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外源硒肥对茶叶硒含量及化学品质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硒肥对提高茶叶品质和增加茶树体内硒含量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为了探讨硒对茶叶品质的影响机制,本研究进行了土施和喷施硒肥的盆栽试验。结果表明:叶面喷施和土施Na2SeO3两种施用方式对茶叶硒含量的提高及品质的改善都非常有利。叶面喷施浓度为120μgSe/ml时,喷施后第12天,春茶的硒含量最高为0.374μg/g;叶面喷施浓度为180μgSe/ml时,喷施后第18天,夏茶和秋茶的硒含量最高,分别为0.380μg/g和0.368μg/g。采用土施硒肥的方法制富硒茶时,土壤施硒量应不少于8mgSe/盆。叶面喷施浓度为180μgSe/ml时,夏茶化学品质提高最为明显,其中酚氨比下降为对照的65.73%,可溶性糖含量增加到对照的116.30%。与叶面喷施有降低儿茶素含量的作用相比,土施硒肥对整个采摘期内茶叶儿茶素的含量无明显影响,因此对改善茶叶品质特别是春茶品质的作用后者优于前者。  相似文献   

2.
以喀什灰枣为对象,于枣树开花期、坐果期叶面喷施硒肥,研究不同时期、不同硒肥及不同浓度处理下, 叶面喷施硒肥对枣果中硒含量的影响,分析硒含量在枣果发育期的变化过程,筛选出硒肥喷施的适宜浓度和时期, 明确富硒灰枣生产的适宜施肥管理措施。结果表明,叶面喷施硒肥可显著提高灰枣果实硒含量,达到富硒效果, 且随着施硒量的增加呈一直增加的趋势;果实硒含量在果实膨大期达到最大值,之后在完熟期有所降低;在枣果 完熟后期,坐果期施用无机硒肥处理果实硒含量均高于开花期,从果实对硒的吸收来看,说明灰枣无论喷施无机 硒肥还是有机硒肥,施用硒肥的关键时期均为坐果期。在枣果完熟后期,坐果期喷施无机硒肥 40 mg/L 处理下对 果实硒含量增加效果显著,硒含量达到 0.2698 mg/kg;坐果期喷施有机硒肥 32 mg/L 处理下对果实硒含量增加效果 显著,硒含量达到 0.2226 mg/L,两种硒肥处理下果实硒含量均达到了富硒农产品国家标准。综上所述,坐果期喷 施 40 mg/L 无机硒肥或 32 mg/L 有机硒肥最符合当地生产需求。  相似文献   

3.
为了明确叶面喷施亚硒酸钠对黑豆硒吸收转运特征及籽粒硒形态的影响,采用小区试验在黑豆结荚兴盛期进行一次性叶面喷施亚硒酸钠(施硒量分别为0、6、12、18和24 mg·m-2)处理,分析比较不同浓度亚硒酸钠处理下黑豆产量、各器官硒含量、籽粒有机硒转化率和品质性状的差异。结果表明,各施硒水平对黑豆各器官总硒含量均有提升作用,在24 mg·m-2硒处理时各器官总硒含量最大,根、茎、荚和籽粒硒含量分别较对照提高了8.74、8.37、9.85和65.21倍,硒处理后各器官总硒含量呈现籽粒>根≈荚>茎的特点。籽粒中硒以有机硒形态存在,且有机硒转化率随着亚硒酸钠浓度的增加呈下降趋势,在0、6、12、18和24 mg·m-2施硒处理时,有机硒含量分别为0.071 4、1.101 8、1.510 6、1.811 1和2.093 5 mg·kg-1,有机硒转化率分别为94.52%、84.81%、70.30%、60.11%和52.43%。叶面喷施亚硒酸钠显著提高了黑豆籽粒蛋白质含量和分离蛋白硒含量,但对脂肪含量的影响较小,在24 mg·m-2硒处理时蛋白质含量和分离蛋白硒含量分别较对照增加了2.4个百分点和117.35倍,分离蛋白硒含量占有机硒和总硒含量的比例分别为90.29%和47.39%。适宜浓度亚硒酸钠叶面喷施对黑豆产量具有促进作用,但浓度过高导致增产效果减弱。综上,叶面喷施亚硒酸钠可提高黑豆各器官总硒含量,但黑豆籽粒有机硒转化率随喷施浓度的增加呈下降趋势,且黑豆籽粒有机硒主要以蛋白质形式存在。