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1篇
农学   2篇
  1篇
综合类   20篇
农作物   4篇
  2023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于江淮稻区2003年早中稻花期热害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大面积现场调查、天气及气候等资料 ,论述了安徽江淮稻区 2 0 0 3年早中稻花期持续高温的特点、花期热害的特征及其防御途径 ,并探讨了中稻花期热害的气温指标、花前耐热锻炼等问题  相似文献   
2.
3.
降解地膜在安徽农作物上应用研究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和调查结果表明:光降解膜具有普通地膜相同的覆盖效应和增产效果,裂解效果受光照强弱的影响,旱地使用后期降解率高,可以在我省旱地作物上示范应用。  相似文献   
4.
李成荃  杨惠成  王守海  罗彦长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24):6470-6473,6477
回顾了安徽30年来的杂交籼稻育种和生产发展历程,分别概述了3系杂交籼稻和2系杂交籼稻的品种选育情况并对其产量优势作了比较,提出了挖掘杂交籼稻增产潜力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双季北缘地区水稻补偿超高产栽培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双季稻北缘地区生长季节短,温光资源不足;而常规高产栽培在品种选用、肥水运筹、群体结构及调控等方面均存在不足,产量不高不稳。补偿栽培采用生育期适中偏长优质品种;通过适当早播、拓展生长季节、增加温光利用,合理稀播培育壮秧、高效利用低位次分蘖成大穗;合理基本苗和群体结构,在大田早期迅速创建一个较大的叶面积指数、促进水稻群体尽早进入光合适期,生育中期壮秆强根、延长有效叶面积高值期,生育后期补充营养、湿润灌溉增强群体活力和抗逆性、减缓高效叶面积下降速率以补偿群体光合势,促进群体结构与光合功能高效协调,增强群体物质积累与转化能力而稳定高产。以生育期适中偏长、产量潜力高优质品种(或超级稻品种)为基础,培育多蘖壮秧、精确优化群体结构和肥料合理运筹为核心技术,配套湿润节水灌溉和病虫草害无害化防治,构建水稻补偿超高产栽培技术体系并成功示范。  相似文献   
6.
长江中下游杂交中籼水稻机插平衡栽培技术规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杂交中籼水稻机插秧普遍存在秧龄弹性小、秧苗素质差、机械栽插植伤重、缓苗期长等不利因素,造成了机插水稻群体生育不平衡,严重限制了杂交中籼水稻产量潜力发挥和机插技术的推广。通过对江淮杂交中籼水稻机械化育栽技术连续8年的技术攻关,总结制定了杂交中籼水稻机插平衡栽培技术规程。该规程介绍了平衡栽培的定义,规定了长江中下游杂交中籼水稻机插的品种选用、育秧、整地、机插等技术指标、产量及其结构指标和不同目标产量施肥量,提出了平衡栽培的育秧技术、整地和机插技术和大田管理技术。  相似文献   
7.
安徽水稻防灾避灾关键技术途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安徽水稻生产的主要气象性灾害的种类及影响,提出了防灾避灾害的关键技术途径及相应的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8.
水稻旱育稀植技术于1992年引进安徽省后,分别在沿江双季稻区、江淮油(麦)茬中稻区、淮北麦茬单季晚稻区和山区一季稻区设点,进行系统的试验研究、改进创新和完善配套,建立了适合安徽南北稻区应用的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术新体系,并在生产上得到大面积推广应用。全...  相似文献   
9.
本文介绍了安徽省中籼稻区超级稻品种新两优6号优质超高产标准化栽培的技术指标,包括品种介绍、产量及穗粒结构、壮秧标准、育秧技术、移栽密度、施肥、管水、病虫防治等。  相似文献   
10.
安徽省粳稻生产现状及籼改粳发展潜力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安徽省近3年粳稻生产情况进行调研,分析了安徽省粳稻生产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明确了制约安徽省粳稻发展的主要因素,以推进"籼改粳"工作进程,提升安徽省稻米产业的竞争力。安徽省粳稻种植主要分布在合肥、安庆、六安、芜湖、蚌埠、滁州等地;粳稻生产以直播为主,机插为辅;所种植的粳稻品种以外引为主,占77.57%,本省自主选育品种仅占22.43%;近3年粳稻平均单产为7.51 t/hm~2。提出应以沿淮、沿江一带以及江淮东南部为重点区域,以发展中粳和单季晚粳为主体的建议。最后,提出了安徽省加快发展粳稻生产的目标和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