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农学   1篇
  8篇
综合类   11篇
农作物   11篇
植物保护   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长武塬区苹果园和农田相互转换的深层土壤水环境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长武塬区苹果园和农田相互转换后0~1 000 cm土壤含水量特征,分析了苹果园土壤干燥化和苹果园转换为农田后土壤水分的恢复效应。结果表明:2、7、17、23、29 a苹果园200~1 000 cm的平均土壤含水量分别为22.8%、21.4%、16.8%、15.4%、14.9%。500~1 000 cm土层中,29 a苹果园平均土壤含水量(14.5%)高于23 a的果园(13.3%);17~29 a的苹果园均表现为轻度干燥化;基于苹果园和农田转换后土壤水分变化情况估算,苹果园最大种植年限为21 a。苹果园转换为农田1、5、10 a后,农田200~1 000 cm土层土壤含水量分别为:15.3%、15.7%和16.2%,恢复到土壤稳定湿度以上的土层厚度分别为140 cm(1 a)、220 cm(5 a)和400 cm(10 a)。  相似文献   
2.
山东茶园土壤高活性解钾细菌的筛选鉴定及肥效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筛选到适合山东茶园土壤环境的解钾菌株,以提高土壤钾素的高效转化效率,本研究经过菌株富集、分离、纯化等步骤,从山东茶园土壤中分离出9株解钾细菌。通过有效钾含量比较和菌株分类,筛选出1株活性最强菌株K2,经鉴定K2菌株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发酵试验表明,菌株K2最适宜生长的条件为pH值6.0,温度35℃,以麦芽糖、淀粉、玉米粉为碳源,酵母膏为氮源。施用该菌剂后土壤速效钾和速效磷含量比对照最大分别提高28.40%和28.49%。茶叶产量最大提高36.30%,同时茶叶中氨基酸含量显著增加,酚氨比值降低,有利于茶叶品质的提升。菌株K2可能是一株茶园土壤高效解钾细菌,可作为后续进一步研究茶园专用微生物菌剂的参考。  相似文献   
3.
控释肥对茶园生态环境及茶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在山东茶园中分别施用茶树专用控释肥CRF(N-P2O5-K2O=25-4-11)和普通肥料CCF(尿素+复合肥+碳酸氢铵),其中CCF处理年施入纯氮量为504 kg/hm2,CRF处理设置3个水平:CRF1、CRF2和CRF3,其肥料施用量按纯氮计算分别为CCF的100%、80%、50%。两年大田试验结果表明:(1)CRF能显著提高N、P元素的有效利用,减少茶园氮磷用量;(2)CRF能显著提高茶叶产量,特别是春茶产量,同时能降低春季鲜叶酚/氨比,进一步提高山东春季绿茶品质;(3)试验茶园适宜的CRF年施用量为1 005 kg/hm2,其它茶园可以此为参照,结合土壤肥力和茶叶产量实际情况确定最佳施用量。  相似文献   
4.
在山东两年生幼龄茶园中分别施用金正大茶树专用控释肥CRF1(N—P2O5-K2O=25—4-11)、CRF2(N—P2O5-K2O=20—6—14)和普通肥料CCF(尿素+复合肥+碳酸氢铵),其中CCF处理年施入纯氮量为100.8kg/hm2,CRF1处理设置3个水平CRF1—1、CRF1—2和CRF1—3,其肥料施用量按纯氮计算分别为CCF的100%、80%、50%;CRF2处理设置2个水平CRF2—1、CRF2—2,其肥料施用量按纯氮计算分别为CCF的100%、50%。大田试验结果表明:(1)、CRF1—1和CRF2—1在春、夏季显著提高土壤中有效氮、磷、钾含量;但在秋季,所有处理均表现出营养元素供应不足的现象;(2)、控释肥处理能显著增强茶树光合速率,增加百芽重,同时提高氨基酸含量,降低酚/氨比,进一步提高山东绿茶品质;(3)、山东幼龄茶园肥料施用量偏少.席在CR砣-1处坪的基础上继续试验来确定最佳浓肥量.  相似文献   
5.
长武塬区土壤热状况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分析长武塬区农田生态系统内的土壤热状况来探讨该系统地气界面的能量传递的过程和特征,为陆面过程及大气边界层的研究提供参考。根据2008年气象观测资料,本研究从反照率、温度梯度、土壤热通量及其与辐射的相互关系等方面进行研究,从而分析土壤热状况月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1)除10~20 cm层外,各层月变化在5月份及6月份上旬最小,11月份下旬到次年2月上旬一直维持在较高水平,且变化不大;(2)土壤热通量月变化趋势与土壤温度表现负相关;(3)反照率在1月份达到年最大值0.66,3-9月份变化不大,在9月份达到最低值0.14;从10月份开始,上升趋势明显,直到次年1月份;(4)在日变化中净辐射持续增强和减弱两个时间段内,同一辐射强度对应的热通量值相差较大,土壤热通量延迟不明显。增强时段的相关性(R12=0.766)小于减弱时段的相关性(R22=0.799)。农田生态系统中土壤热通量和净辐射的相关性远远高于林地,低于草地和稀疏灌层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6.
