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试验通过对卷羽性状遗传特性和卷羽、半卷羽差异及对不同羽色卷羽、半卷羽鸡的候选基因KRT75序列SNP分析,为进一步对卷羽性状基因的定位和卷羽、半卷羽鸡的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以纯系黄色卷羽麒麟鸡和片羽怀乡鸡为素材,正反交构建F2代资源群体,对24周龄卷羽、半卷羽和片羽鸡背羽、颈羽、翅膀主翼羽和翼肩羽观察并绘制背羽羽轴弯曲程度散点图。随机抽取25周龄黄羽、白羽麒麟鸡和贵妃鸡各10只,F1代黄羽半卷羽鸡25只,以及白羽麒麟鸡×贵妃鸡杂交F1代黑羽半卷羽鸡15只的血样提取DNA,设计引物,PCR扩增纯化后测序,Chromas 2.22和DNAMAN软件用于分析测序峰形图和序列比对。结果显示,杂交F1代正交组127只,反交139只,不论公、母表型较一致,无外显率不同,均呈现轻度卷羽(半卷羽),F1代间交配产生的F2代资源群体:卷羽鸡55只,半卷羽鸡106只,片羽鸡68只,公、母鸡均有卷羽,经过卡方适合性检验符合孟德尔遗传分离比1∶2∶1(P>0.05),因此初步验证了控制卷羽基因F呈常染色体不完全显性遗传;卷羽、半卷羽鸡羽毛均背离皮肤向上弯曲,卷羽趋势线直线斜率是半卷羽的3.5倍;白羽和黄羽麒麟鸡外显子5处均不存在69 bp缺失,此69 bp发现3个SNPs:T71C、T83C、C95T,其中片羽鸡无突变,黄羽和白羽麒麟鸡均为纯合子,黄羽半卷羽鸡2个位点为杂合子,黑羽半卷羽鸡3个位点均为杂合子;外显子6处检测到了2个SNPs分别为T662C和T770C,仅在黑羽半卷羽鸡中为杂合子,其他均为纯合子,单倍型分析从60个个体中检测到了9种单倍型,hap1/hap1纯合型是黄羽和白羽麒麟鸡特异性的基因型,黄羽和黑羽半卷羽鸡的单倍型存在明显差异,hap4单倍型是黄羽半卷羽鸡特有的单倍型,hap6、hap7、hap8、hap9为黑羽半卷羽鸡特有的单倍型。卷羽性状基因F为常染色体不完全显性遗传,卷羽和半卷羽存在明显差异,KRT75基因序列外显子5和6处的5个SNPs可能作为区别卷羽和半卷羽鸡的分子标记参考。  相似文献   

2.
选择卷羽麒麟鸡(白色)和片羽贵妃鸡1~6周龄及成年鸡的羽毛,用显微镜观察两品种鸡羽毛微观结构。结果表明:两品种鸡从幼龄期羽毛结构就开始存在差别,麒麟鸡相邻羽小枝不能相互勾连,羽枝间不能相互交织成网状结构形成羽片,贵妃鸡相邻羽小枝可相互勾连,羽枝间能相互交织成网状结构,形成完整羽片。两品种鸡都有有钩羽小枝和羽小钩生长,麒麟鸡的无钩羽小枝生长长短不一,有成簇生长或一段不生长的现象,而贵妃鸡的无钩羽小枝生长排列规则,均匀排列在羽枝上。  相似文献   

3.
旨在了解红腹锦鸡胚胎期羽毛毛囊的组织结构及毛囊形态发生的变化过程,为研究红腹锦鸡羽毛毛囊发育的分子调控机理奠定组织学基础。分别对5、7、8、9、10、11、13、16、18日胚龄的红腹锦鸡胚胎发育情况进行实体观察;采集上述胚龄的红腹锦鸡背部皮肤,制作石蜡切片并进行HE染色,在显微镜下观察毛囊形态结构并拍照记录。红腹锦鸡胚胎于9日胚龄时羽毛芽开始发育,可以观察到色素在毛囊内的沉积,16日胚龄时毛囊发育基本完成,体表覆盖羽毛。该研究为进一步阐明红腹锦鸡羽毛发育的分子机制奠定了组织学基础。  相似文献   

