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茬口和施氮水平对小麦品质性状及其变异系数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在山西省临汾市尧都区建立夏季小麦收获后复播大豆、油葵、玉米和夏季休闲4个茬口,进行不同茬口、施N水平对下季种植的小麦品质性状及其变异系数的研究.结果表明:小麦千粒重、容重、蛋白质含量、沉降值及湿面筋品质性状等各茬口问存在差异,大豆茬口可较好地协调各品质性状.千粒重和容重在休闲茬口中均以高N水平(E、F)较高,而在其他茬口中则以低N水平较高;蛋白质含量、沉降值和湿面筋3个性状在4个茬口中的平均值则以高N水平(E)较高;茬口和施氮水平对各品质性状的变异系数影响分别为沉降值>湿面筋>蛋白质含量、沉降值>蛋白质含量>湿面筋.该项研究为专用小麦标准化生产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小麦品质性状的基因型和环境及其互作效应分析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对两年度三个试点13个小麦品种的16个主要品质性状进行分析,研究基因型和生长环境及其互作效应。结果表明,品质性状在不同小麦品种及不同试点间皆存在显著差异,其中硬度、PPO(多酚氧化酶)活性、AWRC(碱性水保持力)、稀懈值的变异系数较大;膨胀势、最终粘度、峰值粘度的变异系数较小。糊化温度、碱性水保持力、峰值时间、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PPO活性、黄色素含量、膨胀势、峰值粘度、稀懈值、回升值、Zeleny沉降值、硬度的环境效应大于基因型效应;SDS沉降值和最终粘度的基因型效应大于环境效应,保持粘度受环境效应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3.
灌水和生长调节剂对有色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有色小麦皖麦38、绿麦1号和kz6061为材料,在大田条件下,研究灌水和生长调节剂对有色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灌水处理对有色小麦千粒重、容重、籽粒产量和蛋白质产量影响不显著,灌3水较灌2水处理显著提高有色小麦醇溶蛋白含量,而显著降低干、湿面筋含量。不同粒色小麦的籽粒产量和蛋白质产量差异显著,kz6061的籽粒产量和蛋白质产量均显著高于皖麦38和绿麦1号。蛋白质及其组分含量、沉降值、面筋含量和面筋指数在不同粒色小麦中差异显著,沉降值和面筋指数以皖麦38最高,干、湿面筋含量以kz6061最高。生长调节剂处理对皖麦38的清蛋白和球蛋白,绿麦1号的球蛋白,kz6061的清蛋白、球蛋白、醇溶蛋白和谷蛋白含量均有一定影响,对有色小麦面筋指数亦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4.
为加快小麦抗旱种质资源创制,推进抗旱品种的遗传改良工作,采用0.6%甲基磺酸乙酯(EMS)溶液处理晋麦47的种子,构建了包含12 272个单株的M2突变体库,对各突变性状和突变率进行调查与分析。此外,对前期研究筛选出的50份M7和M8突变材料籽粒的硬度指数、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沉降值、吸水率、稳定时间、最大拉伸阻力和拉伸面积共8个品质性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M2突变体库表型变异丰富,包括茎秆性状、育性、穗型、抗病性、叶性状、生育期和芒性状等32种突变类型,总突变率为30.24%;其中,育性、株高和穗型的突变率较高。50份突变材料的籽粒不仅产生了粒形、粒长、饱满度和粒色方面的形态突变,其品质性状也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异,其中稳定时间、拉伸面积、最大拉伸阻力、沉降值的变异系数最高,硬度指数、蛋白质含量和湿面筋含量的变异系数中等,吸水率的变异系数最小;除吸水率外,其余性状均有一定比例的材料产生了正向变异。初步筛选出4份品质性状优良的突变材料,除硬度指数和吸水率外其余6个品质性状表现均优于野生型。本研究结果为小麦功能基因的发掘提供了宝贵的遗传材料,并为抗旱新品种的选育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5.
张永丽  于振文 《水土保持学报》2007,21(5):155-158,174
选用强筋小麦济麦20和中筋小麦泰山23两个品种,在大田条件下设置不灌水(0mm)、灌水180mm,240mm和300mm4个处理,研究了灌水量对籽粒品质和产量及土壤硝态氮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灌水180mm和240mm的处理比不灌水和灌水300mm的处理提高了强筋小麦济麦20的籽粒谷蛋白含量、谷蛋白含量/醇溶蛋白含量比值(谷/醇比值)、谷蛋白大聚合体(GMP)含量和湿面筋含量,延长了面团稳定时间,改善了籽粒品质;中筋小麦泰山23的不灌水处理的籽粒蛋白质含量高于灌水180mm,240mm和300mm的处理,但是GMP含量、湿面筋含量和面团稳定时间各处理间无显著差异。两品种的籽粒产量均以灌水240mm的处理最高,但泰山23灌水180mm的处理与灌水240mm的处理无显著差异。随灌水量增加,土壤中的硝态氮向深层土壤的淋溶增加。本试验条件下,综合考虑品质、产量和土壤中硝态氮的淋溶,济麦20和泰山23可供生产中参考的灌水量分别为180~240mm和180mm。  相似文献   

