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1篇
  6篇
综合类   11篇
园艺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1篇
  1959年   2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明锥栗叶片和土壤养分的年变化规律。【方法】应用全自动间断化学分析仪和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了盛果期锥栗不同物候期结果枝叶片和不同土层主要养分的含量。【结果】叶片氮、磷、钾养分的含量随物候的变化均呈显著性差异,N含量呈先降低后升高再降低的变化趋势,在幼果期达到最高,为20.53 mg·g~(-1);K含量变化趋势为先下降后上升再下降,在幼果期达到最高,为7.17 mg·g~(-1);P含量呈先下降后趋于平缓的变化趋势,在新梢生长期最高,为1.05 mg·g~(-1)。不同深度的土层氮磷钾养分的含量在物候期内呈规律性变化,在0~20 cm土层氮含量起伏波动比较大,而钾和磷含量总体变化趋于平缓。锥栗叶片养分含量与不同土层养分含量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结论】在新梢生长期和果实膨大期对N、P、K的需求量较大,建议此时追施氮磷钾复合速效肥,适当增加氮、磷肥;施肥的深度应为20~40 cm之间为宜。该研究结果可为锥栗科学施肥,提高锥栗产量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以2年生锥栗嫁接苗与实生苗为试材,比较分析2种苗木在叶片生长状况、形态结构及光合特性上的差异,为锥栗的良种苗木繁育提供参考。【方法】本实验主要采用Li-6400便携式光合仪测定法和石蜡切片法。【结果】①嫁接苗与实生苗的净光合速率(P_(max))、光补偿点(LCP)、光饱和点(LSP)、表现量子效率(AQY)及叶绿素(a+b)含量(C_c)等光合指标的差异显著(P0.05),嫁接苗的C_c为(4.35±0.47)mg·dm~(-2)实生苗(2.43±0.48)mg·dm~(-2),P_(max)为(6.77±0.01)μmol·m~(-2 )·s~(-1)实生苗(5.13±0.002)μmol·m~(-2 )·s~(-1)。②叶片的生长指标,嫁接苗的叶面积和叶干物质量较高、比叶面积较低,嫁接苗叶面积为(44.23±5.78)cm~2是实生苗(24.55±4.57 cm~2)的1.80倍。③与实生苗相比,嫁接苗的叶片厚度、主脉厚度、表皮厚度、栅栏组织厚度、海绵组织厚度、下表皮气孔密度以及叶脉密度等结构指标均较高。其中,嫁接苗的栅栏组织厚度、主脉厚度及下表皮气孔密度分别高出实生苗35%、38%和50%。【结论】锥栗苗木的光合能力与叶片结构特征关系密切,嫁接苗叶片的生长状况优于实生苗,对光的适应性和光合利用能力强于实生苗。  相似文献   
3.
谢鹏  郭素娟  熊欢  李广会  吕文君 《园艺学报》2012,39(12):2369-2376
 以6年生板栗‘3113’为试材,采用比色法对果实发育过程中可溶性总糖、蔗糖和淀粉含量及相关酶活性的相互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果实横、纵径生长规律呈双“S”型,单苞质量呈“S”型曲线。可溶性总糖含量呈上升趋势,蔗糖含量呈下降趋势;淀粉含量呈单峰曲线。蔗糖合成酶(SS)和蔗糖磷酸合成酶(SPS)活性在花后60 d达到峰值,之后趋于下降,与蔗糖含量变化趋势吻合;ADPG焦磷酸化酶(AGPPase)、水溶性淀粉合成酶(SSS)、颗粒结合型淀粉合成酶(GBSS)的活性均呈单峰曲线,但最高峰的时间略有差异。相关分析表明,可溶性淀粉与可溶性总糖呈极显著的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978;SS和SPS活性与蔗糖存在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905和0.892;可溶性淀粉含量与SSS活性呈显著正相关,与GBSS活性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764和0.883。  相似文献   
4.
【目的】光合作用是植物基本的生命活动,而温度是影响光合作用强弱的重要因子。探究锥栗幼苗在温度胁迫下的叶片结构变化和光合响应特征,为锥栗苗木培育的生产实践提供理论指导。【方法】以两年生锥栗嫁接苗为试材,分别置于8,28,38℃的人工气候室中处理一个月,运用透射电镜观察叶片超微结构,采用指甲油法观察叶片气孔变化,使用光合仪测定其光合参数和荧光参数。【结果】结果表明,28℃处理下锥栗叶片叶肉细胞内叶绿体超微结构正常,叶绿体紧挨细胞膜排列,膜结构完整,存在淀粉粒,叶绿体长度、宽度和面积分别为4.94μm、3.15μm和13.59μm~2。8℃低温胁迫和38℃高温胁迫下,叶绿体结构均膨胀,淀粉粒增大,叶绿体面积增大。气孔长度和气孔宽度随温度变化无显著差异,但气孔密度在38℃高温处理下显著高于其他处理,达548.63个/mm~2,且大多数气孔已经闭合。在所设置的温度范围内,锥栗叶片净光合速率(P_n)随温度升高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在28℃处理下,锥栗叶片P_n最大,达3.86μmol/(m~2·s)。在8℃和38℃处理下,P_n、气孔导度(G_s)、蒸腾速率(T_r)均下降,而胞间CO_2浓度(C_i)上升。与28℃处理相比,8℃低温和38℃高温处理下的初始荧光(F_o)显著升高,光化学猝灭系数(q_P)、最大光化学效率(F_v/F_m)和实际光化学量子效率(ΦPSⅡ)均下降。【结论】8℃低温和38℃高温胁迫均会对幼苗叶绿体和气孔结构产生一定影响,导致锥栗幼苗光合作用的减弱。  相似文献   
5.
