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叶面肥对油茶容器苗叶片解剖结构和光合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不同叶面肥对油茶容器苗生长发育的影响,为叶面肥在油茶苗木培育中的合理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凤阳1号"1年生油茶容器苗为试材,采用盆栽法,喷施不同的叶面肥(处理Ⅰ(尿素)、处理Ⅱ(海藻精华素)、处理Ⅲ(平衡型水溶肥料)和处理Ⅳ(磷酸二氢钾)),以喷清水为对照(CK),每隔15d喷施1次,连续喷施3次,第3次喷施后30d,分别测定油茶容器苗叶片解剖结构、光合色素含量、光合特性和比叶重等指标,比较不同叶面肥对油茶容器苗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相比,喷施不同叶面肥的4个处理均可增加叶片厚度,叶片上、下表皮厚度,栅栏组织厚度,栅栏/海绵组织和叶片结构紧密度,其中叶片厚度、叶片下表皮厚度、栅栏组织厚度、栅栏/海绵组织和叶片结构紧密度均以处理Ⅱ最大,分别为552.33μm,28.51μm,248.92μm,1.12,45.07%,处理Ⅵ最小,分别为496.06μm,18.73μm,194.52μm,0.85,39.21%。叶绿素a+b含量和叶绿素b/a亦为处理Ⅱ最高(0.652mg/g和0.440),处理Ⅳ最低(0.543 mg/g和0.334);各处理的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Cs)、胞间CO2浓度(Ci)、表观光能利用效率(LUE)和比叶重均有所增加,由高到低为处理Ⅱ>处理Ⅰ>处理Ⅲ>处理Ⅳ。【结论】4种叶面肥均可促进油茶苗木的生长,且以喷施海藻精华素的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2.
【目的】光合作用是植物基本的生命活动,而温度是影响光合作用强弱的重要因子。探究锥栗幼苗在温度胁迫下的叶片结构变化和光合响应特征,为锥栗苗木培育的生产实践提供理论指导。【方法】以两年生锥栗嫁接苗为试材,分别置于8,28,38℃的人工气候室中处理一个月,运用透射电镜观察叶片超微结构,采用指甲油法观察叶片气孔变化,使用光合仪测定其光合参数和荧光参数。【结果】结果表明,28℃处理下锥栗叶片叶肉细胞内叶绿体超微结构正常,叶绿体紧挨细胞膜排列,膜结构完整,存在淀粉粒,叶绿体长度、宽度和面积分别为4.94μm、3.15μm和13.59μm~2。8℃低温胁迫和38℃高温胁迫下,叶绿体结构均膨胀,淀粉粒增大,叶绿体面积增大。气孔长度和气孔宽度随温度变化无显著差异,但气孔密度在38℃高温处理下显著高于其他处理,达548.63个/mm~2,且大多数气孔已经闭合。在所设置的温度范围内,锥栗叶片净光合速率(P_n)随温度升高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在28℃处理下,锥栗叶片P_n最大,达3.86μmol/(m~2·s)。在8℃和38℃处理下,P_n、气孔导度(G_s)、蒸腾速率(T_r)均下降,而胞间CO_2浓度(C_i)上升。与28℃处理相比,8℃低温和38℃高温处理下的初始荧光(F_o)显著升高,光化学猝灭系数(q_P)、最大光化学效率(F_v/F_m)和实际光化学量子效率(ΦPSⅡ)均下降。【结论】8℃低温和38℃高温胁迫均会对幼苗叶绿体和气孔结构产生一定影响,导致锥栗幼苗光合作用的减弱。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分析6种不同砧木对克瑞森无核葡萄叶片外观性状、叶绿素含量及叶片组织结构的影响,为筛选出有利于克瑞森无核葡萄叶片发育的砧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5BB、101-14MG、110R、5C、SO4、贝达6种砧木嫁接的克瑞森无核葡萄为试材,以克瑞森无核本砧嫁接苗及其自根苗为双对照,测定叶片、叶柄、叶绿素含量及叶片表皮厚度、栅栏组织厚度、海绵组织厚度等叶片组织结构。