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利用1957—2018年天津市蓟州区地面常规气象观测站逐日日平均气温、最低气温、最高气温、降水量及43个区域站从建站到2018年逐小时气温和降水等资料,应用五日滑动平均法、熵值法、线性加权综合法和普通克里金插值法,进行了天津市蓟州区柿树主要农业气象灾害分析及区划。结果表明:萌芽期重度低温冷害发生频率为10%~61%,主要发生在北部;中度低温冷害发生频率为20.5%~27.0%,南部较高;轻度低温冷害发生频率为10%~61%,北部较高。花期重度冷害的发生频率为11.4%~30.4%,从南部到北部逐渐增高;中度低温冷害发生频率为37.9%~51.2%,东北部较高;轻度低温冷害发生频率为19.5%~42.7%,中部较高。果实生长期重度高温热害的发生频率为5.4%~18.2%,南部较高;中度高温热害的发生频率为7.7%~20.5%,南部较高;轻度高温热害的发生频率为16.6%~20.8%,中部和东部较高。农业气象灾害从东南平原向西北山区逐渐变轻,与蓟州区柿树实际种植区基本相符合。  相似文献   

2.
对2015~2017年4月气温、日照、降水、水稻成苗率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与历年相比,2015年4月气温、月平均气温为3年最低,水稻成苗率为87.3%,成苗率最低;2016年4月上、中、下旬气温,月平均气温为3年最高,水稻成苗率最高为94.7%,秧苗素质也最高。  相似文献   

3.
长江流域近55年水稻花期高温热害初探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水稻花期高温热害是长江流域农作物生产中的一个突出问题.该研究采用江苏省南京市农业气象观测站近55年(1951~2005年)的气温观测数据,利用气温距平法与时距扩大法分析水稻花期高温热害期间(7~8月)的月平均气温距平、月最高气温距平、一般高温危害天气发生频次、严重高温危害天气发生频次以及连续3 d和5 d高温天气发生的时段.结果表明:近55年来,长江流域的7月和8月平均气温和最高气温距平具有一定规律性,20世纪70年代之前与90年代之后高温年居多; 70年代至90年代之间低温年居多,且55年来导致水稻花期高温危害的天气经常发生,一般高温危害天气发生的频次明显高于严重高温危害天气,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两种危害天气有整体增加趋势;高温危害天气主要集中发生在每年的7月中下旬和8月上旬,其中7月下旬发生频次超过70%.该研究结果为农业生产上通过调整水稻播期以避开花期高温提供了理论指导依据.  相似文献   

4.
针对云南水稻抽扬期低温冷害,结合云南气候特点,采用气象数据、空壳率数据,应用相关分析及抽象模拟等方法,确定云南低纬高原地区水稻抽扬期低温冷害指标,并应用该指标分析云南水稻抽扬期低温冷害时空分布规律。结果表明,日最高气温<24℃3 d以上,即可能发生水稻抽扬期低温冷害。滇西北中北部、滇东北中南部低温冷害频率发生频繁,每10年达14次以上,基本上每年都会发生低温冷害;滇西南南部低温冷害发生频率较低,每10年在2次以下,其余地区每10年发生2~8次低温冷害。从年代际特征来看,低温冷害变化规律明显,总体呈减弱趋势,其中20世纪70年代、90年代较重,2000年后低温冷害频率大幅下降。  相似文献   

5.
黑山县位于辽宁省西部,锦州市东北端。土地总面积2481km~2,可耕地面积15万hm~2,在册耕地面积11万hm~2,人均耕地面积0.22hm~2,土地资源相对较为丰富,垦殖率达58.57%。黑山县地处绕阳河下游地区,西部、北部为50~100m的低矮丘陵,是医巫闾山的一部分,中部为开阔的平原,南部为洼地。平原地势平缓,土质肥沃。黑山县处于温带半湿润区内,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8℃。1月均气温-10.7℃,最低气温-27.6℃;7月平均气温24.2℃,最高气温35℃。年平均降水量586mm,无霜期165d左右。  相似文献   

