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不同植茶品种土壤团聚体及其全铝和交换态铝的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弄清不同植茶品种土壤团聚体的组成,阐明团聚体中全铝和交换态铝的分布特征,揭示土壤团聚体中全铝和交换态铝对不同植茶品种的响应规律,在野外调查的基础上,结合室内分析,开展种植福鼎大白、川茶3号、川农黄芽早、川沐217的土壤团聚体全铝和交换态铝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植茶品种的土壤团聚体含量随粒径的减小总体呈先降低后增加的变化趋势,其中以5 mm粒径为主,其含量处于60.52%~76.49%之间,0.5~0.25 mm粒径含量最少,种植福鼎大白的土壤5 mm粒径团聚体的含量高于其他品种;土壤全铝和交换态铝含量在小粒径团聚体中最高,种植川茶3号的土壤团聚体全铝和交换态铝含量最高;5 mm粒径团聚体对土壤全铝和交换态铝的贡献率最高,介于53.10%~68.10%之间。5 mm粒径团聚体对铝含量的贡献率表现为福鼎大白川茶3号川沐217川农黄芽早。与其他植茶品种相比,种植福鼎大白的土壤0.25 mm粒径团聚体含量最高,结构性较好;种植川茶3号的土壤各粒径全铝和交换态铝含量高于其他品种。土壤中铝含量过高会加剧土壤酸化,影响土壤生产力和质量。  相似文献   

2.
茶园土壤化学成分与茶苗生长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不同茶园土壤的化学分析和盆栽,研究了土壤化学成分与茶树生长发育的关系,结果表明,土壤活性铝、铁、锌含量低是导致部分茶园换种改植茶苗成活率低和生长发育不良的原因。茶园土壤活性铝和锌含量与土壤pH呈极显著负相关,茶园土壤活性铝含量为:行间土低于蓬心土,表层土低于下层土。这种差异是由于茶树对铝的生物积聚作用和施肥所致,土壤有机质含量高对茶树生长发育有积极作用;土壤有机质、活性铝和速效磷含量高,有利于植株分枝和向高度发展;在速效NH_4-N含量高的土壤中植茶,主茎较粗。文中还对部分老茶园的换种改植方法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3.
茶园土壤化学成分与茶苗生长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不同茶园土壤的化学分析和盆栽,研究了土壤化学成分与茶树生长发育的关系,结果表明,土壤活性铝、铁、锌含量低是导致部分茶园换种改植茶苗成活率低和生长发育不良的原因。茶园土壤活性铝和锌含量与土壤PH呈极显著负相关,茶园土壤活性铝含量为:行间土低于蓬心土,表层土低于下层土。这种差异是由于茶树对铝的生物积聚作用和施肥所致。土壤有机质含量高对茶树生长发育有积极作用;土壤有机质、活性铝和速效磷含量高,有利于  相似文献   

4.
调查了福建省安溪县、永春县和华安县150个铁观音茶园表层土壤和茶叶中的锌含量.结果表明:供试茶园土壤全锌和有效锌平均含量分别为62.40和1.16 mg·kg-1,供锌能力中等略偏低;闪长岩类、英安质凝灰岩类和变质岩类母岩上发育的土壤全锌量较高,而花岗岩类、砂岩类和流纹岩类母岩上发育的土壤全锌量较低;凝灰岩类、变质岩类...  相似文献   

5.
贵州省开阳茶园土壤有效微量元素状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贵州省开阳茶园土壤微量元素含量特征,为开阳茶园的养分管理和茶叶高产优质栽培提供依据,对开阳县121个茶园土壤样品中微量元素有效含量进行测定,并分析其与茶园土壤pH值、有机质含量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开阳茶园土壤有效铁和有效锌含量丰富,但有27.27%的土壤样品缺乏有效锌;有效锰和有效铜含量处于中等水平,分别有39.67%和25.62%的土壤样品含量低于临界值;有效硼和有效钼含量偏低,低于临界值的茶园分别占63.64%和44.63%。开阳不同茶园土壤微量元素含量差别较大。土壤有效铜、有效锌含量与土壤pH值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土壤有效硼和有效锰含量与土壤pH值呈显著正相关关系;有效铁、有效铜、有效锌含量与土壤有机质含量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关系;有效铁含量与有效铜、有效锰、有效锌含量间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有效铜含量与有效锌含量间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有效硼含量与有效锰含量间呈显著负相关关系,有效硼含量与有效锌含量间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因此,应根据不同茶园土壤的微量元素状况,在多施有机肥的同时因地制宜地增施相应的微肥,并防止茶园土壤过度酸化。  相似文献   

