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试验旨在研究育成后期(10~17周龄)饲粮代谢能和蛋白质水平对大午粉1号商品代蛋鸡生长性能、器官指数、小肠发育以及产蛋高峰期生产性能和蛋品质的影响;通过建立饲粮代谢能和蛋白质水平与所检测指标之间的回归模型,得到育成后期大午粉1号商品代蛋鸡饲粮中适宜的代谢能和蛋白质水平。本研究共包括2个试验。试验1:随机选取810只64日龄蛋鸡,将其随机分为9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5只。采用3[代谢能水平:11.77(高)、11.27(中)、10.77 MJ/kg(低)]×3[蛋白质水平:16.50%(高)、15.50%(中)、14.50%(低)]试验设计,共配制9种试验饲粮,分别饲喂上述9组试验鸡,试验期8周(10~17周龄)。试验2:试验鸡的分组情况保持不变,所有试验鸡饲喂同一饲粮(代谢能水平:10.91 MJ/kg;蛋白质水平:15.98%),试验期14周(18~31周龄)。试验1结果显示:1)饲粮代谢能水平对蛋鸡平均日采食量(ADFI)、料重比(F/G)和胫骨长有显著影响(P0.05);饲粮蛋白质水平对蛋鸡ADFI和胫骨长有显著影响(P 0.05);饲粮代谢能和蛋白质水平的互作效应对蛋鸡ADFI、平均日增重(ADG)和F/G均有显著影响(P0.05)。2)饲粮代谢能和蛋白质水平及二者的互作效应对蛋鸡各器官指数均无显著影响(P0.05)。3)饲粮代谢能水平对蛋鸡空肠、十二指肠、小肠长度有显著影响(P0.05);饲粮代谢能和蛋白质水平的互作效应对蛋鸡空肠和小肠长度有显著影响(P0.05)。试验2结果显示:1)育成后期饲粮代谢能和蛋白质水平对蛋鸡产蛋高峰期生产性能均没有显著影响(P0.05),随着育成后期饲粮代谢能水平的升高,蛋鸡产蛋高峰期ADFI呈下降趋势;育成后期饲粮代谢能和蛋白质水平的互作效应对蛋鸡产蛋高峰期ADFI、平均日产蛋量、料蛋比(F/E)有显著影响(P0.05)。2)育成后期蛋鸡饲粮代谢能水平对蛋鸡产蛋高峰期蛋黄颜色和蛋形指数有显著影响(P0.05);育成后期蛋鸡饲粮蛋白质水平对蛋鸡产蛋高峰期蛋黄颜色有显著影响(P0.05);育成后期饲粮代谢能和蛋白质水平的互作效应对蛋鸡产蛋高峰期蛋壳厚度和蛋形指数有显著影响(P0.05)。通过对育成后期ADFI、F/G以及空肠、十二指肠、小肠长度和蛋黄颜色进行二次曲线拟合,得出大午粉1号商品代蛋鸡育成后期饲粮中适宜代谢能水平分别为10.902、10.720、11.404、11.446、11.374和11.760 MJ/kg;通过对育成后期胫骨长进行二次曲线拟合,得出大午粉1号商品代蛋鸡育成后期饲粮中适宜蛋白质水平为15.300%。综合上述指标,推荐育成后期(10~17周龄)大午粉1号商品代蛋鸡饲粮中代谢能水平为10.720~11.760 MJ/kg,蛋白质水平为15.300%。  相似文献   

2.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代谢能和粗蛋白质水平对育成期太行鸡生长性能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以确定饲粮适宜代谢能和粗蛋白质水平,为制定太行鸡饲养标准提供依据。以代谢能(11.0、11.5、12.0 MJ/kg)和粗蛋白质水平(14%、15%、16%)为因子,采用2因素3水平的试验设计。选取体重均匀、健康的77日龄太行鸡母鸡360只,随机分为9组,每组设4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鸡。预试期3 d,正试期42 d。结果表明:1)饲粮代谢能水平对育成期太行鸡平均日采食量和料重比的影响显著(P<0.05),随饲粮代谢能水平的升高,育成期太行鸡的平均日采食量和料重比降低。饲粮粗蛋白质水平对育成期太行鸡料重比的影响显著(P<0.05),随饲粮粗蛋白质水平的升高,育成期太行鸡的平均日采食量先增加后降低,料重比先减小后增大。饲粮代谢能和粗蛋白质水平对育成期太行鸡平均日采食量、平均日增重和料重比表现出显著互作效应(P<0.05)。2)饲粮代谢能水平对育成期太行鸡平均日代谢能摄入量(ADMEI)和平均日粗蛋白质摄入量(ADCPI)的影响显著(P<0.05),随饲粮代谢能水平的升高,育成期太行鸡的ADMEI增加。饲粮粗蛋白质水平对育成期太行鸡ADCPI的影响显著(P<0.05),随饲粮粗蛋白质水平的升高,育成期太行鸡的ADCPI增加。饲粮代谢能和粗蛋白质水平对育成期太行鸡ADMEI和ADCPI表现出显著互作效应(P<0.05)。3)饲粮代谢能水平对育成期太行鸡血清甘油三酯含量的影响显著(P<0.05)。饲粮代谢能和粗蛋白质水平对育成期太行鸡血清甘油三酯含量表现出显著互作效应(P<0.05)。综合血清生化指标得出,饲粮代谢能水平为11.5 MJ/kg即可以满足太行鸡的能量需要。综合考虑各项指标,育成期太行鸡饲粮适宜代谢能水平为11.5 MJ/kg,适宜粗蛋白质水平为14%~15%。  相似文献   

