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3篇
农学   4篇
基础科学   7篇
  1篇
综合类   38篇
农作物   6篇
畜牧兽医   3篇
园艺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在宿主昆虫体壁穿透和体内定植过程中分泌了Bbchitinase 1和Bbchitinase 2两种胞外几丁质酶,但二者的作用分工尚不明确。本文通过菌株胞外总几丁质酶活性与侵染毒力的相关性分析,Bbchitinase 1Bbchitinase 2基因表达水平与侵染毒力的相关性分析,Bbchitinase 1和Bbchitinase 2的生物信息学分析以及在侵染过程中的表达模式分析,以期明晰Bbchitinase 1Bbchitinase 2在菌株侵染宿主过程中的作用分工。结果表明,菌株胞外几丁质酶活性与侵染毒力呈正相关,但Bbchitinase 1Bbchitinase 2表达水平不同。菌株间Bbchitinase 1表达水平与菌株侵染毒力(MMT和LT50)呈显著正相关,而Bbchitinase 2表达水平却与侵染毒力不相关。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显示,Bbchitinase 1和Bbchitinase 2具有显著的结构和功能差异,可能结合不同的配体蛋白,参与不同的代谢过程。表达模式分析结果表明,Bbchitinase 1Bbchitinase 2基因在侵染宿主过程中均上调表达;但Bbchitinase 1仅在侵染家蚕的体壁穿透阶段显著上调表达,而Bbchitinase 2在芽生孢子生成阶段和菌丝大量增殖阶段显著上调表达。以上研究结果说明,Bbchitinase 1可能参与菌株侵染早期的侵入钉形成和体壁穿透过程,与侵染毒力呈正相关;而Bbchitinase 2可能参与侵染过程中的芽生孢子发育和菌丝大量增殖代谢调控。本研究明晰了球孢白僵菌不同几丁质酶在侵染过程中的作用分工,建立了以Bbchitinase 1基因表达水平判定菌株毒力的数学模型,为高毒、高稳定性球孢白僵菌生防菌株的筛选提供重要科学依据,对提升绿色生态防治应用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近年在海南各植桑区均发现桑小头木虱(Paurocephala sauteri Enderlein)严重为害,桑园被害株率达100%。在我国,该木虱仅记录于台湾省,为我国大陆新入侵害虫。本研究在实验室条件下[(27±1)℃、RH (70±5)%、12L∶12D],采用45日龄桑树扦插苗和离体叶片饲养,对桑小头木虱的发育与繁殖特性及各虫态的形态特征开展观察。结果表明,桑小头木虱生活史包括卵、1~5龄若虫和成虫期。各龄期主要形态特征为:卵呈水滴形,带短的卵柄,端部具细长的端丝,初产时乳白色,待孵化时可见淡红色眼点;1龄若虫头、胸部乳白色,复眼和腹部橘黄色,无翅芽;2~5龄若虫黄绿色,随着龄期增加,体长增加,翅芽随之变化。2龄翅芽出现,稍突起;3龄翅芽较小,呈三角形;4龄和5龄翅芽长椭圆形,其中5龄超过腹部第1节。各龄若虫和初羽化成虫均可分泌白色球形蜡质。雌雄成虫以两性生殖方式繁殖后代,羽化3 d后体色由黄绿色逐渐变为黄褐色并开始交配,交配时间为0.5~3 h,结束交配18~21 h后开始产卵,产卵量为20~42粒。卵单个散产于叶片背面叶脉处,偶尔可见产于新抽嫩叶正面边缘,5~7 d后孵化,孵化率为98.19%,雌性百分率为70.44%。若虫期12~18 d,完成一代的时间为18~24 d。本研究将为桑小头木虱的准确识别与监测,以及防控策略的制定提供前提条件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根据2012—2016年海南三亚国家级珊瑚礁自然保护区珊瑚礁资源以及水质的监控数据,探讨5年内保护区珊瑚礁资源多样性变化规律,结果显示:造礁石珊瑚种类保持在50余种,与2009年前相比,种类数有所下降;到2016年该区域石珊瑚平均覆盖率恢复到24%,死珊瑚平均覆盖率较低,未发现或很少有病害发生;礁石底质平均覆盖度几乎达到60%;珊瑚补充量从2015年开始有明显上升;2012—2016年,优势种有丛生盔形珊瑚、澄黄滨珊瑚、多孔鹿角珊瑚、二异角孔珊瑚、精巧扁脑珊瑚、鹿角杯形珊瑚和十字牡丹珊瑚;结合历史数据显示保护区内珊瑚群落结构存在由分枝状逐渐向团块状珊瑚转变的趋势;海水水质均在第1类海水水质标准要求范围内。总体而言,保护区生态环境相对较好,珊瑚礁资源正处于逐渐恢复的过程,在无人为条件影响的情况下,有望得以全面恢复。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山东省平度市积极引导农民发展以水果蔬菜为主的设施农业,不断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发展设施农业面积近3000公顷,有效增加了农民的收入。依托国家现代农业  相似文献   
5.