【结果】6种砧木与克瑞森无核葡萄嫁接对其叶片特性、叶绿素含量及叶片组织结构均会产生影响。其中砧木5BB嫁接的克瑞森无核葡萄叶长(145.92 mm)、叶宽(202.35 mm)、叶面积(145.69 mm2)较自根苗分别高17.02%、21.69%和33.07%,较克瑞森无核本砧嫁接苗分别高15.22%、21.36%和33.12%,砧木5BB嫁接克瑞森无核可显著提高叶片质量。克瑞森无核嫁接5BB在叶柄长(124.59 mm)、叶柄宽(3.95 mm)、叶柄厚(3.60 mm)表现最优,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克瑞森无核嫁接5BB有利于叶柄的发育。砧木101-14MG与克瑞森无核嫁接叶绿素含量最高(42.50),比克瑞森无核本砧嫁接苗(35.58)高19.45%,但比自根苗(44.53)低4.78%;不同砧木与克瑞森无核嫁接对叶片组织结构影响不同,其中以砧木110R嫁接的克瑞森无核葡萄叶片厚度(207.80 μm)、下表皮厚度(21.48 μm)、栅栏组织厚度(55.94 μm)、海绵组织厚度(109.75 μm)显著高于其他砧穗组合,相比对照组有明显提升,叶片组织结构最好。【结论】在6个砧木中以5BB嫁接克瑞森无核叶片和叶柄外观性状最优,砧木101-14MG与克瑞森无核嫁接叶绿素含量最高,砧木110R嫁接的克瑞森无核叶片组织结构表现最佳,砧木5BB、101-14MG、110R是较有利于克瑞森无核叶片生长发育的优良砧木。  相似文献   

4.
选取叶片厚度、主脉厚度、上表皮和下表皮厚度、上层栅栏组织和下层栅栏组织厚度、角质层厚度、栅栏组织厚度/叶肉组织厚度等旱生指标,对3个黑杨新无性系、母本69杨、南抗杨和陕林3号的叶片旱生结构进行解剖比较研究,采用模糊数学的隶属函数法对6个黑杨无性系(种)的抗旱性进行综合评价.同时,运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研究8项叶片解剖指标与抗旱性的关系.结果表明:6个无性系(种)旱生能力强弱依次为.03-南4-1>03-北1-15>南抗杨>69杨>03-南1-13>陕林3号.以叶片解剖结构作为评价指标,新无性系03-南4-1和03-北1-15对干旱环境的适应能力优于03-南1-13.8项叶片解剖指标与抗旱性的关联度由大到小排序依次为:角质层厚度>下层栅栏组织厚度>上层栅栏组织厚度>叶片厚度>上表皮厚度>下表皮厚度>栅栏组织厚度/叶肉厚度>主脉厚度.其中角质层厚度、上层栅栏组织和下层栅栏组织厚度、叶片厚度等可作为黑杨抗旱性主要鉴定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LED蓝光不同光强对滇重楼生长、叶片光合荧光特性和解剖结构的影响,为阐明滇重楼LED光质生物学特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波峰为460 nm的LED蓝光光源,设置200、150、100和50μmol/(m~2·s)4个光强梯度,研究不同光强下滇重楼生长、光合荧光特性和解剖结构特征。【结果】随着蓝光光照强度的增加,滇重楼植株鲜重、叶片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PSⅡ、q_P、栅栏组织厚度呈先增后降的趋势,F_v/F_m、上表皮厚度呈下降趋势。150μmol/(m~2·s)光强下,滇重楼植株鲜重、叶片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F_v'/F_m'、PSⅡ、q_P值均为最大;200μmol/(m~2·s)光强对滇重楼叶片光合荧光指标产生一定的抑制作用,植株鲜重下降。【结论】综合考虑不同LED蓝光光强下滇重楼生长、叶片光合荧光特性、解剖结构、光合素含量的变化规律,建议在滇重楼栽培中,将蓝光光强控制在150μmol/(m~2·s)为宜。  相似文献   

6.