6.
试验使用裂区设计研究了14个稳定的春小麦品种(系)的5个品质性状(麦谷蛋白大聚合体、伯尔辛克值、沉降值、粗蛋白含量、湿面筋)对密度、施氮量的反应,发现施氮量是决定5个品质性状的主要环境因子,对施氮量敏感性从大到小依次为麦谷蛋白大聚合体、蛋白质、湿面筋含量、沉降值、伯尔辛克值。  相似文献   

7.
春小麦品质性状对不同密度、N肥反应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试验使用裂区设计研究了14个稳定的春小麦品种(系)的5个品质性状(麦谷蛋白大聚合体、伯尔辛克值、沉降值、粗蛋白含量、湿面筋)对密度、施氮量的反应,发现施氮量是决定5个品质性状的主要环境因子,对施氮量敏感性从大到小依次为麦谷蛋白大聚合体、蛋白质、湿面筋含量、沉降值、伯尔辛克值。  相似文献   

8.
本试验研究近3年来中国不同区域旱地小麦蛋白质品质变化规律,研究结果可为小麦品种改良和食品加工提供理论依据.通过对2003年-2009年我国4个国家区域试验冬、春小麦旱地组的217个区试品种(系)小麦样品的籽粒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沉淀值、稳定时间和最大拉伸阻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旱地春小麦的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面团稳定时间平均高于旱地冬小麦,3项指标以东北春麦旱地组最高;按照稳定时间、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分类,强筋和中筋品种比例分别为12.4%和30.9%,弱筋小麦品种只占0.5%.比较9个品质指标品种间的变异,以面团稳定时间最大、容重最小.稳定时间的变异约为蛋白质和湿面筋含量的10倍以上,而后两者变异程度相近.  相似文献   

9.
以天水市农业科学研究所选育的天选系列54份冬小麦新品系为材料,研究了产量和品质性状及其相互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穗粒数与产量极显著相关,提高冬小麦产量应从增加穗粒数入手。冬小麦新品系的蛋白质含量和沉降值普遍较高,籽粒产量与蛋白质、湿面筋含量和沉降值呈显著负相关,与其他品质性状相关不显著,提高产量可能会使品质变劣,高产与优质较难同步改良。因此,协调好穗粒数与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和沉降值间的关系,以增加穗粒数为切入点,可能会在获得高产的同时品质也能达到较高水平。  相似文献   