本研究结果为应用外源硒强化技术生产富硒黑豆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通过富硒土壤(土壤硒含量1.0 mg/kg左右)大田试验,在水稻灌浆期(花后6和12 d)进行不同浓度(CK:0 g/hm2、T1:20 g/hm2、T2:40 g/hm2、T3:60 g/hm2、T4:80 g/hm2、T5:100 g/hm2、T6:120 g/hm2)有机富硒液体肥(有机硒≥6.0 g/L)叶面喷施,探讨植株地上部硒含量与分配特点,并分析产量和品质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硒肥喷施对水稻株高、穗长、枝梗数、有效穗数和每穗粒数均无显著影响(P>0.05),但对结实率、千粒重和实际产量却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浓度过高(120 g/hm2)则促进作用有所减弱,其中硒肥喷施浓度与产量间的相关性达到了显著水平(R=0.7850,P<0.05)。随着硒肥喷施浓度的提高,不同组织部位硒含量均显著线性增加(P<0.01),相关系数达到0.9以上。其中CK处理大米硒含量为0.32 mg/kg,虽已超过《富硒稻谷》标准(0.04~0.30 mg/kg),但可保证大米硒日摄入量在日膳食硒供给适宜范围(50~250 μg/d,以每天食用400 g大米计);喷施浓度为120 g/hm2时大米硒日摄入量为276 μg(以每天食用400 g大米计),超出了日膳食硒供给适宜范围。喷硒使得硒累积在茎鞘、叶片和穗轴+枝梗中的比例有增加趋势,而精米、米糠和颖壳中的硒含量占比则有所降低。不同硒肥喷施浓度显著降低稻米垩白粒率(P<0.05),提高整精米率和垩白度(P<0.05),对糙米率、精米率和长宽比无明显影响(P>0.05);同时降低稻米蛋白质含量,使得胶稠度变长,直链淀粉含量和碱消值则无显著变化(P>0.05)。综合来看,硒肥施用浓度为100 g/hm2时,可显著促进成熟期干物质积累,增加旗叶叶绿素含量,延缓剑叶衰老,提高收获指数,促进增产;提高植株地上部硒含量,确保大米硒日摄入量在适宜范围;改善稻米加工品质、外观品质和蒸煮食味品质。  相似文献   

5.
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喷施亚硒酸钠不同浓度、时期、品种对紫云英硒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120~360mg L-1亚硒酸钠溶液浓度范围内对紫云英鲜草产量可增产9.32%~14.8%,到420mg L-1对紫云英有轻微中毒现象,鲜草产量减产;在0~360 mg L-1浓度范围内,紫云英茎叶和花蕾的含硒量、硒蛋白含量和蛋白硒含量随喷施浓度的提高而增加,到420mg L-1紫云英茎叶和花蕾的硒含量降低。紫云英的茎叶浸出液的硒含量在0~300 mg L-1的范围内变化很小,但花蕾的浸出液的硒含量较大。在不同生长时期喷施对紫云英的硒含量影响较小,但随喷施时期的延迟对紫云英有机硒的含量有显著降低。不同品种紫云英在未喷施硒的情况下影响较小,喷施硒后,品种间有一定的差异,闽紫1号硒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6.
采用温室大棚试验,研究了叶面喷施硒酸钠和亚硒酸钠对提高草莓硒含量的影响以及硒在草莓植株中的转运和分布,旨在为富硒水果的开发和生产提供理论依据。本试验在草莓初花期进行叶面喷施亚硒酸钠和硒酸钠,当喷硒量为20、40、60 g Se·hm~(-2)时,亚硒酸钠处理40 d后草莓果实样品中硒含量分别为0.03、0.10、0.15 mg·kg~(-1)FW,分别为对照的3、20倍和30倍;硒酸钠处理40d后草莓果实硒含量分别为0.05、0.12、0.17 mg·kg~(-1) FW,是对照处理的5、24倍和34倍。但是叶面喷施的硒持续供给果实的能力有限,随着草莓果实的连续生长,后期采收的草莓中硒含量显著下降。叶面喷硒后,叶片吸收的亚硒酸钠约有30%转移到了根部,而硒酸钠则更多地累积于叶片中,转移到根部的量不到15%。草莓初花期叶面喷施硒可以显著提高前期草莓果实中硒的含量,随着采收期的延长,草莓中硒的含量显著下降,喷施亚硒酸钠的处理硒向根部转移的能力高于硒酸钠的处理。  相似文献   

7.
