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阐述了"运用水稻强化栽培原理,以新稻11、新稻36号为栽培品种,集成水稻钵型毯状育秧机插关键核心技术",实现单产850~900 kg/667 m2超高产强化栽培的品种生态型、品种株型、理想产量结构、以及创造合理群体途径。  相似文献   

2.
黄淮麦区冬小麦超高产栽培的理论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黄淮麦区的生态特点,研究了冬小麦超高产(产籽粒9 000kg/hm2)栽培的理论与技术.结果指出,于土肥水条件良好的高产麦田,在建立合理群体结构的基础上,小麦开花至成熟阶段的干物质积累和分配与植株生育后期早衰的矛盾,是高产(产籽粒6 000~7 500kg/hm2)向超高产发展的主要限制因素.揭示了高产条件下小麦的衰老规律,划分衰老阶段,探索出延长缓衰期、缩短速衰期、保持较长的光合速率高值持续期,生物产量和经济系数同步提高的小麦由高产达到超高产的途径.研究出包括建立具有超高产潜力的两种类型品种的合理的群体结构和产量结构,氮肥后移,根据超高产麦田需肥特点施用氮、磷、钾、硫元素,培育超高产麦田土壤肥力等措施的超高产栽培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3.
正一、试验目的通过品种比较试验,鉴定新审定冬小麦品种在本地的丰产性、抗逆性、适应性、品质、综合表现,及与对照品种的差异,客观评价参试品种特性与生产利用价值,为新品种的推广应用提供依据。二、材料与方法1.参试品种参试冬小麦品种有良星99号、中麦175、新冬22号、邯郸5316(对照)、邯00-7086、豫麦207、豫麦198。邯郸5316、新冬22号、邯00-7086为我市推广  相似文献   

4.
通过采用小区试验、高产攻关和总结群众高产典型相结合的方法,对主导品种小麦超高产栽培的技术路线进行了探讨和实践。结果表明:矮抗58、周麦22、众麦1号、郑麦366、郑麦7698等品种在河南省均为超高产品种,其实现超高产的关键是充分挖掘增穗的潜力。提出小麦超高产栽培的技术思路是主攻穗数、兼顾粒数、确保粒重。实现大面积超高产栽培的技术路线是适期足墒播种、适当增加播种量,增大群体的起点,使冬前分蘖数达到或接近高峰值,早春促控结合,拔节后主攻大穗,建立高质量群体。  相似文献   

5.
蒋巷千亩连片水稻超高产栽培实践与技术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蒋巷村千亩连片水稻超高产栽培采用优质杂交早熟晚粳组合常优1号,实行统一技术、分承包大户管理的模式,以培育壮秧、扩行稀植、合理群体结构为主要手段,在稳定穗数基础上培育大穗,兼得穗多与穗大,形成超高产的库容量,实现了千亩连片水稻高产的目标。  相似文献   

6.
为了进一步提高小麦单产水平,山东省济南市济阳区连续3年进行了冬小麦高产攻关,冬小麦产量分别达到11 628.00、11 009.10、11 297.25 kg/hm2,树立了冬小麦连续超高产的典型。本文介绍了济南市济阳区冬小麦超高产栽培关键技术,包括地块选择与整理、品种选择及种子处理、精细播种、查苗补苗、合理施肥、浇越冬水、化控、病虫害防治等方面内容,以期为冬小麦生产进一步提高产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冬小麦超高产栽培氮肥后移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在超高产栽培条件下 ,对冬小麦氮肥后移技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在超高产条件下氮肥后移技术能进一步改善群体与个体的矛盾 ,确立合理的群体结构 ,延缓小麦的衰老 ,显著提高穗粒数和粒重 ,使生物产量与经济系数同步提高 ,从而稳定获得每公顷 750 0kg的子粒产量  相似文献   

8.
超高产春玉米冠层结构及其生理特性   总被引:23,自引:6,他引:17  
 【目的】研究超高产春玉米群体冠层结构和功能特性,揭示超高产形成的生理机制,为春玉米超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金山27为供试品种,设超高产栽培(SHY)和普通高产栽培(CK)2个处理,于2009年和2010年连续2年的田间试验,测定超高产春玉米冠层结构及生理指标的变化规律。【结果】与普通高产栽培相比,超高产栽培春玉米叶面积指数大,在生育期上表现为吐丝之后更为明显,在叶位上表现为棒三叶最为突出;不同叶位的叶倾角超高产栽培均小于普通高产栽培,而叶向值均大于普通高产栽培,在棒三叶表现最为明显;随着生育时期的推移,超高产栽培与普通高产栽培光合势的差幅增大;吐丝期和乳熟期,两种栽培模式间净光合速率的差异不显著,但冠层光合能力的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吐丝后40 d内,超高产春玉米叶片SOD和POD酶活性总体上高于普通高产栽培,而MDA含量低于普通高产栽培。【结论】超高产栽培春玉米叶面积指数高,群体光合势大;叶倾角小、叶向值大,冠层结构合理;叶片SOD 和POD活性强,MDA含量低,衰老缓慢,净光合速率相对较高,冠层光合能力强。在合理的栽培技术调控下,超高产春玉米群体结构与个体功能实现了协同增益。  相似文献   

9.
小麦优势蘖利用超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经多年试验研究,提出了:①超高产小麦优势蘖组的概念、指标及合理利用模式。②超高产小麦氮素积累动态指标及高效施肥策略。③超高产小麦群体结构和质量指标。④超高产小麦栽培应具备的土壤基础养分指标与优化施肥技术指标。⑤以优势蘖利用为核心的“三优二促一控一稳”超高产栽培技术。三优:一是优良(优质)超高产品种选用。二是优势蘖组的合理利用。三是优化群体动态结构和群体质量。二促:一促冬前壮苗,打好高产基础。二促穗多穗大粒重,高产优质。一控:合理控水控肥、控苗壮长。一稳:后期健株稳管,促粒防衰。  相似文献   