3.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代谢能和粗蛋白质水平对育成期太行鸡生长性能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以确定饲粮适宜代谢能和粗蛋白质水平,为制定太行鸡饲养标准提供依据。以代谢能(11.0、11.5、12.0 MJ/kg)和粗蛋白质水平(14%、15%、16%)为因子,采用2因素3水平的试验设计。选取体重均匀、健康的77日龄太行鸡母鸡360只,随机分为9组,每组设4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鸡。预试期3 d,正试期42 d。结果表明:1)饲粮代谢能水平对育成期太行鸡平均日采食量和料重比的影响显著(P0.05),随饲粮代谢能水平的升高,育成期太行鸡的平均日采食量和料重比降低。饲粮粗蛋白质水平对育成期太行鸡料重比的影响显著(P0.05),随饲粮粗蛋白质水平的升高,育成期太行鸡的平均日采食量先增加后降低,料重比先减小后增大。饲粮代谢能和粗蛋白质水平对育成期太行鸡平均日采食量、平均日增重和料重比表现出显著互作效应(P0.05)。2)饲粮代谢能水平对育成期太行鸡平均日代谢能摄入量(ADMEI)和平均日粗蛋白质摄入量(ADCPI)的影响显著(P0.05),随饲粮代谢能水平的升高,育成期太行鸡的ADMEI增加。饲粮粗蛋白质水平对育成期太行鸡ADCPI的影响显著(P0.05),随饲粮粗蛋白质水平的升高,育成期太行鸡的ADCPI增加。饲粮代谢能和粗蛋白质水平对育成期太行鸡ADMEI和ADCPI表现出显著互作效应(P0.05)。3)饲粮代谢能水平对育成期太行鸡血清甘油三酯含量的影响显著(P0.05)。饲粮代谢能和粗蛋白质水平对育成期太行鸡血清甘油三酯含量表现出显著互作效应(P0.05)。综合血清生化指标得出,饲粮代谢能水平为11.5 MJ/kg即可以满足太行鸡的能量需要。综合考虑各项指标,育成期太行鸡饲粮适宜代谢能水平为11.5 MJ/kg,适宜粗蛋白质水平为14%~15%。  相似文献   

4.
本试验旨在通过研究饲粮不同代谢能、粗蛋白质水平对新杨绿壳蛋鸡产蛋后期(44~56周龄)生产性能、蛋品质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得出其产蛋后期饲粮代谢能和粗蛋白质的适宜配比。选取768羽体重相近的43周龄末新杨绿壳蛋鸡,随机分为6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32羽。采用2×3因子(代谢能水平为10.87和11.08 MJ/kg,粗蛋白质水平为15.00%、15.50%和16.00%)设计试验,共设计6种饲粮。试验预试期1周,正试期12周。结果表明:1)饲粮不同代谢能、粗蛋白质水平对绿壳蛋鸡产蛋后期产蛋率和料蛋比有显著影响(P0.05),饲粮代谢能和粗蛋白质水平在产蛋率上表现出极显著的交互作用(P0.01),其中,高能低蛋组(代谢能为11.08 MJ/kg,粗蛋白质为15.00%)产蛋率最高,料蛋比最低。2)饲粮较高粗蛋白质水平(16.00%)能显著提高绿壳蛋鸡产蛋后期鸡蛋的哈氏单位(P0.05);饲粮较高代谢能水平(11.08 MJ/kg)能显著提高绿壳蛋鸡产蛋后期鸡蛋的蛋黄颜色(P0.05);饲粮代谢能和粗蛋白质水平在蛋品质上未表现出显著的交互作用(P0.05)。3)高能低蛋组绿壳蛋鸡血清尿素氮含量最低;饲粮较高代谢能水平(11.08 MJ/kg)能显著降低绿壳蛋鸡血清总胆固醇含量(P0.05)。综上,在本试验条件下,饲粮代谢能、粗蛋白质水平分别为11.08 MJ/kg和15.00%时,更有利于绿壳蛋鸡产蛋后期生产性能的发挥和蛋品质的改善。  相似文献   