土壤施硒对茶树叶片硒及矿质元素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茶树为试材,亚硒酸钠和硒酸钠为硒源,采用土壤沟施的方式,进行田间试验,研究茶树叶片总硒、有机硒及K、Ca、Mg、Zn、Fe含量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土壤施硒可显著提高叶片总硒和有机硒含量,叶片总硒含量随着施肥浓度增加显著升高,随着采样时间延长,先升高后降低,在施肥后5个月达到最大值。茶树对Se(VI)的吸收和转运能力远高于Se(IV),硒酸钠处理叶片总硒含量是亚硒酸钠处理的10.4~25.3倍。茶树吸收无机硒后大部分都转化为较为安全的有机硒,有机硒占总硒比例为91.6%~96.2%。土施不同浓度硒肥,叶片K、Ca、Mg、Zn、Fe含量呈现出波动式升降变化的特点,施硒显著提高嫩叶Zn含量,并显著降低老叶Ca、Fe含量,对叶片K、Mg含量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叶面硒肥对生菜(Lactuca sativa L.)镉胁迫的改善作用,通过盆栽试验,设置2个镉污染浓度(1 mg/kg,Cd1;3 mg/kg,Cd3)和3个叶面硒肥浓度(0 mg/L,Se0;1 mg/L,Se1;3 mg/L,Se3),研究了不同浓度叶面硒肥对生菜镉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①叶面硒肥的喷施可不同程度降低生菜对镉的吸收积累,较之Cd1+Se0处理,Cd1+Se1处理可显著降低生菜叶镉含量,降幅为26.29%;较之Cd3+Se0处理,Cd3+Se3处理下生菜叶镉含量显著降低49.05%。②喷施适宜浓度的叶面硒肥可不同程度提升生菜过氧化氢酶(CAT)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降低丙二醛(MDA)含量,Cd1+Se1处理下,生菜的CAT、SOD活性分别显著高于Cd1+Se0处理40.38%、68.71%,而MDA含量则显著降低44.48%;Cd3+Se3处理下,生菜的CAT、SOD活性较Cd3+Se0处理分别显著提升77.48%、51.70%,而MDA含量则显著降低48.90%。因此,喷施适量的叶面硒肥可明显提升生菜抗逆特性,进而有效阻控生菜对镉的吸收,其中土壤镉含量为1 mg/kg(Cd1)时,叶面硒肥喷施浓度以 1 mg/L效果最佳,土壤镉含量为3 mg/kg(Cd3)时,叶面硒肥喷施浓度以 3 mg/L效果为最优。  相似文献   

9.
叶面喷施硒肥对小麦籽粒及面粉硒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平平  马鸿翔  姚金保  张鹏 《核农学报》2019,33(11):2254-2260
为了探明叶面喷施硒肥对小麦籽粒及制粉各粉路硒含量的影响,本研究选用4个小麦品种,在拔节和抽穗期分2次喷施0.017%亚硒酸钠叶面肥,并对成熟期籽粒进行制粉,分析各粉路的总硒、无机硒和有机硒含量。结果表明,叶面喷硒对小麦籽粒和面粉的总硒、有机硒和无机硒含量的影响存在品种间差异。喷施硒肥后,4个小麦品种籽粒的总硒含量提高了26.4~35.8倍,但小麦籽粒产量无显著变化。皮磨粉、心磨粉、统粉、小麸和大麸5种粉路中,小麸的总硒含量最高,其次为大麸,皮磨粉、心磨粉和统粉的总硒含量较低。与硬质小麦相比,软质小麦出粉率低,面粉的总硒量损失较多。经制粉,对照和喷硒样本的总硒积累量分别损失52.97%~69.28%和36.73%~44.51%。对照样本中,各粉路的有机硒含量略高于无机硒含量;而喷硒处理样品中,除宁麦20的小麸外,各粉路的有机硒含量均略低于无机硒含量。本研究揭示了制粉粉路硒分布规律,这对于富硒小麦的加工利用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高温胁迫下硒硫互作对西兰花芽苗生理及萝卜硫素代谢的影响,以西兰花籽粒为试验材料,经单独喷施硫酸锌(ZnSO4)、亚硒酸钠(Na2SeO3)、二者联合喷施、以及结合高温胁迫下喷施处理,分析发芽期间西兰花芽苗主要生理生化指标并利用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萝卜硫素代谢关键酶基因表达的变化。结果表明,单独施用Na2SeO3可显著增加芽长和芽苗单株鲜重(P<0.05),有效缓解高温及ZnSO4对西兰花芽苗生长发育的抑制作用;发芽期间,相较单独喷施ZnSO4处理,西兰花芽苗经高温后联合喷施ZnSO4及Na2SeO3处理,其硒元素含量、总抗氧化能力、硫代葡萄糖苷含量、黑介子酶活性、异硫氰酸酯含量、萝卜硫素含量均显著提高(P<0.05),其中萝卜硫素含量相较单独喷施ZnSO4处理增加了39%。高温联合ZnSO4及Na2SeO3处理4 d的芽苗中MYB28、UGT74B1及ST5b基因表达量均较对照显著上调,而BoHMT1显著下调(P<0.05)。综上所述,西兰花芽苗经高温联合硒硫处理是富集萝卜硫素的有效方式,该研究结果为生产富含萝卜硫素的功能性芽苗菜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1.
