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几种杀虫剂防治菜蚜的田间药效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验结果表明 :药后 1d,各药剂处理的防效均大于 89% ,1 0 %氯氰·敌畏EC750ml/hm2 、 1 0 %氯氰菊酯EC4 50ml/hm2 、 80 %敌敌畏EC750ml/hm2 的校正防效显著优于其他各处理 ;药后 3、 5d ,各处理的防效均大于 95%。经方差分析表明 ,3 %啶虫脒EC (正邦 ) 3 0 0ml/hm2 对菜蚜的校正防效显著差于其他各处理 ;药后 7d ,各处理的防效均大于 96% ,各处理间差异不显著 ;药后 1 4d,各药剂处理的防效均大于 88% ,其中 3 %啶虫脒EC (正邦、沙隆达 )各处理的防效均大于 99% ,对菜蚜的校正防效显著优于其他各处理  相似文献   

2.
25%田可益乳油对小麦穗蚜的田间防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5 %田可益乳油防治小麦穗蚜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 ,用 2 5 %田可益乳油 5 0 0、10 0 0、15 0 0倍液防治小麦穗蚜 ,药后 1d校正防效分别为 93.35 %、84 .98%、84 .6 3% ,药后 3d校正防效分别为 99.0 7%、95 .6 8%、96 .14 % ,都高于对照药剂 2 5 %抗蚜威可湿性粉剂 15 0 0倍液和 4 0 %氧化乐果乳油 10 0 0倍液的防效 ;药后 5 d校正防效分别为 99.5 0 %、95 .85 %、94 .35 % ,其中 5 0 0倍液的防效明显高于两种对照药剂的防效。 2 5 %田可益乳油防治小麦穗蚜效果好 ,速效性强 ,持效期长 ,是防治麦蚜的理想药剂  相似文献   

3.
6种杀虫剂防治油菜田小菜蛾防效试验结果表明,35%克蛾宝乳油2 000倍液的防效最理想,药后1 d校正防效为79.5%,3 d校正防效达93.79%;85%锐农丹水溶剂1 000倍液,药后1 d校正防效为70.11%,药后3 d校正防效达91.37%;而15%农虫毙乳油1 500倍液、42%保丰乳油1 000倍液、10%除尽悬浮剂2 000倍液、5%多虫净乳油1 000倍液,4种药剂药后3 d的校正防效均在80.00%以下.建议生产中交替施用35%克蛾宝乳油2 000倍液和85%锐农丹水溶剂1 000倍液.  相似文献   

4.
赵桂东  李茹  周玉梅 《安徽农业科学》2001,29(5):627-627,637
50 %螟纹杀克WP 10 5 0~ 135 0g/hm2 防治水稻二化螟 ,药后 7d校正防效达 93.7%~ 98.3 % ,药后 2 0d保苗率达 89.9%~ 97.0 % ;防治稻纵卷叶螟药后 7d校正防效达 95 .0 %~ 97.2 % ,药后 2 0d保叶效果达 84.7%~ 88.2 % ,优于对照药剂 5 0 %甲胺磷EC 180 0ml/hm2 和 18%杀虫双水剂 3 75 0ml/hm2 处理 ,差异达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5.
田间试验结果表明,30%高氰·辛EC25mL/667m2防治小麦田麦蜘蛛效果最好,其次为21%威力士WP30g/667m2,但二者差异不显著,药后3d、7d、15d的校正防效均稳定在96%以上。20.2%阿维·唑磷EC25mL/667m2的药效发挥较慢,药后3d的校正防效仅为82.81%,但药后7d、15d的校正防效达到90%以上。80%敌敌畏EC50mL/667m2的残效期较短,药后3d、7d的校正防效达95%左右,但药后15d的校正防效下降至82.5%。总体而言,上述供试药种均可用于防治小麦田麦蜘蛛。  相似文献   

6.
进行苏云金杆菌WP防治菜青虫的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药后3~7d每667 m2使用苏云金杆菌WP不同剂量处理对菜青虫的校正防效均高于4.5%高效氯氰菊酯EC 30.0 mL.药后1d苏云金杆菌WP 33.3 g处理的平均校正防效仅为26.41%,速效性较差;但药后3d和7d其校正防效分别为83.18%和74.80%,防效较持久与稳定.生产上建议每667 m2苏云金杆菌WP的使用剂量以33.3 g为佳,施药期应比使用化学农药提前2~3d.  相似文献   

