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现代商品杂交鸡是运用数量遗传学原理,适应现代化养鸡生产的需要而培育和发展起来的配套品系杂交鸡。四十和五十年代初期,美国蛋用型鸡主要是纯种来航,到1956年商品杂交鸡已占73.4%,日本从1961年开始从国外引进商品杂交鸡到1965年已达76%,现在各国的商品鸡场全部饲养商品杂交鸡。主要原因在于,商品杂交鸡不仅产蛋量高(肉鸡生长速度快),而且蛋重大,生活力强,性能整齐一致,适于工厂化大规模饲养。一、现代商品杂交鸡的育种方法现代商品杂交鸡不同于以往简单的品种间杂交。首先利用基因的加性效应,培育专门化品系;然后利用基因非加性效应进行二元、三元和四元杂交,产生杂种优势,并使  相似文献   

2.
正我国是世界上畜禽遗传资源最丰富的国家,拥有世界上六分之一的畜禽品种。据2021年国家畜禽资源委员会统计,收录的国鸡品种已达171种。目前76个国鸡品种濒危,14种地方鸡种已认定灭绝,旧院黑鸡的处境也不容乐观。旧院黑鸡属地方珍贵优良品种,主产于四川省万源市,已有100多年的饲养历史。该品种于1963年被中国科学院西南综合考察组发现~([1]),因其主产于万源市旧院片区,故命名为"旧院黑鸡"。旧院黑鸡散养历史较长,受到混养外来品种的杂交影响,发生了遗传漂移,品种退化严重。  相似文献   

3.
我国鸡良种繁育体系建设现状与存在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代商品杂交鸡是运用数量遗传学原理,适应现代养鸡生产而培育和发展起来的配套品系杂交鸡.现代商品杂交鸡不同于以往简单的品种间杂交,而是首先利用基因的加性效应培育专门化品系,然后利用基因的非加性效应进行二元、三元或四元杂交,产生杂种优势,并使各种性能完善,最后选出优秀的配套品系用来生产商品杂交鸡.它是经过纯种选育、配合力测定、品系配套、杂交制种等几个阶段而产生的.现在世界各地的商品鸡场全部饲养商品杂交鸡,主要原因在于商品杂交鸡不仅产蛋量高、生长速度快,而且性能整齐一致,适于工厂化大规模饲养.  相似文献   

4.
目前,国外普遍饲养的“商品型”杂交鸡是适合于集约饲养的高产鸡种。商品型杂交鸡是用一个或两个以上品种的专门化品系杂交而成的品系间杂交鸡,它具有一系列高于纯种鸡和普通品种间杂种鸡的优良特性:生活力强、产蛋性能好、饲料消耗率低,蛋壳质量好等等。五十年代初期,当蛋用型鸡的年产蛋量超过200个而再进一步提高显得非常缓慢时,就  相似文献   

5.
海东鸡属于青海特有的地方鸡品种,据推测由历代移民由甘肃等地带来,逐渐饲养驯化、自然选育,形成能适应青藏高原特殊环境的地方品种.具有食量小、耐粗放饲养、抗病性强、适应高寒缺氧恶劣的气候环境等特点.海东鸡风味独特,肉质鲜美,营养丰富等特点,是我国珍贵的地方品种资源之一,但是,海东鸡个体小、生长发育慢、产蛋量低、蛋重小,性成熟晚、就巢性强等缺点.近年来,由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畜禽产品要求不断增强,因此,海东鸡大部分被产肉产蛋性能高的引入品种所代替,逐步淘汰,或部分被杂交改良,虽然生产水平有所提高,但引进外来品种和杂交的消极后果是该品种被培育品种和杂交种所取代.……  相似文献   

6.
在20世纪初期,鸡的品种间杂交曾颇为盛行,通过杂交育种的技术,先后培育出了许多知名品种。如洛岛红、芦花鸡、新汉县与澳州黑鸡等。进入20世纪中、后期,人们已不再采取这种办法来培育新品种,而是在品种间杂交的基础上,开展品系培育和品系之间杂交的方法,育成了许多高产的配套系鸡种,使鸡的育种工作进入了“品系有种”的新阶段。这些配套系的推出,显著地提高了养鸡生产的水平,使养鸡业成功跨入了集约  相似文献   

7.
国际上养鸡先进国家从五十年代开始,鸡的育种工作进入了品系育种阶段,即在原标准品种的基础上,培育出许多专门化的高产品系(即纯系),再将这些纯系通过配合力测定,筛选组成最佳的杂交组合,其商品代鸡即配套品系杂交鸡均具有健康、高产、性能整齐、一致和产品规格化等优点。  相似文献   

8.
白耳黄鸡原产浙江省江山市和江西省广丰、玉山、上饶等县等处。2001年被农业部确定为首批国家畜禽保护品种。白耳黄鸡因其全身被黄色羽毛、耳白色而得名。该鸡体型矮小,体重较轻,羽毛紧密,后躯宽大,原始品种产蛋量较多,蛋比较大,是优秀的蛋用型杂交母本。  相似文献   

9.
优质鸡是人们生活中十分喜爱的食品之一,但目前生产的优质鸡品种并不多,尤其是适应规模化散养的优质鸡品种更少。通过近年来的试验研究,已选育出外形好、长势快、抗性强、品质优的青脚白羽鸡新品系,为了将该品系的优良性状尽快用于生产,进行了优质鸡杂交组合选择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用青脚白羽鸡作母系,其他供试鸡种作父系时,F1能体现出明显的杂交优势,部分组合的F1极具优质鸡的品质和口感风味。研究还发现,父系的遗传性状越纯合,F1的表型性状就越一致,其推广和生产性就越强,也越受消费者的欢迎。  相似文献   