弱光条件下桃叶片结构及光合特性与叶绿体超微结构变化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9  
 【目的】探讨弱光条件下设施桃树叶片光合器官结构特征变化及品种间差异,为设施桃品质改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设施栽培的庆丰和麦香桃树为试材,设置全光照(CK)、60%~70%光照(T1)和30%~40%光照(T2)3种处理,测定了弱光条件下桃树功能叶片净光合速率(Pn),观察了气孔形态;分析了桃树新梢的不同部位叶片的叶绿素含量(chl)、叶片结构特征;采用透射电镜观察了弱光条件下桃树新梢不同部位叶片的叶绿体超微结构;比较了品种间差异。【结果】随着光照强度的减弱,桃叶片Pn 降低;而T1提高了麦香叶片10:00和14:00的Pn;叶片气孔密度、气孔开张度和气孔导度(Cs)下降;叶片Chl总量、Chl a、Chl b的含量显著增加。叶片的叶面积、叶比重、上下表皮厚度、海绵组织厚度降低,而栅栏组织厚度和栅/海比升高;叶肉细胞内的叶绿体数增多,叶绿体基粒明显变厚,基粒数和基粒片层数增加,新梢上位叶片栅栏组织叶绿体内的淀粉粒数降低,下位叶片栅栏组织的淀粉粒数增加。【结论】弱光条件下新梢不同部位叶片间和不同品种间的叶片Chl、Pn、气孔行为、叶片结构特征、叶绿体结构特征表现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瓜叶菊(Pericallis hybrid)叶片对模拟粉尘覆盖的光合响应特征及瓜叶菊对粉尘的耐受机制。【方法】以观赏植物瓜叶菊为研究对象,以不同浓度可溶性淀粉溶液喷洒模拟粉尘沉降,测定瓜叶菊叶片光合生理参数及光合氮分配等指标。【结果】①随着模拟粉尘浓度的增加,瓜叶菊叶片最大净光合速率(P_(max))、光合色素含量、最大电子传递速率(J_(max))呈现下降趋势,但差异不显著(P0.05),表明瓜叶菊具有一定的抗粉尘覆盖能力;②粉尘覆盖使瓜叶菊叶片的比叶面积(SLA)升高,单位面积氮含量(N_A)显著降低(P0.05),单位质量氮含量(N_M)降低;③随着模拟粉尘浓度增加,瓜叶菊叶氮在光合机制的分配系数(P_T)、捕光成分中的分配系数(P_L)、生物力能学的分配系数(P_B)、羧化系统的分配系数(P_C)显著上升(P0.05)。【结论】瓜叶菊通过改变光合氮分配格局维持光合作用,是其适应粉尘覆盖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8.
以杂交葡萄‘M10’及其母本‘白木纳格’、父本‘莫莉莎无核’为材料,观测叶片解剖结构与光合特性。结果表明:‘M10’与‘白木纳格’在叶片厚度、上表皮厚度、下表皮厚度、主脉厚度和海绵组织厚度等指标有显著差异,与‘莫莉莎无核’在叶片厚度、上表皮厚度、下表皮厚度、主脉厚度、栅栏组织厚度和海绵组织厚度等指标有显著差异。果实膨大期‘M10’没有光合午休,而父母本存在不同程度的光合午休;叶片净光合速率日均值方面,‘白木纳格’最大,其次是‘M10’,‘莫莉莎无核’最小;净光合速率与栅栏组织厚度极显著正相关。转色期‘M10’的最大净光合速率极显著低于‘白木纳格’且极显著高于‘莫莉莎无核’。可见,杂交葡萄‘M10’与其亲本的叶组织结构、光合特性均存在显著差异;‘M10’的光合能力介于父、母本之间;‘M10’及其亲本果实膨大期叶片光合能力与栅栏组织厚度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9.