7.
为评估植物源农药对甘蓝蚜的毒力和防效,科学指导蔬菜用药,选取3种常用植物源农药,进行室内毒力测定和田间防效试验。毒力测定结果:10%印楝素ME对甘蓝蚜毒力作用最强,LC50依次为1.5%除虫菊素EW 0.100 2 mg/L>5%阿维菌素EC 0.059 7 mg/L>10%印楝素ME 0.031 7 mg/L。防效试验结果:10%印楝素ME 2 000倍液在药后3 d达到最高,校正防效为91.15%; 5%阿维菌素EC 2 000倍液在药后3 d达到最高,校正防效为90.20%;1.5%除虫菊素EW 1 500倍液在药后7 d达到最高,校正防效为84.18%。结论:3种植物源农药都表现出一定的毒力强度和很好的防治效果,可参考选用。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索四氯虫酰胺对水稻稻纵卷叶螟的防治效果及其应用技术,进行了10%四氯虫酰胺悬浮剂防治稻纵卷叶螟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在稻纵卷叶螟幼虫1~2龄高峰期施10%四氯虫酰胺悬浮剂450、600 mL/hm2,药后3 d,校正防效分别为81.34%、85.36%;药后7 d,校正防效分别为90.71%、95.43%;药后15 d,校正防效分别为94.20%、97.64%,速效性好,持效期长,总体防效良好。  相似文献   

9.
在武穴市进行了90-4%石蜡油EC防治棉花红蜘蛛和棉铃虫药效试验.结果表明.药后1 d、3 d和7 d,用90.4%石蜡油2 034、4 068、8 136 mL·hm-2处理,对棉红蜘蛛校正防效分别为69.97%-86.10%、63.86%~84.85%和55.63%~82.09%,其中8 136mL·hm-2处理的防效优于34%哒螨灵EC:对棉铃虫校正防效分别为51.93%-75.56%、56.62%-91.10%和77.26%-100.00%.其中8136 mL·hm-2处理ld的防效低于40%毒死蜱EC.药后3d和7d高于40%毒死蜱EC.  相似文献   

10.
3种生物杀虫剂防治蔬菜害虫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生物杀虫剂 0 .2 %苦皮藤素乳油、0 .6 %苦参碱·内酯水剂、苏特灵可湿性粉剂防治蔬菜害虫的试验结果表明 ,0 .2 %苦皮藤素乳油 10 0 0倍液药后 7d对甘蓝菜青虫和小菜蛾的防效分别可达 93.99%和 92 .4 3% ,优于2 0 %氰戊菊酯乳油 10 0 0倍液的防效 ;0 .6 %苦参碱·内酯水剂 4 0 0、6 0 0倍液药后 7d对甘蓝菜青虫的防效分别为96 .34%、93.88% ,对甘蓝桃蚜的防效分别为 95 .14 %、94 .0 2 % ,优于 2 .5 %溴氰菊酯乳油 2 0 0 0倍液 ;苏特灵可湿性粉剂 5 0 0倍液药后 7d对黄瓜瓜蚜的防效为 91.0 9% ,对青菜桃蚜的防效为 91.39% ,与 2 .5 %溴氰菊酯乳油2 0 0 0倍液防效相当。 3种生物杀虫剂对蔬菜害虫防效优良 ,适合在无公害蔬菜生产中大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10种新型药剂对苹果叶螨的田间药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在河南三门峡市苹果产区,进行了10种药剂17个处理防治苹果叶螨的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各药剂处理对苹果叶螨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其中10%浏阳霉素750倍、1500倍、1%甲氨基阿维菌素9000倍、1 8%阿维菌素2500倍、5000倍、50%宝路可湿粉剂2000倍、毙百虫500倍处理第1~14天,3%莫比朗1000倍第1、3天,2000倍第1、3、7天,2 5%菜喜1000倍、2000倍、15%哒螨灵第3~14天,1%甲氨基阿维菌素12000倍、毙百虫1000倍第3天的校正防效均在95%以上。植物源农药2 5%烟碱苦参碱500倍、1000倍第1天的校正防效较低,分别为73 2%、62 2%,第3天为87 5%、87 8%,第7天为93 5%、91 9%,第14天为89 2%、88 5%,毙百虫1000倍第1、3、7、14天的防治效果分别为93 8%、96 8%、94 6%、92 0%,均取得了较好的防治效果。5%卡死克2000倍的防治效果较差,第1、3、7、14天的防治效果分别为77 4%、84 9%、86 0%、71 8%。  相似文献   

