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天津某规模猪场发生妊娠母猪流产、产死胎及部分仔猪发病的情况,为确诊病原,分别对流产胎儿的组织和母猪血清进行了实验室检测。流产胎儿的组织经PCR或RT-PCR检测,猪伪狂犬病毒(PRV)为阳性,猪圆环病毒(PCV)、猪瘟病毒(CSFV)和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为阴性。经猪伪狂犬病毒野毒株实时荧光PCR检测胎儿组织为阳性,检测母猪血清中猪伪狂犬gE抗体为阳性;用病毒的分离培养试验分离到了猪伪狂犬病毒,根据临床症状、抗原抗体检测及病毒的分离培养试验确诊该猪场存在猪伪狂犬病毒野毒感染。  相似文献   

2.
已证实猪圆环病毒2型(PCV2)会引起新生仔猪和成年猪病毒血症和病毒排泄。1999年已证实PCV2可经胎盘感染胎儿,并引起母猪繁殖障碍。本研究:(1)选择PCV2血清阳性的后备母猪,人工输入含PCV2b的精液,检测其临床症状及病理情况;(2)在PCV2阳性猪场,采集接种或未接种抗PCV2疫苗的后备母猪组织及胎儿样品,检测其病毒血症、病毒排泄和病毒量,检测人工输入被PCV2感染的精液后的问题。第一个试验选取9头后备母猪随机分成两组,其中6头人工输入含PCV2精液,另3头  相似文献   

3.
猪圆环病毒(Porcine Circovirus,PCV)于20世纪70年代初首次被发现.这种病毒后来被命名为PCV1型,并被证实能感染猪,但不会引发疾病.20世纪90年代末,PCV的变体毒株被发现,随后被命名为PCV2型(PCV2),现在已知其与多种疾病[共同被称为猪圆环病毒相关疾病(PCVAD)]相关.最近,研究的重点转向作为PCVAD之一的母猪特别是小母猪和低胎次母猪的繁殖障碍上.例如,PCV2的临床症状包括在配种和流产之后不定期返情、窝产仔数减少但死产数和木乃伊胎比例增加.繁殖障碍的确诊需要胎儿组织,如心脏组织的PCV2病理和检测.  相似文献   

4.
正猪圆环病毒(Porcine circovirus,PCV)是迄今为止能够感染哺乳动物的最小病毒,目前已发现有PCV1、PCV2和PCV3 3种血清型。PCV1于1974年首次在猪肾细胞(PK-15)中发现,可感染猪但对其无致病性;PCV2于1998年首次被分离和鉴定,是引发猪群出现断奶仔猪多系统衰竭综合征(PMWS)、猪皮炎肾病综合征(PDNS)、猪呼吸道疾病综合征(PRDC)等猪圆环病毒相关疾病(Porcine circovirus-associated disease,PCVAD)的主要病原体;PCV3于2016年首次在患有PDNS的母猪和流产胎儿中检测出,随后在亚洲、欧洲、美洲等地区的猪群中被陆续发现,  相似文献   

