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1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10篇
林业   2篇
农学   8篇
基础科学   7篇
  13篇
综合类   71篇
农作物   5篇
水产渔业   12篇
畜牧兽医   20篇
园艺   52篇
植物保护   13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3篇
  1983年   1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枣树开花多坐果少(自然坐果率仅1%)的现状,设计了一款枣树环割机械。由于环割刀具的性能直接关系到切割效率,因此采用商业软件ANSYS对环割刀具进行静力学和动力学分析,并基于有限元法求解环割刀片动力学方程,得到环割刀片前4阶固有频率和振型。分析了刀具应力、应变和振型,结果表明:环割刀具边缘齿处承受较大应力,产生较大的应变及振动位移,容易出现发生疲劳损坏。本研究结果可为环割机刀具设计、制造和稳定运行提供理论依据及工程应用方法,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工程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基于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采自沅水支流無水的137尾样本,使用耳石和鳞片为年龄鉴定材料,对银鮈(Squalidus argentatus)的年龄结构和生长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研究样本体长范围为40~115 mm,优势体长组为60~100 mm(占86.1%);体重范围为1.1~23.6 g,优势体重组为3~12 g(占77.4%);共4个年龄组,1龄和2龄为优势年龄组(占93.2%)。体长和耳石半径为直线正相关,L=-9.062+258.896×R(n=132,r2=0.773);体长-体重关系方程为:W=8.557×10~(-6)×L3.134(r2=0.974,n=137),银鮈为异速生长鱼类;以退算体长拟合的von Bertalanffy方程为:Lt=177.7(1-e-0.235(t+0.193))(r2=0.909),Wt=96.1(1-e-0.235(t+0.193))3.13。估算的拐点年龄为4.7龄,对应的体长体重分别为120.9 mm和28.7 g。研究表明耳石是银鮈较好的年龄鉴定材料。沅江银鮈的年龄结构趋于简单,面临较大的捕捞压力,渔业主管部门应为保护其种质资源制定相应的措施。  相似文献   
3.
选取9%阿维菌素·唑虫酰胺悬浮剂2 000倍、3 000倍、4 000倍液对柑橘锈壁虱进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9%阿维菌素·唑虫酰胺悬浮剂2 000~4 000倍液对柑橘锈壁虱防治效果较好,药后1~28 d防效在98%以上,速效性好,持效期长。与对照药剂1.8%阿维菌素乳油3 000倍、200 g/L丁硫克百威乳油2 000倍和15%唑虫酰胺悬浮剂4 000倍比较,药后1 d、7 d、14 d、21 d和28 d,各处理与3个对照药剂的防效相当。试验剂量范围内未发现药剂对柑橘产生药害,也未发现对天敌有不利影响,可以在生产上应用。  相似文献   
4.
为明确近年四川省石棉县黄果柑果实田间普遍发生的果面病斑的致病菌,2016年12月在当地采病果为试验材料进行病菌分离,并对分离菌株进行形态学鉴定、分子鉴定及致病性测定。结果表明,分离共获得12株真菌,5株为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5株为互隔交链格孢菌Alternaria alternata,2株为果生刺盘孢菌C. fructicola。分离获得的胶孢炭疽菌株和互隔交链格孢菌株均能侵染果实和叶片形成病斑且与田间病斑基本一致,两者是生产中石棉县黄果柑果面病斑的致病菌。  相似文献   
5.
利用进口加系肉用型西门塔尔优秀后代和美加系优秀种公牛冻精生产胚胎,改良本地肉牛,有利于高效地利用引进种质,加快我国肉牛品种改良的速度。目的:本文评估实施胚胎生产过程中,供体母牛在放牧中导致焦虫病,对胚胎生产结果及冻胚移植成功率影响。方法:本文选择40头10-16月龄加系西门塔尔种母牛进行超数排卵处理生产体内胚胎。在超排处理过程,其中17头放牧的供体牛出现焦虫病症状。对照组为24头舍饲健康供体牛。两组牛产的胚胎冷冻后,分别解冻和移植了30(焦虫病组)和26(对照组)枚胚胎。结果表明两组牛只获取的胚胎总数差异不明显,但发病牛只生产可用胚率和冻胚移植成活率均明显低于健康牛只。结论:焦虫病极易导致牛只体温升高,超过39.5℃将会严重影响胚胎的产量和质量。  相似文献   
6.
