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综合类   4篇
畜牧兽医   7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研究光照强度对北京油鸡各阶段生长激素和褪黑激素含量的影响.选用1日龄北京油鸡1 200只作为研究对象,平均分到四个组中,每个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50只鸡.第1周光照强度为20 lx,第2~13周分别进行1、5、10和50 lx 4种光照强度处理.分别在第4、8和12周时,每个重复中随机选择2只鸡,采集血样,测定血清中生长激素和褪黑激素的含量.结果显示,第4和8周时,5和10lx组生长激素水平极显著高于1和50 lx组(P<0.01);第12周各组的含量没有显著差异.1 lx下褪黑激素含量最高,且8周时极显著高于其他三组(P<0.01).因此在5~10 lx光照强度下北京油鸡血清中生长激素和褪黑激素的含量最高,可以维持正常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2.
[目的]中国地方鸡种如北京油鸡、清远麻鸡存在喙畸形现象,表现为上下喙咬合不全,呈交叉状。严重影响鸡饮水和采食,从而影响个体发育和生产性能的发挥,造成一定经济损失。笔者根据喙畸形个体的系谱记录,发现喙畸形的形成受到遗传因素的影响,但具体机制尚不明确。蛋白是行使各种生物学功能的最终形式之一,喙畸形个体的发生可能是由于核心蛋白或者相关调控蛋白代谢异常造成的。利用同位素标记相对和绝对定量(isobaric tags for relative and absolute quantitation,i TRAQ)技术以及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筛选鸡畸形喙与正常喙中差异表达的蛋白,作为喙畸形相关的重要候选蛋白,为进一步研究北京油鸡喙畸形的遗传机制奠定基础。[方法]挑选3只120日龄喙畸形的公鸡作为试验组,编号为W1、W2、W3,同时,挑选与试验组个体为同胞关系(全同胞或半同胞)的喙正常公鸡作为对照组,编号为Z1、Z2、Z3。将喙畸形与其同胞正常个体作为一个比对组,i TRAQ试验具体包含3个比对组,即W1 vs Z1,W2 vs Z2,W3 vs Z3。屠宰个体后,剔除喙组织周围肌肉和筋膜,分离得到喙上颌骨和下颌骨,提取总蛋白样品,应用6个i TRAQ标签标记各蛋白样品,经过色谱层析预分离,联合液相串联质谱分析,采用Mascot 2.3.02软件对蛋白进行鉴定和定量分析。试验组(W)与其同胞对照组(Z)样本比较(W1 vs Z1,W2 vs Z2,W3 vs Z3),选择肽段数≥2,表达差异值1.2(上调)或0.83(下调),且P0.05的蛋白作为差异表达蛋白。[结果]利用i TRAQ技术一共在喙组织中鉴定到3 372个蛋白,鉴定到的特异性肽段有12 769个。其中原鸡蛋白1 869个,分子质量主要分布在10—100 k D之间。3个比对组共鉴定出159个表达量有显著差异的蛋白质,其中包含70个表达上调的蛋白,89个表达下调的蛋白。统计各比对组蛋白表达差异值发现,表达量差异较大的上调蛋白质有LPL、MLC-2、CO9A1、MATN3、HSP90B1等,表达量差异较大的下调蛋白质有MBP、RLA1、PRVM、HAPLN1等。结合已经报道的这些蛋白的生物学功能,其中CO9A1、MATN3、HAPLN1与软骨合成和软骨骨化相关,CO9A1是带状软骨纤维的组成物质,MATN家族是非胶原性细胞外基质蛋白家族,HAPLN1是软骨细胞外基质的重要组成成分;PRVM是细胞内钙离子结合蛋白,参与调控Ca2+离子信号通路;LPL是多功能酶,主要在脂质代谢和转运过程中起作用,参与调控PPAR信号通路。初步筛选出CO9A1、MATN3、HAPLN1、PRVM、LPL作为与鸡喙畸形相关的候选蛋白。[结论]差异表达蛋白的发现为鸡喙畸形形态的发生提供蛋白质水平上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柑橘大实蝇是为害柑橘类果实的毁灭性害虫。本研究采用饲喂法测定了丁硫克百威和阿维菌素对柑橘大实蝇雌成虫、雄成虫的毒力。结果表明,施药后24、48、72 h,丁硫克百威对雌成虫的LC50分别为93.06、45.43、7.04 mg/L,对雄成虫的LC50分别为91.09、27.41、6.78 mg/L;阿维菌素对雌成虫的LC50分别为34.44、5.04、2.22 mg/L,对雄成虫的LC50分别为56.71、7.57、3.37 mg/L。丁硫克百威和阿维菌素对柑橘大实蝇雌成虫和雄成虫均具有一定的毒力,且毒力可持续72 h,但雌成虫、雄成虫之间的毒力差异不明显;阿维菌素对柑橘大实蝇雌成虫、雄成虫的毒力高于丁硫克百威,但这种差异性随药后时间的延长而减小。本研究为柑橘大实蝇诱杀剂的开发和应用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气流控制技术工作原理是利用流动的空气消灭农作物上的害虫。利用气流控制技术原理制造产生流动的空气清除、杀死和收集农作物上害虫的机械装置称捕虫机或称吸虫机。应用捕虫机防治马铃薯、甘薯、茄子、香葱、草莓、茶树等农作物上的害虫方法,具有不污染环境、无残留、对人体健康无伤害、对土壤微生物影响较小等优点。本文从气流控制农业害虫的基本原理、发展和利用、局限性以及展望四个方面出发,阐述了国内外昆虫学者利用气流控制农业害虫研究的进展,目的是为我国研发和利用其技术防治农业害虫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为全面、科学地研究光照制度对鸡的生产性能、生理机能、行为学及基因表达及调控的影响,课题组在北京百年栗园农业生态有限公司的大力支持下,于2012年第一季度完成了光照试验鸡舍的建造。试验鸡舍设计为全密闭式,网上平养,自动控温(热风炉、水帘)、自动饮水、自动清粪、自动光照(时间和强度)。鸡舍面积为230m2(10m×23m)。用遮光材料等分为4个区域,每次试验可以设计4个光照处理组。每个区域用金属网分隔为12个栏,栏内面积为2.4m2(1.2m×2m)。  相似文献   
6.