12.
喷施不同浓度的茉莉酸甲酯(Me JA),研究其对重瓣玫瑰(Rosa rugosa‘Plena’)抗虫生理指标和双斑萤叶甲(Monolepta hieroglyphica(Motschulsky))取食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的Me JA处理对重瓣玫瑰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和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及缩合单宁、总酚质量分数影响明显,能不同程度减少双斑萤叶甲取食叶面积。0.5 mmol·L-1Me JA在第1、3、5、7天诱导的POD活性显著高于其他浓度诱导的;0.5mmol·L-1Me JA诱导了较高的PPO活性,在第3、5天诱导的PPO活性显著高于其他浓度诱导的;1.0 mmol·L-1的Me JA诱导了较高的PAL活性,在第1、3、5、7、9天诱导的PAL活性显著高于其他浓度诱导的;1.0 mmol·L-1Me JA在第1、3、5、7、9天诱导的缩合单宁质量分数显著高于其他浓度诱导的;1.0 mmol·L-1Me JA诱导的总酚质量分数在第3、7、9天显著高于其他浓度诱导的。双斑萤叶甲取食0.5、1.0 mmol·L-1Me JA诱导的叶片面积在实验期间均极显著低于对照。Me JA诱导重瓣玫瑰抵御双斑萤叶甲取食的适宜浓度为0.5、1.0 mmol·L-1。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比较两株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在不同温度条件下侵染西花蓟马(Frankliniella occidentalis)的生长动力学及其毒力,探讨球孢白僵菌菌体增殖和杀虫毒力的关系,为提高球孢白僵菌对西花蓟马的杀虫效率提供理论支持。【方法】首先,在20、25和30℃ 3个温度条件下,连续记录第1-8天西花蓟马被两株球孢白僵菌菌株(SCWJ-2和GZGY-1-3)侵染后的死亡率,并以未被真菌感染的西花蓟马为对照,计算其累积校正死亡率,选择第3天的数据(对照死亡率为2%-5%)比较两个菌株的杀虫效率。其次,在20、25和30℃ 3个温度条件下,连续记录第1-8天内平板培养的上述两个菌株的菌落直径,选取第3天两个菌株的菌落生长直径数据进行比较分析。最后,提取20、25和30℃温度下,西花蓟马分别被两株球孢白僵菌侵染第1、2和3天的混合DNA,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技术定量球孢白僵菌在每个宿主样品体内的拷贝数,选取第3天两个菌株的基因拷贝数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生物测定结果显示,在检测温度(20-30℃)范围内,球孢白僵菌菌株GZGY-1-3和SCWJ-2对西花蓟马成虫均具有较高致病性,无论任何温度和何种菌株,西花蓟马从处理后第2天开始有死亡个体出现,第8天时,SCWJ-2和GZGY-1-3造成的校正死亡率分别为83%-91%和79%-90%。以第3天的校正死亡率为指标(对照死亡率为2%-5%),30℃下菌株SCWJ-2毒力显著高于GZGY-1-3(P<0.05),25℃和20℃下两个菌株毒力无显著差异(P>0.05)。平板培养试验表明,在检测温度(20-30℃)范围内,两个菌株菌落直径随着时间推移而增加,第8天时,菌株SCWJ-2和GZGY-1-3的菌落直径分别为31-36、28-32 mm。选取第3天菌落生长直径数据进行比较,菌株SCWJ-2在3个温度下的菌落直径均显著大于菌株GZGY-1-3(P<0.05)。实时荧光定量结果显示,除30℃下的菌株SCWJ-2之外,两个菌株在西花蓟马体内的基因拷贝数都在第1天时下降,2 d后又逐渐上升。使用第3天西花蓟马体内的基因拷贝数进行分析,在30℃下菌株SCWJ-2真菌拷贝数显著大于GZGY-1-3(P<0.05),25℃和20℃下两个菌株基因拷贝数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真菌在被侵染虫体内的基因拷贝数受到菌株和温度的影响,这与生物测定结果相一致。与菌株GZGY-1-3相比,SCWJ-2更适合高温条件下对西花蓟马的防治。  相似文献   