6.
本文就黑河地区活动积温、六、八月平均气温与作物单产变化关系进行了分析讨论。发现大田作物单产高低,基本上依附于六月份气温的高低变化;粮薯豆单产低下之年与冷害的发生频率的关系,则是以十一年为周期呈一定规律的相间斜向平行,只有冷害与四年一遇的粮薯豆单产低下年重叠落在同一年份时,方成为重灾之年,使全区产量大幅度下降。  相似文献   

7.
黑龙江水稻冷害Ⅴ冷害的空间分布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黑龙江省稻作区1961-2006年每年7月10日-8月10日逐日平均气温、5-9月逐月平均气温资料,采用气候统计方法,分析了延迟型冷害和障碍型冷害发生的规律和空间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961-2006年间,在黑龙江省稻作区,延迟型冷害发生频率由北向南减少,北部地区为延迟型冷害最易发生的地区,牡丹江半山区为延迟型冷害较易发生的地区,三江平原地区为延迟型冷害易发生的地区,松嫩平原地区为延迟型冷害轻发生地区。黑龙江省北部稻作区、东部稻作区和中部稻作区为障碍型冷害重发区,南部稻作区为中等发生区,西部稻作区为轻发区。  相似文献   

8.
云南省水稻低温冷害风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云南省水稻抽穗-扬花期频繁受低温冷害影响,造成水稻减产。根据风险分析理论,使用最高气温冷积温、各县水稻种植面积、各县人均生产总值构建了云南水稻抽穗-扬花期低温冷害风险评价模型,并开展了云南抽穗-扬花期低温冷害风险区划。区划结果显示:云南水稻抽穗-扬花期低温冷害风险自南向北逐渐升高,且随海拔升高,风险也在加大;滇中以南大部及滇东北北部均为低风险-无风险区;北部地区风险较高,为次高-高风险区;滇中南部、滇东北北部低温风险低于同纬度地区。区划结果在云南地区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夏季低温冷害是云南水稻减产的主要原因之一,文章为准确评估、预测低温冷害对水稻产量的影响展开研究。【方法】基于36年水稻物候和空壳率及气候资料,使用相关、主成分和回归分析与典型年水稻冷害气候分析相结合,研究粳稻夏季低温冷害的气候特点和指标。【结果】孕穗抽穗期是粳稻低温冷害的主要敏感期,滇中地区一季稻夏季冷害对夜间低温较为敏感,最低气温是引发冷害的首要因素;滇中夏季气温典型偏低、多雨寡照特征和气温波动明显,从而易于引发水稻低温冷害。【结论】连续2 d最低气温均值15.5℃、连续3 d最高气温均值22.5℃可作为滇中水稻夏季冷害的参考性临界指标;使用抽穗前11-5 d最低气温和抽穗前2 d至抽穗后4 d最高气温及此二时段平均气温构建了夏季低温冷害综合指标H,它与水稻空壳率呈高度负相关,对滇中粳稻夏季低温冷害有一定的表征能力。  相似文献   

10.
韩艳凤  何军  康晓玉 《农学学报》2023,13(11):81-87
南果梨是辽宁地理标志产品,花期观赏是待开发的旅游资源,开展花期预报服务有助于推动旅游业。利用2000—2022年鞍山气象资料和南果梨花期物候资料,基于相关分析和逐步回归方法,筛选相关气候因子建立始花期预报模型。结果表明:3月份气温是影响始花期主要因素,降水次之,光照影响不显著。鞍山南果梨始花期出现在4月中—下旬,当3月中旬平均气温<4.0℃、平均最高气温<9.0℃、3月中旬—4月上旬平均气温<6.0℃、平均最低气温<2.0℃时,始花期出现在4月下旬,反之在4月上旬;并且,气温每升高1℃,始花期提前2~3 d。通过逐步回归筛选出3月中旬的平均气温和平均最高气温、3月中旬—4月上旬平均气温、平均最高、最低气温及3月下旬—4月上旬降水量等6个因子,建立的始花期预报模型准确率为84.8%。运用相关指标和逐步回归模型,可预测鞍山南果梨开花始期,此方法可纳入专项气象预报服务中。  相似文献   

