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研究花柱蛋白质对苹果(Molus domestica)花粉萌发及生长的影响,为克服苹果自交不亲和提供重要依据.[方法]以6个苹果品种(红奥、早红香、嘎拉、富士、金冠和夏光)的花柱和花粉为试验材料,花柱蛋白质浓度分别为0.5、1.0、2.0、3.0、5.0 μg/μl,以不添加花柱蛋白质为对照.[结果]培养基中加入不同浓度苹果花柱蛋白质对其自花花粉萌发和生长均有抑制作用,并且同一品种花粉萌发受抑制程度随培养基中花柱蛋白质浓度的提高而加强.培养基中加入花柱蛋白质后对自交亲和的苹果品种早红香花粉萌发和花粉管生长的抑制程度较自交不亲和苹果弱,花粉葫发率均在76.46%以上,花粉管长度在770.16μm以上.[结论]花柱蛋白质对苹果花粉萌发及生长均有抑制作用,且对自交亲和品种的抑制程度较自交不亲和品种弱.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外源多胺处理苹果花柱后自花授粉花粉管生长情况,获得能提高不同苹果品种自交坐果率的外源多胺适宜浓度,为提高苹果自交亲和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红奥、早红香、嘎拉、斗南、富士、金冠和夏光7个苹果品种的花柱和花粉为试验材料,用花柱半离体方法研究外源多胺对苹果自花授粉花粉管生长的影响.[结果]适宜浓度的外源Spm、Spd和Put处理自交不亲和苹果花柱后,均能提高花柱伸出花粉管比率和每根花柱管伸出花粉管数,其中红奥苹果花柱最适宜的Spm浓度为0.100 mmol/L,其他自交不亲和品种均为0.005 mmol/L;除金冠和夏光苹果适宜的Put浓度为0.25 mmol/L外,其他自交不亲和品种为0.01 mmol/L;适宜红奥和富士苹果的Spd浓度为0.01 mmol/L,适宜斗南、金冠和嘎拉苹果的Spd浓度为0.50 mmol/L,适宜夏光苹果的Spd浓度为0.25 mmol/L.[结论]一定浓度的外源多胺能够提高自交不亲和苹果品种的自交坐果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不同苹果品种的自交不亲和强度。[方法]通过田间授粉和花柱半离体培养方法对8个苹果品种进行试验,分析不同苹果品种自交不亲和强度。[结果]早红香苹果自花授粉花序坐果率为90.17%,确定为自交亲和品种,嘎拉、夏光、红奥、桑萨、金冠、富士和斗南自花授粉花序坐果率均在30%以下,为自交不亲和品种。不同授粉组合花柱半离体试验表明,早红香苹果为自交不亲和强度弱的品种,金冠、富士和斗南3个品种为自交不亲和强度强的品种,与田间授粉试验结果一致。[结论]苹果多数品种为自交不亲和品种,需要合理配制授粉树以满足生产中对产量的要求。  相似文献   

4.
以2个自交不亲和性梨品种“今村秋”和“丰水”为试材,在离体条件下通过花粉培养试验研究了不同浓度的微丝稳定剂鬼笔环肽(phalloidin)和微丝抑制剂细胞松弛素B(cytochalasin B)对梨花粉萌发率和花粉管长度的影响。结果表明:1)低浓度(10μg/ml)鬼笔环肽能促进花粉萌发和花粉管生长,但高浓度对花粉萌发和花粉管的生长具有抑制作用;细胞松弛素B抑制花粉萌发和花粉管生长,并且抑制效果随着浓度的增加而增强。2)细胞松弛素B和异花花柱S糖蛋白(S-Rnase)共同处理抑制了花粉萌发和花粉管生长,而一定浓度的鬼笔环肽能恢复自体花柱S糖蛋白对花粉萌发和花粉管生长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微丝骨架参与了梨花粉萌发及花粉管生长的过程,并可能参与了梨自交不亲和反应过程。  相似文献   

