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7 毫秒
1.
黑茶为六大茶类之一,是一种具有特殊风味特征的发酵茶.目前已经有大量研究关注于黑茶品质的形成机理,主要围绕黑茶的色泽、香气、滋味3个方面,也有大量研究关注于黑茶的保健功效,主要围绕黑茶的减肥降脂、改善肠道免疫、抗氧化、抗癌等作用机制,这些成果为黑茶加工与改善预防疾病方面提供理论指导,为黑茶产业助力.  相似文献   

2.
随着普洱茶的研究与开发,同属于黑茶大类的其它茶类也受到一定程度的追捧,黑茶方面的科学研究得到了极大的发展。本文总结了四川省黑茶发展基础、优势、发展现状,并展望了黑茶的发展动态。  相似文献   

3.
随着普洱茶的研究与开发,市面上掀起了一股"普洱热"风暴,同属于黑茶大类的其它茶类也受到一定程度的追捧,黑茶方面的科学研究得到了极大的发展。本文旨在综述黑茶近年来的研究动态,从品质成分、功能功效等方面进行综述,并展望了黑茶今后的发展动态。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黑茶保健功能逐渐被人们认可,湖南黑茶也脱离了"边茶"限制,而成为享誉中外的健康饮品。为了深入了解湖南黑茶的发展历史,文章从湖南黑茶概述、生产加工现状、产业发展概况等方面进行了阐述,并提出了湖南黑茶产业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5.
综合史籍记载,对湖南黑茶发展的历史作了较为详细的论述.从湖南黑茶的起源和产销两个方面回顾了湖南黑茶的发展历史,旨在说明湖南是黑茶的发祥地之一,在中国黑茶的发展史上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并对湖南黑茶产业的发展做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综合史籍记载,对湖南黑茶发展的历史作了较为详细的论述。从湖南黑茶的起源和产销两个方面回顾了湖南黑茶的发展历史,旨在说明湖南是黑茶的发祥地之一,在中国黑茶的发展史上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并对湖南黑茶产业的发展做了展望。  相似文献   

7.
黑茶渥堆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黑茶属于后发酵茶,是我国特有的一大茶类,生产历史悠久,主要产于湖南、湖北、四川、云南、广西等地。其由鲜叶经过杀青、揉捻、渥堆、干燥等工序加工而成。其中,渥堆是黑茶制造中的特有工序,也是形成黑茶品质的关键性工序,经过这道特殊工序,使叶肉的内含物质发生一系列复杂的化学变化,以形成黑茶特有的色、香、味。综述了近10年来黑茶渥堆中微生物、生化成分、酶活性及渥堆调控技术等方面的研究,同时提出了今后黑茶渥堆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8.
叶景丰  周志权  高军  董越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6):2542-2542,2556
该研究对黑茶镳子在我国的栽培、育种、繁殖和果实加工方法等方面的研究情况进行了介绍,并对黑茶镳子品种选育、生理活性成分的开发利用等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黑茶加工理论与技术开发研究获重大突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我院承担的“黑茶加工中主要内含物质转化与品质形成的研究”课题,已于1991年12月通过了技术鉴定。专家们一致认为,该项研究在世界同行研究中属领先水平。黑茶是我国仅次于红茶、绿茶的第三大茶类。湖南是黑茶生产主要省份,除少量出口外,大部分销往新疆、西藏、青海、甘肃、内蒙等兄弟民族省、区。黑茶由于其制法独特,与红茶、绿茶相比,其制造理论研究较粗浅而不系统,使黑茶初制的一些理论性问题尚无定论。特别是以黑毛茶为原料的茯砖茶,其加工过程中物质转化的规律、品质形成的动力等方面的研究,几乎是空白。1988年,我院承担了湖南省教委下达的该项课题研究,历时4年,在理论与技术开发方面,均获重大突破。  相似文献   

10.
黑茶陈化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黑茶陈化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重点阐述了"陈化"对黑茶感官品质及主要品质成分的影响。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在水分、氧气、光照、温度条件和微生物作用等因素的共同影响下,黑茶的感官品质表现出一定的变化规律。主要品质成分、香气成分在陈化过程中均发生不同趋势、不同程度的变化,在一定时间范围内黑茶的品质得到提高和改善,具有"越陈越香"的趋势。深入研究黑茶陈化的实质,对于促进黑茶理性消费、黑茶市场健康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1.
长输原油加热管道的减输技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针对目前国内原油加热长输管道出现低输量运行的情况,对现有的管道减输方法进行了详细分析.结合国内外原油长输管道的减输实例,对各种减输技术的优缺点进行了比较,提出了原油长输管道的合理减输技术,旨在保证管道的安全运行和节约能源.  相似文献   