4.
研究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选出调控Fzd4基因的miRNAs,且利用q RT-PCR方法检测了卷羽麒麟鸡和片羽怀乡鸡中miRNAs和Fzd4基因表达水平,进一步构建了Fzd4基因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pmir Glo载体,为后期在细胞水平验证miRNA和Fzd4靶标关系提供条件。结果显示:Fzd4基因的CDS区存在miRNA-1458(mi R-1458)和miRNA-1623(mi R-1623)靶标结合位点,与经典的调控机制有所不同,其3′UTR存在miRNA-184-3p(mi R-184-3p)结合位点;相对于怀乡鸡,麒麟鸡皮肤中mi R-1458、mi R-1623和Fzd4基因表达水平极显著升高(P0.01),而mi R-184-3p表达量极显著降低(P0.01);构建了Fzd4基因双荧光素酶报告载体,为细胞水平研究其具体调控机制奠定基础。研究表明Fzd4基因的关键miRNA为mi R-184-3p以及Fzd4基因双荧光素酶报告载体的构建为进一步研究其在毛囊生长发育过程的作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
为了研究抗热应激品种麒麟鸡(卷羽鸡)的肉用开发价值,试验对12周龄麒麟鸡体尺性状和屠宰性能进行测定及相关性分析,并构建简单回归方程。结果表明,12周龄麒麟公鸡龙骨长和胫长显著高于母鸡(P<0.05);12周龄麒麟公鸡活重、屠体重、半净膛重、全净膛重和腿肌重显著高于母鸡(P<0.05),腹脂重和皮脂厚显著低于母鸡(P<0.05),其余指标公、母差异不显著(P>0.05);麒麟鸡屠宰性能与体尺性状绝大多数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相关性,并建立了主要屠宰性状的回归模型,为通过麒麟鸡活体的体尺测量结果预测屠宰性能指标提供一定理论依据,同时加速了麒麟鸡的遗传育种进程。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明四川山地乌骨鸡黄羽系快、慢羽群体羽毛与体重早期发育的关系,试验测定了1~35日龄四川山地乌骨鸡黄羽系的主翼羽、覆主翼羽、尾羽羽毛长度及其体重并鉴定快、慢羽基因型。结果显示:四川山地乌骨鸡黄羽系在21日龄之前快羽鸡主翼羽长度显著或极显著长于慢羽鸡(P0.05或P0.01);整个试验周期中,3日龄快羽鸡的覆主翼羽显著长于慢羽鸡(P0.05),而在14和21日龄等长慢羽鸡的覆主翼羽显著长于快羽鸡和典型慢羽鸡(P0.05);快、慢羽鸡14日龄开始出现尾羽,在14、21和28日龄,快羽鸡的尾羽显著长于慢羽鸡(P0.05),35日龄等长型慢羽鸡的尾羽显著长于典型慢羽鸡(P0.05);5日龄等长慢羽鸡体重显著高于快羽鸡(P0.05),14日龄典型慢羽鸡的体重显著大于快羽鸡(P0.05),21日龄之后典型慢羽鸡体重显著高于等长慢羽鸡和快羽鸡(P0.05);表型鉴定为慢羽的群体中有5只基因型鉴定为快羽,表型鉴定为快羽的群体基因型鉴定均为快羽,基因型鉴定结果与表型鉴定吻合率达91.7%。研究表明,通过主翼羽与覆主翼羽的相对长度及基因型鉴定,可在1日龄有效判断四川山地乌骨鸡黄羽系快、慢羽个体,结果为建立四川山地乌骨鸡黄羽系快、慢羽亚系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用羽髓物鸡胚接种法诊断鸡马立克氏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魁 《中国家禽》2000,22(3):33-33
利用鸡胚卵黄囊接种试验 ,以绒毛尿囊膜(CAM)上病毒痘斑生长情况为依据 ,诊断鸡MD ,收到满意效果。1健康鸡胚经隔离饲养、血清学检验(AGP)并证明无MD抗体的种鸡所产种蛋孵化的鸡胚。2羽髓浸液MD可疑鸡5只(70日龄) ,每只鸡取翅羽20根 ,剪下带羽囊的羽根放入消毒过的试管内 ,加入灭菌生理盐水3mL ,用消毒过的镊子挤出羽髓 ,弃去羽囊壳 ,破碎羽髓 ,搅拌后即为1份羽髓浸液 ,备用。3接种试验用上述羽髓浸液 ,按常规方法 ,即时(不加保存)接种于已孵化4~5d的健康鸡胚卵黄囊 ,每份羽髓浸液接种12个鸡胚 ,每胚…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旨在探讨不同非植酸磷水平日粮对1~28日龄怀乡鸡体尺性状和胴体品质的影响,筛选出能反映1~28日龄怀乡鸡非植酸磷需要量的敏感指标,以确定1~28日龄怀乡鸡饲粮中适宜的非植酸磷水平。选取身体健康、体重相近的1日龄怀乡鸡240只,随机分成5个处理组,每个处理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公母鸡各6只。试验采用玉米-豆粕型基础饲粮,各组日粮中非植酸磷含量分别为0.32%、0.39%、0.46%、0.53%和0.60%;除非植酸磷水平外,其他营养素水平相同,试验持续28日,采用二次曲线模型确定1~28日龄怀乡鸡日粮中非植酸磷的适宜水平。结果表明:饲粮非植酸磷水平对1~28日龄的怀乡鸡的龙骨长、骨盆宽、胫长、胫围以及腿肌粗蛋白含量均有显著影响(P0.05),均可作为评价1~28日龄怀乡鸡的非植酸磷需要量的敏感指标,综合各个敏感指标的二次曲线模型结果,建议1~28日龄怀乡鸡的非植酸磷的需要量为0.49%。  相似文献   