10.
正清远麻鸡以肉用品质优良而驰名,是《中国家禽品种志》27个优质品种之一,也是家禽行业著名品种。1979年以来,清新县畜牧水产局等有关部门已着手对该鸡种进行整理和选育,研究其饲养要求;并建立了清远麻鸡良种场,开始选种和杂交利用研究。然而由于种种原因,清远鸡保种工作任务  相似文献   

11.
用羽色鉴别雌雄是深受蛋鸡饲养者欢迎的优良种性,因此,发掘我国具有伴性遗传基因的种鸡,筛选优势杂交组合,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和经济意义. 1大骨鸡性连锁性状的发现1983年以来,我们从庄河引进了大骨鸡,从北京、上海、常州引进了洛岛白鸡和芦花鸡,并于大连市旅顺种鸡场对上述3个品种鸡采取分笼本交或人工授精方法进行相互正、反杂交,建立了6个杂交组合.  相似文献   

12.
1967年以前,罗马尼亚国内不培育杂交鸡品种,每年需大量进口杂交品种和父母系品种。从1967年开始,制定计划由自己选种培育,并建立了七个选种站,培育新的杂交种并对现有的系进行改良。目前已培育出了一些孵出后第一天根据羽毛颜色就可以区分雌雄的杂交品种,以及体重小、产蛋多、饲料消耗少的产蛋鸡品种ALBO-67、ALBO-70和ROSO-70,还有两种优良的肉用鸡品种:ROBRO-69和  相似文献   

13.
黄羽麻花鸡具有生长快、产量高、适销对路、饲养粗放和抗逆性强等优点,是满足广大消费者需要的新型肉鸡品种。某公司的麻花鸡是用黄羽中麻花鸡做母本,土三黄公鸡做父本,经过几代的杂交选育出来的一个配套品种.它既有与三黄鸡相近的肉质风味,又保留了麻花鸡适应性广、抗病力强和生产性能稳定的特征。  相似文献   

14.
一、选用良种配套杂交鸡生产实践证明,饲养配套杂交鸡的经济效益最高。经济效益低的品种已被逐渐挤出生产舞台。罗斯褐、依萨褐、滨白42、海赛克斯、罗曼、海兰等都是相当优秀的蛋用型鸡种。商品鸡不能作种用,一般利用1~2年后必须全部淘汰,重新到父母代  相似文献   

15.
1品种选择 以选择优良的地方品种为最佳,地方品种肉鸡其肉质鲜美、营养丰富,符合人们的消费观念,具有很大的市场潜力,如本省的湘黄鸡、桃源鸡等优质土鸡品种,外地的土鸡品种也可选择(山风麻鸡)。其次是杂交肉用鸡,主要是利用本地品种与良种肉鸡杂交选育的,这种商品鸡既具有较快的生长速度,同时肉质也优于良种肉用鸡,如三黄鸡、快乌鸡等其他杂交鸡。  相似文献   

16.
狼山鸡是我国家禽品种中的瑰宝,作为肉蛋兼用型地方鸡种,有着极高的知名度和悠久的历史,曾为世界家禽育种作出了贡献,早在1872年即被引入英国,深受英、美、德等国的重视,参与育成当代世界著名鸡种奥品顿,澳洲黑等.农业部2000年第一批将狼山鸡列入了国家畜禽资源保护品种名录.狼山鸡产地特殊的自然环境条件以及独特的人文历史和风俗习惯,经百余年历史衍迁,形成了遗传稳定,肉质品味鲜美等优秀基因的外部性状.2009年经申报狼山鸡成为了地理标志产品.但狼山鸡成年鸡体型大,性成熟晚,料重比大.为了加速狼山鸡的开发利用,近几年曾利用不同鸡种和狼山鸡进行了杂交试验.  相似文献   

17.
优质肉鸡是指饲养期较长、肉质鲜美、体型外貌符合消费者的喜好、销售价格较高的地方鸡种或杂交改良鸡种,如三黄鸡、麻鸡、黑鸡等.这些品种的鸡肌肉坚实,风味浓郁,鲜美可口,营养丰富,其商品价值明显高于从国外引进的白羽肉鸡.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人们饮食消费观念的转变,优质肉鸡将因其肉质风味优于西方国家育成的快大型肉鸡而受到消费者的偏爱.  相似文献   

18.
仙居鸡遗传资源的保护与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仙居鸡品种来源及发展 仙居鸡是我国著名的地方鸡种,2001年已被列为国家畜禽地方品种重点保护,2006年列入国家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名录.主产于浙江省仙居、临海、天台等县(市),在<中国家禽品种志>中排名首位,是典型的地方小型土鸡,体型小巧,羽毛鲜亮,呈元宝状,又被称为"元宝鸡".  相似文献   

19.
一.种禽生产概况 我省地方种禽资源丰富,列入中国家禽品种志的就有狼山鸡、鹿苑鸡、溧阳鸡、高邮鸭和太湖鹅等。六十年代以来,省有关部门先后建立种禽场对几个主要地方禽种进行了有计划的本品种选育提高工作,并在此基础上,引进少量国内外禽种与地方禽种杂交培育新的禽种,已育成了新狼山  相似文献   

20.
近几年来,随着养鸡事业的迅速发展,我省从外地相继引进了一些国外的优良品种蛋鸡和肉鸡,如星杂鸡579、希塞斯鸡、罗斯蛋鸡,还有肉用的星布罗鸡、AA鸡、罗曼鸡等。这些品种鸡都是采用两个或两个以上品种杂交的方法生产的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