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目的]研究糖化酶与α-淀粉酶制备马铃薯微孔淀粉的工艺。[方法]以马铃薯淀粉为原料,淀粉水解率和油脂吸附率为评价指标,考察反应温度、酶配比[糖化酶∶α-淀粉酶(W/W)]、加酶量、底物量浓度[淀粉∶溶液(W/V)]、缓冲液pH和反应时间6个因素对马铃薯淀粉微孔化的影响。[结果]马铃薯微孔淀粉的最佳制备工艺条件为反应温度45℃,酶配比6∶1,加酶量1.0%,底物量浓度0.14g/ml,缓冲液pH 4,反应时间8 h;在该条件下制得的微孔淀粉的油脂吸附率为70.2%,淀粉水解率为34.16%。[结论]该研究为微孔淀粉的开发和利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确定鲤鱼鱼磷蛋白的酶解制备工艺,并分析所得的鱼磷抗氧化肽的抗氧化性能。[方法]以鲤鱼鱼鳞为原料,选用胰蛋白酶考察其加酶量、反应温度、酶解时间、pH、底物浓度等因素对鱼鳞蛋白水解程度的影响,用单因素及正交试验的方法优选出鱼鳞蛋白酶解的最佳条件并测定其抗氧化活性。[结果]试验得到鲤鱼鱼磷抗氧化肽酶法制备的最佳工艺条件为pH 8.4、酶解温度45℃、加酶量4000 U/g、酶解时间3 h、底物浓度15%,此条件下得到的鱼磷抗氧化肽水解度较佳(29.97%),抗氧化能力较好。[结论]胰蛋白酶有溶解鲤鱼鱼鳞蛋白的能力,并且酶解产物的抗氧化活性与水解度有关。  相似文献   

3.
抗性淀粉提取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优化普鲁兰酶对大米淀粉脱支的工艺条件,以期获得较高的RS产率。[方法]以大米淀粉为原料,用普鲁兰酶对其进行脱支,采用L9(34)正交试验设计优化酶法制备RS的工艺。采用经AACC认定的76-13标准方法测定RS含量。[结果]各因子对RS产率的影响顺序为:加酶量>酶解温度>淀粉浓度>酶解时间,最佳因素水平组合为淀粉浓度25%,加酶量2.4PUN/g(干淀粉),酶解温度60℃,酶解时间14h。[结论]以大米淀粉为原料,采用普鲁兰酶对其进行脱支制备RS的最佳工艺为加酶量2.4PUN/g(干淀粉),酶解温度60℃,淀粉浓度25%,酶解时间14h,在此条件下RS产率为19.16%。  相似文献   

4.
[目的]采用响应面法优化西兰花茎叶蛋白酶解工艺条件。[方法]以西兰花茎叶蛋白为原料,选取pH、温度、加酶量和底物浓度为自变量,水解度为响应值,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运用Box-Behnken中心组合试验设计和响应面(RSM),确定最佳酶解工艺参数。[结果]碱性蛋白酶水解西兰花茎叶蛋白最佳的酶解条件是pH10、温度55℃、加酶量2 800 U/g、底物浓度4%。[结论]碱性蛋白酶对西兰花茎叶蛋白酶解工艺优化合理、可行,该研究为西兰花茎叶蛋白的综合利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5.
木瓜蛋白酶水解罗非鱼蛋白质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采用木瓜蛋白酶水解罗非鱼蛋白质制备多肽水解液的方法。[方法]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了不同因素对木瓜蛋白酶水解罗非鱼蛋白质的影响,并以水解度为指标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木瓜蛋白酶水解罗非鱼的最佳水解工艺。[结果]单因素试验表明,在酶解时间约5h、底物浓度为4%、加酶量约5500U/g、pH值为7.0~7.5范围内,温度为50℃时,木瓜蛋白酶水解罗非鱼效果较好。正交试验表明,3因素的影响顺序为:加酶量>底物浓度>水解时间;最佳水解工艺为:水解液pH值7.5,加酶量为5500U/g,底物浓度为4%,温度50℃,水解6h,在此条件下水解度可达到37.89%。[结论]采用木瓜蛋白酶进行水解可获得较高水解度的酶解液,且鱼香浓郁,颜色正常,可用于制作调味品、口服液等。  相似文献   