5.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某猪场饲养生产母猪120余头,2015年5月产房哺乳仔猪和保育仔猪开始发病,10~15日龄哺乳仔猪表现为腹泻排黄色水样粪便、发热、食欲废绝、呼吸加快(40~60次/min),呈腹式呼吸,已有5窝感染发病,几乎全部死亡。保育猪主要表现为消瘦、发热、喘,慢慢陆续发生死亡。母猪最近曾有1窝发生流产、死胎。为了确诊该猪场发病病因,对病死仔猪进行剖检,应用PCR、RT-PCR方法对常见猪瘟病毒(CSFV)、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伪狂犬病病毒(PRV)、猪2型圆环病毒(PCV2)进行了检测,对送检的3份猪血清进行抗体检测,细菌的分离鉴定。经检测,病死哺乳仔猪猪瘟病毒和猪蓝耳病病毒均为阳性;保育仔猪蓝耳病阳性;细菌培养分离试验未分离到致病菌。现将有关诊断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旨在了解新发猪圆环病毒3型(porcine circovirus 3,PCV3)在广西猪群的感染情况及流行特点,为有效防控PCV3提供科学依据。试验采用PCR检测方法对2017年9月至2019年3月广西482个规模猪场送检的917份病猪样品进行PCV3检测,并分析PCV3阳性率在广西不同地区、年份、季节和年龄段猪群之间的差异。对145份PCV3阳性病料进行猪瘟病毒(CSFV)、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猪圆环病毒2型(PCV2)、猪伪狂犬病病毒(PRV)和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检测。结果显示,PCV3除在百色、防城港未检出,在广西其他12个地市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感染;2017~2019年广西PCV3样品阳性率和PCV3猪场阳性率均呈逐渐上升趋势;夏季PCV3阳性率最低,且明显低于其他3个季节;育肥猪PCV3阳性率最高,为21.70%,其次是流产母猪、保育猪、流产胎儿,阳性率分别为20.00%、19.05%和11.02%,哺乳仔猪PCV3阳性率最低,为8.21%;PCV3单一感染率较高,为30.34%,与其他病原混合感染情况也较为常见,甚至出现四重感染。调查结果表明,PCV3感染在广西普遍存在,且近年来感染呈增加趋势,可能有一定的季节性,对各生长阶段猪群均有一定程度的危害,以育肥猪最为严重,对母猪和保育猪危害也较大;PCV3单一阳性率较高,但仍以混合感染为主,尤其是与PRRSV和PCV2的混合阳性率较高,提示这3种病原在感染致病过程中可能存在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7.
为确诊广西一存栏1000头母猪的某规模养猪场2耀3日龄仔猪临床持续表现严重拉稀症状的病因,研究对拉稀仔猪进行了临床诊断和实验室诊断。对拉稀仔猪的发病情况调查,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观察,实验室细菌分离培养及鉴定,进行PCR/RT-PCR方法检测可能引起仔猪腹泻的常见疫病病毒(如猪瘟病毒、猪蓝耳病病毒、猪伪狂犬病病毒、猪圆环病毒2型和猪圆环病毒3型)以及常见肠道腹泻病毒(流行性腹泻病毒、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猪轮状病毒和猪丁型冠状病毒)。结果在2窝拉稀仔猪肠系膜淋巴结中均分离到猪链球菌2型(S.s2),同时在拉稀仔猪肠道中均检测到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而其它病原检测均为阴性,表明S.s2和PEDV混合感染可能是引起本次仔猪拉稀病例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甘肃某规模猪场在常规免疫程序下,300头基础母猪场中,20多头不同胎次怀孕猪短期内出现流产。为确定病因,分别采集流产母猪、空怀母猪、怀孕30日龄母猪以及怀孕60日龄母猪的血清共20份,针对常见可引起猪流产的病毒进行抗体检测;同时采集流产胎儿肺脏、淋巴结和肾脏进行病原学检测。其中抗体检测分别送检3个不同实验室,检测结果无显著差异。抗体检测结果表明,猪瘟病毒、猪蓝耳病病毒和猪圆环病毒2型抗体阳性率均在95%以上,猪伪狂犬病病毒g E抗体阳性率为100%、口蹄疫病毒抗体阳性率为35%;流产胎儿脏器病原学检测结果表明,猪瘟病毒、猪圆环病毒2型病毒检测均为阴性,猪蓝耳病病毒检测为阳性。调查结果表明,蓝耳病与伪狂犬病的混合感染是导致该规模场母猪流产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王弘  黄承峰  张艳  刘海隆 《养猪》2023,(1):102-105
为了解引起定安母猪流产和死胎的主要病毒病原情况,笔者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对2021年11月至2022年10月采自海南定安县32个定安母猪养殖场及养殖户267份流产胎儿及组织排泄物样品进行了猪繁殖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猪圆环病毒2型(PCV2)、猪伪狂犬病病毒(PRV)、猪细小病毒(PPV)及猪乙型脑炎病毒(JEV)5种病原的检测。结果显示,267份病例样品大部分来源于海南气温相对较低的月份(占比63%)及母猪妊娠后期(占比77%)。5种病原阳性检出率为36.70%(98/267),从高到低依次为PRRSV(17.98%)、PCV2(11.61%)、JEV(9.74%)、PRV(6.37%)、PPV(4.49%)。病原以单一感染为主,混合感染以双重感染为主,多种病原感染少见。为相关养殖场及养殖户做好定安母猪繁殖障碍性疫病的防控措施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为了查明贵州省某猪场发生母猪流产的原因,通过对发病母猪的临床症状观察,并对流产胎儿的肝脏、肺脏、肾脏、脾脏、心脏和淋巴结等病料组织进行细菌分离培养和猪细小病毒、乙型脑炎病毒、伪狂犬病病毒、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圆环病毒及猪瘟病毒的PCR/RT-PCR方法检测,结果表明:送检流产胎儿为猪细小病毒(PPV)感染,确定该场母猪流产的原因为猪细小病毒感染所致,并对该养殖场提供了相应的治疗及预防控制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11.
2022年10月初,山东莘县某小型养猪场繁殖母猪出现流产、死胎等临床症状,采取抗生素治疗和蓝耳病疫苗紧急免疫后效果不佳。为确诊病因,采集流产胎儿和脐带血等样品进行细菌分离;并以PCR/RT-PCR法分别检测病料样品中是否存在猪瘟病毒(CSFV)、猪伪狂犬病病毒(PRV)、猪圆环病毒2型(PCV2)、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和猪乙脑病毒(JEV)核酸。结果在送检样品中未分离到细菌,均检测到JEV核酸,其它检测病原均为阴性。其后对1份JEV阳性样品E基因部分序列进行扩增、测序和分析,扩增片段大小约为1 500 bp,与已知GI-b型JEV毒株核苷酸序列同源性最高。以上结果表明,该场母猪繁殖障碍是由JEV感染引起,且该毒株属于GI-b型。JEV的流行对猪群和工作人员健康造成巨大的威胁,因此急需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2.
猪圆环病毒2型(PCV2)是引起猪圆环病毒病(PCVD)的主要病原,严重危害我国养猪业的健康发展。PCV2可以破坏动物机体的免疫系统,造成免疫抑制,进而引起继发感染并诱发细菌和病毒的混合感染,给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带来巨大困难。PCV2感染母猪后还可以引起母猪的繁殖障碍,导致母猪流产,给我国养猪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本文就PCV2的病原学、流行病学、临床诊断、疫苗研究和综合防控等方面展开综述,以期为猪圆环病毒病的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猪流产死产综合症是世界养猪地区重要病症之一,引起严重的经济损失。该病病因复杂,据国外报道,多种病毒、细菌、衣原体、钩端螺旋体、弓形体等均能引起本症。在我国,本病已逐渐受到重视,先后从死胎猪分离到猪细小病毒(PPV)、伪狂犬病病毒(PrV)、乙型脑炎病毒(JEV),并作了母猪血清的抗体检测。为弄清我省母猪流产死产综合症的发病原因,我们从本省  相似文献   