灰茶尺蠖和小贯小绿叶蝉是茶园的重要害虫,严重危害茶叶产量和品质。本研究在调查灰茶尺蠖种群发生动态的基础上,测定了植保无人机喷施Bt+藜芦碱混配药剂对灰茶尺蠖和小贯小绿叶蝉的防效。结果表明,Bt+藜芦碱混配药剂对灰茶尺蠖药后3 d的防效为93.88%,药后7 d的防效为96.94%;对小贯小绿叶蝉药后3 d防效为73.26%,药后7 d防效为81.32%。Bt+藜芦碱混配药剂对灰茶尺蠖和小贯小绿叶蝉具有良好的防效,可用于兼治这两种害虫,这为茶园害虫的绿色防控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旨在为禽类piRNAs的遗传特性及发生和消失机理提供基础依据,也为禽类小分子RNA及其结合蛋白的深入研究和实际应用积累基础资料。本研究以鸡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小RNAs的cDNA文库和TA克隆测序的方法从睾丸组织中获得了19个大小为23~39nt的pilRNAs序列。根据pilRNAs的大小、同源序列和二级结构特征,选择了3个不同序列并采用Q-PCR技术分析了中国地方鸡种如皋鸡和引进隐性白鸡的不同生长阶段不同组织中pilRNAs时空表达规律。结果表明,编码鸡pilRNAs基因序列在染色体和基因组中的分布同其它物种一样分别具有不均匀性和基因间区偏爱性;二级结构预测,发现pilRNAs具有与miRNAs不同的独特的茎-环结构;鸡pilRNAs不仅大量存在于生殖组织,还大量存在于其他组织,表达规律因pilRNAs种类、品种、性别的变化而不同,gga-piR-1在2个品种的公、母鸡所有组织中的表达量均是相对最低,且到12周龄时均趋向一致的水平;而gga-piR-4表达量相对较高;gga-piR-5在如皋公鸡中所检测的全部组织中表达量最高,且在8周龄达到最高峰,在隐性白公鸡中的表达量相对较高,而在如皋母鸡、隐性白母鸡中均呈现中度表达水平。二级结构的独特特征从不同的角度阐明了pilRNAs和miRNAs 2种成熟小RNAs的剪切方式和加工机制的完全不同;鸡pilRNAs的多组织表达表明它可能不仅局限于生殖系的发育和维持,在其他组织中也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不同种类的pilRNAs可能在生命发育过程中参与不同的调控功能。  相似文献   
8.
9.
为明确不同药剂在保护地黄瓜上的沉积分布及其对蚜虫防治效果的影响,利用农药雾滴采集装置收集农药雾滴,以诱惑红为示踪剂测定农药沉积量,通过DepositScan软件测定雾滴覆盖率,分析药剂在黄瓜冠层的沉积分布与其对蚜虫防效的关系。结果表明:阿维菌素、螺虫乙酯、吡虫啉、吡丙醚、噻虫嗪和啶虫脒6种药剂的沉积量与雾滴覆盖率之间均无显著差异,分布趋势均表现为顶部>中部>底部;药后1 d和3 d,不同药剂对同一冠层部位以及同一药剂对不同冠层部位黄瓜蚜虫的校正防效之间均无显著差异,且防效均达65%以上。背负式手动喷雾器按田间推荐剂量喷雾防治黄瓜蚜虫时,喷雾雾滴主要沉积在黄瓜冠层顶部,沉积量占到总沉积量的1/3以上,在冠层中部和底部的沉积量相对较少,但沉积到冠层中部和底部的农药剂量仍能发挥良好的防治效果。该研究结果可为合理使用农药防治黄瓜蚜虫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烟蓟马是一种世界性害虫,为筛选出高效低毒的药剂,采用叶管药膜法测定了不同药剂对烟蓟马的室内毒力,并开展了田间防效试验。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对成虫活性最高的药剂是阿维菌素、乙基多杀菌素和虫螨腈,其LC50均小于1 mg/L;多杀霉素的毒力也较高,其LC50为2.11 mg/L;吡丙醚对2龄若虫表现较高毒力。田间试验结果表明,2.5%高效氯氟氰菊酯SC、10%虫螨腈SC和60 g/L乙基多杀菌素SC对烟蓟马药后3~14 d的防效均达90%以上,除100 g/L吡丙醚SC外,其他药剂药后14 d的防效均达80%以上。2.5%高效氯氟氰菊酯SC、10%虫螨腈SC和60 g/L乙基多杀菌素SC可作为防治烟蓟马的首选药剂,并交替使用其他药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