3个荔枝品种盛花期光合特性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阐明不同荔枝Litchi chinensis品种盛花期叶片光合作用的日变化规律及光合特性,为荔枝开花期的栽培管理提供指导。【方法】在自然条件下,利用LI-6400便携式光合测定系统对‘妃子笑’、‘桂味’和‘糯米糍’3个主栽荔枝品种盛花期的光合作用参数进行测定。【结果】3个品种的净光合速率(Pn)日变化均呈双峰曲线,首峰出现在10:30,次峰出现在13:30,午休现象明显。‘糯米糍’的Pn日均值(3.76μmol·m~(-2)·s~(-1))显著高于‘妃子笑’(2.38μmol·m~(-2)·s~(-1))和‘桂味’(2.41μmol·m~(-2)·s~(-1))。3个荔枝品种的Pn都与光合有效辐射(PAR)呈显著正相关,‘桂味’的Pn与气温(θa)呈显著正相关,‘糯米糍’的Pn与气孔导度(Gs)呈显著正相关。【结论】PAR是影响3个荔枝品种Pn的主要生态因子,其他因子对荔枝叶片光合作用的影响因品种不同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0.
高州油茶光合生理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阐明高州油茶光合生理特征,为优良种质资源选择及高效栽培管理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指导.【方法】利用LI-6400便携式光合仪,测定高州油茶主要光合生理指标.【结果和结论】高州油茶净光合速率的日变化均呈"双峰型"曲线,其光饱和点为1 417μmol·m~(-2)·s~(-1),光补偿点为18.92μmol·m~(-2)·s~(-1),最大净光合速率为12.58μmol·m~(-2)·s~(-1).蒸腾速率各季度变化均呈"单峰型"曲线,最高值为3.65 mmol·m~(-2)·s~(~(-1)).胞间CO_2浓度日变化趋势为"U"型曲线.水分利用效率日变化均呈"降-升-降"的趋势.气孔导度日变化曲线有"单峰型"和"双峰型"2种,其中7、9、11月和次年1月为"双峰型",次年3月为"单峰型".光合有效辐射、空气温度、大气CO_2浓度,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与光合速率的相关性最大.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比较分析花龟竹和龟甲竹光合荧光特性的差异,为其栽培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Li-6400XT光合仪和IMAGING-PAM荧光仪对其光合荧光指标进行测定.【结果】1)花龟竹的光补偿点(LCP)为7.54μmol/(m~2·s),光饱和点(LSP)为1 213.25μmol/(m~2·s),最大净光合速率(P_(nmax))为9.19μmol/(m~2·s),暗呼吸速率(R_d)为0.354,而其CO_2补偿点(Γ)、饱和胞间CO_2浓度(C_(isat))、光合能力(A_(max))和初始羧化效率(CE)分别为79.39μmol/mol、2 283.39μmol/mol、21.14μmol/(m~2·s)和0.057 9;叶绿素荧光参数最大量子产额(F_v/F_m)为0.667 1,PSⅡ实际光化学效率(ФPSⅡ)为0.401 3,最大电子传递速率(ETR_(max))为49.79.表明花龟竹光合能力一般.2)与当地龟甲竹作对照,花龟竹的光响应曲线(P_n-PAR)、胞间CO_2响应曲线、叶绿素荧光响应曲线(ФPSⅡ-PAR)和快速光响应曲线(ETR-PAR)与龟甲竹的变化趋势基本保持一致,关键性光合生理参数(P_(nmax)、A_(max)、F_v/F_m、ФPSⅡ、ETR_(max)等)两者之间亦无显著差异.【结论】花龟竹与龟甲竹的光合荧光特性差异不明显,光合能力接近,且都具有较强的弱光利用能力,栽培时可适当密植,以达到竹林综合利用价值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外源水杨酸(SA)对单盐胁迫(NaCl)下哈密瓜叶片解剖结构的影响。