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日照市是"北方绿茶之乡",是世界三大海岸绿茶城市之一,发展有机茶产业有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和区位优势。本文对日照市有机茶产业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和发展对策进行了详细调研和阐述,旨在促进日照市有机茶产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
日照市是“北方绿茶之乡”,是世界三大海岸绿茶城市之一,发展有机茶产业有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和区位优势。本文从日照市有机茶产业发展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和发展对策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调研和阐述,旨在促进日照市有机茶产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简要介绍山东省日照市岚山区茶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不足,对岚山区茶产业的发展重点、保障措施进行剖析,为加快北方茶产业发展做一些积极探索与思考,以期进一步推进茶叶产业优化升级,全面实现茶产业高质高效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4.
"一带一路"战略是大陆扩大开放、振兴中华的战略决策,对新形势下构建两岸农业合作新格局具有重要意义,为福建茶产业转型升级带来了难得机遇。该文透过"一带一路"与闽台茶产业发展的关系,分析了闽台茶产业合作发展中所取得的成效与存在的问题,并从持续深化海峡两岸茶产业交流合作、共同开拓国际茶市场、延伸产业链、两岸质量标准互认、大力发展茶园休闲农业、继续发挥台创园的合作优势与集聚效应以及拓展两岸茶产业合作领域和层次等7个方面提出了"一带一路"战略下促进闽台茶产业合作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茶叶是贵州省传统优势产业,也是贵州省重点打造的五张名片之一。新时期我国提出了"一带一路"的发展战略,对贵州省茶产业的出口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在这样的背景下,阐述贵州省茶产业的出口现状,分析"一带一路"战略给贵州省茶产业出口带来的机遇以及挑战,并提出促进茶产业出口的对策,能够促进贵州省茶产业对外贸易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6.
发展"四优"、推进"四化"是河南省建设现代农业强省,加快农业转方式、调结构的重要突破口。文章阐述了罗山县茶产业发展现状,分析了罗山县茶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从促进茶产业"四化"的角度,提出了从加强政策支持力度,推广应用优良品种和高效生产技术,制定产业标准化体系,培育壮大龙头茶企,实施"茶+旅游"战略等方面促进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茶产业是东南亚地区的传统优势产业,近年来,印度尼西亚和越南两国茶产业发展迅速,进一步巩固了东南亚地区茶产业在国际市场上的地位。本文从东南亚茶产业发展现状入手,采用SWOT方法分析了东南亚茶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优势、劣势、机会、威胁,阐明了东南亚茶叶在国际市场竞争中的地位和实力、提出了东南亚茶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战略。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九大"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关键支撑。茶产业是屏山县的传统优势产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对于促进屏山县茶产业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实现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在分析屏山县茶产业融合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对屏山县茶产业融合发展问题及原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更新产业品种、扩大茶园规模、引进和培养人才、发展新产业新业态等促进屏山县茶产业融合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乡村振兴是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需求,是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战略措施。在这一背景下,通过产业振兴推动扶贫由"输血式"向"造血式"转化,形成新的、独具特色的发展方式,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方式。鹤峰县邬阳乡拥有适宜茶叶生长的优越自然条件,通过结合自身优势,借鉴先进生产经验,走出了一条符合当地实际的特色茶产业之路。邬阳乡茶产业近年来发展迅速,但是也存在许多问题和困境。在梳理各地区已有关于乡村振兴背景下茶产业发展文献的基础上,采用个案研究方法,分析邬阳乡茶产业的发展现状,发现茶产业扶贫中主要存在方式单一、利益联结机制不完善、茶产业带动扶贫能力不足等问题。为此提出茶旅融合、政企结合、增强茶产业扶贫活力等对策建议,以此来实现当地产业兴旺、富农增收的乡村振兴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10.
茶产业作为一个传统产业,在经济全球化的大浪潮下,特别是发达国家推行农残检测极为苛刻的"绿色壁垒",使茶产业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竞争压力。围绕漳平水仙茶如何实现产业化发展的中心问题展开,通过对漳平水仙茶产业现状的介绍,应用波特的"钻石模型"对影响漳平水仙茶产业发展的生产要素、需求条件、相关性产业及企业战略和结构与同业竞争四个方面进行分析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1.
2种审评法对山东日照绿茶滋味品质的分析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邹佳佳  丁立孝  梁青  丁新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2):13524-13526
[目的]为不同季节山东日照茶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测定了春、夏、秋不同季节山东日照绿茶滋味相关的主要生化组分含量,并采用滋味化学鉴定法与感官审评法2种鉴别方法对其进行了分析比较,且对生化成分含量进行差异显著性分析。[结果]2种审评方法均能对不同季节山东日照绿茶的滋味品质进行比较吻合的评定分级,春、夏、秋绿茶经化学鉴定法得分为107.1、85.5、91.0,经感官审评法得分为96.68、1.6、86.0,结果均是夏季绿茶滋味品质次于春、秋绿茶。夏季绿茶的茶多酚、咖啡碱含量及酚氨比分别是31.31%、4.56%和11.22,均高于春、秋绿茶,且存在极显著差异;游离氨基酸含量2.79%,低于春、秋绿茶的4.40%3、.49%,存在极显著差异。夏、秋季绿茶口感苦涩醇厚,滋味品质明显次于春季绿茶。[结论]该研究为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山东日照茶资源及茶产业的增值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日照绿茶儿茶素品质指数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庆伟 《农学学报》2014,4(6):64-66
研究日照绿茶的儿茶素品质指数,是揭示日照绿茶品质特征的重要方面。通过对日照主要茶区分春、夏、秋3季取样,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分析法进行检测,全面分析日照绿茶儿茶素及单体含量。结果表明:日照绿茶儿茶素平均含量为136.04 mg/g,春茶为127.96 mg/g,夏茶为136.50 mg/g,秋茶为143.27 mg/g,秋茶>夏茶>春茶;日照绿茶儿茶素单体平均含量大小为EGCG>EGC>ECG>EC>C>GC>GCG,以EGCG最高,平均达80.84 mg/g,占儿茶素总量的59.09%,其次为EGC和ECG,分别占儿茶素总量的14.90%和13.83%;日照绿茶儿茶素品质指数春茶、夏茶、秋茶分别为652.14、388.57、522.13,全年平均520.95,以春茶最好、秋茶次之、夏茶最差;较好地反映了日照绿茶的品质状况。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日照球形绿茶加工过程生化成分的变化。[方法]以日照球形绿茶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其加工过程中主要生化成分如茶多酚、儿茶素总量、游离氨基酸、咖啡碱以及儿茶素组分(EGC、C、EGCG、EC、ECG)等含量的变化。同时还对日照球形绿茶与日照绿茶及南方绿茶主要生化成分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试验表明,日照球形绿茶的水浸出物含量远高于国家标准;茶多酚、儿茶素总量及儿茶素组分变化不明显;游离氨基酸、咖啡碱含量在整个加工过程中总体呈上升趋势;可溶性糖含量呈上升趋势;成品茶酚氨比为4.68。[结论]研究可为指导日照绿茶生产、提高日照绿茶品质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以日照白毫乌龙茶为研究对象,研究其初制过程中主要生化成分如茶多酚、儿茶素总量、游离氨基酸、咖啡碱以及儿茶素组分(EGC、C、EGCG、EC、ECG),儿茶素氧化产物(茶黄素、茶红素、茶褐素)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水浸出物含量高于国家标准;茶多酚、儿茶素总量明显下降;游离氨基酸含量在整个初制过程中总体呈上升趋势;咖啡碱与可溶性糖含量在整个初制过程中总体呈下降趋势;儿茶素组分以酯型儿茶素EGCG和ECG变化剧烈;儿茶素氧化产物TF、TR和TB含量呈上升趋势,毛茶的TR/TF比值约为12.10。此外,还对日照白毫乌龙茶与红茶、闽台乌龙茶主要生化成分进行了比较分析,以研究日照白毫乌龙茶的特点。  相似文献   