6.
复合酶降解玉米秸秆工艺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合  张强  赵燕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9):9136-9137,9139
[目的]为了寻找玉米秸秆酶解的最佳工艺条件。[方法]采用5因素3水平的正交试验,利用复合酶进行玉米秸秆的酶解,研究降解玉米秸秆的最佳工艺条件,并利用扫描电镜观察秸秆在降解过程的形态结构变化。[结果]影响该复合酶降解玉米秸秆的因素为:pH值>底物浓度>反应时间>酶用量>反应温度。该复合酶降解玉米秸秆的最佳工艺条件为:酶用量0.20%,底物浓度5.0%,反应时间3.0 h,反应温度50℃,pH值5.0。此时,降解率最高(达27.6%)。电镜观察表明:玉米秸秆经酶解作用后表面蜡质结构被降解,内部的致密结构变得松散,出现空洞。[结论]该研究为玉米秸秆的生物利用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通过单因素试验分别考察了不同蛋白酶、底物浓度、加酶量、缓冲液pH、水解温度、水解时间、超声功率和超声时间对鱼鳞水解物DPPH自由基清除率的影响,并经正交试验对水解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最优制备工艺参数为:碱性蛋白酶、底物浓度10%、加酶量9000U/g、缓冲液pH 11.0、水解温度50℃、水解时间3.0h、超声功率300W、超声时间25min,在该工艺参数下制备的鱼鳞胶原蛋白肽的DPPH自由基清除率为61.4%.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制备乳酪蛋白肽的最佳工艺.[方法]以乳酪蛋白为原料,以水解度为考察指标,确定碱性蛋白酶为乳酪蛋白的最佳水解酶.利用单因素试验考察酶解温度、pH、投酶量、酶解时间和底物浓度对水解度的影响,确定主要影响因素.通过L9(34)正交试验获得碱性蛋白酶的最佳水解条件.利用凝胶色谱法确定乳酪蛋白肽的分子量.[结果]试验得出制备乳酪蛋白肽的最佳工艺为:酶解温度60℃,pH 7.0,投酶量1.5%,酶解时间150 min.制备的乳酪蛋白肽分子量为2 kD.[结论]研究可为乳酪蛋白活性肽的产业化研发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以马铃薯淀粉为原料,采用双酶法(α-淀粉酶和糖化酶按3:1的比例混合)制备微孔淀粉,通过L16(45)正交试验设计,以水解率、吸油率增量和比表面积增量为指标,研究淀粉乳浓度、复合酶用量及反应温度、时间、pH值对微孔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工艺条件为:淀粉乳浓度30%,酶用量1.0 mL,反应温度45℃,时间20 h,pH5条件下所获微孔淀粉的吸油率和比表面积增加值分别为52.56%和109.84 m2/g  相似文献   

10.
以麦麸为原料,采用酶法制备膳食纤维,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对酶法制备麦麸膳食纤维中复合酶去除淀粉工艺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复合酶去除麦麸中淀粉最优工艺为复合酶比例2∶5,复合酶添加量0.8%,酶解pH 5.5,酶解温度50℃,酶解时间90 min,此工艺下所制备的麦麸膳食纤维淀粉残留率仅为0.57%,而麦麸膳食纤维的纯度可达86.38%,从正交试验各因素对麦麸膳食纤维中淀粉残留率的影响大小来看,复合酶添加量的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11.
马铃薯抗性淀粉压热制备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提高马铃薯抗性淀粉的得率。[方法]以马铃薯淀粉为试验材料,以抗性淀粉得率作为评价指标,通过正交试验得出马铃薯抗性淀粉最优制备条件。[结果]结果表明,马铃薯抗性淀粉最优制备条件为:淀粉乳浓度30%,淀粉乳pH值6,压热温度120℃,压热时间40 min,抗性淀粉得率9.77%。[结论]加热-冷却处理次数对抗性淀粉的形成影响很大。随着次数的增加,抗性淀粉形成量也增加。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制备大米多孔淀粉,测定其吸附性能。[方法]以浸碱法自制的大米淀粉为原料,采用糖化酶、α-淀粉酶复合酶水解的方法制备大米多孔淀粉,以吸油率、比孔容及对桔子香精的缓释性能等指标评价大米多孔淀粉吸附性能。[结果]制备大米多孔淀粉的最佳酶解工艺条件为:反应温度35℃,时间16 h,pH 4.5,糖化酶、α-淀粉酶酶配比10∶1,底物浓度为0.2 g/ml,颗粒粒度40目。在此条件下制备的大米多孔淀粉吸油率最高,达到58.14%。[结论]大米多孔淀粉有较高的吸油率,较大的比孔容,较好的缓释桔子香精的功能,可作为多种物质的吸附载体并广泛应用。研究可为我国大米资源综合开发提供有效途径,并对我国的多孔淀粉工业化生产起到一定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3.
微波前处理酶法制备微孔淀粉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李维杰  杨光  刘灿召  耿玮蔚  袁超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3):16221-16223
[目的]提高微孔淀粉的吸附性能,缩短其生产时间。[方法]以玉米原淀粉为材料,对其施加40 W/g的超声波处理10 min,然后用α-淀粉酶和葡萄糖苷酶的pH缓冲液制备微孔淀粉,研究各因素对微孔淀粉吸油率的影响。[结果]其他因素固定不变,当反应温度为30 ℃时,微孔淀粉的吸油率最低,反应温度在50-55 ℃时,微孔淀粉的吸油率较高;缓冲液pH值在5.0-5.5时,微孔淀粉的吸油率较高,缓冲液pH值高于5.5时,微孔淀粉的吸油率急剧下降;当缓冲液pH值为5.0,反应温度为50 ℃,反应时间为12 h,α-淀粉酶用量为75 U/g,葡萄糖苷酶用量为46 U/g时,微孔淀粉的吸油率最高,达132.8%。[结论]微波预处理可提高微孔淀粉的吸油率。  相似文献   