5.
试验选用84日龄农大3号节粮小型蛋鸡540只,采用3×3因子试验设计,随机分成9个处理,每个处理5个重复。蛋白质水平分别为15%、16%、17%,代谢能水平分别为11.50、11.70、11.91 MJ/kg,旨在研究不同蛋白质和代谢能水平对农大3号节粮小型蛋鸡育成期(13~18周龄)生长以及产蛋高峰期(27~30周龄)产蛋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育成期日粮蛋白质和能量水平对农大3号节粮小型蛋鸡生长性能和产蛋率影响差异不显著(P>0.1)。但二者存在交互作用,日粮蛋白质水平17%、能量水平11.91 MJ/kg处理组提高了育成期增重,并降低了料肉比。总之,同时提高育成期日粮蛋白质和能量水平能改善农大3号节粮小型蛋鸡群体均匀度,对生长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产蛋高峰期蛋鸡代谢能需要量,试验选择220只24周龄尼克粉鸡随机分为5组,分别饲喂代谢能水平为10.07,10.63,10.91,11.41,11.78 MJ/kg的日粮。结果表明:在试验前期(25~38周)、后期(39~51周)和全期(25~51周)随着日粮代谢能水平的升高,各组蛋重、产蛋率、产蛋量、能量采食量差异不显著(P>0.05);采食量、料蛋比逐渐降低;随着日粮代谢能水平的升高蛋鸡增重有增加的趋势,但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说明在10.07~11.78 MJ/kg能量浓度范围内,提高日粮能量水平可以降低蛋鸡采食量和料蛋比,但对能量采食量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7.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养密度与高蛋白质(前期23%,后期21%)饲粮代谢能水平对公母分饲肉鸡生长性能和腿部健康的影响。试验采用2(性别)×2(饲养密度)×3(饲粮代谢能水平)三因子完全随机设计,选用1日龄罗斯308(Ross 308)肉鸡公雏1 872只和母雏2 160只,随机分成12个组,每组8个重复。试验设高、低2个饲养密度,以出栏体重计,分别为42[高饲养密度(HSD),16公/m2或18母/m2]和26 kg/m2[低饲养密度(LSD),10公/m2或12母/m2]。试验饲粮分前期(1~21日龄)和后期(22~35日龄)2个阶段配制,饲粮代谢能设高、中、低3个水平,其中,高代谢能(HME)水平饲粮前期和后期的代谢能水平分别为12.81和13.23 MJ/kg,中代谢能(MME)水平饲粮前期和后期的代谢能水平分别为12.18和12.60 MJ/kg,低代谢能(HME)水平饲粮前期和后期的代谢能水平分别为11.55和11.97 MJ/kg。结果表明:1)饲养密度与饲粮代谢能水平对肉鸡的平均日增重和料重比有显著交互作用(P0.05)。1~21日龄时,随着饲粮代谢能水平增加,HSD组平均日增重的增加幅度和料重比的降低幅度均小于LSD组;22~35日龄时结果正好相反。性别与饲养密度对肉鸡的平均日采食量有显著交互作用(P0.05)。随着饲养密度增加,公鸡平均日采食量的降低幅度大于母鸡。2)HSD极显著降低肉鸡的胸肌率(P0.01),母鸡的胸肌率和腹脂率显著高于公鸡(P0.05)。饲粮代谢能水平和饲养密度对肉鸡的腿肌率有显著交互作用(P0.05)。随着饲粮代谢能水平增加,LSD组肉鸡的腿肌率降低,而HSD组基本不变。3)高饲粮代谢能水平极显著降低肉鸡的脚垫损伤评分(P0.01),公鸡的步态评分和脚垫损伤评分显著高于母鸡(P0.05),垫料水分含量显著低于母鸡(P0.05)。饲粮代谢能水平与饲养密度对肉鸡的脚垫损伤评分有显著交互作用(P0.05)。随着饲粮代谢能水平增加,HSD组脚垫损伤评分的降低幅度大于LSD组。以上结果表明,高饲养密度降低肉鸡的平均日增重,增加料重比;35日龄前,公鸡比母鸡的空间需求更高;提高高蛋白质饲粮的代谢能水平可以缓解HSD对肉鸡生长性能和脚垫健康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饲粮不同能量和蛋白质水平对雪山草鸡种母鸡育雏期生长性能、体尺性状、血清生化指标和屠宰性能的影响,明确其育雏期适宜的饲粮能量和蛋白质水平。【方法】选取体重接近、健康状态良好的1日龄雪山草鸡种母鸡2 250只,按3×3两因素试验设计随机分为9组,3个能量水平(11.7、11.9、12.1 MJ/kg)和3个蛋白质水平(18.0%、19.0%、20.0%),每组10个重复,每个重复25只鸡,试验期为42 d。试验结束时统计生长性能指标;每重复选取2只鸡采血,1只鸡屠宰,测定血清生化指标和屠宰性能。【结果】(1)饲粮能量水平对雏鸡平均日采食量(ADFI)、平均日增重(ADG)、料重比(F/G)和终末体重均有显著影响(P<0.05),随着能量水平的升高,ADFI和F/G呈下降趋势,ADG和终末体重呈上升趋势,均匀度无显著变化(P>0.05);饲粮蛋白质水平对ADFI有显著影响(P<0.05),ADFI随着蛋白质水平的升高而降低,而其他生长性能指标均无显著变化(P>0.05);饲粮能量和蛋白质水平对雏鸡的生长性能指标均无显著交互作用(P>0.05)。(2)...  相似文献   