14.
贵州省某种猪场一周内连续发生30余头母猪早产和(或)产死胎症状,猪场工作人员向笔者实验室送检同窝流产死胎4只。根据流行情况和临床特征,初步判断与病毒感染有关。为筛查具体病原,本实验室将送检死胎组织混合样品分别对CSFV、PRRSV、PCV2、PRV、PPV和JEV六种常见病毒进行病原核酸检测,结果显示该猪场发病猪存在CSFV、PRRSV、PCV2和PRV的多重感染。  相似文献   

15.
正生长猪的猪圆环病毒2型(PCV2)相关疾病,都可追溯到与母猪群PCV2感染相关,具体表现为胎儿在子宫内感染和出生仔猪的病毒血症。目前已有几种诊断方法用于评估生产母猪PCV2感染状态。通过PCR检测母猪血清、初乳、0~6周龄仔猪血清、胎盘脐带血清(PUCS)、初生仔猪哺乳前血清,新生死胎的组织(肺脏、心脏);或通过免疫荧光抗体(IFA)和酶联免疫吸附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寻找引起某猪场母猪屡次配种不孕的原因。【方法】采集母猪饲料槽中正在食用的饲料检测黄曲霉素B1含量;采集返情母猪的口鼻腔拭子、肛门拭子及血清,使用PCR、RT-PCR方法检测猪圆环病毒2型(Porcine circovirus 2,PCV2)、PCV3、猪伪狂犬病病毒(Pseudorabies virus,PRV)、猪细小病毒(Porcine parvovirus,PPV)、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 virus,PRRSV)、猪瘟病毒(Classic swine fever virus,CSFV);随机剖检13头返情母猪,采集脾脏、淋巴结、脊髓、子宫、卵巢组织检测繁殖障碍性病毒的感染情况;对检测到的PCV2和PCV3部分阳性样品进行ORF2基因序列分析;观察母猪卵巢病理变化情况,汇总分析结果,诊断该场母猪受胎率低、持续返情的原因。【结果】该猪场饲料中黄曲霉素B1含量为4.5~9.0 μg/kg,均在GB 13078-2017规定的饲料中黄曲霉素B1允许范围内(<20 μg/kg)。PCR、RT-PCR结果显示,口鼻腔拭子、肛门拭子和血清的PCV2、PCV3、PRV、PPV、PRRSV、CSFV检测结果均为阴性;13头母猪的PCV2阳性率为69.23%(9/13),PCV3阳性率为38.46%(5/13),PCV2和PCV3混合感染率为30.76%(4/13)。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显示,PCV2在脊髓中的病毒载量最高,脾脏次之,淋巴结中最少;PCV3在脾脏中病毒载量最高,脊髓次之,卵巢中病毒载量最少。ORF2基因序列分析发现,PCV2为2d亚型,PCV3为3a亚型。卵巢病理切片观察发现,卵泡细胞数量减少,卵泡腔形状不规则、塌陷扁平。【结论】经过诊断确定该场母猪持续返情、屡配不孕的原因是PCV2和PCV3混合感染,进而引起繁殖障碍。根据诊断结果和该场情况,采取全群接种PCV2疫苗,配合全场消毒,加强生物安全防控,成功解决该场母猪繁殖障碍问题,恢复正常生产。  相似文献   