6.
为弄清土壤团聚体全氟和水溶态氟含量对植茶年限的响应特征,采用野外实地调查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以植茶16、23、31、53 a土壤为研究对象,开展不同植茶年限对土壤团聚体全氟和水溶态氟含量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土壤全氟和水溶态氟含量均随粒径的减小而升高,且主要分布于<0.25 mm粒径团聚体,分别为444.40~566.98 mg·kg-1和0.80~1.22 mg·kg-1;随植茶年限的延长,各粒径团聚体全氟和水溶态氟含量均逐渐升高,且0~20 cm土层高于20~40 cm土层;土壤团聚体对全氟和水溶态氟的贡献率分别有48%~73%和46%~70%来自>5 mm粒径团聚体。随植茶年限的延长,>5 mm粒径团聚体对土壤全氟和水溶态氟的贡献率均先升高后降低,且在植茶23 a时最高,可达68%~73%,而其他粒径团聚体则呈相反的趋势。不同粒径团聚体对土壤全氟和水溶态氟的保持和供应能力存在明显差异,全氟和水溶态氟有向小粒径团聚体富集的趋势。随植茶年限的延长,土壤团聚体全氟和水溶态氟逐渐增加呈表聚特征,其中<5 mm粒径团聚体对土壤全氟和水溶态氟的累积作用在植茶23 a后更为明显。因此,在茶园生产管理上,应注意植茶23 a后茶园0~20 cm土层水溶态氟含量的变化,以降低土壤氟进入茶叶的风险,服务于茶叶产品质量安全。  相似文献   