9.
试验旨在为北京油鸡品系选育、配套利用和科学养殖提供基础数据。选用北京油鸡纯系母雏534只,开展快慢羽群体的鉴定,并对比快慢羽母鸡羽毛发育、生长和繁殖性能的差异。北京油鸡保种群出雏时按照主翼羽与覆主翼羽的相对长度表型特征鉴别,将其分为快慢羽亚群,其中快羽包括K1(主翼羽长于覆主翼羽5 mm以上)和K2(主翼羽长于覆主翼羽2~5 mm),慢羽包括M1(主翼羽与覆主翼羽等长或主翼羽长于覆主翼羽2 mm以内)、M2(主翼羽短于覆主翼羽)和M3(主翼羽未长出)。6周龄时通过PCR方法进行再次鉴定快慢羽。7 d内每隔1 d测量1次主翼羽与覆主翼羽羽长;7~42 d每隔1周测量1次;1~8周每周测定体重,9~18周每隔1周测定体重;产蛋期根据个体产蛋记录统计群体开产日龄、个体产蛋数以及连产相关性状等产蛋性能。结果表明,北京油鸡初生雏鸡快慢羽表型鉴定结果与通过PCR方法鉴定的结果一致,快羽鸡占总数的25%,慢羽鸡占75%,慢羽鸡又以M2为主,有少量M1和M3。21日龄以内快羽鸡的主翼羽羽长显著高于慢羽鸡(P<0.05);28日龄时,M1和M2型慢羽鸡的主翼羽长度与快羽鸡差异不显著(P>0.05),但是M3仍显著短于快羽鸡(P<0.05)。与慢羽鸡相比,快羽鸡70日龄后体重显著增加(P<0.05),且开产日龄显著提前(P<0.05),但是43周产蛋数较低(P<0.05);快羽鸡除蛋形指数显著高于慢羽鸡外(P<0.05),其他蛋品质指标均无显著差异。综上,快慢羽北京油鸡在生长和产蛋性能上有一定差异,在选育方向和生产管理中应有所差异化,包括加强慢羽品系早熟性即开产日龄的选育和调整快羽品系育成期饲料能蛋水平等。  相似文献   

10.
鸡胚免疫器官组织学发育过程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孵化至12-21日龄鸡胚的免疫器官胸腺、脾及腔上囊进行组织学连续性观察,较为详细地描述了鸡胚免疫器官的组织发育过程。观察结果显示,胸腺的组织结构发育和形成较早,自12日龄起胸腺就已形成原始的胸腺小叶;虽然脾在12日龄时就已初具轮廓,但脾直到18日龄才开始隐约形成形态可辨的红髓和白髓;腔上囊淋巴滤泡自鸡胚发育到17日龄时即渐趋明显,但完整的滤泡皮质和髓质结构在出壳前仍然处于分化成熟阶段。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快慢羽太行鸡的生长发育规律,对其体重和体尺指标及其相关性以及Logistic拟合生长曲线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慢羽公鸡生长最快,其次为快羽公鸡,快羽和慢羽母鸡相似最低,其Logistic生长曲线分别为Y=1.760/(1+13.445e-0.034t)、Y=1.519/(1+14.066e-0.036t)、Y=1.377/(1+11.503e-0.031t)和Y=1.314/(1+10.286e-0.031t)。当快羽母鸡生长到77~79日龄体重达到0.698 kg左右,慢羽母鸡生长到74~76日龄体重达到0.657 kg左右,快羽公鸡生长到72~74日龄体重达到0.760 kg,慢羽公鸡生长到75~77日龄体重达到0.880 kg,此时有最大的生长速率。  相似文献   