9.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代谢能和粗蛋白质水平对产蛋后期大午金凤蛋种鸡生产性能、蛋品质及繁殖性能的影响,以确定饲粮中适宜的代谢能和粗蛋白质水平,为制定大午金凤种母鸡的饲养标准提供科学依据。选取648只体重和产蛋率相近的51周龄大午金凤蛋种鸡,随机分为9个组,每个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2只鸡。采用3×3双因子(代谢能水平为:10.60、11.10和11.60 MJ/kg;粗蛋白质水平为:14.50%、15.50%和16.50%)试验设计,共配制9种试验饲粮。预试期7 d,正试期84 d。结果显示:1)饲粮代谢能水平对蛋种鸡的平均日采食量和产蛋率有显著影响(P<0.05);随饲粮代谢能水平的降低,平均日采食量和产蛋率增加,并表现为高代谢能组显著低于中、低代谢能组(P<0.05)。饲粮粗蛋白质水平显著影响蛋种鸡的产蛋率和料蛋比(P<0.05);随饲粮粗蛋白质水平的降低,蛋种鸡产蛋率下降,料蛋比增加。饲粮代谢能和粗蛋白质水平对蛋种鸡产蛋率的影响存在显著的交互作用(P<0.05)。2)饲粮代谢能水平对蛋种鸡的蛋品质无显著影响(P>0.05)。饲粮粗蛋白质水平显著影响种蛋的哈...  相似文献   

10.
试验比较了蛋(轻)、肉(重)鸡在不同能量水平下的体重、饲料效率、物质沉积和四项生化指标,试验期为10周。白来航和自洛克公鸡喂以相同蛋白质水平,但不同能量水平(代谢能计算值为2.78、2.93和3.06兆卡/千克)的饲粮。每两周统计平均体重和饲料消耗量。抽样屠宰分析沉积的能量、蛋白质和脂肪含量。同时从颈静脉处采血分析血糖、血清总蛋白、血清总脂和血清胆固醇浓度。 10周龄时,肉鸡的体重和采食量分别是蛋鸡的1.86及1.62倍。虽然两个品种的采食量和体重在饲粮能量水平之间差异不显著,但从F值看,能量水平对肉鸡的影响程度大于蛋鸡。饲料转化效率(饲料/体重)肉鸡(2.48)明显低于蛋鸡(2.86)(P<0.01);蛋鸡在饲粮能量水平之间差异不显著,肉鸡差异显著(P<0.05)。因此认为不同类型鸡生长快慢之别不能仅从采食量本身来解释,饲料效率的差异同样重要。屠体的体能值(兆卡/千克)在品种和饲粮之间差异不显著,随周龄而变化,但来达到显著水平。体蛋白(%)和体脂肪(%)在品种之间差异非常显著(P<0.01),都随周龄而变化(P<0.01)。体脂肪受饲粮能量水平影响(P<0.01)。三种成分在2— 4周变化最明显。以日沉积量来看三种成分,都随周龄而呈直线变化。除了血清总脂高能饲粮高于中、低能饲粮外(P<0.05),血清总蛋白、血糖及总脂浓度不受饲粮能量水平的影响。二品种血清总脂和肉鸡胆固醇有着相同的变化趋势,从2~6周下降,6~10周上升,蛋鸡的胆固醇不随周龄而变化。血清总蛋白变化不规律。血糖与采食量有相同的变化趋势,二者的相关系数肉鸡为0.939(P<0.01)、蛋鸡为0.92(P<0.05)。 10周龄的代谢能利用率在品种之间差异非常显著(P<0.01);在饲粮能量水平之间差异不显著;蛋白质利用率在饲粮能量水平之间差异非常显著(P<0.01)。  相似文献   