适宜氮肥施用量显著提升夏季绿茶品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我国30%的茶园氮肥施用过量。氮肥过量施用不仅造成能源浪费和茶园土壤质量恶化 (如酸化、板结等),还使茶叶特别是绿茶增产提质边际效应逐渐下降。夏季绿茶品质 (尤其是香气) 往往低于春茶,但其产量却远大于春茶,因此,研究施氮对夏季绿茶的品质影响,为夏季绿茶提质增效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茶园氮肥长期定位试验位于浙江杭州,始于2005年。氮肥施用水平分别为0、119、285、474、569和712 kg/hm2。采集连续施用12年氮肥的茶树夏季新梢一芽二叶制成绿茶样。采用GB/T 23776—2018茶叶感官审评方法、茚三酮/福林酚-比色法、CN分析仪、氨基酸自动分析仪、顶空固相微萃取法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别对绿茶感官品质、氨基酸和茶多酚总量、氮含量、氨基酸组分以及香气组分进行检测分析。  【结果】  不同氮肥施用水平对绿茶香气影响较大。在施N 0~474 kg/hm2范围内,绿茶氨基酸总量随着施氮量增加而升高,在施N 474 kg/hm2时达到最高。施氮量提高到569和712 kg/hm2后,绿茶氨基酸总量降低,茶多酚总量升高,对应的酚氨比升高,而绿茶样品氮含量反而低于N 474 kg/hm2处理。在鉴定到的16种氨基酸组分中,大部分氨基酸含量在施氮量285和474 kg/hm2时达到最高,包括决定成品茶鲜爽味的茶氨酸、谷氨酸和天冬氨酸含量,而当施氮量超过474 kg/hm2时,这些氨基酸的含量开始下降。醇类、酮类、烯类、醛类、酯类以及其他香气化合物受氮素供应水平影响存在差异,主导绿茶呈香的醇类物质相对含量在施N 0~285 kg/hm2范围内,随着施氮量的升高而增加,其中以占醇类物质总量比重最高的β-芳樟醇和橙花叔醇变化最为明显。酮类香气化合物在不同氮素供应水平下变化趋势与醇类一致,但受氮素供应水平影响小于醇类。烯类香气物质对氮素供应水平的响应与醇类和酮类则完全相反,总量随着施氮量增加逐渐降低,而醛酯类等其他香气化合物在不同施氮水平下无规律性变化。  【结论】  茶园施氮量在285~474 kg/hm2时,有利于提高茶叶品质,决定成品茶滋味的茶氨酸、谷氨酸等氨基酸组分和主导绿茶呈香的β-芳樟醇和橙花叔醇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12.
天然富硒土壤上三种蔬菜对硒的吸收与转化差异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对硒 (Se) 不同敏感性蔬菜对天然富硒土 (Se ≥ 0.4 mg/kg) 中硒的吸收和转化差异,为富硒土壤生产富硒蔬菜提供理论与技术指导。【方法】以大蒜、芥菜和菠菜三种蔬菜为试验材料,在全硒含量为0.29、0.58、0.98、2.07 mg/kg的四种土壤上进行了盆栽试验 (依次标记为Se0.29、Se0.58、Se0.98、Se2.07),并测定四种土壤中不同形态硒的含量。芥菜和菠菜于生长40 d、53 d、68 d和82 d后取样,测定蔬菜可食部分硒含量;于生长97 d后收获,分为根部和地上部。大蒜于生长42 d、68 d、82 d、120 d后取样,测定地上部硒含量;于生长165 d后收获,分为根部、鳞茎和叶。测定供试蔬菜总硒含量、有机硒含量,计算不同硒含量土壤上蔬菜对硒的吸收和转化系数。【结果】三种蔬菜中芥菜的生长对土壤硒最为敏感,芥菜可食部位生物量鲜重以Se0.29处理最高,菠菜和大蒜均以Se0.58处理最高,与Se2.07处理均达显著差异。三种蔬菜地上部硒含量在整个生育期总体呈现增加的趋势,不同生育期均表现为大蒜 > 芥菜 > 菠菜。收获期三种蔬菜各部位的硒含量随着土壤硒含量 (0.29~2.07 mg/kg) 的增加而增加,表现为Se2.07 > Se0.98 > Se0.58 > Se0.29,Se2.07处理的菠菜地上部和地下部硒含量分别是其Se0.29处理的8.63倍和7.10倍,芥菜是12.25倍和23.29倍,Se2.07处理大蒜鳞茎和叶部硒含量是Se0.29处理的39.92倍和4.90倍;可食部位硒含量为大蒜 (7.25~289 μg/kg) > 芥菜 (1.22~14.9 μg/kg) > 菠菜 (0.73~6.30 μg/kg),均表现为地下部 > 地上部,Se2.07处理菠菜根部硒含量是茎叶的4.80倍,芥菜是12.06倍,大蒜是8.22倍。在富硒土壤Se0.98和Se2.07处理条件下,大蒜和芥菜能从土壤中富集硒,吸收系数是菠菜的3.06~8.47倍和1.58~5.8倍,均达到了富硒蔬菜标准 (≥ 0.01 mg/kg)。