5.
梨内源与外源核糖核酸酶对花粉萌发及花粉管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将从沙梨(Pyrus pyrifolia)花柱中分离出的 RNase(内源 RNase)和外源RNase 添加于花粉萌发培养基培养二十世纪梨花粉。结果表明,低活性量(0.006 U)的RNase 对花粉萌发及花粉管生长的抑制作用弱;较高活性量(0.010 U)的RNase T 对花粉萌发及花粉管生长的抑制作用最强,其次为二十世纪花柱S-RNase 和RNase 1A;新水花柱S-RNase对花粉管生长抑制作用最弱;在添加这4种RNase的培养基中,二十世纪花粉管生长的长度分别是对照花粉管长度(410 μm)  相似文献   

6.
沙梨花粉原位萌发与花粉管生长特性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用荧光显微镜对自交不亲和强度不同的梨品种丰水和菊水自花授粉及以丰水为母本的异花授粉后的花粉萌发及花粉管生长特性进行观察。结果表明,自花与异花花粉在柱头上均有较高的萌发率,高达95%以上,且二间没有显的差异。自花与异花花粉管在花柱内的生长速度及停止生长的位置不同,丰水自花花粉管生长到花柱1/3处就完全停止生长,表现为强自交不亲和性,而菊水自花花粉管大部分也在花柱1/3处停止生长,但仍有少量长至花柱基部,表现为弱自交不亲和性;而异花授粉的花粉管虽然在花柱内也有停止生长现象,但大量的花粉管能长到花柱基部,表现为杂交亲和性。花柱内自花授粉的花粉管在停止生长之前有弯曲、先端膨大变形等现象,而异花授粉的花粉管没有此现象。  相似文献   

7.
以砂梨品种今村秋及丰水为试验材料,在离体及活体条件下,研究了外源施加不同浓度钙调素及其抗血清对梨花粉萌发及花粉管生长的影响。离体培养条件下,施加10~(-7)mol/L钙调素对今村秋花粉萌发及花粉管生长的促进作用最明显,而稀释200倍的钙调素抗血清则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自交不亲和性反应与活体试验结果进一步证实钙调素在梨花粉萌发与花粉管生长过程的促进作用,而钙调素抗血清的作用与之截然相反,显著抑制花粉萌发及花粉管生长。说明,钙调素处理可以有效促进梨自交不亲和过程花粉萌发及花粉管生长。  相似文献   

8.
[目的]为了解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杏花粉萌发和花粉管生长的影响。[方法]在固体培养基中加入植物生长调节剂(GA3、NAA、2,4-D、6-BA和IAA)对6个新疆杏品种花粉进行离体培养,测定花粉萌发率和花粉管长度。[结果]在适宜的浓度范围内GA3对树上干、阿克玉吕克、大尤佳、伊犁阿克玉吕克和卡巴克胡安娜花粉萌发和花粉管生长促进作用最大;NAA对库买提花粉萌发和花粉管生长促进作用最大。[结论]5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在低浓度条件下促进杏花粉萌发和花粉管生长,高浓度下抑制。  相似文献   

9.
珙桐花粉离体萌发及花粉管生长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揭示珙桐濒危的原因和机制,为珙桐花粉保存和杂交育种工作及保护提供参考。[方法]运用方差分析、多重比较等方法对珙桐花粉的萌发和花粉管生长进行了研究。[结果]研究得出,培养基内蔗糖、硼酸、琼脂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对花粉萌发及花粉管生长起促进作用,但超过一定浓度时则起抑制作用;吲哚乙酸对花粉萌发及花粉管生长影响不显著。温度20~25℃时,珙桐花粉萌发和花粉管生长最好;同时,花粉萌发也要求合适的湿度条件,湿度太低花粉萌发率低,湿度太大花粉管易吸水破裂。[结论]珙桐花粉萌发和花粉管的生长因培养基组分和培养条件的的改变而不同,其花粉萌发和花粉管生长不仅需要一个适宜的组分浓度,也需要有一个合适的培养条件。  相似文献   

