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研究以初始体重为(15.46±0.06) g的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幼鱼为实验对象,采用2×3双因素实验设计,研究饲料中壳寡糖(Chitosan oligosaccharide,COS)和低聚木糖(Xylo-oligosaccharide,XOS)对大菱鲆幼鱼生长、体组成和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养殖实验在全封闭循环水养殖系统中进行,养殖周期为60 d。9组实验饲料粗蛋白和粗脂肪含量分别为53%和11%;每组饲料随机投喂3桶,每桶30尾鱼。结果显示,饲料中同时添加0.5%的壳寡糖、1.0%的低聚木糖对大菱鲆幼鱼的促生长作用最明显,相对增重率显著提高。饲料中壳寡糖和低聚木糖对大菱鲆幼鱼增重率、特定生长率、饵料系数、蛋白质效率均有显著影响(P<0.05),但对大菱鲆体成分影响不显著(P>0.05);低聚木糖和壳寡糖对大菱鲆幼鱼特定生长率、增重率、全鱼粗脂肪和灰分、血清甘油三酯、溶菌酶以及碱性磷酸酶均存在显著交互作用(P<0.05)。研究表明,低聚木糖和壳寡糖配合使用可以显著提高大菱鲆幼鱼的生长效果,并且可在一定程度上增强其非特异性免疫能力,降低血脂含量。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以初始体重为(15.46±0.06)g的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幼鱼为实验对象,采用2×3双因素实验设计,研究饲料中壳寡糖(Chitosan oligosaccharide,COS)和低聚木糖(Xylo-oligosaccharide,XOS)对大菱鲆幼鱼生长、体组成和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养殖实验在全封闭循环水养殖系统中进行,养殖周期为60 d。9组实验饲料粗蛋白和粗脂肪含量分别为53%和11%;每组饲料随机投喂3桶,每桶30尾鱼。结果显示,饲料中同时添加0.5%的壳寡糖、1.0%的低聚木糖对大菱鲆幼鱼的促生长作用最明显,相对增重率显著提高。饲料中壳寡糖和低聚木糖对大菱鲆幼鱼增重率、特定生长率、饵料系数、蛋白质效率均有显著影响(P0.05),但对大菱鲆体成分影响不显著(P0.05);低聚木糖和壳寡糖对大菱鲆幼鱼特定生长率、增重率、全鱼粗脂肪和灰分、血清甘油三酯、溶菌酶以及碱性磷酸酶均存在显著交互作用(P0.05)。研究表明,低聚木糖和壳寡糖配合使用可以显著提高大菱鲆幼鱼的生长效果,并且可在一定程度上增强其非特异性免疫能力,降低血脂含量。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饲料中添加不同含量叔丁基氢醌(TBHQ)对大菱鲆幼鱼生长、血液生化指标、非特异性免疫及肠道组织结构的影响,在饲料中分别添加0、150、450和750 mg/kg的叔丁基氢醌,配制成4种等氮等脂实验饲料,选择初始体质量(8.31±0.04)g大菱鲆幼鱼,随机分成4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采用饱饲投喂方式,每天投喂2次,饲养周期为12 W。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450和750 mg/kg TBHQ添加组大菱鲆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均显著降低;450 mg/kg TBHQ添加组实验鱼血清碱性磷酸酶活力显著高于150 mg/kg TBHQ添加组;150 mg/kg TBHQ添加组实验鱼血清白蛋白和高密度脂蛋白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和450 mg/kg添加组;450 mg/kg TBHQ添加组鱼的血清肌酐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150 mg/kg TBHQ添加组鱼的血清总蛋白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饲料中添加高剂量的TBHQ能够显著升高血清中CAT、溶菌酶活力(450和750 mg/kg)及头肾吞噬细胞呼吸爆发活力(750 mg/kg);饲料中TBHQ添加量为750 mg/kg时,血清SOD活力显著降低;与对照组相比,饲料中添加450和750 mg/kg TBHQ能够显著降低中肠肠道绒毛长度与肠道直径比,而添加750 mg/kg TBHQ时中肠肠道做绒毛长度与肠道直径的比值显著降低。研究表明,饲料中TBHQ的添加量为150 mg/kg时,对大菱鲆幼鱼生长及生理生化指标无显著影响,而饲料中添加450 mg/kg以上的TBHQ则会对大菱鲆幼鱼的生长及生理状况产生一定负面作用。  相似文献   

4.
