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水温(28±2)℃时,按20mg/kg的剂量给平均体质量(500±10)g的鳜鱼单次口服乳酸诺氟沙星,服药后0.5、1、2、3、4、6、8、12、24、48、72、96h,分别测定鳜鱼血浆、肌肉、肝脏和肾脏中的药物含量,采用非房室模型分析药物在鳜鱼体内的代谢消除规律。结果显示,乳酸诺氟沙星在鳜鱼血浆、肌肉、肝脏、肾脏中的达峰时间分别为4.333、6、3、5h,达峰质量浓度分别为3.625、2.39、33.089、19.375mg/L,各组织中肝脏吸收的药物含量最高,其次是肾脏、血浆和肌肉;乳酸诺氟沙星在鳜鱼血浆、肌肉、肝脏、肾脏中的消除半衰期分别为42.589、131.652、16.830、30.558h,药物在肝脏中消除速度最快,而在肌肉中消除最慢。以肌肉中药物残留限量为50μg/kg计,建议单次投喂乳酸诺氟沙星的休药期不低于24d。  相似文献   

2.
诺氟沙星在大黄鱼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及残留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刘玉林 《水产学报》2007,31(5):655-660
在试验水温(22±2)℃时,按10 mg.kg-1的剂量给大黄鱼单次口服诺氟沙星后,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浆和组织中的药物浓度,研究了诺氟沙星在大黄鱼体内的代谢及消除。结果表明血药时间数据符合一级吸收二室开放模型,吸收分布迅速,但消除缓慢,半衰期(T1/2 Ka、T1/2α、T1/2β)分别为0.703 0、2.092 6、154.326 5 h,最大血药浓度为0.886 4μg.mL-1,达峰时间为2.091 4 h,药时曲线下面积(AUC)为97.803 8μg.h.mL-1。组织中肝脏的药物浓度最高,在测定的时间里各组织的药物浓度高于血浆。药物消除速度依次为:肾脏、肝脏、肌肉,消除半衰期分别为135.88、173.25、223.55 h,肌肉作为可食性组织,且消除最慢,因此选取肌肉组织作为残留检测的靶组织,以50μg.kg-1为最高残留限量,因此在本试验条件下,建议休药期不低于23 d;在治疗大黄鱼细菌性疾病时,以诺氟沙星10 mg.kg-1剂量给药,一般1 d 1次,连用2~3 d。  相似文献   

3.
诺氟沙星在草鱼体内的组织分布和药物动力学规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口灌给药方式下诺氟沙星在草鱼组织中的分布及药物动力学规律,其血清、肌肉、肝脏和肾脏中的药物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Re-HPCL)测定.试验结果表明,水温 (26±1)℃,以10 mg/kg剂量单次给草鱼口灌诺氟沙星后,肝脏和肾脏中的药物浓度明显大于肌肉和血液中的药物浓度,其血药浓度-时间数据用一级吸收二室模型描述较为合适,吸收半衰期t1/2Ka、分布半衰期t1/2α和消除半衰期t1/2β分别为0.1468、0.5224、82.8811 h.  相似文献   

4.
陈琛  卢彤岩  王荻  李绍戊 《水产学杂志》2011,24(4):25-28,58
实验水温为15±2℃,金鳟(Oncorhynchus mykiss)(平均体质量100±10g)单剂量肌肉注射30.0 mg/kg诺氟沙星后,应用高效液相色谱(HPCL)法于0.15,0.25,0.5,0.75,1,1.5,2,4,6,8,12,24,48,72 h测定了鱼血浆、肝脏和肾脏组织中药物的浓度,研究了诺氟沙...  相似文献   

5.
土霉素在黑鲷体内的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首次报道了黑鲷口服土霉素的药物代谢动力学特征,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组织中的药物含量,药物在肌肉,血液,肝脏中的平均回归率分别为85.61%,85.38%,82.005,该方法的检测限可达0.01μg/g,黑鲷1次口服剂量为75mg/kg的土壤素后,其血液药物浓度-时间数据符合一室开放动力学模型,吸收速率常数(ka)为0.296/h,达峰时间(Tamx)为10.635h,峰浓度(Cmax)为1.398μg/ml, 分布半衰期(T1/2a)为2.339h ,消除半衰期(T1/20β)为46.663h,药时曲线下面积(AUC)为110.25mg/L.h,黑绸口服药物0.5h后在血液,肥肉,肝脏,肾脏4种组织中就可以检测到药物的存在,药物在16h的采样点浓度达最高,分别为1.68μg/ml,1.68,2.52,6.77μg/g。  相似文献   