17.
<正>猪圆环病毒3型(PCV3)是一种近年来被广泛报道的新型猪圆环病毒。尽管PCV3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但已有文献报道表明,在临床上表现为母猪繁殖障碍,如流产、木乃伊胎、死胎,心肌炎,在猪皮炎肾病综合征(PDNS),呼吸道疾病及神经系统疾病等病症的猪体内均可检测到PCV3。同样,PCV3在健康猪群中也能被检测到。此外,在不同年龄段的猪体内也能检测到PCV3。然而,PCV3在感染  相似文献   

18.
《养猪》2016,(3)
2016年3月,彭州某猪场出现疑似猪蓝耳病病毒(PRRSV)、猪伪狂犬病病毒(PRV)、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和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GEV)混合感染严重疫情,猪群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为进一步确诊和提供科学的防控依据,采集10头繁殖障碍母猪(未曾注射PRRSV疫苗)血样,用IDEXX试剂盒进行猪瘟病毒(CSFV)、PRRSV和PRVgE抗体检测。同时采集2头流产胎儿(对应2头流产母猪)组织分别进行CSFV、PRRSV的RT-PCR检测和PRV gE的PCR检测,采集2头腹泻同时伴随神经症状的仔猪组织进行TGEV、PEDV、猪轮状病毒(RV)的RT-PCR检测和PRV gE的PCR检测。结果显示,母猪CSFV抗体阳性率达90%,对应流产胎儿未检出CSFV,表明无CSFV感染,免疫合格;PRRSV和PRV gE抗体阳性率达100%,对应流产胎儿均测出PRRSV和PRV,表明这两种病毒感染情况严重;2头仔猪PCR和RT-PCR结果提示均有PRV、PEDV和TGEV野毒感染,并根据以上检测结果提出紧急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旨在了解新发猪圆环病毒3 型(porcine circovirus 3,PCV3)在广西猪群的感染情况及流行特点,为有效防控PCV3提供科学依据。试验采用PCR检测方法对2017年9月至2019年3月广西482个规模猪场送检的917份病猪样品进行PCV3检测,并分析PCV3阳性率在广西不同地区、年份、季节和年龄段猪群之间的差异。对145份PCV3阳性病料进行猪瘟病毒(CSFV)、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猪圆环病毒2型(PCV2)、猪伪狂犬病病毒(PRV)和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检测。结果显示,PCV3除在百色、防城港未检出,在广西其他12个地市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感染;2017~2019年广西PCV3样品阳性率和PCV3猪场阳性率均呈逐渐上升趋势;夏季PCV3阳性率最低,且明显低于其他3个季节;育肥猪PCV3阳性率最高,为21.70%,其次是流产母猪、保育猪、流产胎儿,阳性率分别为20.00%、19.05%和11.02%,哺乳仔猪PCV3阳性率最低,为8.21%;PCV3单一感染率较高,为30.34%,与其他病原混合感染情况也较为常见,甚至出现四重感染。调查结果表明,PCV3感染在广西普遍存在,且近年来感染呈增加趋势,可能有一定的季节性,对各生长阶段猪群均有一定程度的危害,以育肥猪最为严重,对母猪和保育猪危害也较大;PCV3单一阳性率较高,但仍以混合感染为主,尤其是与PRRSV和PCV2的混合阳性率较高,提示这3种病原在感染致病过程中可能存在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20.
猪圆环病毒(Porcine Circovirus,PCV)于20世纪70年代初首次被发现。这种病毒后来被命名为PCV1型,并被证实能感染猪,但不会引发疾病。20世纪90年代末,PCV的变体毒株被发现,随后被命名为PCV2型(PCV2),现在已知其与多种疾病[共同被称为猪圆环病毒相关疾病(PCVAD)]相关。最近,研究的重点转向作为PCVAD之一的母猪特别是小母猪和低胎次母猪的繁殖障碍上。例如,PCV2的临床症状包括在配种和流产之后不定期返情、窝产仔数减少但死产数和木乃伊胎比例增加。繁殖障碍的确诊需要胎儿组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