当前我国的经济已经走入了新常态阶段,在经济增速放缓的同时也给予当前群众以多元化生活的选择空间,我国整体变革期,这也是小康体育逐年实施推广的重要时期,从当前的时代背景出发,研究新常态小康体育路径建设的具体情形,并根据当下的小康体育具体建设困境,予其反思,从宣传层面、社会环境、人群运动习惯和综合文化背景等多方面探讨在新常态下的小康体育路径实施。  相似文献   
6.
熊欢全 《土壤》1959,(1):31-31
江西萍乡县是丘陵地区,土壤并不太肥沃,而全县农民普遍种植双季稻,不但没有使土壤肥力降低,反而增加了土壤肥力,提高了稻谷产量。  相似文献   
7.
为了提高锥栗芽苗砧嫁接成活率,以野生锥栗种子作为砧木,以‘华栗3号’当年生营养枝作为接穗,采用嫩枝劈接法,研究4个嫁接时期(4月20日、5月10日、6月1日、7月10日)、5种日龄砧木(20、30、45、60、90 d)和封口材料及封口方式(铝箔、嫁接膜封顶、嫁接膜不封顶)对锥栗芽苗砧嫁接成活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封口材料与封口方式对嫁接成活率存在较大影响,不同的封口材料与封口方式处理的嫁接苗成活率从高到低依次为:嫁接膜封顶、铝箔、嫁接膜不封顶;6月1日为最佳嫁接时期,嫁接膜封顶处理的嫁接成活率达64.00%;砧木年龄过小(20 d)或过大(90 d)均对嫁接成活不利,当砧木日龄为45 d时,嫁接成活率最高,为69.33%。  相似文献   
8.
锰对板栗实生苗生长及生理效应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采用短期培养模拟研究法,在5个Mn2+浓度(0、 0.905、 1.810、 2.715、 3.620 mg/L)处理下,通过测定板栗实生苗木的光合特性、 叶绿素含量、 苗高、 根颚直径、 根系、 生物量与叶片矿质元素等指标,研究了Mn 2+对其生长及生理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 1)在Mn 2+浓度为0~3.620 mg/L范围内,随Mn2+浓度增大,板栗实生苗净光合速率、 气孔导度、 蒸腾速率、 叶绿素含量、 苗高、 根颚直径、 根重和生物量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其中以Mn 2+浓度1.810和2.715 mg/L处理的效果最好,且两处理间差异不显著(P0.05); 2)与CK相比,Mn2+增加了苗木对锰的吸收,但抑制了对钙、 铁、 铜的吸收,随Mn2+浓度增大,叶片磷、 硼含量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钾含量变化趋势相反; 3)相关分析显示,叶片锰含量与钙、 铁、 铜含量呈显著性负相关(P0.05),与磷、 钾、 硼含量的相关性均不显著(P0.05)。综上,当Mn2+浓度为1.810和2.715 mg/L时均能显著促进板栗苗木的光合及生长; 但Mn2+浓度不宜过高,大于2.715 mg/L则抑制其生长,不利于矿质元素的均衡吸收。  相似文献   
9.
板栗结果枝叶片矿质营养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板栗"3113"为试材,研究了不同物候期结果枝叶片主要矿质元素含量的动态变化及相关性,以期为板栗的营养诊断和施肥提供依据。结果表明:不同物候期,结果枝叶片N、P、K含量随物候期均呈下降趋势,Ca、Fe、Mn含量随物候期均呈上升趋势;B含量在开花授粉期较低,之后随物候期上升,Cu含量变化则呈相反趋势;Mg含量几乎不随物候期变化;不同物候期叶片主要矿质元素含量变化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其中N与P、Fe与Mn含量变化呈显著正相关;N、P和K与Ca、K与Mg、Cu与Fe、Mn含量变化均呈显著负相关;其它矿质元素间相关性均不显著;开花授粉期和果实膨大期是板栗需肥较多的时期,建议在5月下旬追施Ca、B复合肥,在6月上旬追施N、P、K、Cu复合肥,在8月下旬分别追施N、P、K复合肥和Fe、Mn,但施肥时需注意元素间的拮抗作用;幼果期叶片主要矿质元素含量变化较缓慢,为营养诊断时期。  相似文献   
10.
以河北省迁西县板栗主栽品种’燕山早丰’为研究对象,人工授粉后定期采集子房,并采用HPLC法分析子房内源激素含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子房中IAA含量整体呈现波动变化。授粉后19天‘燕山早丰’ב大板红’子房中的IAA含量持续增加,且显著高于授粉前的水平,而对照急剧下降。2)子房中GA3含量整体呈现波动上升趋势。‘燕山早丰’ב大板红’子房中的GA3含量在授粉初期有所增加,而对照急剧下降,之后二者变化趋势一致,分别在授粉后第10天和第19天达到两个相对高峰。3)子房中的ZR、iP、CTKs含量均呈现下降趋势,授粉前含量较高,授粉后急剧下降。‘燕山早丰’ב大板红’子房中的iPA含量在授粉后第17天达到最大值,且显著高于授粉前的水平,其余时期含量均较低,而对照子房中的iPA含量始终处于较低水平。4)授粉受精过程子房中的ABA含量整体较低,呈现波动上升趋势,且对照子房中的ABA含量在授粉受精过程中始终低于‘燕山早丰’ב大板红’。5)‘燕山早丰’ב大板红’授粉受精过程中,子房中(IAA+GA3+CTKs)/ABA整体呈现下降趋势,对照子房中(IAA+GA3+CTKs)/ABA在授粉前的水平上呈现波动变化。结合坐苞率和结实率分析可知,较高的GA3、iPA和ABA有利于’燕山早丰’授粉受精。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