大菱鲆幼鱼饲料中浒苔适宜添加量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浒苔在大菱鲆幼鱼养殖饲料中的应用,确定饲料中适宜的浒苔添加量,筛选浒苔在大菱鲆饲料的应用配方,以初始体质量(6.05±0.03)g的大菱鲆幼鱼为试验对象,分别在基础饲料中添加0%(E1,对照组)、5%(E2)、10%(E3)、15%(E4)和20%(E5)的浒苔粉,配制成5种等氮等能的饲料,在循环水系统中进行42d的摄食生长试验。饲喂试验结束后测定大菱鲆的生长、摄食及非特异性免疫力。试验结果显示,添加浒苔粉20%试验组的质量增加率、特定生长率和饲料效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其余各试验组的大菱鲆质量增加率、特定生长率和饲料效率与对照组相比均无显著差异(P0.05);各试验组的摄食率差异不显著(P0.05);添加浒苔粉5%试验组大菱鲆头肾巨噬细胞的吞噬活力和巨噬细胞呼吸爆发活力均显著高于其余各试验组(P0.05)。由此可知,在本试验条件下,在大菱鲆饲料中适当添加浒苔5%时,对其生长和非特异性免疫力具有一定促进作用,但浒苔添加量增加到20%时,大菱鲆幼鱼的生长以及非特异性免疫力均受到抑制。  相似文献   

5.
选用初始体质量(3.02±0.16) g的吉富罗非鱼幼鱼(Oreochromis niloticus)450尾,随机分为5组,每组3个重复,每重复30尾实验鱼,分别饲喂添加壳寡糖质量分数为0.00%(对照组)、0.10%、0.30%、0.50%和0.70%的饲料8周,考查壳寡糖对吉富罗非鱼幼鱼生长性能、前肠组织结构及肠道主要菌群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生长性能方面,添加0.30%、0.50%和0.70%壳寡糖组增重率分别较对照组显著提高12.53%、16.17%和9.47%(P<0.05);添加壳寡糖各组较对照组饲料系数显著降低,饲料干物质和蛋白质的表观消化率均显著升高(P<0.05).在肠道组织结构方面,与对照组相比,添加0.30%和0.50%壳寡糖组的幼鱼前肠绒毛长度显著增加了18.02%和23.21%,宽度显著增加了45.21%和54.06%,密度显著增加了15.18%和19.37%(P<0.05);添加0.30%、0.50%和0.70%壳寡糖组的幼鱼肠壁厚度较对照组分别减少了16.41%、19.96%和15.00%(P<0.05).在肠道主要菌群方面,各壳寡糖添加组大肠杆菌数量均显著降低,乳酸杆菌数量显著增加(P<0.05).上述结果表明,吉富罗非鱼幼鱼饲料中添加壳寡糖可提高其生长性能,并改善肠道内环境,推荐适宜添加量为0.30%~0.50%.  相似文献   

6.
将30日龄、体质量约4.7g的青鱼放养在12个网箱中,每箱40尾,分别投喂添加0(对照组)、0.3%、0.6%和1.2%壳寡糖的饲料50d,每种饲料3个重复,研究壳寡糖添加量对青鱼血清特定生化指标、肝和肠白介素-2(IL-2)、白介素-8(IL-8)和白介素-10(IL-10)mRNA表达量的影响。试验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0.3%壳寡糖组青鱼血清乳酸脱氢酶的活性显著降低(P0.05),0.6%壳寡糖组青鱼血清甘油三酯、葡萄糖的含量和乳酸脱氢酶的活性显著降低(P0.05),0.3%组的肝IL-2和IL-10的表达量显著提高(P0.05),0.6%壳寡糖组的肝IL-2和IL-8的表达量显著提高(P0.05)。试验结果表明,在饲料中添加壳寡糖能促进青鱼幼鱼肝和肠白介素的表达,增强免疫力,降低血糖血脂含量,其中以添加0.6%壳寡糖的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7.