【方法】 以哈密瓜新品种纳斯密为材料,采用种子发芽试验,筛选NaCl和SA最适浓度。运用石蜡切片技术,观察2个处理下哈密瓜幼苗叶片横切面,分析叶片厚度、上下表皮厚度及栅栏组织、海绵组织的变化,计算栅海比、叶片组织结构疏松度(SR)以及叶片组织结构紧密度(CTR),分析相关性。【结果】 NaCl胁迫下,哈密瓜叶片厚度、上下表皮厚度均出现了不断增加的趋势,栅栏组织排列疏松,叶肉间隙越来越大。而叶面喷施SA通过提高叶片上下表皮厚度、叶片厚度、栅栏组织厚度、栅海比,减小海绵组织厚度、SR,来缓解NaCl胁迫。2个处理下,栅栏组织厚度和CTR成极显著正相关,海绵组织厚度和SR成极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 100 mmol/LNaCl作为胁迫的浓度,0.25 mmol/LSA作为缓解浓度。SA处理可通过调节叶表皮和叶肉解剖结构的相关指标来缓解NaCl胁迫。  相似文献   

13.
【目的】本研究探讨了不同叶位烟草叶片厚度差异的原因。【方法】采用石蜡制片显微技术,对不同叶位、不同成熟度烟草叶片的解剖结构进行比较研究。【结果】所有试验材料叶片厚度、栅栏组织厚度、海绵组织厚度、单位长度栅栏细胞数均随叶片成熟度增加逐渐减小,且其减小幅度上部叶最小;上表皮厚度则随着成熟度增加增大,下表皮厚度、组织比与组织结构紧密度无明显规律。同一成熟度的下、中、上3个叶位的叶片厚度、栅栏组织厚度、海绵组织厚度、上表皮厚度均表现为上部叶中部叶下部叶。【结论】相关性分析表明,上部叶片较厚主要由栅栏组织与海绵组织厚度决定。上部烟叶栅栏组织、海绵组织厚度比下部叶和中部叶厚且上部烟叶片厚度随成熟度的增加而变薄的速度较中部叶和下部叶慢,是导致上部叶较厚的解剖结构原因。  相似文献   

14.
【目的】阐明木兰科Magnoliaceae珍稀濒危树种光合及固碳特性,为其保护利用提供理论技术依据。【方法】以亮叶木莲Manglietia lucida、香木莲M.aromatica和开甫木莲M.kaifui为研究对象,采用LI-6400便携式光合仪对其光合参数特征进行测定分析,并对其固碳释氧量进行估算,综合评价其适应性及生态效应。【结果】3个树种的净光合速率日变化在7月份表现为双峰型,在10月份表现为单峰型。其光合效率在7月份为:开甫木莲(5.35μmol·m~(-2)·s~(-1))亮叶木莲(2.87μmol·m~(-2)·s~(-1))香木莲(2.78μmol·m~(-2)·s~(-1));在10月份为:香木莲(6.46μmol·m~(-2)·s~(-1))开甫木莲(6.24μmol·m~(-2)·s~(-1))亮叶木莲(5.74μmol·m~(-2)·s~(-1))。3个树种的固碳释氧量为:开甫木莲香木莲亮叶木莲。【结论】参试植物的生长在10月份比7月份更为旺盛;开甫木莲对强光的利用能力最佳,香木莲对弱光的利用能力最佳;固碳释氧能力最强的植物为开甫木莲。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烘烤过程中不同开片度上部烟叶的失水干燥特性,为烘烤工艺优化提供参考。【方法】以烤烟K326不同开片度(0.35,0.31和0.25)上部叶为试验材料,分析鲜烟叶的组织结构以及烘烤过程中烟叶水分和形态的变化。【结果】(1)鲜烟叶栅栏组织细胞密度、栅栏组织厚度、栅栏组织厚度/海绵组织厚度、紧密度随着烟叶开片度的减小而显著增大,海绵组织厚度、疏松度随着烟叶开片度的减小而显著降低。鲜烟叶中叶片水分质量所占比例随着烟叶开片度的减小而显著降低,主脉水分质量所占比例随着烟叶开片度的减小而显著增大。(2)烘烤过程中温度为42~48℃时,烟叶全叶、叶片、主脉含水率随着烟叶开片度的减小呈增大趋势;在38~42℃,叶片的失水比率随着烟叶开片度的减小而增大,45~48℃叶片失水比率随着烟叶开片度的减小而降低;烘烤过程中,叶片的束缚水/自由水随着开片度的减小而增大,叶片横向收缩率、主脉周长收缩率随烟叶开片度减小而降低。【结论】随着K326上部叶开片度的减小,烟叶失水干燥特性变差。  相似文献   

16.