12.
鸡胚法氏囊的组织发育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试验通过对孵化至13-21日龄的鸡胚法氏囊进行组织学的连续性动态观察,较为详细地描述了早日龄鸡胚法氏囊的组织学分化发育过程。实验结果显示,直至出壳胶鸡胚法氏囊尚未形成较完整的能组织起 体液免疫促进作用的组织基础结构,其完善的形态结构需在后天环境中分化和发育。  相似文献   

13.
旨在探究催乳素受体(PRLR)基因不同剪切体表达对不同胚龄快慢羽太行鸡主翼羽和覆主翼羽生长影响。采集18和19胚龄太行鸡肝脏DNA、左翅皮肤组织RNA、右翅主翼羽和覆主翼羽,测量主翼羽和覆主翼羽长,通过PCR鉴定鸡胚羽型和性别、检测PRLR基因不同剪切体在鸡翅皮肤组织的表达变化,分析羽型、胚龄和性别对主翼羽和覆主翼羽长影响和PRLR剪切体表达变化,明确PRLR基因剪切体类型表达量与快慢羽鸡主翼羽和覆主翼羽长间关系。结果显示性别对主翼羽和覆主翼羽的长度均没有显著影响(P0.05),但胚龄和羽型对两种羽毛长度均有显著影响(P0.05)。18胚龄时快羽鸡主翼羽和覆主翼羽长显著长于慢羽鸡(P0.05),19胚龄时快慢羽鸡间主翼羽长度仍然保持显著差异(P0.05),而覆主翼羽的长度显著差异消失(P0.05);18胚龄两种羽型鸡的主翼羽均长于覆主翼羽(P0.05),而19胚龄慢羽鸡的主翼羽和覆主翼羽间长度差异消失(P0.05)。鸡胚皮肤组织共发现PRLRS1和PRLR_(S2)两种剪切体,胚龄和性别对二者的表达均没有显著影响(P0.05),羽型影响PRLR_(S2)的表达(P0.05),19胚龄时慢羽PRLR_(S2)表达显著高于快羽(P0.05)。本试验推断快慢羽太行鸡18胚龄时主翼羽与覆主翼羽的长度差异,以及两种羽毛长度在快慢羽鸡间的差异已经凸现,但19胚龄慢羽鸡覆主翼羽生长速度增加,两种羽型鸡的覆主翼羽长度差异以及慢羽鸡两种羽毛间长度差异消失;慢羽鸡19胚龄PRLR_(S2)高表达,可能促进了其覆主翼羽生长。该研究结果为揭示快慢羽鸡主、覆主翼羽长度差异的形成以及PRLR_(S2)在调控羽型形成作用机制提供数据支持和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4.
本试验旨在建立急性应激致禽类肝损伤的试验动物模型.对麒麟鸡(卷羽鸡)进行持续高温应激后,检测血清中的肝损伤酶谷丙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胆碱脂酶(CHE)和乳酸脱氢酶(LDH)活性的改变,观察肝脏病理组织学变化.结果显示,高温应激前期,麒麟鸡血清肝损伤酶AST和ALT活性极显著升高(P <0.01),高温应激后期,AST活性显著低于正常水平(P <0.05),而ALT活性极显著低于正常水平(P <0.01);持续高温应激期间,CHE的活性一直低于正常水平,高温应激后期,CHE活性极显著低于正常水平(P <0.01);在高温应激下LDH活性呈先下降后上升再下降的变化趋势,高温应激后期,LDH活性极显著高于正常水平(P <0.01).高温应激引起麒麟鸡肝细胞出现水泡变性、肝细胞核浓缩现象.结果表明,采用急性热应激可诱导麒麟鸡肝损伤试验模型,试验模型具备肝脏水泡变性和核浓缩病理特征.  相似文献   

