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乡村振兴包含“产业、生态、乡风、治理、生活”5个构面,而农村居民幸福感的建构既依托于对自我的感知也源自于同他人的比较.本文构建“构面比较-群体比较-居民幸福感”的分析框架,旨在揭示推进乡村振兴中增进农村居民幸福感的关键路径与可行策略,并结合湖北省粮食主产区1 272个农户的调查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1)乡村振兴能够显著提升农民主观幸福感;(2)相较于非经济因素(生态宜居、乡风文明和治理有效),经济因素(生活富裕和产业兴旺)对于农民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更强;(3)相较于绝对获得感表征的同个人历史经验的纵向比较,相对公平感表征的同社交群体的横向比较对农民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更强.据此,在绝对贫困问题刚刚得以解决的时期,持续提升农村居民的生计可持续能力依然是增进其幸福感的关键所在;考虑农村居民绝对获得感改进面临客观条件约束,塑造其对经济和非经济因素的相对公平感是短期内提升幸福感的可行策略.  相似文献   

2.
评价农村居民幸福感有助于分析当前乡村振兴战略中的问题以及成因,进而提升农村居民幸福感,助力乡村振兴。借助因子分析模型从乡村振兴的视角以吉林省876份农村居民调研数据为样本评价当前农村居民幸福感,研究结果提取客体幸福感和主体幸福感两大公共因子并得到各自的表达式,其中客体幸福感的权重高于主体幸福感;结合样本描述性分析结果和因子分析模型的综合得分结果认为农村居民的幸福感处于一般的状态;最后对于评价结果不高的成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3.
孙琳  潘庆忠  张爱芹  楚新艳  陈婕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5):15668-15669,15672
[目的]根据农村居民生活的实际情况,编制适合针对农民幸福感研究的主观幸福感量表,为农民幸福感的研究提供依据。[方法]在农村地区(以山东省为例)随机抽样(n=900),进行自编问卷调查,利用项目分析和信效度检验获得较高信效度的农民主观幸福感量表。[结果]编制了由43个项目10个维度组成的农村居民主观幸福感量表并证实其具有良好的信效度。[结论]编制的农村居民主观幸福感量表可以作为对农村居民主观幸福感测量的研究工具。  相似文献   

4.
主观幸福感(subjective well-being,SWB),是人们对其生活质量的总体性评价。本文主要针对城镇居民的主观幸福感进研究,对影响城镇居民主观幸福感的因素进行分析。本文采用自编式问卷时200名马尚镇城镇居民进行调查,试图从人口学特征、个人特征、社会环境三个维度探究影响城镇居民主观幸福感的因素。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农村居民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在山东省各个县、市、区随机抽样(n=2 023)进行问卷调查,应用单因素分析方法、多因素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筛选农村居民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并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影响山东省农村居民主观幸福感的因素主要有职业、家庭住址所在地、人均家庭收入、宗教信仰、健康状况、有无慢性病、是否加入农村居民合作组织、征地、外出打工人员和空巢老人情况等;人口学特征对农村居民主观幸福感影响较弱,提高农村经济收入、促进农村合作组织发展,加强农村医疗建设等有助于提高农村居民幸福感.  相似文献   

6.
结合主观幸福感研究中的认知论、情感论、体验论以及"幸福圈层理论",从被研究者自身如何思考幸福问题的角度出发提出构建当前我国农村居民主观幸福感评价指标体系的原则和方法,通过文献和调查数据的分析对评价指标体系进行具体的构建。构建幸福感评价指标体系可以用来指导基于经济学研究目的的幸福感调查问卷设计。  相似文献   

7.
夫妻双方的年龄、受教育程度、收入以及户籍方面的差异会影响婚后的主观幸福感。夫妻双方的年龄差距越大,生活幸福感越弱,且这种影响更多地存在于男性和农业户籍人口中;夫妻双方的受教育程度差距虽然有利于女性主观幸福感的提升,却会恶化男性的主观幸福感;夫妻双方的收入差距越大,生活幸福感越强,且对于女性和农业户籍人口而言,收入差距对生活幸福感的影响更为显著;与夫妻双方都是农业户籍相比,夫妻双方都是非农业户籍的幸福感更强。夫妻双方的个人特征差异对婚后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存在性别与户籍差异。  相似文献   

8.
主观幸福感研究对提高大学生生活质量、发挥他们的个人潜力具有重要的价值。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包括内部和外部两方面:内部因素包括人格特征、归因方式、应对方式、情绪智力等;外部因素包括家庭环境、学校环境、生活事件、生活方式、社会支持等。提升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策略要结合主观和客观两个角度综合考虑:一是大学生要从主观角度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设定科学合理的幸福目标、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选择积极的应对方式、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二是高校要从客观角度完善人才培养模式、倡导和谐的校园文化活动、为大学生提供广泛的社会支持。  相似文献   