三种蔬菜可食部位有机硒含量占总硒比例为73.5%~84.7%,并随土壤硒含量的增加而增加,其中Se2.07与Se0.29处理差异显著;蔬菜硒含量不但与土壤总硒含量相关,而且与有效态硒含量呈显著正相关。【结论】蔬菜种类和土壤硒含量均影响蔬菜硒的吸收、转化和富集。三种蔬菜对土壤硒的敏感性以芥菜最强。蔬菜硒含量和可食用部位有机硒的转化率均随着土壤硒含量的增加而增加,与土壤总硒含量和有效态硒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富硒能力为大蒜 > 芥菜 > 菠菜,在天然富硒土壤上生长的大蒜和芥菜硒含量易达到富硒蔬菜标准,而菠菜未显示出富硒能力。因此,虽然土壤硒含量高影响了大蒜和芥菜的生长,但大蒜和芥菜具有较强的将硒转移到可食部位的能力,可作为富硒蔬菜生产。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喷施硅肥对茶树生长和茶叶品质的影响,以及硅在茶树中的累积和分布,为优质安全茶叶生产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室内盆栽与田间试验相结合的方法,供试硅肥为硅酸钠(Na2SiO3·9H2O)。室内盆栽试验设置7个硅喷施浓度:0、50、150、300、500、750、1500 mg/L,每7天喷施一次,共喷施3次。通过测定茶苗生物量、SPAD值、叶绿素荧光特性、植保素含量及气孔特性,以确定最佳喷施硅肥浓度。然后,以该最佳喷施浓度进行室内茶苗盆栽和田间试验,在室内试验中测定了茶苗不同部位和组织的硅含量,在田间试验中测定了茶园春、夏、秋季茶叶产量及新梢品质成分。【结果】喷施硅300、500 mg/L处理的茶苗地上部和根部生物量高于其他处理,幼苗叶绿素含量、叶片光化学猝灭系数(qP)、非光化学荧光淬灭系数(qNP)、表观电子传递速率(ETR)及植保素含量也高于Si0和其他处理,综合茶苗生长和生理指标结果,选用500 mg/L作为最佳硅喷施浓度。第一次喷施硅肥7天后,硅主要积累在叶部,从顶芽往下数的不同叶位硅含量分布为第3叶>第5叶>第1叶;第三次喷施7天后,第5叶硅含量显著高于第...  相似文献   

14.
硒对镉胁迫下寒地水稻镉含量与分配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研究施硒对不同镉污染土壤上镉在水稻各器官中的分配及稻米中镉含量的影响,探讨通过施硒降低水稻镉吸收量及在稻米中分配的可行性。【方法】采用盆栽试验,以垦鉴稻6号为材料,研究添加不同浓度镉(0、2、4和8 mg/kg土壤)的条件下,施硒(0、0.07和0.14 mg/kg土壤)对水稻不同器官镉含量和镉分配的影响。成熟期整盆收获,分别测定叶片、叶鞘、茎秆、根系和糙米、精米镉含量、硒含量和干物重,计算镉积累量和分配比例。【结果】1)当土壤镉浓度在0 4 mg/kg时,水稻各营养器官和糙米、精米中镉含量随土壤镉浓度增高而显著增加,但当土壤中镉浓度4 mg/kg时,糙米和精米中镉含量增加不显著。未施硒(Se0)时,Cd2(4 mg/kg)和Cd3(8mg/kg)处理糙米中镉含量分别为0.221 mg/kg和0.234 mg/kg,分别是Cd0处理的15.8和16.7倍,均超过我国国家食品安全标准中稻米镉的限量(0.2 mg/kg),精米镉含量未超过国家食品安全规定的限量,Cd3处理精米中镉含量最高,为0.174 mg/kg。2)相同镉浓度下,随着硒浓度的增加,水稻各营养器官和糙米、精米的镉含量和镉积累量均显著下降,糙米和精米的镉含量均低于我国国家食品安全规定的稻米镉限量,且Se2(0.14 mg/kg)处理优于Se1(0.07 mg/kg)处理。其中Cd1(2 mg/kg)浓度时,Se2处理的精米镉含量下降幅度最大,比Se0降低31.5%(P0.01)。3)镉在各器官中的分配比例为根系茎鞘稻谷叶片。随着硒浓度的增加,镉在根系中的分配比例增加,在地上部的分配比例减少,在稻壳中的分配比例增加,在精米中的分配比例下降。在Cd1浓度时,根系镉分配比例范围为60.9%67.8%,稻谷镉分配比例为12.6%13.8%;Se2处理稻壳中镉分配比例比Se0增加5.2个百分点,而精米中镉分配比例则下降了6.2个百分点。4)相同镉浓度下,随着硒浓度的增加,植株各营养器官干物重均增加,Se2处理对干物重的影响优于Se1处理。Cd1、Cd2和Cd3浓度下,Se2处理比Se0处理稻谷干物重分别增加了6.4%(P0.01)、5.2%(P0.05)和11.3%(P0.01)。【结论】施硒可降低镉污染土壤上水稻各营养器官和糙米、精米的镉含量,并能显著降低精米中镉的分配比例,保证稻米的食用安全性,尤其在Cd加入量为2mg/kg土浓度下,施硒效果最显著,以施Se量为0.07 mg/kg处理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5.
