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甘蓝型油菜核不育基因的RAPD标记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5  
用Operon公司OPA-01-OPJ-20 200个10碱基对随机序列引物对甘蓝型油菜隐性核不育株涪优A和可育株涪优B、显性核不育株37A和可育株37B、广恢系DGCR98-3752、RGCR97-1及F1材料基因组DNA进行RAPD扩增,共获得1334条扩增带,平均每引物扩增带约6.7条扩增带表明甘蓝型油菜存在遗传多样性,引物OPA-05、OPA-09、OPA-12、OPA-13、OPA-20  相似文献   

2.
应用RAPD技术分析花生品种遗传变异   总被引:26,自引:5,他引:21  
应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 技术分析12 个花生品种的遗传多样性。从80 个随机引物中筛选出20个进行扩增,共扩增出180 条带,其中132 条具有多态性,占73.33% 。平均每个引物提供9 个RAPD标记的信息量。计算了12 个花生品种的遗传相似系数和遗传距离。应用Unw eighted pair-group average方法进行聚类分析,结果金花39—2—19 和金花39—2—51 距离最近,并与它们父本泉花10 号聚为一类,金花1012、金花103 和它们的父本汕油71 聚为一类,白皮1 号与奥油202 聚为一类,而鲁花14 和中花2 号聚为一类,梧油6号,以及TW04 各为一类。表明在DNA水平上可以分析花生品种之间的亲源关系  相似文献   

3.
利用SSR分子标记研究花生属种间亲缘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5份花生栽培种资源和花生属六个区组的19份野生种资源为研究材料,通过SSR分子标记技术分析其DNA多态性并进行聚类分析。大多数从栽培种基因组分离出的SSR引物能在野生种中扩增出DNA片段,共筛选出21对多态性SSR引物;每对引物在花生基因组中扩增出的条带数为1~13条,在供试材料中扩增出的总条带数为5~40条,平均18.1条,其中多态性条带为4~40条,平均18.0条;SSR引物的多态性指数为0.92~9.04;供试材料间的遗传距离为0.33~0.91,平均0.76。结果表明,大多数花生SSR引物为多位点引物,花生属种间种质存在丰富的DNA多态性, A. duranensis是花生栽培种(A. hypogaea L.)的野生种亲本之一,与花生区组野生种亲缘关系最近的是异形花区组,最远的是大根区组。  相似文献   

4.
利用RAPD标记分析19个杂交亲本音质遗传差异研究,结果表明:26个引物在19个材料间共扩增出279条带,其中182条带(占65.2%)具有多态性。每个引物可扩增2-18条多态性带,平均为7条,并通过聚类分析建立了它们的树形图。  相似文献   

5.
根据从NCBI上随机选取的67条油菜和拟南芥等植物的表达序列标签(Expressedsequencetag,EST)设 计EST标记,以14个不同地理来源或亲缘关系的甘蓝型油菜作为验证对象,系统研究油菜EST分子标记技术体系 及其在分析油菜遗传多样性和构建指纹图谱中的可行性。在67对EST引物中,有63对扩增出DNA片段,其中48 对具有多态性,占总引物的71.6%。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共检测出392条带,其中293条带具有多态性,多态率 达74.7%,平均每对引物获得8.2条带,多态性带6.1条。聚类分析表明,这些EST标记可较准确地反映14个材 料间的不同亲缘关系或地理关系,并且其中2对多态性较好的EST引物(ESTP36和ESTP37)可用于构建14个甘 蓝型油菜的指纹图谱。研究结果表明,EST作为一种新型的分子标记,具有信息量大、多态性和重复性好、设计简 便等优点,可以应用于油菜遗传多样性鉴定和构建指纹图谱。  相似文献   

6.
栽培大豆品种间RAPD标记的多态性分析及聚类分析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应用从6000多份大豆种质资源中筛选的21个抗大豆花叶病毒病的品种或品系及7个感病的品种或品素,选用20个随机引物,对总DNA进行了随机扩增。有18个引物扩增得得到了稳定的RAPD图谱。OPH-06和OPH-10未能扩增到RAPD产物。  相似文献   

7.
不同来源花生品种的ISSR分析及亲缘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13对ISSR引物对28个栽培种花生品种进行PCR扩增,研究这些品种的DNA多态性及其亲缘关系。结果表明,有7对引物检测到明显的多态性,从28个花生品种中扩增出90条带,其中多态性带达到79条,多态性比率为87.8%,平均每个引物可扩增出12.86条带,11.29条为多态性条带。品种间的遗传相似系数值在0.411~0.800之间,平均为0.620。在UPGMA聚类分析简单匹配系数值为0.57处,可把28个花生品种分成3个品种群。由此表明,这些不同来源的花生品种具有较高的DNA多态性,亲缘关系不同。  相似文献   