7.
与第二次全国土壤普查相比,浙江省土壤有效锌含量升高趋势明显,2017年平均含量5.63 mg·kg-1,是第二次全国土壤普查时的3.9倍;土壤有效锌在海拔30~100 m的平原、盆地及低丘缓坡含量较高;不同种植制度下,土壤有效锌含量差异明显。种植果树和蔬菜的土壤有效锌平均含量分别为7.91和7.81 mg·kg-1,明显高于种植其他作物的土壤,种植茶叶和抛荒闲田土壤有效锌含量最低。不同土壤类型有效锌含量有明显差异。土壤有效锌含量的时空变异与土壤pH和有机质含量有关,也可能与畜禽粪便的使用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8.
植茶年龄对丘陵区茶园土壤和茶树养分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土壤养分供应和茶树养分含量之间的关联性可为茶园经营管理提供参考.以江西典型丘陵区不同植茶年龄(10年以下、10 ~ 20年、20 ~ 30年、30~40年、40 ~50年、50年以上和对照荒地)茶园为研究对象,开展土壤化学特性和茶树不同部位养分含量以及两者之间关联性的研究.结果表明,两层土壤的pH值均随植茶年龄的延长而下降,而阳离子交换量(CEC)、有机C、全N和全P均呈增加的趋势,且随植茶年龄增加表层(0~20 cm)和下层(20~ 40 cm)土壤化学特性的差异性减少(P<0.05).除植茶年龄>50年的茶园外,其它茶园茶树根、茎、当年生枝、成熟叶和茶叶N和P含量均随植茶年龄增大而增加,且成熟叶和茶叶中的含量显著高于根、茎和当年生枝中的含量(P<0.05).根、当年生枝、成熟叶和茶叶N、P含量与土壤pH、CEC、有机C有较强的相关性,但与土壤全N和全P含量相关性弱.成熟叶和茶叶C、N、P化学计量比与土壤全N含量显著相关,但与土壤全P含量不相关.可见,土壤特性与茶树体养分含量及其计量比的关联性因观测变量和植物体部位不同而各异;土壤有机质管理是茶园肥力维持的关键环节,土壤N、P供应失衡,N相对缺乏,而P相对富余,因此,增施富N有机肥是科学经营茶园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茶园土壤磷素有效性,以日照市茶园为研究对象,基于生物有效性分级法(BBP),对不同植茶年限和施肥模式的茶园土壤剖面(0~70 cm)磷素形态分布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日照市茶园土壤剖面TP、Olsen-P含量分别为202.97~2 334.49、12.20~317.50 mg/kg,随剖面深度增加,二者均呈降低趋势。随植茶年限延长,各土层TP、Olsen-P呈增加趋势,且在0~40 cm土层更为显著。施用有机肥茶园的表层土壤(0~20 cm)TP、Olsen-P含量显著高于施用化肥茶园。生物有效磷中CaCl2-P、Enzyme-P、Citrate-P、HCl-P含量范围分别为0.03~46.60、0.15~60.07、1.73~39.89 mg/kg和3.73~294.64 mg/kg。各土层不同形态生物有效磷含量占比以HCl-P最高,Enzyme-P、Citrate-P次之,CaCl2-P最低。随植茶年限延长,CaCl2-P、Enzyme-P占比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Citrate-P逐渐降低,而HCl-P则呈先降低...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解析茶园间作鼠茅草对土壤营养成分、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以及茶叶品质成分的影响,为鼠茅草间作改良茶树种植生态环境,提升茶叶品质提供数据支撑。【方法】以间作鼠茅草2年的茶园土壤和茶叶鲜叶为试验材料,清耕茶园为对照,对茶园表层土壤pH、有机质、矿质营养成分等进行测定;运用16S、ITS高通量测序技术分别对土壤细菌和真菌种群结构进行测定分析;茶叶品质成分采用Agilent-7890B气相色谱仪进行检测。【结果】在茶园间作鼠茅草2年后,茶园土壤pH提高0.29,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16.46 g·kg-1;另外,有效磷、速效钾、铵态氮、硝态氮等在鼠茅草间作的茶园土壤中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其中有效磷是清耕茶园的5.88倍。鼠茅草间作茶园土壤全氮含量高于清耕茶园,全磷、全钾、全钠含量均低于清耕茶园。有效锌、有效铁、有效铜和阳离子交换量在鼠茅草间作茶园土壤中的含量均高于清耕茶园。鼠茅草间作茶园土壤细菌数量增加,真菌数量减少。有机质分解相关放线菌门细菌和子囊菌门真菌在鼠茅草间作茶园土壤中的相对丰度增加。鼠茅草间作茶园与清耕茶园茶叶鲜叶中共鉴定出259个茶叶代谢物组分,其中20种代...  相似文献   

11.
湖北省茶园土壤养分状况评价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对湖北省123个典型茶园土壤进行取样和分析测定,结果表明:湖北省茶园土壤潜在酸化严重,土壤pH值在4以下的茶园占49.6%;土壤有机质、碱解氮和速效磷含量丰富;46.6%的茶园土壤速效钾亏缺;27.1%的茶园土壤有效镁含量偏低;微量元素中,土壤有效铁含量适中,有效铜亏缺严重,83.1%的茶园土壤有效铜含量低于1 mg/kg,1/3以上的茶园土壤有效锰和锌含量偏低.改善茶园土壤的酸化状况,加强对钾、镁、铜、锰和锌的施用是提高湖北省茶园茶叶产量和品质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掌握临沧市主要茶叶产区茶园土壤养分状况,笔者通过对2006-2015年采集的972个具有代表性的茶园土壤样品进行养分含量分析,结果表明,临沧市主要茶叶产区茶园土壤p H值平均值为5.15,适宜茶叶生长;茶园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及有效态锰含量较高,有利于茶叶生长;有效磷、有效钾、交换性镁含量中等;硫、硼、锌普遍缺乏;不同土壤类型及县区之间养分含量极不均衡,含量差异较大,在茶叶栽培管理中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3.
不同种植年限和施肥量对日光温室土壤锌累积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4,他引:9  
以辽宁省沈阳市郊某黄瓜生产基地较为常见的5a、2a、和1a、温室大棚作为研究对象,对表层土壤(0-10、10-20、20-40cm)进行分析,探讨不同种植年限和肥条件眄温室土壤锌的累积情况及其来源.结果表明,不同种植年年限的温室土壤含量均未超过国家土壤环境质量一级标准(Zn<100mg·kg-1),其中种植年限为5a的温室土壤锌含量最高,达到47-17mg·kg-1.土壤锌含量随土壤深度的增加呈下降趋势.而且与温室种植年限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土壤有机质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通过设置不同有机肥施肥处理(0、10,20,40和60t-hm-2)的田间小区试验发现,所有年限温室土壤锌含量都高于对照(1a温室施10t·hm-2 有机肥处理除外),并且随着肥量的增加,说明有机肥是蔬菜温室土壤锌累积的重要来源.  相似文献   