10.
结合伊犁冬小麦绿色食品原料基地建设,依据伊犁河谷绿色食品原料栽培中的关键技术,同时根据已有的成熟经验和相关技术,提出了新疆伊犁绿色食品原料冬小麦新冬42号栽培中关键肥水控制和有害生物防治等相关技术,对绿色食品原料冬小麦新冬42号栽培提出了具体的、明确的要求,可替代原有的栽培品种如伊农20号等品种,为其在新疆伊犁大面积种植提供了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11.
阐述了库尔勒市冬小麦新冬22号的特征特性,并介绍了其高产栽培技术,包括选地与整地、播种、田间管理、收获等内容,以期为冬小麦新冬22号的推广栽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依据群体质量栽培理论,优化控制技术,能使水稻高产更高产。笔者对水稻常规栽培超高产技术进行了试验研究。  相似文献   

13.
2005年阿克苏地区9万hm2冬小麦,平均单产近6300kg/hm2.其中1万hm2麦田单产达到7500kg/hm2.这些年,生产上涌现出许多单产水平达8250kg/hm2甚至9000kg/hm2的高产攻关典型.本文根据这几年来在组织、实施冬小麦超高产攻关过程中所摸索、研究出的各项有效措施,结合各地高产栽培的经验,对阿克苏地区进行大面积超高产栽培进行研究、总结,提出实现大面积超高产水平的关键性技术措施,供广大同行借鉴.  相似文献   

14.
阿克苏地区2000-2001年从山东省农科院引进强筋面包小麦新品种济南17号,在地区农业试验站进行品种区域适应性比较试验,并对其生育和植株性状进行了观测,在参试的8个品种中,济南17号平均产量6804kg/hm2,位居第三,较对照邯5316(地区小麦主栽品种)增产840kg/hm2,增产率14%。2001-2002年又在地区农业试验站对该品种示范种植800.04m2,产量8550kg/hm2,首次实现本地区引种面包小麦单产超8250kg/hm2的产量水平,两年试验示范结果表明,该品种在阿克苏地区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丰产性,同时取得了实现强筋小麦济南17号高产栽培的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15.
冬小麦超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采用培肥地力、选用超高产品种、适期适量播种、合理群体结构、综合防治病虫害等综合栽培措施,建立合理的群体结构,力促个体健壮、粒多、粒重,连续四年创出小麦10500kg/hm^2的超高产记录。  相似文献   

16.
水稻旱育秧具有较多总根数、白根数和绿叶片数,从而使得其分蘖的发生、干物质积累表现出优势,为充分挖掘水稻生产潜力,实现超高产群体打下基础。超高产群体产量构成为穗粒兼顾型:即穗数17万/667m2以上,穗实粒数150粒以上,结实率90%以上。旱育稀植超高产栽培的技术路线为前促、中稳、后攻。本文总结了近年来在哈尔滨地区进行水稻超高产栽培技术的实践经验,对水稻超高产栽培过程中的关键技术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17.
双季北缘地区水稻补偿超高产栽培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双季稻北缘地区生长季节短,温光资源不足;而常规高产栽培在品种选用、肥水运筹、群体结构及调控等方面均存在不足,产量不高不稳。补偿栽培采用生育期适中偏长优质品种;通过适当早播、拓展生长季节、增加温光利用,合理稀播培育壮秧、高效利用低位次分蘖成大穗;合理基本苗和群体结构,在大田早期迅速创建一个较大的叶面积指数、促进水稻群体尽早进入光合适期,生育中期壮秆强根、延长有效叶面积高值期,生育后期补充营养、湿润灌溉增强群体活力和抗逆性、减缓高效叶面积下降速率以补偿群体光合势,促进群体结构与光合功能高效协调,增强群体物质积累与转化能力而稳定高产。以生育期适中偏长、产量潜力高优质品种(或超级稻品种)为基础,培育多蘖壮秧、精确优化群体结构和肥料合理运筹为核心技术,配套湿润节水灌溉和病虫草害无害化防治,构建水稻补偿超高产栽培技术体系并成功示范。  相似文献   

18.
新两优6号水稻超高产栽培示范总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水稻单产,充分发挥超级水稻新两优6号增产潜力,开展了新两优6号超高产栽培试验研究,并利用成熟技术使新两优6号获得了758.5kg/667m^2的高产水平。  相似文献   

19.
正当前,我县冬小麦却将很快开始播种期。小麦时期播种是-我县冬小麦培育壮苗,形成健壮的发达的根系,增加冬前基本苗和总茎数,提高冬小麦越冬率,群体大小决定成穗高低的,提高单产,提升品质,打出高产丰产的关键时期。我县冬小麦播种技术要点如下;1选用增产潜力大的良种品种我县气候,土壤,地力,种植模式,产量水平条件适宜,选用早熟,高产,增产潜力大、优质抗病性强的品种,以新冬22、邯郸5316为主栽品种。  相似文献   

20.
黄淮地区小麦超高产主要栽培技术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经1996~1997年于河南、江苏两地小麦超高产综合试验,初步论述了在合理选用品种基础上的超高产栽培调控技术:(1)明确栽培途径,建立高质量群体起点;(2)以合理叶蘖动态为直观指标,全面构建超高产群体结构;(3)强化苗株保健,提高超高产群体抗逆安全生产能力。并据本次试验实践与体会,提出了超高产栽培技术研究突破的关键问题:(1)必须突出超高产品种生产力本质特征与因种栽培的研究;(2)必须突出保健栽培,增强超高产群体的稳定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