15.
从品牌关系视角出发,对中国茶业实施品牌经营所面临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提出走品牌经营道路,提升中国茶业竞争实力的战略对策:(1)创新技术,坚实茶业品质基础;(2)建设区域品牌,实现品牌阶梯发展战略;(3)充实茶叶经营主体实力,推动品牌战略与资本运营紧密结合;(4)培育品牌意识,提升茶叶企业品牌经营水平;(5)强化政府扶持作用,改善品牌茶业生存环境。  相似文献   

16.
李侠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3):11231-11233
论述了3个贵州茶业产业贸易发展战略:发挥贵州自然资源优势,建设规模的优质茶园基地;强化初级产品贸易战略,使之成为贵州荼业发展的引擎;打造自然资源和资本技术优势结合的“茅台式”精品战略,并以精品为核心组建省级规模递增的茶业集团,配以巧妙的销售战略,才是贵州茶业贸易繁荣兴旺的成功之路。  相似文献   

17.
茶叶是云南的优势产业,是云南农村经济中的重要支柱产业。但是自2005年以来,云南茶叶产量增长缓慢,茶叶产值增速下滑,茶叶外贸出口连续多年大幅度滑坡,茶叶生产徘徊不前。通过对云南茶叶发展现状及趋势的分析,判断云南茶叶产业发展的机遇和威胁;通过运用SWOT战略分析和战略形成模型进行研究,提出了云南茶叶产业发展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18.
贵州茶业发展的现状、优势与对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研究经济学服务于茶产业出发,对贵州茶业发展的栽培历史、发展现状、发展机遇和有利条件进行了论述,并从技术、市场、茶叶需求、发展战略等方面分析了贵州茶产业出现的非均衡发展态势,以期为贵州茶业今后几年拟实现跨越式发展,寻求科学的理论依据,提出了发展对策:一是需要解决好"三农"问题;二是实行非均衡发展战略;三是以市场为导向,实行茶业产业化经营;四是形成开放系统加速物质、能量和信息交换;五是通过政策调整和制度创新建立有效的运行机制;六是依靠科技,促进茶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莫怀鸿 《南方农业学报》2016,47(6):1051-1056
【目的】针对目前广西茶叶产业存在的问题提出可持续发展思路,为今后广西茶业发展方向及具体措施提供参考。【方法】通过调查研究,了解当前广西茶叶产业的生产现状及发展优势,剖析制约其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并从生产、研发、营销三方面提出广西茶叶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结果】广西具有发展茶叶生产得天独厚的气候、土地资源及种质资源优势。自2000年以来,广西茶叶产业取得了较大发展,2010~2014年年均种植面积同比增加7.69%,年均产量增长10.68%;2015年广西茶园面积7.06万ha,茶叶产量6.0万t,毛茶产值38亿元。但从2014年后广西茶叶生产发展几近停止,劳动力紧缺、茶园管理粗放、产品安全性较低、企业规模小和生产设备落后、科技创新能力弱及品牌效益低等成为制约广西茶叶产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建议】在生产层面上,推广机械化管理,推进绿色生产,建立茶叶标准园,培育职业茶农;在研发层面上,加强技术创新,提高深加工程度;在营销层面上,加大宣传力度、拓展消费渠道、开发休闲茶业等,以促进广西茶叶产业健康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龙井茶是我国典型的地理标志茶类产品。文章从地理标志制度出发,摸清龙井茶地理标志范围及其基本情况,分析龙井茶产业基本要素构成,剖析龙井茶产业优势与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做大做强龙井茶品牌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