11.
旨在研究饲粮能量和蛋白质水平对21~60日龄湖羊羔羊生长、消化性能和血清指标的影响。本研究采用两因素两水平试验设计,选取64只17日龄体重相近、健康的湖羊羔羊,随机分为高能高蛋白(HE-HP)、高能低蛋白(HE-LP)、低能高蛋白(LE-HP)、低能低蛋白(LE-LP)4组,每组4个重复,每重复4只羊。试验预试期3d,21日龄起所有羔羊断母乳,饲喂代乳粉、补饲开食料。正试期40d。每天记录羔羊采食量,每隔20d晨饲前称重、颈静脉采血测定血清指标;31~40和51~60日龄期间采用全收粪法进行消化试验。结果表明:1)饲粮能量与蛋白水平对羔羊生长性能无显著交互作用(P>0.05),但羔羊日增重与饲料转化效率均随饲粮能量或蛋白质水平的降低而显著降低(P<0.05)。2)饲粮能量和蛋白质水平对羔羊31~40日龄干物质和总能消化率存在显著交互作用(P<0.05),表现为饲喂高能量饲粮时羔羊对饲粮干物质和和总能消化率随蛋白质水平的降低而显著降低(P<0.05)。3)40日龄羔羊血清葡萄糖含量随能量水平降低而显著降低(P<0.05);60日龄时,降低蛋白质水平显著降低了羔羊血清尿素氮含量(P<0.05)、提高了血清生长激素含量(P<0.05),降低饲粮能量水平显著提高了血清尿素氮和三酰甘油含量(P<0.05)。综上所述,能量和蛋白质水平对21~60日龄羔羊生长性能有显著影响,适当的能量和蛋白水平能够改善羔羊生长和消化性能。  相似文献   

12.
试验旨在研究日粮中代谢能和蛋氨酸水平对大午金凤商品代蛋鸡预产蛋期性成熟和产蛋初期生产性能的影响,并探讨二者的互作效应。选用106日龄、体重和胫长相近的大午金凤商品代蛋鸡360只,随机分为6个处理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在玉米-豆粕型日粮基础上添加大豆油与蛋氨酸,采用双因子试验设计,3个代谢能水平(10.85、11.30、11.75 MJ/kg)×2个蛋氨酸水平(0、0.1%)(基础蛋氨酸水平为0.24%)。预试期1周,试验期10周(预产蛋期和产蛋初期各5周)。结果表明:在预产蛋期,与11.30 MJ/kg代谢能组相比,10.85 MJ/kg代谢能组显著提高了蛋鸡的平均日增重和鸡冠宽(P0.05),日粮蛋氨酸水平对蛋鸡的生长性能均无显著影响(P0.05),日粮代谢能和蛋氨酸水平对蛋鸡的平均日采食量存在显著的交互作用(P0.05);在产蛋初期,10.85 MJ/kg代谢能组的日产蛋量、胫长、耻骨间距、鸡冠宽和厚均显著高于11.30 MJ/kg代谢能组(P0.05),添加蛋氨酸显著提高了胫长(P0.05),日粮代谢能和蛋氨酸水平对蛋鸡的胫长和耻骨间距存在显著的交互作用(P0.05)。综合考虑,建议大午金凤蛋鸡预产蛋期的日粮适宜代谢能水平为10.85 MJ/kg,日粮中蛋氨酸添加量为0.1%。  相似文献   