11.
内蒙古阿荣旗地处北方寒冷稻作区,低温年的出现频率为21.8%,单产的年度间变异系数达37.1%。而且单产与5—9月份≥10℃积温呈正相关,(r=0.5851)。显然,气温条件是影响单产的主要因素,据查,阿荣旗6,8,9月份低温频率分别为16.7%,12.5%,16.7%。但7月份气温较高,尤其是7月下旬气温最高且稳。因此,只要安排好生育期,掌握好生育进程,及时采取促控措施,使水稻在7月28日安全抽稳,就可以防止冷害,达到稳产,高产,增效益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预测未来大气环流模式HadCM3下,河西走廊在人口较快增长、温室气体高排放情景(A2)和区域可持续发展、温室气体低排放情景(B2)下气温和降水的变化趋势。【方法】选取河西走廊14个气象站的日平均气温、日最低气温、日最高气温和日降水量作为预报量,以全球大气NCEP再分析资料作为预报因子,采用统计降尺度模型(SDSM)预测研究区未来气温和降水的变化。【结果】SDSM对河西走廊气温和降水模拟的解释方差分别为0.54~0.85和0.09~0.64。2070-2099年A2情景下,河西走廊日平均气温、日最低气温、日最高气温分别增加4.8,2.4和5.4℃,B2情景下分别增加3.5,2.0和4.0℃;河西走廊西部部分地区2070-2099年A2情景年降水量增加20.0%,B2情景增加6.7%,而中东部地区2070-2099年A2情景年降水量减少22.0%,B2情景年降水量减少15.4%。未来河西走廊极端最低气温和极端最高气温均有所增加,极端降水事件发生的频率有所减小。【结论】SDSM对气温的模拟效果明显优于降水;河西走廊未来A2、B2情景下日最低气温、日最高气温、日平均气温总体呈上升趋势,其中日最低气温的增幅小于日最高气温和日平均气温的增幅;河西走廊未来降水量的变化趋势具有区域特征,西部部分地区呈增加趋势,而中东部地区呈减少趋势。  相似文献   

13.
高温热害对江西省早稻产量影响的定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按地理区域划分,选取有代表性的9个县级气象台站1981—2015年早稻产量、减产百分率、产量结构及对应的高温指标即日平均气温≥30℃持续日数、日最高气温≥35℃持续日数,采用通径分析法,定量分析高温热害对江西省早稻减产百分率及产量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江西早稻高温热害发生概率约为80%,造成减产百分率3%以上的年份为30%,且日最高气温比日平均气温影响大;高温持续时间显著影响早稻千粒重、空壳率和秕谷率,除南部及东部早稻千粒重受日最高气温影响权重大外,其余地区日平均气温对产量结构的影响权重大。  相似文献   

14.
刘桂玲  林聪 《北京农业》2013,(33):221-222
利用线性趋势分析法初步分析了1961-2010年莫旗地区逐年平均气温、逐月年平均气温序列的变化趋势和特征;通过信噪比检验找出气温突变年;对日最高、最低气温进行了重复期分析及小波分析。结果表明:近50 a来莫旗地区的年平均气温、月平均气温序列均呈波动上升趋势;其中2008年为异常偏暖年,1969年为异常偏冷年;气温倾向率为0.47℃/10 a;1988年为气温突变年,1988年前后5 a的平均年平均气温相差是1.29℃;日最高气温百年一遇最高为38.7℃,日最低气温百年一遇最低为-40.2℃。  相似文献   