6.
在水温(28±2)℃、盐度28条件下,采用30mg/kg的剂量口灌法,用HPLC-MS/MS检测研究了盐酸氯苯胍在体质量为(350.15±5.18)g的眼斑拟石首鱼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和残留消除规律。结果显示,单剂量口灌给药后,眼斑拟石首鱼血浆中盐酸氯苯胍的药时数据符合一级吸收二室模型,药物在血浆中的达峰时间、血药质量浓度峰值、药时曲线下面积和消除半衰期分别为2.39h、958.78μg/L、33 247.57μg/(L·h)和19.24h;盐酸氯苯胍在肌肉、肝脏和肾脏的血药含量峰值分别为156.72、227.68μg/kg和553.44μg/kg,达峰时间分别为2.0、1.5、2.0h;药时曲线下面积分别4664.04、4897.74、17 228.19μg/(kg·h);消除半衰期分别为19.68、24.33、22.81h。按30mg/kg剂量连续5d口灌给药后,鱼血浆、肌肉、肝脏、肾脏中的药物消除半衰期(t1/2)分别为24.46、35.39、39.60、33.94h。若以10μg/kg为最高残留限量,肌肉作为食用靶组织,在本试验条件下,建议休药期不少于7d。  相似文献   

7.
甲砜霉素在鲫体内的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研究通过单剂量口灌给药,对甲砜霉素在鲫(Carassius auratus)体内的药代动力学进行研究,为甲砜霉素在鲫疾病预防和治疗方面提供理论基础。给药剂量为30 mg/kg体重,实验水温(20±0.2)℃,鲫平均体重(40.70±7.87)g。取给药后0.25、0.5、1、1.5、2、4、6、8、12、24、36、48、72 h鲫的肌肉、血浆、肝脏、肾脏,测定各组织中甲砜霉素的浓度,用药动学3p97软件进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结果表明:甲砜霉素在鲫体内吸收分布迅速,符合一级吸收二室开放模型,但消除缓慢。甲砜霉素在鲫血浆、肝脏、肾脏和肌肉中的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如下:分布半衰期(T1/2α)分别为1.446 h、1.958 h、7.410 h和1.376 h;消除半衰期(T1/2β)分别为16.712 h、21.267 h、79.970 h和25.600 h;药时曲线下总面积(AUC)分别为669.073μg/(mL.h)、271.260μg/(g.h)、3616.060μg/(g.h)和158.634μg/(g.h)。甲砜霉素在水产动物体内吸收快,肌肉和肾脏消除半衰期长,消除缓慢,因此,在该类药物使用时,应相对延长给药间隔时间,避免耐药性的产生。  相似文献   

8.
氟苯尼考在欧洲鳗鲡体内的药物代谢动力学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应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口灌和肌肉注射氟苯尼考在欧洲鳗鲡(Anguilla anguilla)体内的代谢规律进行了研究.按100 mg·kg-1口灌给药后血浆、肌肉、肝脏、肾脏中氟苯尼考浓度的达峰时间分别为2h、6h、0.5h、1h,以后开始缓慢下降,给药2d后血浆、肌肉、肝脏、肾脏中的氟苯尼考浓度分别为4.209μg·mL-1、0.792μg·g-1、0.493μg·g-1、1.448μg·g-1,给药3d后血浆中的氟苯尼考浓度分别为0.0836μg·mL-1,肌肉、肝脏、肾脏中的氟苯尼考浓度均未检出;按100mg·kg-1肌肉注射给药后血浆中氟苯尼考浓度达峰时间为0.5h,以后开始缓慢下降,给药5d后血浆中的氟苯尼考浓度为0.1151μg·mL-1,给药10d后血浆中的氟苯尼考浓度未检出.口灌氟苯尼考在欧洲鳗鲡体内血浆、肌肉、肝脏、肾脏中分布可用开放性二室模型来描述,口灌给药的血浆、肌肉、肝脏、肾脏中的消除半衰期(T1/2β)分别为27.939h、18.844h、11.83h、36.87h;肌肉注射氟苯尼考在欧洲鳗鲡体内血浆、肌肉、肝脏、肾脏中分布可用开放性一室模型来描述,肌肉注射给药的血浆中的消除半衰期(T1/2β)为37.52h.  相似文献   