为探究在饲料中添加蜡样芽胞杆菌(Bacillus cereus) YB1对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幼鱼生长性能、肠道消化酶活力和肝脏抗氧化酶活力以及肠道组织结构的影响,本研究选取720尾初始体质量为(3.6±0.7) g的大菱鲆幼鱼,随机分为4组,每组3个平行,每个平行60尾。4组大菱鲆幼鱼在投喂的饲料中分别添加活菌量为0 (对照)、105、106和107 CFU/g的YB1,养殖期为50 d。结果显示,YB1添加量为107 CFU/g时,大菱鲆幼鱼的增重率(WGR)和特定生长率(SGR)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YB1添加量为106 CFU/g组的大菱鲆幼鱼肠道蛋白酶和淀粉酶活力分别提高了57.86%和82.37%,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YB1添加量提高到107 CFU/g时,脂肪酶的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饲料中添加YB1对大菱鲆幼鱼肝脏过氧化氢酶活力无显著性影响(P>0.05);YB1添加量为106 CFU/g组的幼鱼肝脏丙二醛含量下降了42.03%,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大菱鲆幼鱼肝脏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相较于对照组有上升的趋势,差异不显著(P>0.05)。YB1添加量为106 CFU/g组的大菱鲆幼鱼肠道肌层厚度增加最为显著(P<0.05),与对照组相比在实验末期提高了68.91%。研究表明,饲料中添加适量蜡样芽胞杆菌YB1具有促进大菱鲆幼鱼生长、提高幼鱼肠道消化酶和肝脏抗氧化酶活力以及改善幼鱼肠道组织结构的作用,推荐添加量为106 CFU/g。  相似文献   

8.
还原型谷胱甘肽对大菱鲆生长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基础饲料中添加不同剂量的还原型谷胱甘肽,添加量分别为0、100、200、400、600 mg/kg,投喂初始体质量为(23.08±0.09) g的大菱鲆,8周后测定还原型谷胱甘肽对大菱鲆生长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饲料中还原型谷胱甘肽添加量为200 mg/kg时,大菱鲆的质量增加率和特定生长率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饲料中添加还原型谷胱甘肽对大菱鲆肝脏中丙二醛含量、总抗氧化能力、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力均无显著影响(P>0.05)。随着还原型谷胱甘肽添加量的增加,大菱鲆肝脏中丙二醛含量呈先降后升的趋势,对照组最高,200 mg/kg试验组最低;大菱鲆肝脏中总抗氧化能力、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力均呈先升后降的趋势,200 mg/kg试验组最高。200 mg/kg试验组和400 mg/kg试验组大菱鲆肝脏中还原型谷胱甘肽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00 mg/kg试验组大菱鲆肝脏中谷胱甘肽硫转移酶活力和谷胱甘肽还原酶活力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根据回归分析,确定大菱鲆饲料中还原型谷胱甘肽的最适添加量为189.70 mg/kg。  相似文献   

9.
李宜聪  廖凯  姬仁磊  方炜  徐丹  麦康森  艾庆辉 《水产学报》2019,43(11):2405-2412
为了研究饲料中添加茶多酚对大菱鲆生长、抗氧化能力及脂肪代谢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以初始体质量为(13.51+0.31) g的大菱鲆幼鱼为实验对象,设计4组添加不同梯度茶多酚(0%、0.01%、0.02%和0.05%,干重添加量分别为0、100、200和500 mg/kg)的等氮等脂实验饲料,进行为期70 d的摄食生长实验。结果显示:①与对照组相比,饲料中添加0.01%~0.02%茶多酚显著提高了大菱鲆幼鱼增重率(WGR);饲料效率(FE)随饲料中茶多酚添加水平升高而升高,但各组间差异不显著;随饲料中茶多酚添加水平升高,大菱鲆肝体比(HSI)呈降低趋势,且显著低于对照组;②鱼体组成分析表明,投喂添加茶多酚饲料组大菱鲆鱼体和肝脏粗脂肪含量呈下降趋势,且在茶多酚添加水平为0.02%~0.05%时达到最低值,显著低于对照组;③与对照组相比,投喂添加茶多酚饲料组大菱鲆血清总抗氧化能力(T-AOC)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显著升高,且各添加组间差异不显著;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随茶多酚的添加水平升高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且在添加水平为0.02%时显著高于对照组;血清丙二醛(MDA)含量随茶多酚添加水平升高而降低,且在添加水平为0.02%~0.05%时显著低于对照组;④大菱鲆肝脏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SREBP-1)表达量随着饲料中茶多酚添加水平升高而降低,且在添加水平为0.02%~0.05%时达到最低值,显著低于对照组;脂肪酸合成酶(FAS)表达量随茶多酚添加水平的升高呈先降低后升高趋势,且在添加水平为0.02%时显著低于对照组;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PPARα)表达量变化趋势与FAS相反,且在添加水平为0.02%时达到最高值。肉毒碱棕榈酰转移酶1(CPT1)表达量随饲料中茶多酚添加水平升高而升高,显著高于对照组,且各添加组间差异不显著。研究表明,高脂饲料中添加茶多酚能促进大菱鲆生长、降低肝脏脂肪过度沉积并提高血清抗氧化能力,高脂饲料中添加0.02%茶多酚是大菱鲆幼鱼生长的最适添加量。  相似文献   

10.