14.
茶园土壤锌的形态分布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集我国南方13个茶园土壤样品,采用硝酸-高氯酸混酸消化测定土壤锌的全量,以Tessier法对土壤锌进行形态分级,探讨了茶园土壤锌的形态分布及其与土壤锌全量和土壤理化性质的关系。茶园土壤锌的形态分布表明,13个茶园土壤的锌含量略有差异,但均低于茶园所在地区土壤锌的背景含量。比较13个茶园土壤各形态锌的平均含量,茶园土壤锌的形态分布规律为残渣态>有机结合态>交换态>铁锰氧化物结合态>碳酸盐结合态。茶园土壤锌的形态分布与土壤锌全量的关系表明,随茶园土壤锌全量的增加,残渣态锌含量显著增加,碳酸盐结合态锌和铁锰氧化物结合态锌随土壤锌全量增加的趋势不显著。茶园土壤锌的形态分布与土壤理化性质的关系表明,交换态锌含量与土壤pH呈显著负相关;有机结合态锌与土壤阳子交换量显著负相关;残渣态锌与粘粒含量和阳离子交换量均呈显著正相关,碳酸盐结合态锌和铁锰氧化物结合态锌与土壤理化性质没有显著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5.
采集我国南方13个茶园土壤样品,采用硝酸-高氯酸混酸消化测定土壤锌的全量,以Tessier法对土壤锌进行形态分级,探讨了茶园土壤锌的形态分布及其与土壤锌全量和土壤理化性质的关系。茶园土壤锌的形态分布表明,13个茶园土壤的锌含量略有差异,但均低于茶园所在地区土壤锌的背景含量。比较13个茶园土壤各形态锌的平均含量,茶园土壤锌的形态分布规律为残渣态>有机结合态>交换态>铁锰氧化物结合态>碳酸盐结合态。茶园土壤锌的形态分布与土壤锌全量的关系表明,随茶园土壤锌全量的增加,残渣态锌含量显著增加,碳酸盐结合态锌和铁锰氧化物结合态锌随土壤锌全量增加的趋势不显著。茶园土壤锌的形态分布与土壤理化性质的关系表明,交换态锌含量与土壤pH呈显著负相关;有机结合态锌与土壤阳子交换量显著负相关;残渣态锌与粘粒含量和阳离子交换量均呈显著正相关,碳酸盐结合态锌和铁锰氧化物结合态锌与土壤理化性质没有显著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6.
采用网格取样法采集芒市33份茶园土壤样品进行分析测定。结果表明,芒市茶园土壤潜在酸化严重,土壤pH值4以下的茶园占78.8%;土壤有机质、全氮、有效镁、有效锌含量丰富;有效磷含量过低;45.4%的茶园土壤速效钾表现亏缺;微量元素中,土壤有效铁含量高,全部达到Ⅰ级茶园标准;有效铜含量严重偏低,78.7%的茶园土壤有效铜含量低于1 mg/kg;39.4%的茶园土壤有效锰含量偏低。改善茶园土壤的酸化状况,加强对磷、钾、铜、锰的施用是提高芒市茶园茶叶产量和品质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皖南茶园土壤活性铝形态分布与土壤pH和植茶年限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通过采集皖南3个典型茶园土壤和实验室分析,研究了在不同植茶年限下茶园土壤pH和活性铝形态分布特征。结果表明:茶园土壤中活性铝的形态主要有交换态铝Al3+、单聚体羟基铝A(lOH)2+A(lOH)+2、胶体态铝A(lOH)03和腐植酸铝Al-HA,总体上随着植茶年限的增加Al-HA含量呈明显下降趋势,而Al3+呈稳步上升趋势,单聚体羟基铝A(lOH)2+A(lOH)+2呈缓慢下降。0~20cm层土壤pH值与Al3+、植茶年限呈极显著负相关(-0.819、-0.952,P<0.01),与A(lOH)2+A(lOH)+2呈显著正相关(0.658,P<0.05),与Al-HA呈极显著正相关(0.929,P<0.01),20~40cm层土壤pH与各形态活性铝及植茶年限间的相关性不显著。pAl-pH的线性回归方程的斜率在0.281~0.659之间,都明显偏离了三水铝石模型,而方程的决定系数都在0.90以上,表明茶园土壤中Al3+活度对土壤pH的影响还是很显著的。与自然土相比,植茶促进交换态铝在茶园土壤中的累积,土壤种茶后趋于酸化,种茶时间越长酸化越严重,而茶园土壤pH与土壤活性铝总量是呈负相关的。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山东省日照市茶园土壤硒含量状况,继而为优质高效的茶叶生产提供参考,在日照市茶叶主产区采集61个表层土壤(0~20 cm)样品,测定土壤硒含量及相关理化性质,分析母质、土壤理化性质、种植年限等因素对土壤硒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日照市茶园土壤硒含量范围为0.013~0.204 mg/kg,均值为0.0897 mg/k...  相似文献   

