M9-T337)对‘宫藤’富士苹果幼树树体生长、早果性和产量及品质的影响,评价并筛选适宜北京地区再植使用的苹果矮化自根砧木,为我国老龄低效苹果园再植更新提供技术支撑。【方法】2016年春,刨除6年生苹果树(宫藤富士/SH6/圆叶海棠),未进行土壤改良,在原行内重茬直接栽植4种矮化自根砧(G935、G11、G41和M9-T337),品种为宫藤富士苹果苗(2年根1年干),株行距为1 m×3.8 m,细纺锤整形修剪,再植后(2016年)连续4年调查4种矮化自根砧嫁接‘宫藤富士’苹果树体生长、早果性和产量及品质的差异。【结果】G935和G41自根砧富士树体高度明显高于G11和M9-T337;主枝数量由高到低为:G935>G41>G11>M9-T337;G41和M9-T337大脚现象明显高于G935和G11;G935和G41单株间树体高度、干径和主枝数量差异明显小于G11和M9-T337,园相整齐。再植第4年,G935和G41自根砧树体叶片叶绿素含量和净光合速率显著高于G11和M9-T337,G935和G41叶片百叶鲜重显著高于G11和M9-T337,G935和G41叶片百叶干重显著高于M9-T337。再植4年内,G935和G41矮化自根砧富士生长正常,枝类组成符合正茬矮砧苹果的变化规律;第2年开始,G11和M9-T337树体长枝比例低于30%;第3年和第4年G11和M9-T337树体短枝比例高于80%,长枝比例低于10%,树势衰弱明显。再植第3年,G11幼树成花株率最高,G935和G41次之,M9-T337无成花。再植第4年,G935和G41自根砧富士平均单株产量显著高于M9-T337,G935平均单果重量和果形指数显著高于其他自根砧,各自根砧树体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滴定酸含量和固酸比均无显著差异。【结论】再植条件下,以G935和G41为砧木的幼树树体生长显著优于G11和M9-T337,枝类组成合理,树势中庸但不衰弱,单株间差异小,园相整齐,适宜北京地区重茬栽植使用。  相似文献   

19.
The seasonal changes of POD and IOD enzyme activities in the leaves of 4 dwarfing stocks and Red Fuji apple grafted on 5 interstocks and the POD and IOD activities of different positions of Red Fuji Apple on various interstocks were studi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seasonal changes of POD and IOD activities in the leaves of 4 dwarfing stocks were similar to that of the Red Fuji Apple. The enzyme activities of stocks were closely correlated with those of the Red Fuji Apple grafted in corresponding interstocks and the POD and IOD activities of semi-dwarfing stocks were lower than those of the dwarfing and very-dwarfing stocks. There were many more differences of POD activities in phloem and activities in leaves among different interstocks.There was a significant nega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POD and IOD activities and the growth potential of the Red Fuji Apple grafted on interstocks in the last ten days of both May and September. The best time to use POD and IOD activities to forecast the dwarfing ability of stocks was in the last ten days of both May and Septembe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