14.
研究饲粮中添加菊苣根水提物对肉鸡屠宰性能、脂代谢的影响.选取350 只1日龄健康科宝肉仔鸡,随机分为7 组,每组5 个重复,每重复10 只.第1组为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2~4组分别饲喂基础日粮添加0.6%、0.8%、1.0%的菊苣根水提物;5~7组分别饲喂基础日粮添加0.6%、0.8%、1.0%简单纯化的菊苣根水提物.分别于21 日龄和42 日龄心脏采血,离心取血清,屠宰取样.结果表明:屠宰性能部分,试验组2活体质量显著高于5、7 组(P<0.05).试验组7 胸肌率显著低于试验组1 (P<0.05).试验组4 腿肌率极显著低于试验组1(P<0.01),显著低于试验组2(P<0.05).试验组2、4、5、6 腹脂率显著低于试验组1(P<0.05).对42日龄科宝肉鸡,所有处理活体质量和屠宰率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组3、5、6、7胸肌率显著低于试验组1 组和试验组2、4(P<0.05).所有处理组腿肌率和腹脂率差异不显著(P>0.05).脂肪代谢部分,与试验组1相比,添加菊苣根水提物对21日龄科宝肉鸡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甘油三酯(TG)水平没有显著影响(P>0.05).试验组3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极显著低于试验组1 (P<0.01),显著低于试验组6(P<0.05).试验组3 总胆固醇(CHO)水平极显著低于试验组1(P<0.01),显著低于试验组6(P<0.05).试验组7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显著高于试验组4(P<0.05).试验组2、6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极显著高于试验组1(P<0.01);试验组6 显著高于试验组4、5、7(P<0.05).所有处理甘油三酯(TG)水平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组6 总胆固醇(CHO)水平极显著高于试验组1(P<0.01),试验组2 显著高于试验组1(P<0.05).  相似文献   

15.
将鸡传染性贫血病毒强毒株C364和弱毒株C545分别接种1日龄鸡传染性贫血病毒抗体阴性的健康雏鸡,于接种后第7天和14天每组抽查3只测定血球压积值,并在接种后第1、3、5、7、10和14天各组分别宰杀3只雏鸡,取胸腺、肝脏和骨髓组织,用竞争性PCR测定其病毒含量.结果表明,雏鸡感染CAV,后表现为血球压积值下降,其中强毒感染鸡较弱毒感染鸡的红细胞压积值下降幅度大;病毒能够在雏鸡胸腺、肝脏和骨髓内繁殖,其中胸腺内病毒增殖最快,病毒滴度最高,肝脏其次,骨髓最低.  相似文献   

16.
王军  王飞  边侠玲  温家钧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8):15632-15633
[目的]调查混配农药残毒期。[方法]采用敌敌畏、乐果以及双扑3种药剂的单一与混合1000倍稀释液喷施桑园,于施药后不同间隔时间采收桑叶饲喂家蚕,进行其对家蚕的残毒期测定。[结果]单一喷施敌敌畏后第3天桑叶的饲蚕死亡率为36.7%,第5天为3.3%,第7天桑叶饲蚕无中毒和死亡现象。单一喷施乐果后第3天桑叶的饲蚕死亡率为6.7%,第5天桑叶饲蚕已无中毒现象。单一喷施双扑后第3天桑叶的饲蚕死亡率为100.0%;第5天为93.3%;第10天桑叶饲蚕仍有个别死亡或中毒现象。施药后第3天,各混剂处理桑叶饲蚕死亡率均超过80.0%;第5天,敌敌畏+乐果处理桑叶饲蚕已无中毒现象,其他处理桑叶饲蚕死亡率依然很高;第7天,敌敌畏+乐果处理桑叶饲蚕已无死亡和中毒表现。[结论]单剂混合可能使残毒期缩短或延长。  相似文献   