适量施磷有效提高苋菜对镉污染土壤的修复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土壤性质和化肥施用均影响作物对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效果。探究不同磷肥施用量对苋菜镉 (Cd) 吸收和累积的影响,为通过养分管理减少作物对重金属的积累提供依据。  【方法】  以苋菜 (Amaranshus mangostanus L.) 为供试作物,以黄棕壤和赤红壤为供试土壤进行盆栽试验。在两个供试土壤中,加入分析纯CdCl2?2.5H2O (Cd 15 mg/kg土), 平衡一个月后,用于苋菜栽培。设置5个磷肥(P)施用水平:0 (CK)、50、100、200、400 mg/kg土,以磷酸二氢铵 (分析纯) 加入。苋菜生长45天后收获,调查地上部和根部生物量,分析其磷、镉含量,并测定土壤中DTPA提取的有效态Cd含量。  【结果】  施用磷肥能提高苋菜的生物量,随着施磷量的增加,苋菜生物量也随之增加,且各处理均与CK处理差异显著。在黄棕壤上,苋菜地上部生物量增幅为9.2%~39.0%,根部为4.0%~15.0%;在赤红壤上,苋菜地上部增幅为7.7%~46.0%,根部为10.0%~100.0%。苋菜Cd含量与CK处理相比均显著降低,在黄棕壤上,苋菜地上部和根部Cd含量的降幅分别为7.4%~50.2%和7.9%~58.8%;在赤红壤上,降幅分别为9.9%~55.8%和21.7%~66.0%。苋菜Cd累积量与CK处理相比均呈上升趋势,黄棕壤上苋菜地上部和根部Cd累积量的增幅分别为36.2%~54.3%和7.4%~38.9%;在赤红壤上,增幅分别为34.3%~62.8%和5.4%~55.4%。当施磷量为P 50 mg/kg土时,苋菜地上部、根部在黄棕壤和赤红壤上的Cd累积量均最大。施磷降低了土壤中镉的生物有效性。随着施磷量的增加,土壤有效态Cd含量显著降低,黄棕壤上的降幅为0.9%~7.2%,赤红壤上的降幅为1.2%~7.9%。植株体内Cd含量与磷含量之间存在一定的负相关性。  【结论】  施用磷肥显著提高苋菜的生物量,同时降低土壤中有效态镉的含量。虽然施磷肥显著降低了苋菜地上部和根部的Cd含量,但显著提高的生物量有效增加了苋菜对土壤Cd的总吸收和累积量,提高了其对镉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效率。盆栽结果表明,在镉浓度为15 mg/kg 土的黄棕壤和赤红壤上,磷肥施用量为50 mg/kg土时修复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6.