8.
MFLP分子标记技术在花生上的应用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MFLP标记技术对两个栽培种花生DNA进行扩增分析。从160对MFLP引物中筛选出41对多态性条带引物,引物多态率为25.63%;每对多态性引物扩增带数约23~56条(其中多态性条带1~3条),共检测到差异条带59条;其中约有29条表现显性多态,15对表现共显性多态,共显性标记出现频率为34.09%。研究结果表明,MFLP标记在栽培种花生中具有较丰富的多态性和较高的共显性率,在遗传多样性分析和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建立了一套完整、稳定、高效的水稻相关序列扩增多态性(SRAP)反应体系,同时利用110对SRAP引物对水稻品种沈农606和丽江新团黑谷进行比较扩增,其中35对引物可以检测到多态性,约占所用引物的31.82%。用该35对引物进一步对上述两个品种配制的杂交后代的F2进行检测,共扩增出1683条带,平均每对引物48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143条,平均每对引物4.09条多态性条带。有24个多态性位点在F2群体中的分离显著或极显著地偏离了理论比值而表现异常分离,比率为16.78%。这些偏分离位点中偏向沈农606基因型的有11个;偏向丽江新团黑谷基因型的有12个;仅有1个偏杂合体类型。卡方检验说明,标记位点的偏分离是配子体和合子体选择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浙江部分茶树良种的RAPD分子鉴定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陈海军  赵东  刘祖生 《茶叶》2002,28(3):119-121
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技术对目前浙江省推广的浙农121,迎霜,福鼎大白茶,浙农139等10个优良品种进行分析,共扩增到97条RAPD谱带636个位点,平均每个引物扩增RAPD谱带和位点约8.1条53个位咪,平均每个品种为9.7条63.6个,其中呈现出多态性的谱带72条,多态性占总带数的74.2%,供试品种经扩增产生5条-12条不等的谱带,说明引物的不同,RAPD标记谱带也随着产生差异,引物S16能在各品种扩增后产生特异性的分子标记,可以用来鉴定这些茶树品种,10个品种间遗传距离变化范围在0.3358-0.5774之间,平均为0.4732,其中浙农139和浙农113之间亲缘关系密切,类平均法聚类结果表明,这10个茶树品种可分成A、B、C三个类群。  相似文献   

11.
选用400个随机寡核苷酸和40个荧光标记的微卫星引物对,对我国主栽的协优杂交稻组合及其亲本进行多态性分析。RAPD分析显示,400个随机寡核苷酸引物中,有364个能够在供试基因型材料中扩增出肉眼可见的DNA条带,其中28个显示扩增的多态性,这中间9个引物产生的13条多态性条带具有清晰、易分辨的特点,可以在供试的水稻组合与亲本之间,以及杂交组合之间进行区别和鉴定。微卫星分析指出,40对荧光标记引物中,13对引物产生的31条标记带,能够在供试基因型材料中显示稳定的多态性,且杂种表现为双亲的互补型。与RAPD相比,微卫星分析具有多态性强、精确性高和重复性好的特点。  相似文献   

12.
水稻抗病基因同源序列与抗瘟性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11对抗病基因同源序列(RGA)引物扩增43个水稻品种的DNA片段和接种33个稻瘟菌株测定它们的抗病性。结果表明,抗病性聚类结果与DNA扩增条带聚类结果基本一致,两者相关系数达0.6117(α=0.01),即利用RGA分析品种的抗病性具有很好的代表性,但相关性在引物间不同,从0.1701到0.5305。结合多态性分析,5对引物S1/AS3、S1 INV/ S2 INV、XLRR For/XLRR Rev、Pto Kin 1 IN/Pto Kin 2 IN、NLRR For/NLRR Rev可用于水稻品种的抗稻瘟病性分析,它们扩增的DNA条带数据与抗瘟性间达极显著相关。此外,除高感品种丽江新团黑谷和CO39两个品种未被聚类到不同的亚种外,RGA扩增的DNA条带还能区分水稻的籼粳亚种类型。  相似文献   

13.
DNA fragments of 43 rice varieties were amplified with 11 pairs of primers designed based on resistance gene analogue(RGA) of plants,and the blast resistance of the varieties was identified by inoculation with 33 isolates of Magnaporthe grisea collected from Yunnan Province,China.Clustering results revealed a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blast resistance and DNA bands with a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of 0.6117(α=0.01) ,indicating that the resistance analysis based on RGA-PCR clustering analysis coincid...  相似文献   