不同行距配置方式对夏玉米冠层结构和群体抗性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为探究行距配置方式对冠层微气象因子及群体抗逆性的影响,明确夏玉米适宜的行距配置方式,在方城和辉县设置大田试验,以3个不同株高类型的玉米杂交种为材料(中秆品种郑单958、高秆品种先玉335和矮秆品种512-4),设置2个种植密度(60 000株hm–2和75 000株hm–2),研究了5种行距配置方式(50 cm、60 cm、70 cm、80 cm等行距和80 cm+40 cm宽窄行)下冠层结构和群体抗逆性的变化。结果表明,不同株高类型杂交种在相同密度下,随行距扩大,株型变得松散,穗部叶片叶向值减小,并偏离种植行,向种植行垂直方向发展,冠层温湿度降低,群体抗逆性增强,但冠层光照截获率降低,产量也随之减少。对比发现,不同品种和密度下,60 cm等行距能够较好地协调冠层微气象因子与玉米产量的关系,叶片分布适宜,冠层温湿度和光能分布合理,显著提高了中下部的光能截获率,病虫害和倒伏的发生率较低,获得最高产量的频率最高,且适宜机械化田间作业,建议作为适宜黄淮海地区推广的种植方式。  相似文献   
7.
以点柄乳牛肝菌为研究对象,在2种培养基上采用调整pH的单因子试验,检测不同pH对点柄乳牛肝菌菌丝生长速度与菌丝生物量的影响,分析纤维素酶和漆酶活性在不同培养基不同pH条件下的变化趋势,筛选出最适的pH与培养基,为点柄乳牛肝菌的菌根化育苗提供依据.试验结果表明:点柄乳牛肝菌在马铃薯培养基(PD)中各pH处理的菌丝生物量明显高于麦芽浸膏培养基(MMN)的菌丝生物量,pH 5.6时的菌丝生物量最多,为1.73 g/L.pH 5.6的PD培养基中,点柄乳牛肝菌纤维素酶和漆酶活性较高,2种酶的活性最高分别可达1.603 U/mL和0.681 U/mL.在pH 5.8的MMN培养基中,2种酶的活性最高可达1.518 U/mL和0.715 U/mL.结合菌丝生物量与2种酶的活性变化可知,pH 5.6的PD培养基为最适培养条件.  相似文献   
8.