13.
本试验旨在研究8~18周龄饲粮代谢能(ME)水平对8周龄至开产时(20周龄)如皋黄鸡生长性能以及屠体、内脏器官、鸡冠、骨骼、消化道和繁殖器官发育的影响。试验选用8周龄体况良好、体重接近的如皋黄鸡360只,随机分成3组,每组8个重复,每个重复15只鸡。8~18周龄,试验鸡分别饲喂ME水平为10.88、11.30和11.72 MJ·kg-1、其它营养素水平相同的试验饲粮,18周龄~开产(20周龄),各组试验鸡均饲喂相同营养水平的预产期试验饲粮。试验期12周。结果表明:1)随8~18周龄饲粮ME水平增加,蛋鸡18周龄体重、8~18周龄平均日增重(ADG)和平均日代谢能摄入量(MEi)均显著线性增加(P<0.05),8~18周龄和8~20周龄料重比(F/G)和粗蛋白质转化比(CPCR)均显著线性减小(P<0.05)。2)8~18周龄饲粮ME水平对18和20周龄如皋黄鸡屠体、内脏器官和消化道发育均无显著影响(P>0.05)。3)18周龄蛋鸡胫骨重和胫骨率均随8~18周龄饲粮ME水平增加先减小后增加(P<0.05)。8~18周龄饲粮ME水平对18周龄鸡冠和股骨以及20周龄鸡冠、胫骨和股骨发育均无显著影响(P>0.05)。4)18周龄蛋鸡卵巢基质指数和小黄卵泡指数均随8~18周龄饲粮ME水平增加显著线性增加(P<0.05),8~18周龄饲粮ME水平对18周龄其它繁殖器官以及20周龄各繁殖器官发育均无显著影响(P>0.05)。由此可知,8~18周龄饲粮ME水平为11.72 MJ·kg-1时,能显著增加18周龄体重和8~18周龄ADG,改善8~18周龄F/G和CPCR,促进卵巢基质和小黄卵泡发育,但饲粮ME水平对开产时(20周龄)蛋鸡生长发育指标均无显著影响。本研究表明,将蛋鸡育成期和预产期结合研究具有更重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4.
试验以岭南黄鸡为代表,研究饲粮代谢能水平对22~42日龄黄羽肉鸡生长性能、胴体品质以及部分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①随饲粮代谢能升高,试鸡平均日增重有增加趋势,平均日采食量有降低趋势,而饲料转化率得到极显著改善(P<0.01);②饲粮代谢能水平对试鸡胴体品质有显著(0.010.05)。  相似文献   

15.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不同磷水平和钙磷比对育成期水貂生长性能、营养物质消化率及氮、钙、磷代谢的影响。选取70日龄体重相近的雌性水貂90只,随机分为9组,每组10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采用3×3双因子试验设计,设3个磷水平分别为1.0%、1.4%、1.8%,3个钙磷比分别为1.0、1.5、2.0,配制9种试验饲粮,9种试验饲粮的钙、磷水平实测值如下:1.02%钙、0.96%磷(Ⅰ组),1.49%钙、1.00%磷(Ⅱ组),1.98%钙、1.01%磷(Ⅲ组),1.47%钙、1.35%磷(Ⅳ组),2.11%钙、1.40%磷(Ⅴ组),2.81%钙、1.40%磷(Ⅵ组),1.83%钙、1.73%磷(Ⅶ组),2.70%钙、1.80%磷(Ⅷ组),3.59%钙、1.80%磷(Ⅸ组)。预试期7 d,正试期60 d。结果表明:1)饲粮磷水平对育成期水貂的末重、平均日增重有极显著影响(P0.01),对平均日采食量、料重比有显著影响(P0.05)。饲粮钙磷比只对育成期水貂的平均日增重有极显著影响(P0.01),对末重、平均日采食量和料重比的影响不显著(P0.05)。饲粮磷水平与钙磷比对育成期水貂的平均日增重有极显著交互作用(P0.01)。Ⅴ组的末重、平均日增重最大,料重比最小。2)育成期水貂蛋白质消化率差组间差异显著(P0.05),具体表现为Ⅴ、Ⅵ、Ⅷ组显著高于Ⅰ组(P0.05),同时Ⅴ、Ⅵ组还显著高于Ⅲ组(P0.05)。饲粮磷水平极显著影响育成期水貂的蛋白质消化率(P0.01)。饲粮钙磷比对育成期水貂各营养物质消化率的影响不显著(P0.05),但脂肪消化率有随饲粮钙磷比的升高呈先增加后降低的二次变化趋势。3)氮沉积表现为Ⅵ组显著高于Ⅰ和Ⅷ组(P0.05),净蛋白质利用率表现为Ⅵ、Ⅶ、Ⅸ组极显著高于Ⅱ和Ⅷ组(P0.01),蛋白质生物学价值以Ⅸ组最高,但与Ⅵ和Ⅶ组差异不显著(P0.05)。粪氮含量有随饲粮磷水平的升高而下降的趋势,净蛋白质利用率、蛋白质生物学价值有随饲粮磷水平的升高而增加的趋势。饲粮钙磷比对净蛋白质利用率、蛋白质生物学价值有极显著影响(P0.01)。4)粪钙、粪磷含量及钙、磷消化率组间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以Ⅸ组粪钙、粪磷含量最高,Ⅵ组钙消化率最高,Ⅶ组磷消化率最高。饲粮磷水平、钙磷比对育成期水貂粪钙、粪磷含量及钙、磷消化率有极显著影响(P0.01)。饲粮磷水平与钙磷比对育成期水貂的粪钙含量、钙消化率有极显著交互作用(P0.01),对粪磷含量有显著交互作用(P0.05)。综合各项指标,饲粮中磷水平在1.4%~1.8%、钙磷比在1.5~2.0时,育成期水貂可以获得较好的生长性能及较高的营养物质消化率。  相似文献   