9.
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别测定了单次和多次混饲口灌大菱鲆诺氟沙星(NFLX)后鱼体主要组织中的NFLX含量。通过MCP-KP药动学程序对NFLX在大菱鲆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及残留消除规律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以30mg/kg的剂量单次混饲口灌大菱鲆,NFLX在大菱鲆体内的达峰时间(Tmax)为2h,血、鳃、肾脏、肝脏、肌肉的达峰浓度(Cmax)分别为:8.365、7.519、1.871、6.485和4.060μg/g;NFLX在组织中的消除半衰期(T1/2)由小到大依次为:肝脏8.18h<肌肉12.39h<鳃丝15.29h<血液23.22h<肾脏23.25h。连续5d以30mg/kg的剂量混饲口灌大菱鲆,消除半衰期(T1/2)由小到大依次为:肌肉74.88h<血液98.16h<肝脏186.43h<鳃192.12h<肾脏200.45h。以上研究表明,诺氟沙星在大菱鲆体内的吸收较为迅速,有利于疾病的预防和治疗用药。在组织中以肾脏中的残留最为显著。使用诺氟沙星进行大菱鲆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时,至少停药30d后方可上市销售。  相似文献   

10.
应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研究药浴给药条件下,恩诺沙星及其代谢产物环丙沙星在欧洲鳗鲡体内的药代动力学.按10mg·L-1药浴给药后,恩诺沙星在欧洲鳗体内各组织器官中分布可用开放性二室模型来描述.血浆、肌肉、肝脏和肾脏中恩诺沙星达峰时间分别为44.27h、42.74h、50.69h、95.80h,以后开始缓慢下降,血浆、肌肉、肝脏和肾脏中代谢产物环丙沙星达峰时间分别为48.89h、55.34h、54.64h、100.0h.给药3个月后血浆、肌肉、肝脏和肾脏中的恩诺沙星浓度分别为0.0844μg·mL-1、0.09959μg·g-1、0.01242μg·g-1、3.7164u·g-1;恩诺沙星在血浆、肌肉、肝脏和肾脏中的消除半衰期(T1/2β)分别为908.07h、901.24h、59.32h、767.81h.鉴于恩诺沙星和其代谢产物环丙沙星在欧洲鳗鲡体内消除较慢,建议养成阶段不使用此药.  相似文献   

11.
郭海燕  张其中 《水产养殖》2009,30(10):24-26
研究了多剂量混饲口灌给药方式下,诺氟沙星在草鱼体内的残留消除情况。结果显示:以每千克鱼体重10 mg连续5d混饲给药后,停药后第12天在草鱼肌肉中未检测到药物,此时血清、肝脏和肾脏中的药物浓度分别降为(0.0287±0.0015)μg/mL、(0.0181±0.0042)μg/g和(0.0369±0.0037)μg/g,均低于0.05μg/mL或0.05μg/g。因此初步建议在(19±1)℃水温条件下,以每千克鱼体重10 mg连续5 d混饲给草鱼诺氟沙星,休药期至少为最后一次给药后的12 d。  相似文献   

12.
2种水温条件下罗非鱼体内氟苯尼考的药物动力学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药饵给药,药物剂量为10mg·kg^-1,比较研究了22和28℃水温条件下奥尼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O.aureus)体内氟苯尼考的药物动力学。结果得出,22℃组和28℃组罗非鱼血浆的峰药浓度(Cmax)分别为4.46和3.90μg·mL^-1,达峰时间(Tmax)均为12h,消除半衰期(T1/2β)分别为10.03和8.12h,药-时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86.68和72.44h·μg·mL^-1。相应条件下的肌肉Cmax分别为6.88和4.59μg·g^-1,Tmax均为12h,T1/2β分别为10.97和8.03h,AUC分别为112.71和73.66h·μg·g^-1。低温组罗非鱼血浆和肌肉中药物的T1/2β均长于高温组,前者分别比后者长1.91和2.96h,表明低温组罗非鱼体内药物的消除速度慢于高温组。虽然2个水温组血浆和肌肉中药物的Tmax相同,但低温组血浆、肌肉的Cmax和AUC均明显高于高温组,表明低温组罗非鱼吸收利用药物程度高于高温组。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单剂量肌肉注射和多剂量混饲口灌给药方式下,诺氟沙星在鲫(Carassius auratus)体内的药物动力学和残留情况。结果显示:在(25.4±0.3)℃水温条件下,以每千克鱼体重10 mg的剂量单次给鲫肌肉注射诺氟沙星后,药物几乎在瞬间吸收,0.0333 h时血液中达到6.6708μg/mL,其血药浓度-时间数据用一级吸收二室模型描述较为合适,主要的药动学参数为:t1/2α、t1/2β、AUC和C l(s)分别为:0.4231 h、9.1613 h、17.8619μg.h/mL和0.5727 L/(kg.h)。在(23±1)℃水温条件下,以每千克鱼体重10 mg的剂量多次连续5 d混饲后,鲫停药后第8天肌肉、血清和肝脏中未检测到药物,此时肾脏中药物浓度已降到(0.0463±0.0134)μg/g,低于0.05μg/g。建议在(23±1)℃水温条件下,按每千克体重10 mg的剂量连续5 d混饲给鲫诺氟沙星,休药期至少为最后一次给药后的8 d。  相似文献   