玉米种子成熟度对其活力及F_1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中国河西制种基地玉米种子成熟度与种子活力、F_1产量之间的关系,为确定适宜收获期、避免种子遭受早霜冻、确保种子质量安全提供指导。【方法】采用大田试验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选用偏马齿型豫单603杂交种子和偏硬粒型豫单606杂交种为材料,从授粉后40 d开始采收果穗,每隔5 d测定一次籽粒乳线发育、籽粒含水量、百粒重、种子发芽率和浸出液电导率,并检测F_1田间表现及籽粒产量,研究玉米种子成熟度对种子活力和F_1产量的影响。【结果】豫单603和豫单606 2个杂交种乳线出现时间和发育程度存在较大差别,整体表现为豫单603乳线出现晚、消失早,而豫单606乳线出现早、消失晚。授粉后40 d,豫单606乳线位置达0.16,而豫单603尚未出现,二者在授粉后65 d时乳线位置接近0.50,此时,豫单603和豫单606籽粒含水量分别为31.66%和35.09%;授粉后40 d,豫单603的籽粒含水量高于豫单606;授粉后45 d及以后二者的籽粒含水量呈相反趋势;生理成熟时,豫单603(授粉后75 d)的籽粒含水量26.71%,豫单606(授粉后80 d)的籽粒含水量为27.00%。随着种子成熟度的提高,杂交种子F_1的发芽率不断提高,生理成熟时达到最大。授粉后40d,2个品种的杂交种子F_1已具有一定发芽能力。授粉后75 d,豫单603达到生理成熟时,标准发芽率96.67%;豫单606授粉后80 d生理成熟,发芽率98%。种子简化活力指数随成熟度增加而提高,2个杂交种在授粉后65 d达到最大,分别为5.89和8.70,之后略有下降。与标准发芽率一致,2个杂交种人工加速老化发芽率也随成熟度提高而上升。授粉后40 d,种子成熟度低,老化发芽率分别为58.33%和54.67%;生理成熟时,豫单603老化发芽率90.00%,豫单606为92.33%。田间出苗率、整齐度、干物质积累量和F_1产量均随种子成熟度提高而上升,至生理成熟时达到最大,但豫单603和豫单606生理成熟期收获的杂交种子F_1的产量与授粉后65 d收获的杂交种子F_1的产量均无显著性差异,表明2个品种在授粉后65 d时收获的杂交种子F_1均可获得较高的幼苗素质和籽粒产量。【结论】在河西张掖玉米制种区,雌穗授粉后65 d,籽粒乳线在1/2位置左右,籽粒含水量30%—35%,可作为玉米种子适宜收获期,比目前生产上(乳线基本消失)提前15 d左右,不仅有利于争时晾晒防冻害,同时可获得高活力种子。  相似文献   
9.
刺鲃鱼卵营养成分分析及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对刺鲃(Spinibarbus caldwelli)鱼卵的营养品质进行评价,本试验采用常规方法对刺鲃鱼卵的一般营养成分含量、氨基酸组成、脂肪酸组成和微量元素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刺鲃鱼卵(鲜样)中粗蛋白质含量为27.66%、粗脂肪含量为3.18%、水分含量为64.26%、粗灰分含量为3.09%。刺鲃鱼卵共检测出17种氨基酸,其中必需氨基酸(EAA)7种,非必需氨基酸(NEAA)10种,总氨基酸(TAA)含量为23.21%,EAA含量为9.28%,NEAA含量为13.93%;EAA构成比例符合FAO/W HO标准,分别以氨基酸评分(AAS)和化学评分(CS)进行评价,其第一限制性氨基酸均为蛋氨酸+半胱氨酸,第二限制性氨基酸均为苯丙氨酸+酪氨酸。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为59.26%。刺鲃鱼卵共检测出11种脂肪酸,其中3种饱和脂肪酸(SFA)、3种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5种多不饱和脂肪(PUFA),分别占脂肪酸总量的22.68%、48.40%、28.93%;C20∶5n-3(EPA)+C22∶6n-3(DHA)占脂肪酸总量的8.53%。刺鲃鱼卵中微量元素铜、锌、铁、锰、硒含量丰富,其中锌、铁含量分别高达90.986 5、31.386 3 mg/kg。由此得出,刺鲃鱼卵营养丰富,有较高的综合开发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在主养草鱼种的池塘中,试验池每周将珍珠蚌内脏发酵物拌入饵料中投喂1 d,上下午各投喂一次,添加量为料重的1%,而对照池不添加,经五个月的生长对比试验,试验组草鱼种的平均增重率、特定生长率、饲料效率、采食量较对照组分别提高了36.02%、15.36%、14.96%和45.16%。饵料利用率提高16.49%。实验塘草鱼生长速度比对照塘快66.94%,成活率高19.89%,平均增加经济效益7 500元/hm2以上。实验表明在主养草鱼种的配合饲料中定期添加珍珠蚌内脏发酵物,可以显著地促进草鱼种的生长、可以提高饲料效率和成活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