不同饲料配方中浒苔添加量对大菱鲆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体质量(150.1±21.7)g的大菱鲆为试验对象,在半径100cm、高110cm的圆柱形流水鱼池中,深井海水与自然海水混合养殖条件下,采用摄食率法,研究在几种蛋白、脂肪等主要营养成分含量不同的饲料中添加不同量(0%、5%、10%、15%)的浒苔对大菱鲆生长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试验设计范围内,经35d,蛋白质和灰分含量较高的市售饲料B组和A组饲喂效果显著优于蛋白质和灰分含量较低的自配饲料组(P0.05);在3种基础饲料中添加5%的浒苔粉显著提高了大菱鲆的摄食率(P0.05),提高了自配饲料组的质量增加率,降低了市售饲料A组和B组的饲料系数,3组大菱鲆的特定生长率均有提高,即大菱鲆饲料中浒苔添加量5%时饲喂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1.
为探讨饲料中添加枯草芽孢杆菌对彭泽鲫生长、免疫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及其最适添加量,在室内循环水养殖系统中进行了饲养试验,以未添加枯草芽孢杆菌的饲料和分别添加0.06 %、0.12 %、0.18 %和0.24 %枯草芽孢杆菌的饲料饲喂彭泽鲫。试验结果显示:饲料中添加枯草芽孢杆菌可提高彭泽鲫的增重率和饲料转化效率,当添加量达0.12 %时,试验鱼的增重率和饲料系数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继续增大添加量,增重率和饲料系数的变化不显著;枯草芽孢杆菌添加量为0.24 %的试验组,试验鱼的血清总蛋白和白蛋白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饲料中添加枯草芽孢杆菌能显著提高彭泽鲫肝胰脏和肠道内蛋白酶的含量,但对肝胰脏脂肪酶和淀粉酶活性的影响不显著;添加枯草芽孢杆菌能显著提高试验鱼血清中碱性磷酸酶、过氧化氢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性。结果表明,在饲料中添加枯草芽孢杆菌能显著提高彭泽鲫的增重率,降低饲料系数,增强其消化酶的活性和抗氧化功能,其最适添加量为0.12 %。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氨氮应激条件下果寡糖对团头鲂(Megalobrama amblycephala)非特异免疫指标的影响,试验选择360尾初重为13.5 g的团头鲂随机分为3组,每组4个重复,每缸30尾鱼,对照组投喂基础日粮,试验组分别投喂果寡糖(FOS)添加量为0.4%和0.8%的日粮,饲养8周,养殖试验结束后,用10 mg/L的NH4Cl对24尾鱼进行氨氮应激试验。试验结果显示,氨氮应激前,0.4%FOS组的血液谷丙转氨酶(GPT)活性显著低于对照组和0.8%FOS组,在氨氮应激后,0.4%FOS组的GOT活性有降低的趋势,但仅在24 h时显著低于0.8%组,0.8%组和对照组之间并无显著差异;血清酸性磷酸酶、补体3(C3)、补体4(C4)、酚氧化酶都出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分别在应激后的3、24、12、12 h达到最大值。此外,应激前0.4%FOS组补体C3、C4、酚氧化酶的活性都显著高于对照组,应激后0.4%FOS组C3在3 h处显著高于对照组,但是在其它时间点各组差异并不显著,果寡糖添加水平和采样时间对这些免疫指标都无显著的交互作用。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0.4%的果寡糖能够提高团头鲂的免疫力指标活性,提高了团头鲂抗氨氮应激的能力。  相似文献   

13.