14.
应用RAPD分子标记分析“晚绿”品种的杂交亲本   总被引:39,自引:6,他引:33  
应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 (RAPD)技术对茶树无性系品种“晚绿”进行亲子关系分析。所用 10 8条随机引物中的 93条引物对日本静冈和枕畸两地取样的 6个无性系茶树品种的 8份材料的基因组DNA分别扩增出 1- 8条谱带 ,平均每条引物 3 5条。其中 19条引物扩增出“晚绿”与其母本“数北”不同的RAPD分子标记 30个。从中选择 6条引物对 8份供试材料的基因组DNA鉴定表明 ,其中 4个RAPD分子标记显示出“晚绿”品种特异性 ,说明包括“静在 16”在内的 4个供试品种都不是“晚绿”的真正父本。本文还证明 ,不同生态条件下生长的同一无性系茶树品种的基因组DNA具有遗传保守性  相似文献   

15.
Molecular markers have been widely used in crop genetic improvement,seed test and genetic mapping.Of which,sequence characterized amplified region(SCAR) markers are particularly popular for its diversity,stable reproducibility,and suitability for analyzing large number of samples.In this study,500 random amplified polymorphic DNA(RAPD) primers were tested,and a set of SCAR markers comprising 37 pairs of loci-specific primers were developed from the DNA fragments ranging from 300 to 1000 bp which correspond to the stable,distinctive RAPD banding patterns.Using these SCAR markers,59 hybrid rice combinations were assessed and distinguished into 58 subgroups at the similarity coefficient of 0.97 in a genetic clustering tree based on the allele diversities of the SCAR markers.Furthermore,13 hybrid rice combinations were reassayed with 40 randomly selected simple sequence repeat(SSR) markers to evaluate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se SCAR markers.SSR markers produced similar results to SCAR markers as the 13 hybrid rice combinations were completely separated at the similarity coefficient of 0.91 in the clustering tree established from SSR patterns.Taken together,SCAR markers prove to be effective tools for identifying and differentiating hybrid rice combinations.  相似文献   

16.
甘蓝型油菜MI CMS恢复基因的RAPD标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MI CMS育性分离群体(宁A6/宁R1)F2为基础群体,结合BSA法,利用500条10bp的随机引物对不育与可育DNA池进行筛选,存在差异的引物再对分离群体进行检测,获得了与MI CMS恢复基因Rfm连锁的RAPD标记2个,即:OPH1590和OPS7380.他们位于恢复基因的两侧,遗传图距分别为5.6cM和17.3cM.  相似文献   

17.
美人蕉瘟病菌种内分化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海南省白沙、海口、儋州、万宁、东方、三亚、昌江7个县市的美人蕉瘟病菌的7个菌株作研究材料,从形态、培养特征、产孢量、致病力以及RAPD标记等方面测试美人蕉瘟病菌的种内分化情况,结果表明该病原菌在种内尚无质的分化。   相似文献   

18.
66份荔枝古树遗传多样性的RAPD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采用RAPD技术对66份荔枝古树(其中福州市64份,广东开平市2份)资源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16个随机引物共产生232条RAPD带,其中216条为多态性带,占总带数的93.10%,说明66份荔枝古树资源有丰富的多样性.根据扩增条带多态性,利用UPGMA构建了荔枝古树的亲缘关系树状图,遗传距离为0.000~1.000.当D=0.909时,66份荔枝古树资源可以分为3组;当D=0.746时,分为9组;当D=0.578时,可归为18组,同一地方的荔枝古树基本可以划分在一起,但也有个别划分在不同组,亲缘关系较远,表明福州市区荔枝古树群体存在一定的遗传变异.该研究为福州市区荔枝古树特异基因资源的保护与进一步挖掘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采用ISSR和RAPD分子标记技术对9个种44份野牡丹属种质资源进行了亲缘关系分析。结果表明:11条ISSR引物共扩增出91条谱带,其中多态性条带90条,多态性条带的比率为98.9%;16条RAPD引物共扩增出113条谱带,其中101条多态性条带,多态性比率为89.38%。2种分子标记相比较,ISSR分子标记检测出的多态性比率更高。44份野牡丹属种质明显聚为2组,种质资源遗传相似系数在0.61~0.88,平均相似系数0.75。基于不同引物的条带组合构建了供试的44份野牡丹属种质资源的ISSR和RAPD指纹图谱,采用这2种指纹图谱可对供试的所有野牡丹属种质资源进行鉴定。  相似文献   

20.
银耳芽孢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利用ISSR和RAPD分子标记分析了不同来源的14株银耳芽孢多样性.4个ISSR引物和2个RAPD引物总扩增条带数为40条带,其中多态性位点数为39,多态性位点百分比97.50%.平均等位基因位点数为1.9750,平均有效等位基因位点数为1.393 1,物种水平上Nei's基因多样度指数为0.2270,Shannon遗传多样性指数为0.3559.UPGMA聚类方法对14个银耳菌株进行聚类分析,聚类结果表明,福建省内栽培的不同银耳菌种芽孢没有差异,福建省内银耳菌种比较单一,遗传背景相当狭隘;但这些菌株的芽孢与野生采集分离的银耳菌株的芽孢存在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