17.
牛奶和鸡蛋中抗生素残留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了解新疆地区奶牛和蛋鸡生产中常用抗生素类药物在牛奶和鸡蛋中的残留情况.[方法]按照新疆地区奶牛和蛋鸡生产中抗生素类药物的使用方法及剂量进行投放,采集牛奶及鸡蛋样品进行检测.[结果]青霉素钾在牛奶中的残留规律为停药1 d>5 d>3 d;头孢噻呋钠在牛奶中的残留规律为停药3 d>1 d>5 d;链霉素在牛奶中的残留规律为停药1 d>3 d>5 d;长效土霉素在牛奶中的残留量在停药1~11 d一直维持在175 μg/kg左右;停药1和3 d,酒石酸泰乐菌素在鸡蛋中的残留量为2 μg/kg左右;头孢噻呋钠在鸡蛋中的残留规律为停药7 d>5 d>3 d>1 d;环丙沙星在鸡蛋中的残留规律为停药11 d>7 d>5 d>1 d>3 d.[结论]除了长效土霉素外,其他药物在休药期内的残留量均低于中国和欧共体(EEC)规定的标准残留限量.  相似文献   

18.
2株益生菌在鳗鲡消化道内的定植与演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鳗鲡分别人工灌喂含有益生菌A40209CDC4(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和A31009NA(少动鞘氨醇单胞菌,Sphingomonas pauci mobilis)的饲料,于停止灌喂后的第1、2、3、4、5、7、9、15、20、30 d进行细菌的分离培养,研究试验菌株A31009NA和A40209CDC4在鳗鲡消化道内的定植与演替规律。结果显示:A40209CDC4能在鳗鲡胃内定植至少7 d,在肠道内定植至少17 d;A31009NA能在鳗鲡胃内定植至少4 d,在肠道内定植至少9 d;消化道细菌总数与益生菌数量同步变化。试验结果表明:试验用益生菌菌株A40209CDC4和A31009NA均能在鳗鲡消化道内定植,并具有从胃至肠的迁移规律;人为添加具定植能力的益生菌时,将对养殖动物消化道菌群数量产生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9.
为了评定乳糖对不同阶段仔猪采食量和生产性能的影响,将6窝58头1日龄长大哺乳仔猪随机分到2个处理组,组问平均体重差异不显著,每个处理组设3个重复。试验猪分3个阶段进行,每个阶段设2个乳糖添加水平,从第7日龄起对供试猪进行补料,第22日龄早晨断奶,试验期共54d,各组日粮营养水平相近。试验结果表明:在7~21日龄阶段,2.5%乳糖组仔猪的平均日增重和4.5%乳糖组仔猪的平均日增重差异不显著(P〉0.05);在22—40日龄阶段,4%乳糖组仔猪的平均日增重显著(P〈0.05)高于2%乳糖组仔猪,其蛋白质、纤维、铜和锌的采食量均分别极显著(P〈0.01)地高于2%乳糖组仔猪,钙、总磷和铁的采食量分别显著(P〈0.05)地高于2%乳糖组仔猪;在41~60日龄阶段,3%乳糖组仔猪的平均日增重显著(P〈0.05)高于2%乳糖组仔猪,而只有铜和锌的采食量极显著(P〈0.01)地高于1%乳糖组仔猪,其余营养物质的采食量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20.
灰茶尺蠖和小贯小绿叶蝉是茶园的重要害虫,严重危害茶叶产量和品质。本研究在调查灰茶尺蠖种群发生动态的基础上,测定了植保无人机喷施Bt+藜芦碱混配药剂对灰茶尺蠖和小贯小绿叶蝉的防效。结果表明,Bt+藜芦碱混配药剂对灰茶尺蠖药后3 d的防效为93.88%,药后7 d的防效为96.94%;对小贯小绿叶蝉药后3 d防效为73.26%,药后7 d防效为81.32%。Bt+藜芦碱混配药剂对灰茶尺蠖和小贯小绿叶蝉具有良好的防效,可用于兼治这两种害虫,这为茶园害虫的绿色防控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