15.
为了研究坝上长尾鸡胚胎期肌纤维的生长发育规律,试验选取孵化至第6~21天的鸡胚胸肌和腿肌制作石蜡切片,显微镜下测定不同时期肌纤维直径和肌纤维密度,对比胸肌、腿肌的发育程度,并取第1,7,14日龄雏鸡胸肌、腿肌制作涂片观察肌节发育情况。结果表明:从孵化的第6胚龄开始,成肌细胞逐渐融合成肌纤维;从孵化的第14胚龄开始,胸肌和腿肌肌纤维直径逐渐增加,肌纤维密度逐渐降低,腿肌发育更快;而对比观察1,7,14日龄雏鸡的胸肌、腿肌涂片发现,肌组织发育过程中的肌纤维数目不变,主要表现为肌节长度增长和直径变大,其腿肌发育比胸肌快。  相似文献   

16.
以快大黄鸡、竹丝鸡、矮脚黄鸡和杏花鸡12~18日胚龄的鸡胚为试验素材,通过对四个品种各胚龄腿肌纤维和胸肌纤维的直径和横截面积进行观察和测量,对比不同品种鸡胚胎期腿肌和胸肌发育的差异。结果表明:不同品种鸡骨骼肌发育在胚胎期存在差异(P0.05),体型较大、长速较快的鸡较早融合出完整肌纤维轮廓,但在胚胎末期各品种鸡肌纤维的直径大小无明显差异(P0.05)。各品种鸡的腿肌发育都快于胸肌(P0.05),腿肌纤维直径在各胚龄均大于胸肌纤维(P0.05)。研究结果为揭示不同品种间肌纤维生长特性及肉质差异积累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7.
广东省家禽科学研究所根据“七·五”国家攻关课题“优质黄羽肉鸡品系的选育”的要求.对杏花鸡进行快羽品系的选育和繁殖性能的选育,对快羽品系的选育主要根据伴性遗传的原理进行;对繁殖性能的选育,由于产蛋量、受精率、孵化率的遗传力低,因此以家系选择为主.本试验是对选育的杏花鸡快羽品系繁殖性能进行观察. 据观察: 1、公鸡60日龄有20%开啼,80日龄第二性征明显,母鸡在126日龄产第一个蛋,126日龄时母鸡体重为1085.43克;150日龄有30%开产,168日龄有50%开产,平均体重为1104克,平均蛋重37.77克,42周龄蛋重39.0克,蛋形指  相似文献   

18.
用于预防鸡痘的疫苗有两类,一类是由鸽痘毒制成,另一类由鸡痘弱毒病毒制成。鸽痘原的鸡痘蛋白筋胶弱毒疫苗毒力较适用于各种日龄的鸡免疫,即使对1日龄雏鸡进行免疫,也不会引起反应,但免疫力较差。鸽痘原疫苗也是未减弱的自然毒株,所以对鸽有时会引起严重反应。鸡痘原的鹌鸽化、鸡胚或鸭胚化的弱毒疫苗,毒力较鸽痘原的强,适用于20日龄以上的鸡,用于幼鸡,有时可能会引起轻微的反应,可以在14日龄以后接种,此苗一般囊种见以周苗是免疫期为5个月以上。以上疫苗经接种后或羽囊涂擦后,于接种部位均可出现反应,如羽毛囊涂擦鸡痘…  相似文献   

19.
鸡胚法氏囊组织发育的电镜和组织学比较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实验通过对孵化至12~21 日龄的鸡胚法氏囊进行组织学和超微结构的连续性动态观察,较为详细的描述了早日龄鸡胚法氏囊分化发育过程中显微和超显微的变化过程。实验结果显示,尽管鸡胚发育到中、后期胚体内可能已经具有一定程度的免疫效应,但直至出壳前鸡胚法氏囊尚未形成较完整的能组织起有效体液免疫组织基础结构,其完善的形态结构需在后天环境中继续分化和发育。非炎性状态下法氏囊淋巴滤泡内自始至终出现异嗜性细胞,在法氏囊的分化发育中起着重要的组织改建作用。  相似文献   

20.
快慢羽对蛋鸡生产性能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一、前言快慢羽基因被广泛用来进行雏鸡的1日龄雌雄自别。要实现1日龄雏鸡羽速自别,必须有专门的快羽系和慢羽系,然后通过两个系杂交(快羽公鸡配慢羽母鸡)达到羽速自别。据报道,带k基因的快羽鸡和带K基因的慢羽鸡由于所携带基因的不同在一些生产性能和抗病力上有差异,一般认为k基因对大多数经济性状有利。Kumar和Acharya(1975)报道,白来航快羽新母鸡的开产日龄早于慢羽新母鸡。Vermar和Sing(198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