14.
马铃薯淀粉糊化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显华  党斌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2):6512-6514
[目的]优化马铃薯淀粉糊化工艺条件。[方法]以青海省马铃薯淀粉为原料,采用低温糊化法,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对其糊化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马铃薯淀粉糊化的最佳工艺条件:马铃薯淀粉与水的比例1∶18,糊化温度55℃,40%的NaOH添加量1.0ml,糊化时间30min;在此条件下,所制得的淀粉糊黏稠、透明、糊化度达到96%。各单因素中,糊化温度对淀粉糊化度的影响最大,马铃薯淀粉与水的比例(g∶g)、NaOH添加量次之,糊化时间对糊化度的影响最小,糊化温度和马铃薯淀粉与水的比例是影响马铃薯淀粉糊化度的关键因子。[结论]该研究结果为淀粉糊化工艺的研究和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优化淀粉制取高吸水树脂的工艺条件。[方法]以过硫酸铵为引发剂,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采用溶液聚合法合成了淀粉接枝丙烯酸类高吸水性树脂,并研究了糊化温度、聚合反应时间、丙稀酸单体中和度等因素对接枝产物吸水性能的影响,比较了树脂吸自来水、蒸馏水和盐水情况。[结果]用淀粉制备高吸水树脂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淀粉/丙烯酸=1/15,淀粉/水=1/30,淀粉/引发剂=40/1,交联剂的质量为淀粉质量的0.6%,丙烯酸的最佳中和度为70%,淀粉的最佳糊化温度为90℃,最佳聚合反应时间为3 h。在以上条件下合成的产品的吸水率达到115 g/g。[结论]该研究为研制淀粉与丙烯酸接枝共聚制备高吸水性树脂的最佳工艺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酶解鱼鳔蛋白制备抗氧化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常虹  段振华  成长玉  杨毅 《安徽农业科学》2012,(6):3389-3391,3469
[目的]探索利用鱼鳔蛋白制备抗氧化肽的最佳条件。[方法]采用胰蛋白酶、中性蛋白酶、风味蛋白酶酶解海南鱼鳔,以酶解液清除DPPH的效果为评价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试验,研究酶解的pH、温度、时间、底物浓度、酶浓度等因素对酶解效果的影响。[结果]鱼鳔的最佳酶解条件为底物浓度6.0%,酶浓度1.6%,酶解pH 6.0,酶解时间4.1 h,酶解温度63℃;该条件下制备的鱼鳔抗氧化肽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达76.06%。[结论]该研究为鱼鳔蛋白的开发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姚妙爱  周玉东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1):19605-19606,19612
[目的]对以马铃薯淀粉为原料生产白糊精和黄糊精的工艺参数进行研究,为生产提供参数指导。[方法]通过单因素和L9(34)正交试验,结合生产实际,确定以马铃薯淀粉为原料生产白糊精、黄糊精的最佳参数。[结果]通过试验得出生产白糊精最佳工艺参数为酸用量与淀粉量之比0.20、温度120℃、时间2 h、体系含水量23%。生产黄糊精的最佳参数为酸用量与淀粉量之比0.25、温度140℃、时间2 h、体系含水量20%。[结论]该试验确定了生产黄糊精与白糊精的最佳工艺参数。  相似文献   

18.
[目的]确定超临界CO2萃取紫苏子油的单因素工艺参数。[方法]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法提取紫苏子油,通过4因素5水平试验,考察萃取温度、萃取压力、CO2流量、萃取时间对紫苏子出油率的影响。[结果]随着CO2流量的增加,出油率增大,CO2流量在25~30 L/h较合适。随着萃取温度的增加,出油率增大,萃取温度的适宜变化范围为35~40℃。随着萃取压力的增加,出油率增大,萃取压力在20~25 MPa较合适。随着萃取时间的增加,出油率增大,萃取时间的适宜变化范围为1.5~2.0 h。[结论]超临界CO2萃取法提取紫苏子油的单因素试验最佳工艺参数为:CO2流量25~30 L/h,萃取温度35~40℃,萃取压力20~25 MPa,萃取时间1.5~2.0 h。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寻求开发芦蒿和芹菜的新途径,为提高芦蒿和芹菜的利用价值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芹菜和芦蒿为试材,提取后加入适量的硬脂酸和无机碱制成蔬菜皂,设计以物料配比、反应温度、反应时间为因素的正交实验,以pH值和洗涤效果为指标作正交分析,选择最佳配比及最佳工艺流程。[结果]蔬菜皂的最佳实验方案是:蔬菜提取液用量0.6g,硬脂酸用量1.0g,无机碱用量1.0g,反应温度90℃,反应时间120min,按照此方案生产的蔬菜皂的洗涤效果为最佳,其黏度、pH值均符合要求。[结论]根据正交实验,得到了洗涤效果最佳的蔬菜皂;研究提出了开发芦蒿和芹菜功能性产品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