9.
以江苏省13个地级市为研究背景,通过建立12项二级农村居民生活质量评价指标,基于因子分析法,对江苏省农村居民生活质量进行评价。基于20102014年统计年鉴数据研究表明:农村经济、人民生活、农业生产和公共服务是评价江苏省农村生活质量的4个一级指标;农村居民收入与支出、农村居民人均拥有量是评价农村居民生活质量的动态公共因子;苏南地区农村居民生活质量优于苏北和苏中地区,同时针对农村居民生活质量差距,提出了落实困难群众生活救助、扩大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和开发本地特色产业链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因子分析法中的江苏省农村居民生活质量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江苏省13个地级市为研究背景,通过建立12项二级农村居民生活质量评价指标,基于因子分析法,对江苏省农村居民生活质量进行评价。基于2010~2014年统计年鉴数据研究表明:农村经济、人民生活、农业生产和公共服务是评价江苏省农村生活质量的4个一级指标;农村居民收入与支出、农村居民人均拥有量是评价农村居民生活质量的动态公共因子;苏南地区农村居民生活质量优于苏北和苏中地区,同时针对农村居民生活质量差距,提出了落实困难群众生活救助、扩大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和开发本地特色产业链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韦统郡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1):6873-6876
根据2000~2005年江苏省的相关资料,运用因子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方法,对农村城市化与城市现代化进程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影响江苏省农村城市化与城市现代化进程的因子可以概括为经济城市化、社会城市化、生活质量和环境城市化3个公共因子,而经济城市化仍然是影响农村城市化与城市现代化进程的主要因子,社会城市化、生活质量和环境的城市化对农村城市化与城市现代化进程也有较大的影响。得出江苏省农村城市化与城市现代化的差异将逐步减小并最终实现城乡统筹发展这一结论。  相似文献   

12.
受家庭经济状况、社会环境、学校环境以及个人主观因素等多方面的影响,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在自我意识方面存在自我评价低、自卑感强、生活态度消极等诸多问题,应积极引导他们正确认识自我,客观评价自我,积极控制自我,促进其自我意识不断完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3.
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着重提出: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应高度重视农村留守儿童,保证其基本权益和人身安全。可见,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已成为国家"三农"工作的重要方面。从农村留守儿童现状入手,深入剖析农村留守儿童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及直接原因,从家庭、学校及社会三个层面分析该问题的影响因素及形成原因。为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解决提供借鉴,为发展农村社会经济、构建和谐农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推动农村网络购物市场的发展,在消费者行为理论的指导下,以黑龙江省农民为调查对象,提出影响农村消费者网购行为的因素(个人因素、感知风险因素、网络商家因素、物流因素、消费意愿),同时构建了农村消费者网购影响因素的假设模型。对193份样本进行了基本信息的收集和整理,并进行了信度和效度检验。结果表明:调查问卷具有很好的可信度和结构效度,网络商家因素与消费意愿有正相关关系,感知风险因素与消费意愿有负相关关系,个人因素、物流因素、消费意愿与消费行为有正相关关系,从而为促进农村网络购物市场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5.
李海涛  陈泉  姚兆余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3):16562-16563
信任是影响农村居民就医的重要因素,以江苏省南通市为例,对农村居民就医过程中的信任机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乡土熟人社会中,村卫生室作为乡村公共领域,村医依靠人格信任取得农村居民的信任;大型医院则依靠专家系统,垄断了农村居民的住院选择。随着农村医疗条件的改善,村卫生室和药店将成为农村居民门诊就医的重要机构,农村居民在药店购药的比例和频次将会增加。县市级医院在住院治疗方面将发挥主导作用,并且随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不断完善,农村居民的住院成本不断减少,农村居民对县级医院的信任将越来越增加。乡镇卫生院由于缺乏个人信任和系统信任,将一直处于尴尬的境地。  相似文献   

16.
针对吉林省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影响因素,基于1978~2011年数据资料,采用主成分回归方法建立模型进行分析,对计量结果进行检验和预测,结果显示了较高的预测精度,说明建立了符合实际情况的模型;并利用因子分析提取种植业生产效率因子、剩余劳动力转移因子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因子3个主因子;最后从这3个主因子方面出发对如何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增长提出一些有益的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17.
选取湖北省4市810名农村残疾人的调查数据为基础,通过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了农村残疾人就业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农村残疾人就业的影响因素差异较大。在个体内在影响因素中,个人就业意愿、身体状况、年龄、受教育程度影响较大,其中个人就业意愿、身体状况以及受教育程度对残疾人就业状况有正向显著影响。在外部环境影响因素中,社会歧视和就业途径对残疾人就业也产生了显著影响。基于分析结果,提出了提升农村残疾人就业意愿、降低社会歧视、拓展农村残疾人就业途径以及满足其康复需求等对策。  相似文献   

18.
阐述了深入学习与深刻领会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性及其贯彻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等一系列绿色理念的重大现实意义,其不仅承载着引领美丽中国建设的重大历史使命,而且必将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焕发出无限的生机和活力;同时分析了生态文明建设与乡村持续发展的内在关系;阐述了福建省生态文明建设与乡村绿色发展的成效及其经验,并提出了践行生态文明思想与乡村绿色振兴战略的若干思考及其具体对策;主要思路包括了以乡村“四生要素”(生产、生态、生活、生命)为主线,着力构建以政府为主导、乡村为平台、农民为主体的基本实施体系,强化并推动公众参与的产业持续发展与生态环境治理系统工程建设;具体对策要把握8个环节,即因势利导发展乡村生态经济、充分发挥农业多样功能优势、严格防控农村面源污染扩展、加强农村生态文明宣传普及、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以洁净环境保障绿色化生产、促进生态化与产业化的融合、探索创立保护与利用耦合体。  相似文献   

19.
农村青年教师压力问卷的编制与统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敏岚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3):11310-11312
根据已有文献和调查访谈,编制了农村青年教师压力问卷,对赣南老区8所乡村县镇教龄在6年以下、年龄在33岁以下的青年教师进行了调查,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因素分析、信效度检验,然后进行了压力分析。结果表明:农村青年教师的首要压力来源是“自我期望”和“学生问题”;有1/3强的农村青年教师存在中等强度以上的压力;不同群体在不同压力因子上的得分存在不同的显著性差异倾向。最后,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0.
基于因子分析的湖北省农村经济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湖北省2009年度17个市(地区)的农村经济指标数据为样本,建立了湖北省农村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法进行分析,提取出4个主因子,所得结论客观、可信,与现实情况吻合。最后给出了湖北省农村经济发展的政策性建议和实施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