氮磷钾对春茶光合生理及氨基酸组分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当前为追求茶园高产盲目施肥、滥用化肥造成生态环境破坏的现象较为严重,因此如何合理施肥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通过研究氮、磷、钾不同水平及其配比对春茶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胞间CO2浓度(Ci)和水分利用效率(WUE)等光合生理指标和春茶新梢氮、磷、钾含量,氨基酸总量及其组分的影响,为茶园平衡施肥和精准施肥提供理论指导。【方法】采取单因素试验设计,设氮、磷、钾各3个水平及其配比和对照,共14个处理(N1、N2、N3、P1、P2、P3、K1、K2、K3、NP、NK、PK、NPK、CK),在茶树新梢长至1芽3叶时采样,用Li-6400便携式光合测定仪测定茶树的光合生理指标,用氨基酸自动分析仪测定春茶氨基酸总量及组分含量,分别采用凯氏定氮法、钒钼黄比色法和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茶树新梢的全氮、全磷和全钾含量。分析不同施肥处理对茶树光合生理指标和春茶氨基酸总量及其组分的影响,并通过逐步回归分析建立Pn与茶树新梢氮、磷、钾含量,Tr、Gs和Ci的回归方程。【结果】NPK处理茶树Pn比CK提高9.70%;P2、P3和NPK处理的Tr显著增加,比CK分别提高10.60%、14.92%、14.25%;NPK处理的Gs显著增加,比CK高23.15%,同时Gs随不同施肥水平表现出与蒸腾速率较一致的趋势,二者的相关性极显著;Ci随氮、磷、钾施用量的增加而上升;WUE随氮、磷、钾施用量的增加而下降。NPK处理的茶树新梢的氮、磷含量较高,相同施肥处理的茶树新梢的磷含量低于氮、钾。逐步回归分析显示,茶树新梢磷含量,Ci和Gs对Pn的直接作用较大,直接通径系数分别为0.3688、-0.8139和0.4677,Pn=12.955+26.624P-0.087Ci+38.233Gs;NPK处理下春茶氨基酸总量及茶氨酸、天冬氨酸、苏氨酸、丝氨酸和胱氨酸等主要氨基酸组分的含量分别比对照提高了27.88%、26.60%、35.78%、35.06%、24.41%和24.41%,与对照差异显著。【结论】新梢磷含量和气孔导度对春茶净光合速率的提高有直接的促进作用,而胞间CO2浓度对净光合速率有一定的消减作用。氮磷钾配施可显著提升茶树新梢叶片的气孔导度并保证茶树新梢中较高的磷含量,从而提高了茶树的净光合速率。氮磷钾肥配施能显著提高春茶氨基酸总量及其组分含量,提高了春茶的品质,表明茶叶中氨基酸总量和茶氨酸等重要组分含量的提高是氮、磷、钾营养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氮磷钾配合施用可以提高春茶的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究长期干旱胁迫下不同施钾水平对油菜生长、籽粒品质、钾素利用的影响,旨在明确不同钾肥水平下油菜通过调节生长和营养分配应对干旱胁迫的机制,为油菜抗旱栽培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以抗旱油菜品种油研57和干旱敏感品种川油36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土培试验,每盆装风干土10 kg,设置K2O施用量0、80和160 mg/kg土3个水平,并于花期开始控制土壤水分保持45%~50%最大田间持水量直至油菜收获,分别记为DK0、DK80、DK160,以施K2O 80 mg/kg土,全生育期保持65%最大田间持水量作为对照,记为CK,对比不同施钾水平下油菜生长、产量、籽粒品质和钾素利用特征的差异。  【结果】  干旱胁迫严重抑制油菜生长,与DK0处理相比,两个油菜品种在DK80和DK160处理下根干重、总根长、根表面积、干物重和籽粒产量均显著增加。干旱胁迫导致油菜品质降低,与DK0处理相比,DK80和DK160处理下油研57籽粒油酸含量显著增加且芥酸含量显著降低。干旱胁迫引起油菜叶片早衰,花期早衰落叶钾分配比例显著增加并呈DK160 > DK80 > DK0的趋势 (P < 0.05),角果皮和茎钾分配比例大幅降低并呈DK160 < DK80 < DK0 (P < 0.05) 的趋势,导致油菜钾素利用效率显著降低。与川油36相比,抗旱品种油研57根、茎和角果皮维持较高钾分配比例,表现出更高的钾素利用效率,在干旱缺钾条件下籽粒产量和油酸含量显著高于川油36。  【结论】  干旱胁迫导致油菜根系生长受抑制,叶片早衰,进而影响产量和菜籽油品质。增施钾肥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干旱的不利影响,提高钾素在叶片中的分配率,提高油菜籽粒中油酸含量并降低芥酸含量,从而提高籽粒品质。由于干旱胁迫引起油菜叶片早衰,大量钾素随叶片脱落未被再利用导致钾素利用效率降低。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叶面喷施锌、硒肥对谷子叶片抗氧化酶活性以及锌、硒在籽粒积累的影响,为谷子生产中合理施用锌、硒肥以及开发富锌富硒谷子提供参考。   【方法】   在2016—2017年,以冀谷21为试材进行田间小区试验。分别设3个锌水平 (0、2.25、4.50 kg/hm2) 和3个硒水平 (0、30、60 g/hm2),共组成7个处理分别为对照 (Zn0Se0)、单施低硒 (Zn0Se1)、单施低锌 (Zn1Se0)、低锌低硒 (Zn1Se1)、低锌高硒 (Zn1Se2)、高锌低硒 (Zn2Se1)、高锌高硒 (Zn2Se2),随机区组排列。分析了谷子叶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过氧化物酶 (P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 (GSH-Px) 的活性,籽粒锌硒含量以及谷子产量。   【结果】   喷施锌、硒对叶片SOD、POD和GSH-Px活性影响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在低锌 (2.25 kg/hm2) 水平下,随着硒肥施用量的提高,SOD与GSH-Px活性均呈现出先升后降的趋势,且在低锌低硒配合处理下酶活性均达到最高。在低硒 (30 g/hm2) 水平下,随着锌肥施用量增加,SOD与GSH-Px活性先升后降。高锌高硒配合不利于叶片抗氧化酶活性的提高。喷施锌、硒对籽粒锌、硒的吸收影响极显著。单施锌、单施硒可显著提高籽粒Zn、Se含量。低Zn水平下,配施低Se提高了籽粒Zn含量,配施高Se则降低Zn含量。低Se水平下,配施Zn可提高籽粒的Se含量,而高Se水平下,提高Zn水平对籽粒Se含量没有显著影响。低锌低硒 (Zn 2.25 kg/hm2、Se 30 g/hm2) 对产量提高效果最好。   【结论】   叶面喷施Zn和Se可以显著提高叶片中的抗氧化酶活性,但是同时喷施Zn和Se,需注意喷施浓度。喷施低锌低硒 (Zn 2.25 kg/hm2、Se 30 g/hm2) 有利于提高谷子叶片抗氧化酶活性、籽粒锌硒含量与产量,Se和Zn有一定的协同效应。喷施高量Zn对Se的吸收没有显著的副作用,但是高锌时再喷施高Se则抑制籽粒Zn的吸收。  相似文献   

19.