为进一步探究茶树不同嫩度的嫩枝插穗根系和地上部生长适宜的生根剂处理时间及内源激素水平,本试验以3年生台茶12号嫩枝为试验材料,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分析了嫩梢不同部位IAA、ZR、GA3和ABA含量,同时研究了生根剂处理时间对插穗茎基部激素含量和茶苗扦插快繁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茶树嫩枝顶部一芽一叶至一芽二叶初展梢(BL1)、半功能叶(L2)、第1片功能叶(L3)及其茎段(S1)、第2片功能叶(L4)及其茎段(S2)、第3片功能叶(L5)及其茎段(S3)、第4片功能叶茎段(S4)中,叶片内IAA和ABA以第2片功能叶含量最高,ZR以第3片功能叶含量最高,GA3含量则随叶片成熟度增加而增大。茎段S1—S3中IAA含量显著高于S4,而ABA含量则为S1显著高于S2—S4。浸泡100βmg·L-1 ABT-1号生根剂会显著提高插穗茎基部IAA含量,并使IAA/ABA和(IAA+ZR+GA3)/ABA值增至1.0左右,从而有利于生根。其中,保留顶梢带1片和2片功能叶的插穗(F1-1、F2-1)在浸泡生根剂前期1βh内IAA含量快速增加,且IAA/ABA和(IAA+ZR+GA3)/ABA值可增至1.0以上,其他插穗则在浸泡生根剂4βh后上述3个指标达到最大值。F1-1、F2-1浸泡生根剂0.5~1βh,摘除顶梢带1片功能叶的插穗(F1-2)浸泡生根剂4βh,F2-2、F3-1、F3-2浸泡生根剂3~4βh,IAA含量达到较高水平,而且IAA/ABA和 (IAA+ZR+GA3) /ABA值可增至1.0左右。出苗时,平均根系活力、平均生根条数和平均茎粗增加值的最大值出现在浸泡生根剂0~2βh内,其他根系和地上部生长情况以浸泡生根剂4βh表现较好。  相似文献   
7.
茶园土壤高活性氨化菌的筛选鉴定及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过菌株富集培养、分离纯化等一系列步骤,从山东茶园土壤中分离出33株氨化细菌菌株。经过活性比较和菌株分类,从中选出3株不同种属的高活性菌株。通过对其进行形态特征、生理生化指标的测定及16 S rDNA测序,初步鉴定菌株SNT3属于芽孢杆菌属,菌株SNT6属于微小杆菌属,菌株SNT33属于不动杆菌属。同时对菌株的生长环境以及氨化活性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菌株SNT3、SNT6和SNT33适宜的pH依次为5~8.5、6~8.5、5~7;3株菌株的最适宜生长温度为35℃;在氨化能力方面,菌株SNT3高于菌株SNT6、SNT33。  相似文献   
8.
为建立一套基于电子鼻检测技术的茶叶原料农药残留快速诊断方法,试验以一芽二叶茶树鲜叶为材料,分别喷施菊酯类杀虫剂农药和广谱除草剂类农药,通过电子鼻技术进行传感器优化、各农药PCA模式识别并建立单一农药不同浓度预测模型.(1)试验采用LA分析方法进行分析,确定了最优传感器列阵.(2)采用PCA模式识别对两大类农药进行定性分析,6种农药表现较强区分度;其中杀虫剂类与除草剂类农药组间、除草剂类农药组内差异极显著.(3)通过主成分分析法进行浓度定量分析,采用PLS建立各农药浓度回归预测模型;通过各农药预测与实测浓度值线性拟合加以检验,6种农药的浓度预测值与实测值间相关系数高、估计标准误差较小.通过田间试验检验,电子鼻浓度预测准确率在85%以上,电子鼻技术在茶叶原料农残快速诊断运用中具备较强灵敏度.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讨日照茶区松茶间作模式对‘黄金芽’幼苗生长变化规律以及品质的影响,本试验设置松茶间作及常规露天栽培两种模式,测定不同模式下的茶苗生长势、光合作用、叶色、日灼伤、新梢叶片生化成分等指标。结果表明,‘黄金芽’茶苗在松茶间作模式下的生长状况整体优于露天,其新梢叶片净光合速率、长度、百芽重以及株高、冠幅、基部茎粗等指标均高于露天,但新梢最早萌发期稍迟于露天,叶色黄化程度稍低于露天。栽种11个月后的茶苗成活率(74. 5%)显著高于露天(14. 6%)。同时,松茶间作茶苗新梢日光灼伤程度明显轻于露天,最高叶温(37. 51℃)低于露天(43. 13℃),且叶温超过35℃的时长也仅为露天的1/4。松茶间作模式下的‘黄金芽’新梢叶片水浸出物(45. 66%)、茶多酚(18. 33%)、酚氨比(5. 75)显著高于露天,而游离氨基酸、咖啡碱含量与露天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0.
介绍东港市保护地旱黄瓜高产栽培技术,包括品种选择、育苗、温度和光照管理、水肥管理以及其他注意事项,以为该种植模式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