15.
利用甘肃省19602013年逐日平均气温、最高和最低气温以及降水资料,采用一元线性趋势、5年滑动平均、Mann-Kendall检验、空间差值等方法,从强度和频率2个方面对比分析了该地区在气候变暖前(19602013年逐日平均气温、最高和最低气温以及降水资料,采用一元线性趋势、5年滑动平均、Mann-Kendall检验、空间差值等方法,从强度和频率2个方面对比分析了该地区在气候变暖前(19601994年)和气候变暖后(19951994年)和气候变暖后(19952013年)这2个阶段高温、低温、暴雨和旱涝发生频率和强度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甘肃省在1995年发生气温突变,突变后气温不断升高;突变前后,甘肃省大部分地区高温频率和强度增大,高温强度变化南北格局明显,中南部强度最大;整个甘肃省(除马鬃山外)低温频率和强度都在减小,中部减小幅度高于南部,北部减幅最少;甘肃省东部和西部地区暴雨频次有所增加,陇南有所下降;甘肃省旱涝存在一定的周期性,周期大约为62013年)这2个阶段高温、低温、暴雨和旱涝发生频率和强度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甘肃省在1995年发生气温突变,突变后气温不断升高;突变前后,甘肃省大部分地区高温频率和强度增大,高温强度变化南北格局明显,中南部强度最大;整个甘肃省(除马鬃山外)低温频率和强度都在减小,中部减小幅度高于南部,北部减幅最少;甘肃省东部和西部地区暴雨频次有所增加,陇南有所下降;甘肃省旱涝存在一定的周期性,周期大约为67年,且不同等级旱涝灾害增减幅度不同。  相似文献   

16.
三江平原腹地水稻低温冷害问题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低温冷害一直是影响黑龙江省三江平原水稻优质、高产的主要限制性气候因素.经统计分析,三江平原腹地的红兴隆地区水稻延迟型冷害发生频率为12.2%,障碍型冷害发生频率为8%,混合型冷害发生频率为5%,各种类型冷害的综合发生频率为25.2%,即历史上有1/4的年份要发生不同程度的低温冷害.  相似文献   

17.
辽宁建平地区南北气候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1987—2016年近30a辽宁建平地区2个站点的观测资料,叶柏寿站(54326)代表建平地区南部、建平站(54321)代表建平地区北部。分析了该地区南北两个测站的气温、降水和日照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近30a建平地区南部平均气温、平均最高气温、平均最低气温分别上升0.31℃/10a、0.24℃/10a、0.44℃/10a,平均最低气温上升最为明显,年降水量-11.1mm/10a下降。日照时数-34.7h/10a下降;近30a建平地区北部平均气温、平均最高气温、平均最低气温分别上升0.13℃/10a、0.34℃/10a、0.03℃/10a,平均最高气温上升最为明显,降水量-32.5mm/10a下降。日照时数-24.8h/10a下降。  相似文献   

18.
江口县多年的年平均气温在8.3~17.0℃之间,除梵净山外,其余地区之间的差异不大;江口县各地近10a的极端最高气温为2010年8月5日坝盘43.1℃;多年的极端最低气温呈西北部和南部低、中部高的分布特点;最大气温日较差东部较大,其余地区差异不大;气温日较差≥10℃的日数有着西北部较少,其余地区差异不大的特点;近10a江口县月平均气温为4.9~25.5℃,最低气温主要出现在1月,最高气温主要出现在7月。  相似文献   

19.
正中期天气预报3月下旬,黄淮南部、江淮、江南、华南北部、西南地区东部累计降水量有10毫米-30毫米,其中江南西南部、华南西北部、贵州南部等地的部分地区有40毫米-70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多5成至1倍,江南中东部、华南中东部部分地区偏少2-5成。气温方面,北方大部地区平均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2℃-4℃;江淮、江南西部、华南北部等地平均气温  相似文献   

20.
为科学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果树花期冻害频发,以河北省梨树为例,确定75个梨树主产县(市)为研究对象,明确40a逐县(市)逐年花期,并作为当地重点防御时间。以0℃Td≤2℃、-2℃Td≤0℃、Td≤-2℃分别为低温冷害、冻害、严重冻害的临界指标,将1973—2012年逐年3—5月日最低气温(Td)作为风险源,统计各县(市)的风险频率作为指标,采用Arc Gis反距离插值法绘制河北省梨树低温冷害、冻害、严重冻害风险区划图。结果显示,3种冻害分布趋势总体相近,低温冷害发生频次最高、冻害次之、严重冻害频次最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