基于叶片解剖结构的西宁市11种城市森林植物抗旱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基于叶片解剖结构,对位于干旱半干旱地区的青海省西宁市城区11种常见城市森林植物的抗旱特性进行分析。【方法】2012-07从西宁市文化公园采集11种供试植物4个方向上层健康成熟叶片,采用石蜡切片法和指甲油印迹法制片,在Motic Image Advanced 3.2软件下观测叶片厚度、上表皮厚度、下表皮厚度、上表皮角质层厚度、栅栏组织细胞层数、栅栏组织厚度、海绵组织厚度、中脉厚度、下表皮气孔密度,并计算出栅栏组织/海绵组织厚度比和叶片结构紧实度,运用方差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并结合模糊隶属函数法,对11种植物的抗旱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11种植物叶片均具备抵抗干旱环境的解剖结构,如具有明显的角质层、发达的栅栏组织和叶脉及较大密度的气孔。所选11个旱性指标除栅栏组织细胞层数外,其余10个指标在11种植物间差异显著,运用主成分分析筛选出栅栏组织厚度、海绵组织厚度、上表皮厚度、中脉厚度作为抗旱性综合评价的主要指标。【结论】11种供试植物的抗旱性强弱排序为:山桃柠条欧洲白榆木藤蓼山杏河北杨金叶莸沙枣沙棘香荚蒾水蜡。  相似文献   

17.
不同光照强度对烤烟中上部叶片结构及物理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探讨不同光照强度下叶片组织结构的生长发育特点,明确光照强度对烤烟叶片物理性状的影响。【方法】大田试验设计了4种不同光照强度,对4个不同时期的烤烟中部和上部叶片组织结构进行观察,并测定了烤后烟叶的物理性状。【结果】随着光照强度减弱,烤烟中部叶片上表皮、栅栏组织、海绵组织及叶片厚度均呈下降趋势,烤烟上部叶片上表皮、栅栏组织、海绵组织及叶片厚度在圆顶期和成熟期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中上部叶的叶宽、叶面积、单叶重及叶面密度均呈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趋势,含梗率、拉力值和平衡含水率均呈先减小后增大再减小的变化趋势。【结论】研究结果可为烤烟种植合理区划和制定适宜的栽培管理技术方案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明自然低温对不同磷素供给的闽楠Phoebe bournei苗木叶片生理特性的影响。【方法】设置8个磷素水平的单因素盆栽试验,施肥结束后,将苗木置于自然低温环境处理,测定其叶片的光合生理特性及其他生理指标,采用主成分分析法评价苗木抗寒性。【结果】在自然低温环境时,随磷素水平的升高,正负相关指标均表现出了明显的升降趋势。30 mg·株-1磷素供应量的闽楠苗木叶片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胞间CO2浓度(Ci)、蒸腾速率(Tr)、光合水分利用效率(WUE)、脯氨酸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均最高,其值分别为3.09μmol·m-2·s-1、0.023 mol·m-2·s-1、350.18μmol·mol-1、0.32 mmol·m-2·s-1、9.69、41.58μmol·g-1和332.03 U·g-1,丙二醛含量和气孔限制值(Ls)为第2低,其值分别为3.77μg·g-1和0.34。主成分综合分析结果显示,30 mg·株-1磷素供应量苗木得分最高。