12.
利用遥感影像陆地表面温度反演和野外实地观测温湿度的方法,综合分析了深圳特区内绿地斑块的面积、周长、形状、植被类型等空间结构特征与绿地降温效应的关系。结果表明,绿地斑块对周边热环境的降温效应随其面积、周长和形状指数的增大而增大,形状指数与温度的相关性显著高于斑块面积和周长与温度的相关性;在绿地斑块面积一定的情况下,提高斑块形状的复杂性更有利于发挥绿地的降温效应。在夏季高温季节,不论是居住区绿地、还是道路绿地或公园绿地,乔灌草型、乔草型、灌草型、草地等4种植被结构绿地均发挥着不同程度的降温作用;从其降温效应来看,乔草型绿地的降温效应优于乔灌草型绿地,二者的降温效应均显著优于灌草型和草坪型绿地。  相似文献   

13.
湿地土壤是温室气体重要的源和汇,认识湿地生态系统氮循环过程有助于预测氮循环对未来气候变化的响应与反馈机制。为探讨硝化作用和反硝化作用对土壤水位变化和刈割的响应机制,依托于2013年在青藏高原东部若尔盖泥炭地南部湿地设置的野外实验,通过在样地周围挖掘不同深度的排水沟模拟水位下降,结合刈割处理,研究水位下降和刈割对泥炭地土壤氨氧化古菌(Ammonia-oxidizing archaea,AOA)、氨氧化细菌(Ammonia-oxidizing bacteria,AOB)和反硝化细菌(Denitrifying bacteria)丰度的影响。2014年7月取样分析结果表明:水位下降显著降低土壤含水量,水位下降与刈割均显著降低土壤呼吸;氨氧化及反硝化微生物功能基因丰度在各处理间无显著差异,但刈割及其与水位下降的交互作用显著影响AOA-amo A与AOB-amo A基因丰度比。刈割处理显著增加AOB-amo A基因相对丰度,但对AOA-amo A基因丰度无显著影响,揭示AOB可能在湿地土壤硝化过程中占主导地位。土壤nir S基因丰度显著高于nir K基因,表明nir S基因对水位下降及刈割的响应更为敏感。随着土壤水位的下降,刈割促进了由AOB主导的氨氧化过程,而反硝化微生物丰度的增加削减了氨氧化产物硝酸盐的积累,继而降低了土壤硝酸盐含量。  相似文献   

14.
柞蚕雄蛾粉降血糖效果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姜义仁  刘梅  孙影  才冰  秦利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85-85,145
研究了柞蚕雄蛾粉对实验鼠的降血糖效果。结果表明:用添加4%的柞蚕雄蛾粉饲料饲喂高血糖鼠7 d后,雄小鼠血糖值降低23.1%,达极显著水平(p<0.01);雌小鼠血糖值降低10.4%,达显著水平(p<0.05)。表明柞蚕雄蛾粉具有降血糖作用。  相似文献   

15.
旅游客车降低质心高度可采用降低车身高度的方法 .本文分析了双后胎车辆的翻倾角的确定方法 ,导出了降低车身高度后的质心高度和翻倾角的计算公式 .  相似文献   

16.
本文简述了高温对鸡生产力的影响并提出几种防暑降温的措施。  相似文献   

17.
遏制潼关高程抬升及渭河下游淤积发展之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对潼关断面与渭河下游特殊地理位置及潼关断面高程抬升与渭河下游淤积发展的关系进行分析后认为,潼关断面高程的上升是导致渭河下游淤积发展及萎缩的内在根源,解决潼关高程上升问题是解决渭河下游泥沙淤积发展的前提和条件;并从历年潼关站1000m3/s流量的水位变化情况和控制运用期的汛期冲刷实测资料,以及2003年非汛期的原型试验和汛期的畅泄排沙试验实测资料,论证分析了降低潼关高程的可行性;进一步分析论述了治理和解决潼关断面抬升问题的方法和措施,其中包括加强潼关上游水保措施和泥沙拦蓄工程,降低汛期和非汛期水库运用水位,对潼关以下河段裁弯整治并辅以机械挖淤与疏浚等措施。  相似文献   

18.
综述了国内外关于分子标记鉴定蔬菜作物种子纯度的研究现状及蔬菜种子纯度分子标记鉴定法的商业应用基础,指出了今后应进一步开展以降低成本为核心的分子标记技术体系标准化研究。  相似文献   

19.
为探讨姬松茸多糖诱导HepG2细胞凋亡过程中线粒体膜电位和细胞内Ca2+浓度([Ca2+]i)的变化.以人肝癌细胞系HepG2细胞为对象,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姬松茸多糖对HepG2细胞凋亡及线粒体膜电位的影响,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HepG2细胞[Ca2+]i的变化.结果表明姬松茸多糖能显著诱导HePG2细胞凋亡,并不同程度降低HepG2细胞线粒体跨膜电位,升高细胞[Ca2+]i,造成钙稳态失衡.姬松茸多糖诱导HepG2细胞凋亡的机制与降低线粒体膜电位,造成细胞内Ca2+超载有关.  相似文献   

20.
孟国忠 《油气储运》1996,15(6):36-38
由于自然或人为因素的影响,造成埋地管道覆土不足,基于裸露,危及管道的安全运行。为此,提出了处理方法,比较了修筑管堤和沉管两种处理方法的优缺点。并对沉管法在施工设计中的允许跨度、弹性曲率半径、伸长量及最小开挖长度等要素作了介绍,同时指出了施工中的具体要求和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