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参考GenBank登录的羊附红细胞体16S rRNA序列设计引物,建立检测羊附红细胞体16S rRNA的特异性PCR方法,对重庆市14个区县山羊进行附红细胞体感染的分子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表明:重庆市附山羊红细胞体感染率为16.1%;其中1周岁以下羊附红细胞体感染率为13.9%,低于1周岁以上羊附红细胞体感染率(17.0%).重庆黑山羊、波尔山羊、南江黄羊和板角山羊的附红细胞体感染率分别为15.9%,16.3%,16.6%和17.6%.  相似文献   

2.
[目的]用人工感染的方法构建羊附红细胞体小鼠模型,并对其进行鉴定。[方法]将注射地塞米松的昆明小鼠以腹腔注射方式人工感染羊附红细胞体,通过镜检、巢式PCR检测、临床症状观察、剖检及病理形态学观察对感染情况进行鉴定。[结果]羊附红细胞体小鼠模型已成功建立。[结论]可以用昆明小鼠建立羊附红细胞体实验动物模型,不仅有助于该病的诊断,而且为羊附红细胞体流行病学、致病力、免疫学以及有效药物筛选等方面的研究提供了一种合适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3.
将提取的羊附红细胞体抗原进行SDS-PAGE电泳及免疫印迹分析,并以此抗原为诊断抗原,用ELISA方法对64份羊的血清样本进行了初步检测。结果表明,56kDa和26kDa的羊附红细胞体抗原具有较好的免疫性,而且不与羊附红细胞体阴性血清和羊支原体病阳性血清发生交叉反应,具有较好的特异性;ELISA检测的64份血清样本的阳性率为66.7%,比涂片镜检高22.9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4.
根据羊附红细胞体16S rRNA基因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建立了羊附红细胞体的PCR诊断方法.该方法能扩增羊附红细胞体16S rRNA基因片段,对大肠杆菌、羊无形体、羊源支原体、猪附红体和假单孢菌基因组DNA没有扩增出条带,所能检测羊附红细胞体DNA的最低量为1.82 pg/mL.运用所建立的方法对从重庆市荣昌县采集的110份羊血样进行附红细胞体检测,其中13份羊附红体感染阳性,表明该方法特异性和灵敏度高,可用于急性羊附红细胞体病和临床带菌羊的检测.  相似文献   

5.
羊附红细胞体病是由附红细胞体寄生于羊的红细胞所引起的一种发热性、溶血性传染病,一般呈隐性经过,也有的出现临床症状,表现高热、贫血、黄疸等症状。2004年9月,我们在朝阳市某羊场进行胚胎移植工作中,在其它条件与正常胚胎移植符合条件下,受体羊胚胎移植成功率由正常的65%左右下降到只有37%.后经诊断是由受体羊感染附红细胞体所致。  相似文献   

6.
附红细胞体病(Eperythrozoonsis)是由附红细胞体(Eperythrozoon)寄生于人或动物红细胞表面、血浆及骨髓等处引起的人畜共患病,以发热、贫血和黄疽等为主要临床表现[1]。在流行病学特点上,附红细胞体病具有发病动物种类广泛、隐性感染率高的特点。附红细胞体相对宿主有特异性,也有互感性,如猪附红细胞体可以感染小鼠、兔;绵羊附红细胞体可以感染人;牛附红细胞体可以感染小鼠[2]附红细胞体病的传播方式主要有接触性、血源性、垂直性及媒介昆虫4种[3]。  相似文献   

7.
根据羊附红细胞体16S rRNA基因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建立了羊附红细胞体的PCR诊断方法.该方法能扩增羊附红细胞体16S rRNA基因片段,对大肠杆菌、羊无形体、羊源支原体、猪附红体和假单孢菌基因组DNA没有扩增出条带,所能检测羊附红细胞体DNA的最低量为1.82 pg/mL.运用所建立的方法对从重庆市荣昌县采集的110份羊血样进行附红细胞体检测,其中13份羊附红体感染阳性,表明该方法特异性和灵敏度高,可用于急性羊附红细胞体病和临床带菌羊的检测.
Abstract:
Based on the sequence data of 16S rRNA gene of Eperythrozoon ovis,a set of E.ovis specific primers were designed.No PCR products were amplified from purified DNA of Escherichia coli,Anaplasma ovis,Mycoplasma ovis,Eperythrozoon suis and Pseudomonas putid.It was estimated that as few as1.82 pg/mL E.ovis genomic DNA was detectable by PCR.Using this method,110 blood samples from Rongchang were successfully detected and 13 samples were positive with E.ovis infection.The results showed the PCR method developed was an effective tool for diagnosing E.ovis infection in sheep with high sensitivity and specificity.It will be useful for detecting the acute eperythrozoonosis and latent infected carrier animals.  相似文献   

8.
附红细胞体病的病原学及诊断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附红细胞体病(Eperythrozoonosis)是近年来才逐渐被医学界和兽医界重视的一种人畜共患病,其病原——附红细胞体(Eperythrozoon)是一类无细胞壁、嗜血液寄生的多形态微生物,目前仍被列为立克次氏体目(Rickettisiaies)、无形体科(Anoplasmataceae)、附红细胞体属(Eperythrozoon)。近几年随着对数种附红细胞体的基因序列(16S rRNA)的分析,认为附红细胞体不应属于立克次氏体,宜将其列入柔膜体纲(Mocullicute)的霉形体属(Mycoplasma)。因此,就附红细胞体病的病原分类、形态及生物学特征,以及该病的诊断方法等研究进展作其阐述。  相似文献   

9.
附红细胞体病是由附红细胞体引起,能感染猪、牛、羊、鸡等多种家畜和人类的一种人畜共患传染病。可造成家畜体质衰弱,繁殖能力下降,饲料报酬降低。在某些情况下,可呈急性爆发,病畜以发热、贫血、溶血性黄疸、呼吸困难、皮肤发红和虚弱为特征。各种年龄的猪、羊、牛均可感染发病,对养殖业的危害很大。临床症状:潜伏期6~10d,主要表现为急性型和慢性型。急性型患羊体温升高,可达41℃以上,呼吸、心跳加快,反刍、嗳气停止,粪球干小,有时带有暗红色血液。排尿次数增加,尿液透明、淡黄色;鼻孔周围有黏液性黄色结痂;眼结膜水肿,淡黄色,有针尖至绿豆…  相似文献   

10.
附红细胞体病 (Eperythroxoosis)是由附红细胞体 (Eperythrozoon)引起的人畜共患病。近年来 ,尤其是 2 0 0 2年 5月份以来 ,猪附红细胞体病在河南省部分地区猪群中流行。发病率、死亡率低者为 10 %和 35 % ,有些猪场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别高达 30 %和70 %以上 ,经济损失惨重[1] 。本病是由猪附红细胞体寄生于猪红细胞表面及血浆中而引起的一种热性溶血性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高热、贫血和黄疸。附红细胞体最早由美国学者Splitter和Wittiamson于 195 0年发现的[2 ] ,以后相继报道了狗、牛、绵羊、猫、兔、山羊和猪等动物的附红细胞体病。目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