16.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蛋白质水平对生长獭兔生长性能、氮代谢、小肠蛋白酶活性、血清生化指标以及血清激素指标的影响。选用平均体重为(620±30)g的断奶仔獭兔200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40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分别饲喂蛋白质水平为14.5%、16.0%、17.5%、19.0%、20.5%的试验饲粮,预试期为7 d,正试期为53 d。结果表明:饲粮蛋白质水平对平均日采食量、平均日增重、料重比、食入氮、沉积氮和可消化氮有显著或极显著影响(P<0.05或P<0.01),对粪氮、尿氮、氮表观消化率、氮生物利用率和氮利用率无显著影响(P>0.05)。饲粮蛋白质水平除显著影响血清球蛋白含量(P<0.05)外,对其他血清生化指标(总蛋白、白蛋白、胆固醇、尿素氮含量以及白球比)的影响不显著(P>0.05)。此外,饲粮蛋白质水平对小肠糜蛋白酶和胰蛋白酶活性以及血清生长激素、胰岛素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水平亦无显著影响(P>0.05)。由此得出,饲粮适宜的蛋白质水平能提高生长獭兔的平均日增重、平均日采食量,并能降低料重比,提高氮的利用效率,但对小肠蛋白酶活性以及血清指标的影响不大。以料重比、沉积氮为衡量指标,通过非线性回归模型估测得出生长獭兔饲粮适宜蛋白质水平分别为18.51%和19.45%。  相似文献   

17.
《畜牧与兽医》2014,(11):24-28
本试验旨在研究日粮蛋白质水平对1318周龄略阳乌鸡生长性能、屠体性能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以确定其适宜的蛋白质需要量。选取600只85日龄略阳乌鸡,将其随机分为5个处理,每个处理6个重复,每个重复20只鸡(公母各半)。各处理组分别饲喂代谢能相同、蛋白质含量不同的日粮。代谢能水平均为12.34 MJ/kg,蛋白水平分别为12.39%、14.20%、16.60%、18.06%和20.15%。饲养期间以重复为单位记录试验鸡的周喂料量,每3周以重复为单位记录试验鸡空腹体重(禁食12 h后)。以此计算试验鸡的平均日增重、日采食量及料重比。并于18周龄末各重复分别选取接近相应处理组平均体重的鸡2只(公母各1只),屠宰,进行屠体性能及血清生化指标的测定。结果表明:蛋白质水平对1318周龄略阳乌鸡生长性能、屠体性能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以确定其适宜的蛋白质需要量。选取600只85日龄略阳乌鸡,将其随机分为5个处理,每个处理6个重复,每个重复20只鸡(公母各半)。各处理组分别饲喂代谢能相同、蛋白质含量不同的日粮。代谢能水平均为12.34 MJ/kg,蛋白水平分别为12.39%、14.20%、16.60%、18.06%和20.15%。饲养期间以重复为单位记录试验鸡的周喂料量,每3周以重复为单位记录试验鸡空腹体重(禁食12 h后)。以此计算试验鸡的平均日增重、日采食量及料重比。并于18周龄末各重复分别选取接近相应处理组平均体重的鸡2只(公母各1只),屠宰,进行屠体性能及血清生化指标的测定。结果表明:蛋白质水平对1318周龄略阳乌鸡公鸡平均日增重未产生显著影响(P>0.05);其平均日采食量和料重比随日粮蛋白质水平的升高呈现显著下降的趋势(P<0.05)。蛋白质水平对略阳乌鸡母鸡平均日增重和料重比未产生显著影响(P>0.05),但对平均日采食量及血清尿酸含量有显著影响(P<0.05)。在本试验条件下,当日粮能量水平为12.34 MJ/kg时,基于日粮蛋白质水平对生长性能、屠体性能以及各血清生化指标影响的综合评估,1318周龄略阳乌鸡公鸡平均日增重未产生显著影响(P>0.05);其平均日采食量和料重比随日粮蛋白质水平的升高呈现显著下降的趋势(P<0.05)。蛋白质水平对略阳乌鸡母鸡平均日增重和料重比未产生显著影响(P>0.05),但对平均日采食量及血清尿酸含量有显著影响(P<0.05)。在本试验条件下,当日粮能量水平为12.34 MJ/kg时,基于日粮蛋白质水平对生长性能、屠体性能以及各血清生化指标影响的综合评估,1318周龄略阳乌鸡公鸡和母鸡适宜的蛋白需要量均为16.60%18周龄略阳乌鸡公鸡和母鸡适宜的蛋白需要量均为16.60%18.06%。  相似文献   