10.
为明确雨养条件下不同筋力类型小麦品种品质性状、产量要素构成和籽粒形态间的关系,于2017—2020年小麦生长季开展田间试验,选用黄淮海地区主推的5个强筋小麦品种和11个中筋小麦品种为材料,采用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测定籽粒吸水率、硬度、容重、沉降值、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面团形成时间、面团稳定时间、延伸性、最大抗延阻力,并采用种子图像分析技术测定籽粒长度、宽度、厚度、面积等主要形态指标,分析不同品种籽粒形态、品质性状及产量要素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对16个供试小麦品种的综合品质进行聚类分析,共划分为5种类型,三年度中Ⅴ类小麦品种(师栾02-1、济麦20和泰科麦33)品质指标显著高于其余类小麦品种,其中,强筋小麦品种济麦20产量显著高于其余强筋小麦品种,中筋小麦品种烟农999、泰麦1918、烟农173产量显著高于其余中筋小麦品种,且泰麦1918品质较好且较稳定。小麦籽粒形态(籽粒长度、宽度、厚度、面积)和千粒重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而二者与小麦品质性状呈显著负相关关系。综上考虑,强筋小麦品种济麦20和中筋小麦品种泰麦1918是适宜半湿润偏旱的鲁东地区雨养条件下种植的高产优质小麦品种,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与种子图像分析技术的综合利用可作为小麦品质检测的有效技术方法。本研究结果可为鲁东地区高产优质小麦品种的筛选与品质分析鉴定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肥密互作对强筋春小麦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某些地区小麦生产中存在的加大种植密度和增加施肥量问题,以优质春小麦品种“龙麦26”为材料,设置施肥量与密度互作试验,分析其对高寒地区强筋春小麦品质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种植密度和施肥量对小麦子粒品质和面粉品质的影响不具交互效应,但施肥量和种植密度对小麦千粒重和子粒容重的影响显著。稀植可提高千粒重,但降低了子粒容重,较高的施肥量降低了子粒容重和千粒重;适宜的施肥量可提高子粒中蛋白质的百分含量和湿面筋含量,同时获得较高的沉淀值和降落值。研究认为,在600~750万株/hm2的种植密度基础上400 kg/hm2左右的施肥量是高产优质的合理组合。  相似文献   

12.
为探讨中国北方地区宽幅精播麦田的节水灌溉模式,2010-2011年,在山东农业大学农学试验站,以济麦22为试验材料,采用宽幅精播和常规种植两种种植模式,每种种植模式设3种灌溉处理,研究了宽幅精播和灌溉对籽粒产量、籽粒蛋白质含量以及相关主要品质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宽幅精播显著提高冬小麦产量,增产的原因在于显著增加了产量构成因素中的穗数,且以灌拔节水和抽穗水条件下增产潜力最大。常规播种提高了籽粒蛋白质含量,但籽粒蛋白质产量仍以宽幅精播最高。宽幅精播灌两水处理提高了湿面筋含量和面筋指数。综合考虑冬小麦产量和品质,以宽幅精播条件下于拔节期和抽穗期各灌溉60mm为宜。该研究可为中国北方冬小麦的节水灌溉及高产优质栽培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3.
灌溉对小麦蛋白质理化特性的影响规律报道不完全一致,这可能与检测蛋白质理化特性时籽粒储藏时间长短有关。为明确灌溉效应受籽粒储藏时间的影响,进一步明确灌溉对小麦蛋白质理化特性的影响,本试验将3种灌溉处理水平的衡4399小麦籽粒在室温条件下储藏120 d,每30 d取样一次,用布勒磨磨制小麦粉(出粉率为66%~71%),检测面粉的蛋白质数量属性、质量属性和面团流变学特性。结果表明,灌溉和储藏时间以及二者的交互作用均显著影响小麦蛋白质理化特性。配对T检验显示,面粉粗蛋白含量和湿面筋含量随灌溉量及频次的增加分别相对降低6%和14%;沉降指数、面团稳定时间和面团最大拉伸阻力随灌溉量及频次的增加分别相对增加15%、33%和95%。进一步多重比较表明,储藏时间影响了麦谷蛋白大聚体含量及其储能模量值、面团吸水率和拉伸长度的灌溉效应。储藏2~3个月后小麦蛋白质理化特性指标逐渐趋于稳定。籽粒储藏时间影响小麦蛋白质理化特性的灌溉效应,籽粒收获后至少储藏90 d再检测才能客观反映灌溉效应。本研究为进一步揭示灌溉对小麦品质的影响规律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4.
This work aimed to assess the influences of soil salinity and drought stresses on grain quality characteristics of selected salt-tolerant genotypes differing in salinity tolerance in durum wheat. This study was conducted under control, drought, and saline field conditions in separate experiments during 2 years. A randomized complete block design with three replications was used for each experiment. The results showed significant effects of genotype and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on all grain-quality related traits. Salt and drought stress caused the significant increment of grain protein content, wet and dry gluten contents, and sodium dodecyl sulfate (SDS) sedimentation volume. Thousand-grain weight, grain protein yield, and test weight reduced significantly under both salinity and drought stress conditions. Protein content showed positive correlation with wet gluten, dry gluten, SDS sedimentation, and volume and strong negative correlation with other traits. It is concluded that influence of salinity stress was greater than drought stress on grain protein yield and some other grain-quality-related traits.  相似文献   