【结论】30 mg·株-1磷素供给最有利于闽楠苗木抗低温胁迫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钾水平对二年生三七[Panax notoginseng (Burk) F·H·Chen]农艺性状和质量性状的影响。【方法】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不同钾水平[0、225、450、900、1 350 kg/hm2氧化钾(K2O)]对二年生三七植株的外观形态、生物量、叶片解剖结构及皂苷含量的影响。【结果】三七的株高、冠幅、叶面积、茎粗及植株的干重在450 kg/hm2钾水平下最高,但是根冠比、根质比和叶质比差异不显著。须根数在900 kg/hm2处理下最多,主根长、块根长、块根直径和根系体积在450 kg/hm2处理下达到最大值。450 kg/hm2处理下,叶片厚度、上表皮厚度、栅栏组织/海绵组织和栅栏组织/叶片厚度显著低于其他处理(P0.05)。剪口和主根的总皂苷百分含量在450 kg/hm2钾水平下达到最大,须根的总皂苷百分含量在1 350 kg/hm2达到最大。剪口、主根和须根的单株总皂苷含量均在450 kg/hm2处理下达到最大。【结论】本试验条件下,450 kg/hm2的钾水平最有利于二年生三七生长及皂苷含量的积累。  相似文献   

20.
基于叶片解剖结构的12个杨树无性系抗旱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基于叶片解剖结构对12个杨树无性系进行抗旱能力评价,为杨树新品种选育和资源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杨树无性系84K、I-101、107、A23、A39、A50、A54、La、Pa、Qg、Ta和Ti的1年生扦插苗成熟叶片为材料,通过常规石蜡切片法制作切片,Motic光学显微镜下观测角质层厚度、上表皮厚度、下表皮厚度、叶片厚度、主脉厚度、栅栏组织厚度和叶片组织结构紧密度(CTR)等7项抗旱性结构指标,运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各无性系间这7个指标的差异,采用相关性分析评判各指标间的关联程度,运用主成分分析筛选影响抗旱性的主要指标,最后用模糊数学的隶属函数法对 12 个杨树无性系的抗旱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12个杨树无性系的7项抗旱性指标之间差异较大,叶片角质层厚度、上表皮厚度、下表皮厚度、叶片厚度、主脉厚度、栅栏组织厚度和CTR分别为1.94~17.07 μm、5.82~26.23 μm、3.28~18.96 μm、39.62~201.59 μm、496.99~1 712.35 μm、25.53~86.94 μm和27%~66%,变异系数分别为40.11%,49.02%,50.08%,39.13%,32.04%,27.87%和59.09%。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除角质层厚度与上表皮厚度、下表皮厚度、主脉厚度、CTR 之间以及下表皮厚度与栅栏组织厚度之间相关性不显著外,其余指标间均呈极显著相关。利用主成分分析筛选出角质层厚度、叶片厚度和 CTR 3个指标为杨树无性系抗旱性评价的主要指标,最后运用隶属函数法得出12个杨树无性系抗旱能力排序为:A50>Qg>Ti>A23>La>107>Ta>A54>I-101>A39>84K>Pa。【结论】叶片解剖结构指标能够较好地反映杨树的抗旱特性,可以作为评价杨树无性系抗旱能力的指标。无性系 A50、Qg、Ti、A23和La抗旱性较强,可作为优良杨树无性系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