饲料中维生素C对大菱鲆繁殖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0、800和4 800mg/kg的维生素C饲养大菱鲆亲鱼240d,通过比较各处理组亲鱼的生长、性腺指数、相对产卵量、上浮卵率、孵化率、卵径以及各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研究维生素C对大菱鲆亲鱼繁殖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各处理组亲鱼生长无显著差异(P>0.05),但随着饲料中维生素C添加量的增加,亲鱼的生长呈上升趋势。800和4 800mg/kg组亲鱼相对产卵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随着饲料中维生素C添加量的增加,亲鱼性腺指数、产卵次数、上浮卵率、受精率和孵化率均显著提高(P<0.05),亲鱼卵和组织中维生素C含量反映了饲料中的维生素C含量。虽然各处理组亲鱼的卵径和油球径差异均不显著(P>0.05),但随着饲料中维生素C添加量的增加,亲鱼卵径和油球径呈上升的趋势。肝脏、卵巢和血清中SOD活性随饲料中维生素C添加量的增加而显著升高(P<0.05),而MDA含量则显著下降(P<0.05)。综上所述,大菱鲆亲鱼饲料中添加维生素C,能有效改善大菱鲆的繁殖性能。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饲料中添加姜黄素对大菱鲆幼鱼生长、体组成及血清抗氧化酶活力的影响,在饲料中分别添加0、0.02%、0.04%和0.06%的姜黄素,配制成4种等氮等脂的实验饲料。选择初始体质量(5.12±0.04)g大菱鲆幼鱼420尾,随机分成4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35尾鱼。每种饲料随机饲喂1组实验鱼,养殖周期为77 d。结果显示,饲料中添加姜黄素对大菱鲆幼鱼的成活率(SR)、特定生长率(SGR)、摄食量(FI)、肝体比(HSI)和脏体比(VSI)没有显著影响。饲料中添加姜黄素对鱼体水分含量无显著影响;饲料中添加姜黄素后,鱼体脂肪含量显著下降,而肝脏和肌肉脂肪含量则呈显著上升趋势;0.02%和0.06%姜黄素添加组鱼体蛋白质含量显著高于0.04%组。0.06%姜黄素添加组的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显著高于其他组;姜黄素添加组的血清过氧化氢酶(CAT)活力高于对照组,但各组间差异不显著;饲料中添加姜黄素后,血清丙二醛(MDA)含量和谷胱甘肽酶(GSH)活力呈显著降低的趋势。研究表明,饲料中添加姜黄素对大菱鲆幼鱼成活和生长无显著影响,但能够显著提高幼鱼的血清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15.
开展了饲料中小球藻添加量对杂交黄颡鱼“黄优1号”生长性能和抗氧化能力影响试验。共设置5组,分别为1个对照组(G0)和4个处理组(G1—G4)。其小球藻的添加量分别为0.00%(G0),2.50%(G1),5.00%(G2),7.50%(G3)和10.00%(G4)。于养殖的第28和56天,测定杂交黄颡鱼“黄优1号”鱼体生长指标和抗氧化能力指标。结果表明,随着饲料中小球藻含量的增加,杂交黄颡鱼“黄优1号”的体质量增加率和特定体质量增加率呈上升趋势,并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饵料系数呈下降趋势,肝体指数较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抗氧化能力方面,饲料中添加小球藻可以显著提高杂交黄颡鱼“黄优1号”肝脏和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的活性,能降低鱼体内丙二醛含量。指出,饲料中添加小球藻不仅可以促进杂交黄颡鱼“黄优1号”的生长,并提高其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16.