<正>兰(州)渝(重庆)铁路西秦岭隧道出口不远处,有一棵苍老遒劲的古树,树冠冲天,犹如一把巨伞。树旁,装载机来回穿梭,一派热火朝天的施工景象。高高的树枝上,十几只喜鹊叽叽喳喳,蹦来跳去,  相似文献   
6.
Notch信号通路是一条进化上十分保守的信号转导系统,在调节干细胞增殖、分化和凋亡方面起到重要作用。研究表明,鹿生茸区骨膜和角柄骨膜分别含有鹿茸发生和再生的干细胞。应用RT-PCR的方法对离体培养生茸区骨膜和角柄骨膜细胞进行检测,得出Notch信号通路各信号因子在2种细胞中的表达情况。结果:Notch-1、Notch-2、Notch-4、Dll-4J、agged-1J、agged-2、Hes-1等信号因子在这2种干细胞中均有不同程度的表达,说明Notch信号通路可能参与了他们的增殖、分化的调控。  相似文献   
7.
近些年阿克苏地区把增加播种量及提高播种量到22 kg/亩作为冬小麦单产水平提高的重要措施,对冬小麦单产水平的提高产生了非常积极的作用。为了进一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量、增加经济效益,各地都积极开展半精量播种的试验、示范、推广工作,取得成效。根据两年来乌什县冬小麦半精量播种试验和生产栽培过程中所摸索、研究、总结出的各项有效措施,结合试验和多次专题调研的结果,进行系统科学的分析,提出大面积冬小麦半精量播种高产栽培技术要点:通过选择品种、降低播种量到10~12 kg/亩、基本苗保持在15万~18万株/亩、有效成穗达47万穗/亩、单穗重1.2~1.3 g、优化各项栽培技术措施,实现大面积单产水平达到500 kg/亩的生产目标。  相似文献   
8.
新疆是国家重要的棉花生产基地,南疆又是其最大的产棉区,随着棉花生产事业蓬勃发展,棉花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大片的沙漠荒地被开发用于进行棉花生产,使得砂性土壤棉花栽培问题更加值得深入探讨。为此,我们根据近年来在塔里木垦区、和田地区以及柯坪县进行科技扶贫工作中对棉花生产的实践和认识,重点谈谈砂性土壤上陆地棉产皮棉1500Kg/hm‘栽培技术问题,旨在与广大同仁进行讨论。一般沙漠化土地,土壤通气性好,土壤含盐量低,地下水位也较低,早春地温上升秋。可给态养分较多,但土壤保水、保肥能力差。这样土质的棉田易于实现一播…  相似文献   
9.
产地葡萄酒堡的工艺设计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天津市食品加工工程中心,天津 300457;2天津科技大学食品学院,天津 300457; 3秦皇岛市碣石葡萄产业协会,河北昌黎 066600)  相似文献   
10.
阿克苏地区实行建园式枣一棉套种的立体种植方式,既促进枣树幼树期生长,又能保证套种棉花产量,是提高种植经济效益的较好栽培模式。一、栽培指标1.棉花适宜品种为中棉35号,平均收获株数1.1~1.2万株/667米~2,单株结铃5.5~6个,单铃重5.0~5.5克,衣分率38%~40%,霜前花率≥85%,667米~2皮棉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