18.
本试验旨在探讨低能量日粮不同苏氨酸水平对产蛋高峰期海兰褐壳蛋鸡生产性能和蛋品质的影响,确定蛋鸡低能量日粮中苏氨酸的适宜水平。试验选取产蛋高峰期的海兰褐壳蛋鸡600只,随机分为5个处理,每个处理5个重复,每个重复24只鸡。采用玉米-花生粕型日粮,代谢能水平为10.89MJ/kg,苏氨酸共设5个水平,分别为:0.45%、0.50%、0.55%、0.60%、0.65%。结果表明:①低能量日粮不同苏氨酸水平对产蛋率、产蛋量有显著影响(P<0.05)。其中,产蛋率0.60%水平组显著高于0.50%组(P<0.05),其它各处理组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产蛋量0.45%组和0.60%组显著高于0.50%组(P<0.05),其它各处理组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②低能量日粮不同苏氨酸水平对采食量、蛋重、料蛋比、破蛋率和日增重无显著影响(P>0.05)。③每产100kg鸡蛋所需的饲料成本0.45%组最低,经济效益最好。④低能量日粮苏氨酸水平在0.45%~0.65%试验范围内变化时,不会对鸡蛋蛋品质产生影响。综合考虑,蛋鸡低能量日粮中苏氨酸的适宜水平为0.45%,或总苏氨酸需要量为547mg/只·d。  相似文献   

19.
试验旨在研究日粮不同能量蛋白质水平和赖氨酸水平对5~10周龄扬州鹅生长性能的影响。试验采用3×4二因子设计,3个能量蛋白质水平分别为:10.83 MJ/kg、15%,11.29 MJ/kg、16%,11.75 MJ/kg、17%,其蛋白质能量比均约为14 g/MJ,4个赖氨酸水平分别为:0.65%、0.80%、0.95%和1.10%。结果表明:①日粮能量蛋白质水平对6、8、10周龄扬州鹅体重没有显著影响(P>0.05),日粮赖氨酸水平显著影响扬州鹅6、8、10周龄体重(P<0.05),但能量蛋白质水平和赖氨酸水平对其没有显著交互作用(P>0.05);②日粮能量蛋白质水平显著影响5~10周龄扬州鹅的平均日采食量和料重比(P<0.05),赖氨酸水平显著影响平均日增重和平均日采食量(P<0.05),能量蛋白质水平和赖氨酸水平对其没有显著交互作用(P>0.05);③中能蛋水平和最低赖氨酸水平下,5~10周龄扬州鹅可获得较佳生长性能。试验认为5~10周龄扬州鹅能量蛋白质和赖氨酸适宜需要量分别为11.29 MJ/kg、16%和0.65%。  相似文献   

20.
本试验旨在研究半胱胺对育成期雄性水貂生长性能、营养物质消化率及氮代谢的影响。采用双因子试验设计,选取56只(86±5)日龄、体重相近的健康雄性水貂,随机分为7组,每组8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Ⅰ组(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Ⅱ、Ⅲ、Ⅳ组分别饲喂在基础饲粮风干基础上添加60、90和120 mg/kg半胱胺的试验饲粮,添加方式为连续添加,Ⅴ、Ⅵ、Ⅶ组试验饲粮分别同Ⅱ、Ⅲ、Ⅳ组,添加方式为间隔添加(连续添加1周,间隔1周)。预试期7 d,正试期53 d。结果表明:1)间隔添加组的末重及平均日采食量、平均日增重显著或极显著高于连续添加组(P<0.05或P<0.01)。90 mg/kg组平均日采食量显著高于60 mg/kg组(P<0.05),60和90 mg/kg组料重比均显著低于120 mg/kg组(P<0.05)。半胱胺的添加方式和添加水平对水貂各生长性能指标的影响无显著交互作用(P>0.05)。2)间隔添加组干物质、粗脂肪消化率显著或极显著高于连续添加组(P<0.05或P<0.01)。半胱胺添加水平对水貂各营养物质消化率无显著影响(P>0.05),但均以90 mg/kg组最高。半胱胺的添加方式和添加水平对水貂各营养物质消化率的影响无显著交互作用(P>0.05)。3)半胱胺添加方式和添加水平均显著影响水貂食入氮(P<0.05),间隔添加组极显著高于连续添加组(P<0.01),90 mg/kg组显著高于60 mg/kg组(P<0.05),但对粪氮、尿氮排出量及净蛋白质利用率和蛋白质生物学价值无显著影响(P>0.05)。此外,半胱胺添加方式和添加水平对水貂尿氮排出量存在显著交互作用(P<0.05)。综合各项指标,育成期雄性水貂饲粮中半胱胺的适宜添加量为90 mg/kg,添加方式为间隔添加(连续添加1周,间隔1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