15.
氮素水平对单作和间套作小麦玉米品质影响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以间套作小麦玉米、单作小麦和单作玉米为研究对象 ,研究了在间套作和单作条件下氮素水平对小麦、玉米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 ,间套作小麦和单作小麦相比具有明显的间套作品质优势 ,且间套作小麦表现出明显的边行品质优势。在相同施氮水平下 ,间套作小麦的蛋白质含量、沉淀值、干、湿面筋含量等品质指标均明显高于单作小麦 ,施氮水平显著改善单作和间套作小麦的品质指标 ;而间套作玉米和单作玉米相比则表现出明显的间套作品质劣势 ,在相同施氮水平下 ,间套作玉米的蛋白质含量、脂肪含量、百粒重等品质指标明显低于单作玉米 ,施氮水平显著改善间套作玉米的蛋白质含量、脂肪含量、百粒重等品质指标。  相似文献   

16.
李曼  张晓  刘大同  江伟  高德荣  张勇 《核农学报》2021,35(9):1979-1986
为了确定评价弱筋小麦品质的核心指标,建立弱筋小麦品质评价体系,本研究以长江中下游麦区推广的9个弱筋品种为试验材料,连续进行4年种植试验,测定其籽粒蛋白质含量、籽粒硬度,湿面筋含量、面筋指数、沉淀值和溶剂保持力(SRC)等面粉理化指标,粉质仪和吹泡仪等面团流变学特性参数并制作曲奇饼干测试饼干直径、厚度等品质参数。结果表明,弱筋小麦多数品质性状受基因型和环境共同影响,其中蛋白质含量、硬度、沉淀值、水SRC、碳酸钠SRC、乳酸SRC、吹泡仪参数、粉质仪弱化度以及曲奇饼干直径、厚度均表现为基因效应大于环境效应;弱筋小麦的籽粒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粉质仪吸水率、粉质仪形成时间、粉质仪稳定时间、粉质仪粉质质量指数在各品种间无显著差异;弱筋小麦的硬度、面筋指数、水SRC、碳酸钠SRC、吹泡仪弹性(P值)、吹泡仪弹性/延伸性(P/L值)、粉质仪弱化度在各小麦品种间差异显著(P<0.05),上述指标与曲奇品质呈显著或极显著相关性,可作为评价弱筋小麦品质的重要指标。优质弱筋小麦品质评价标准推荐为:硬度≤25,面筋指数≥80%,水SRC≤60%,碳酸钠SRC≤75%,吹泡仪P值≤40 mm、延伸性(L值)≥95 mm、P/L值≤0.45,75≤弱化度≤95。对连续种植4年的不同弱筋小麦品质性状进行聚类分析,发现扬麦13、扬麦9号、扬麦19为优质弱筋小麦。本研究结果为弱筋小麦品种选育提供了支撑。  相似文献   

17.
文中收集了我国2010年收获的83个小麦品种用以研究小麦面粉中蛋白质数量及质量对面粉加工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面粉的蛋白质含量与SDS沉降值、粉质及拉伸参数大部分指标间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相关性。湿面筋含量与SDS沉降值、形成时间、延伸度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其它各指标间相关性不显著。单个亚基对小麦加工品质的影响在Glu-A1位点上2*> 1>Null;在Glu-B1 位点上13+16>17+18>14+15> 7+9>7+8>6+8;在Glu-D1 位点上5+10>4+12>2+1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