19.
不同植茶年限土壤团聚体全铝和交换态铝的分布特征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阐明土壤团聚体全铝和交换态铝含量对植茶年限的响应特征,给茶园科学管理提供理论依据,采用野外实地调查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以植茶16、23、31、53 a的土壤为研究对象,开展不同植茶年限土壤团聚体全铝和交换态铝的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土壤全铝和交换态铝含量均随粒径的减小而升高,且主要分布于<0.25 mm粒径团聚体,分别为86.11~98.35 g·kg-1和62.78~228.85 mg·kg-1;随植茶年限的延长,各粒径团聚体全铝含量逐渐降低;但交换态铝含量有所升高,且在植茶23 a后增幅较大;不同植茶年限土壤团聚体交换态铝表聚现象明显;不同粒径团聚体对土壤全铝和交换态铝的保持和供应能力存在明显差异,全铝和交换态铝有向小粒径团聚体富集的趋势;土壤团聚体对全铝和交换态铝的贡献率分别有49%~79%和44%~73%来自>5 mm粒径团聚体,且在植茶23 a时最高。因此,应注意植茶23 a后0~20 cm土层交换态铝含量的变化。  相似文献   

20.
陕南茶园土壤微量元素有效性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陕南茶园土壤中有效态微量元素铁、锰、硼、锌、铜的含量与分布,为陕南茶园的培肥管理及茶叶生产的高产优质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采集陕南茶园268个土壤样品,测定土壤样品中有效铁、有效锰、有效硼、有效锌、有效铜的含量,对其有效性进行评价,并分析陕南茶园土壤有效态微量元素与pH、有机质的相关关系。【结果】陕南茶园土壤有效铁含量普遍偏高,平均值79.98 mg/kg,远高于临界值(4.5 mg/kg);土壤有效锰含量变幅较大,且普遍严重缺乏,平均值53.31 mg/kg,远低于临界值(100 mg/kg);有效硼缺乏较为严重,平均值0.49 mg/kg,稍低于临界值(0.5 mg/kg)。从整体来看,陕南茶园土壤并不缺锌、铜,有效锌含量平均值2.71 mg/kg,高于临界值(1.5 mg/kg);有效铜含量平均值3.60 mg/kg,高于临界值(2.0 mg/kg)。陕南茶园土壤微量元素含量在不同地区表现有差异,其中土壤有效铁和有效锌的排序为紫阳>平利>南郑>西乡,有效锰的排序为紫阳>西乡>南郑>平利,有效硼的排序为紫阳>南郑=平利>西乡,有效铜排序为平利>紫阳>南郑>西乡。5种土壤有效态微量元素与pH的相关性均不显著;土壤有效锰、有效硼与土壤有机质相关性不显著,但其余3种土壤有效态微量元素与有机质含量呈正相关,且相关性达显著水平。【结论】陕南茶园土壤有效态微量元素含量各等级分布频率不同,表明陕南茶园土壤中微量元素的有效性是不均衡的,且不同地区的土壤间微量元素含量具有一定差异,应根据各地土壤微量元素含量的不同情况进行配方施肥,并且多施有机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