不同价态硒缓解小油菜镉胁迫的生理机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硒有利于提高植物对环境胁迫的抗性,缓解植物受到的非生物胁迫。研究不同价态硒对小油菜缓解重金属镉胁迫的影响,可为治理农田土壤重金属镉污染提供参考。 【方法】 采用盆栽试验,选取三种价态硒,分别为硒代甲硫氨酸 Se (–2)、亚硒酸钠 Se (+4) 和硒酸钠 Se (+6),硒浓度均为 1 mg/kg,设置镉胁迫浓度 0、低浓度镉 (2 mg/kg) 和高浓度镉 (5 mg/kg),共计 12 个处理,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植物的镉含量,分析调查了对小油菜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 【结果】 未加外源镉时,与对照 (CK0) 相比,各价态 Se 均能显著促进小油菜生长,且 Se (–2) 处理对小油菜生物量、株高、根长的促进效果优于无机硒 Se (+4) 和 Se (+6) 处理;低浓度镉胁迫下,与对照 (CK2) 相比,经 Se (–2) 和 Se (+4) 处理后,小油菜地上部镉含量分别降低 13% 和 5%,而 Se (+6) 处理却增加了 25%;在高镉胁迫下,与对照 (CK5) 相比,经 Se (–2) 和 Se (+4) 处理后,小油菜根部及地上部镉含量降幅可达 13%~41%,而 Se (+6) 处理后,小油菜根部及地上部镉含量分别增加了 38% 和 17%。当存在镉胁迫时,施用 Se (–2) 和 Se (+4) 处理可有效提高植物体内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过氧化物酶 (POD) 和过氧化氢酶 (CAT) 等酶的活性,增加小油菜叶片内抗坏血酸 (AsA) 和还原型谷胱甘肽 (GSH) 的含量,但Se (+6) 降低了其抗氧化酶的活性,减少了小油菜叶片中 AsA、GSH 的含量。 【结论】 在镉胁迫下,Se (–2) 在促进小油菜生长、抑制镉在小油菜体内的积累及增强小油菜生理特性方面的作用均优于 Se (+4) 和 Se (+6)。因此,Se (–2) 处理最能有效缓解小油菜镉胁迫,Se (+4) 次之,Se (+6) 却增加了镉对小油菜的胁迫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以海藻提取物和亚硒酸钠为原料,采用抗坏血酸还原法制备了海藻多糖–纳米硒(APS-SeNPs),以期为富硒大米生产提供高效的富硒肥料。【方法】采用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法优化APS-SeNPs的制备工艺;借助傅里叶红外光谱、透射电镜和表面张力仪对APS-SeNPs进行表征。通过开展大田试验,探究0、5、25mg/L APS-SeNPs叶面喷施对粳稻‘洛稻998’和籼稻‘川香优2号’硒累积的影响。【结果】1) APS-SeNPs的最佳制备工艺:硒添加量2800 mg/L,亚硒酸钠与抗坏血酸的摩尔比19∶100,反应温度32℃,时间20 min。APSSeNPs粒径为38.94 nm,Zeta电位为–52.17 mV。红外分析结果表明,海藻多糖与纳米硒形成了新的Se—O化学键。APS-SeNPs的表面张力为46.23 mN/m,显著低于Na2SeO3。APS-SeNPs在水稻叶片上的持液量为6.28mg/cm2,而Na2SeO3只有3.94 mg/cm2。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