随着人工育苗技术的突破,大菱鲆现已成为我国北方沿海重要的养殖品种。但是,目前国内大菱鲆饲料技术还不成熟,投喂配合饲料不但生长速度无法赶上冰鲜杂鱼,而且较大规格的鱼投喂配合饲料易发生摄食率低、消化不良等现象。大菱鲆无咽喉齿,对于硬颗粒饲料消化困难,生产中多需要用水泡湿后再投喂。采用湿颗粒饲料和助消化的添加剂可能会提高大菱鲆对饲料的适口性和消化能力。本试验以市售性能最好的进口膨化饲料作对照,在基础试验饲料中分别添加二甲酸钾、益生素和中草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用红鱼粉替代白鱼粉,并在替代饲料中添加两个不同梯度海洋红酵母对大菱鲆生长性能、体成分以及形体指标的影响。试验用白鱼粉、红鱼粉、海洋红酵母1 g/kg+红鱼粉、海洋红酵母2 g/kg+红鱼粉4种等氮等能的试验饲料分别饲喂初始体质量(213.48±0.23) g的大菱鲆,480尾试验鱼随机分为4组,每组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40尾,试验期为6周。试验结果表明,与红鱼粉组相比,海洋红酵母1 g/kg+红鱼粉组可显著提高大菱鲆的摄食率、相对质量增加率、特定生长率及蛋白质效率(P<0.05),效果与白鱼粉组相当,高于海洋红酵母2 g/kg+红鱼粉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各试验组大菱鲆的体成分和形体指标差异不显著( P>0.05)。据此,添加海洋红酵母1 g/kg即能显著提高大菱鲆对红鱼粉替代白鱼粉饲料的摄食率、蛋白效率和生长性能,使得红鱼粉替代组的饲料性能达到了白鱼粉组的生长水平。  相似文献   

18.
在饲料中对自制复合免疫增强剂设计了四个添加剂量(投喂免疫增强剂浓度0‰、投喂免疫增强剂浓度1‰、投喂免疫增强剂浓度2‰、投喂免疫增强剂浓度3‰)分别投喂大菱鲆和血鹦鹉鱼。30d后测定各组试验鱼血清的溶菌酶活性、碱性磷酸酶活性和总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并分别进行攻毒试验。结果表明投喂免疫增强剂浓度1‰、2‰的大菱鲆的溶菌酶活性、碱性磷酸酶活性和总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三个实验组鱼的人工感染死亡率分别为50%、45%和100%,方差分析表明两个实验组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投喂血鹦鹉鱼试验各测定酶指标都是2‰组最高,并且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攻毒试验死亡率投喂投喂免疫增强剂浓度2‰组最低。因此可以证明投喂本复合制剂可以明显提高大菱鲆和血鹦鹉鱼的酶活性及抗应激能力,并且适宜投喂比例为2‰。  相似文献   

19.
甘露寡糖对斑点叉尾鮰成活率及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辨非  徐海 《渔业现代化》2010,37(3):34-36,47
在水库中选用8个网箱进行斑点叉尾鮰的养殖试验,网箱分为试验箱和对照箱2个组,每组设4个平行.在试验组的斑点叉尾鮰饲料中添加甘露寡糖进行投喂,甘露寡糖添加量为鱼体重的0.15‰,对照组不添加,试验时间60 d.结果表明,试验组斑点叉尾鮰成活率为94.51%,对照组为87.01%,高出7.5个百分点.随着投喂时间的延长,试验组斑点叉尾鮰的死亡率呈明显下降趋势,至试验结束时的第55~60天,死亡率比对照组的同一时间段下降了10倍;试验组斑点叉尾鮰体重的增加比对照组快16.5%,差异极显著(P<0.01).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纳米硒(nano-selenium,Nano-Se)对齐口裂腹鱼()生长性能、肌肉成分、血清生化指标及抗氧化性能的影响,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0.0 mg/kg、0.2 mg/kg、0.4 mg/kg、0.8 mg/kg纳米硒,分别饲喂体重为(98.75±5.74)g的齐口裂腹鱼8周。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不同添加剂量纳米硒均增加齐口裂腹鱼的特定生长率和肠体指数,降低饵料系数(<0.05)。另外,纳米硒各剂量组鱼体血清球蛋白、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均显著升高,丙二醛和葡萄糖含量显著降低(<0.05)。日粮添加0.4 mg/kg和0.8 mg/kg的纳米硒时,血清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显著增加;日粮添加0.8 mg/kg的纳米硒,血清一氧化氮合酶活性和肌肉硒含量显著增加(<0.05)。综上,在促进齐口裂腹鱼的生长发育、改善肌肉品质以及提高血清抗氧化性能方面,3种剂量的纳米硒均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基于特定生长率的二次回归模型拟合,获得齐口裂腹鱼饲料中纳米硒最适添加量为0.52 mg/kg,综合考虑对生长性能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推荐齐口裂腹鱼饲料中纳米硒的添加量为0.5 mg/k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