14.
使用半定量RT-PCR方法,研究了鲮(Cirrhinus molitorella)各组织中IGF-ⅠmRNA组织表达,并分析重组鲮GH处理后鲮IGF-Ⅰ表达变化情况。结果表明,鲮IGF-ⅠmRNA在肝组织中表达最高,其次是肾和脑,另外在肠、鳃、脾、性腺和心脏组织中也有表达,而在肌肉、皮肤中没有检测到鲮IGF-ⅠmRNA的表达;按120μg·g^-1鱼体重的剂量经腹腔注射重组鲮GH,观察12h后鲮IGF-Ⅰ表达变化情况,发现经重组鲮GH处理后,鲮肝组织IGF-ⅠmRNA表达水平显著升高,脑组织IGF-ⅠmRNA表达水平也稍有升高,而在肌肉中仍未检测到IGF-ⅠmRNA的表达;重组鲮GH处理前后,对照组中鲮血清中IGF-Ⅰ的含量为145.59±21.84ng·mL^-1,试验组中鲮血清中IGF-Ⅰ的含量为247.71±2.83ng·mL^-1,经t检验,P=0.043〈0.05,表明重组鲮GH处理前后鲮血清中IGF-Ⅰ的含量存在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5.
将双齿围沙蚕(Perinereis aibuhitensis)幼虫暴露于不同质量浓度的17β-雌二醇(0.1μg·L^-1、1μg·L^-1、10μg·L^-1、100μg·L^-1和1 000μg·L^-1)中,于第2、第4、第6和第8天取样,分别测定抗氧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谷胱甘肽硫转移酶(GST)]活性。结果表明,第2天时10μg·L^-1浓度组显著诱导双齿围沙蚕CAT、SOD和GST活性,1 000μg·L^-1浓度组显著抑制其SOD和GST活性。第4天时各浓度组SOD和GST活性均被不同程度诱导。第6天时低浓度组(0.1μg·L^-1和1μg·L^-1)显著抑制双齿围沙蚕CAT活性,高浓度组(100μg·L^-1和1 000μg·L^-1)则抑制其SOD活性。第8天时,除1 000μg·L^-1浓度组外,其余各组CAT活性均被不同程度诱导(P〉0.05),而SOD活性则受到抑制,10μg·L^-1浓度组显著抑制其GST活性。试验结果显示,外源性17β-雌二醇对双齿围沙蚕幼虫产生氧化胁迫,沙蚕幼虫SOD、CAT、GST对17β-雌二醇的响应与其暴露浓度及时间有关。  相似文献   

16.
建立了水产品中7种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竹桃霉素(OLD)、红霉素(ERM)、吉他霉素(KIT)、交沙霉素(JOS)、螺旋霉素(SPI)、替米考星(TIL)和泰乐菌素(TYL)]残留检测的HPLC-MS/MS法。样品经乙腈提取,中性氧化铝和正己烷净化后,以选择反应检测模式检测,基质匹配标准工作曲线定量。在1~100 ng·mL-1范围内,7种药物的峰面积与质量浓度的线性关系良好(R2〉0.995)。试验选择不同阴性样品为试样,在4μg·kg-1、20μg·kg-1和40μg·kg-1添加水平下的回收率为75.4%~108%,相对标准偏差为0.665%~12.9%。方法的检出限为1μg·kg-1,定量限为4μg·kg-1。该方法简单,灵敏度高,重现性好,可为水产品中7种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残留的检测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7.
在14.0±0.3℃下,将体质量为100.00±2.15g的1+龄山女鳟(Oncorhynchus masou masou)饲养在循环水族箱(直径0.85m,高1m)中,每天按鱼体质量1.0%投喂对照(基础饲料,对照组)和含3种自组中药方剂(E1、E2和E3)水煎剂的饲料(给药剂量分别为53.4g·kg^-1·、18.6g·kg^-1和2.4g·kg^-1)30d。停食1d后测定脾、血浆、血细胞、肝4种组织中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及白细胞介素(IL-1β)的含量。结果表明:对照组中山女鳟体内MHC含量由高至低依次为:脾〉血浆〉血细胞〉肝;IL-1β含量为:血浆〉肝〉脾〉血细胞。方剂E2对山女鳟体内四种组织中MHC含量有促进作用,且在脾内作用最强;而对山女鳟脾及血细胞中IL-1β含量起到略微促进作用,但抑制血浆中IL-1β含量。本实验表明:方剂E2是最适用于山女鳟的免疫调节制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