10.
萝卜自交不亲和特性的荧光快速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萝卜高代自交系为材料,利用荧光显微镜观察其花期和蕾期自花授粉的柱头与花柱,结果发现自交不亲和与自交亲和材料花粉萌发和花粉管伸长状况存在明显差异.自交不亲和材料花期授粉后柱头上出现严重的胼胝质反应,花粉很少萌发,即使萌发也不能正常生长,出现弯曲或背向生长,花粉管顶端膨大不能穿越柱头乳突细胞;自交亲和系萝卜单株花期、蕾期以及自交不亲和系单株蕾期授粉后花粉多数能够正常萌发并穿越柱头进入子房.对供试材料进行了田间自交亲和指数测定,结果与荧光显微镜测定法鉴定结果高度一致.因此利用荧光显微镜观察法可以准确快速鉴定萝卜的自交不亲和性,从而提高优良自交不亲和系选育效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金太阳杏花粉量及花粉活力的测定方法。[方法]采摘金太阳杏各单株已达气球期、饱满、正常、未开裂的花蕾,收集花粉,通过染色法、离体萌发法测定花粉活力,研究不同浓度的蔗糖、硼酸对花粉萌发花粉管的影响,并测定每枚花药花粉量。[结果]通过2,3,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染色法测定花粉活力为11.50%。对于离体萌发法,当培养温度为25℃、培养基p H为6.5、蔗糖浓度为10%、硼酸浓度为25μg/m L时花粉萌发花粉管效果最好,此时花粉活力为27.00%。金太阳杏花粉量测定用单枚花药花粉量来衡量,测得单枚花药花粉量平均为1 303。[结论]试验结果为提高育种效率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水杨酸对花粉管伸长和花器官衰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水杨酸对花粉管伸长和花器官衰老的影响。[方法]以鸭梨花粉和花序为试材,研究水杨酸对花粉萌发、花粉管伸长和对鸭梨离体花序花期的影响。[结果]0.002、0.02 mmol/LSA对花粉萌发有促进作用,而0.2 mmol/LSA处理的花粉萌发率明显低于对照;0.002 mmol/LSA处理其花粉管显著高于对照,起到了促进花粉管伸长的作用,0.2 mmol/L SA则抑制了花粉管伸长;0.002mmol/LSA延长了鸭梨离体花序的花期,而0.02、0.2 mmol/LSA处理促进花的衰老。[结论]不同浓度的水杨酸对花粉管伸长和花器官衰老存在不同影响。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Ca~(2+)螯合剂EGTA对花粉萌发和生长过程中花粉管形态、Ca~(2+)分布、细胞骨架和胞内运输的影响。【方法】以Ca~(2+)螯合剂EGTA处理‘秦冠’苹果成熟花粉,显微镜观察其对花粉萌发、花粉管生长的影响。运用免疫荧光标记技术结合荧光显微镜及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观察花粉管内Ca~(2+)分布、微丝分布和囊泡运输模式。【结果】发现低浓度的EGTA对花粉萌发和花粉管生长影响很小,甚至有促进作用。用较高浓度的EGTA处理花粉后,花粉萌发和花粉管生长均受到明显抑制,花粉粒甚至不萌发,花粉管有扭曲膨大短小等现象。用400μmol/L EGTA处理花粉后,花粉管顶端钙离子内流稍有增加,用2mmol/L EGTA处理后,花粉管顶端钙离子交换被抑制。用400μmol/L EGTA处理后,花粉管内游离Ca~(2+)在花粉管顶端聚集并呈现浓度梯度分布,与对照的分布模式一致,而用2mmol/L EGTA处理后顶端聚集模式消失。对照和400μmol/L EGTA处理后花粉管内微丝与花粉管生长方向平行排列,而用2 mmol/L EGTA处理后花粉管内微丝断裂、丝状结构不明显,无序分布在花粉管内。对照花粉管内囊泡运输在顶端以及近顶端区域聚集,用400μmol/L EGTA处理后分布模式变化不大,而用2mmol/L EGTA处理后,囊泡运输增加,布满整个花粉管内。【结论】钙可能作为一种信号因子,通过影响细胞骨架的构成和胞内囊泡的运输模式,从而调节苹果花粉的萌发及花粉管生长。  相似文献   

14.
马铃薯花粉离体萌发及花粉管生长影响因子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马铃薯花粉离体萌发及花粉管生长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花粉离体萌发技术,研究不同浓度蔗糖和PEG4000组合,无机盐Ca^2+、K^+、Mg^2+、Na^+、Zn^2+以及植物生长调节剂6-BA、NAA等对马铃薯花粉萌发和花粉馁生长的影响。[结果]结果表明,马铃薯花粉萌发及花粉管生长最适宜的液体培养基为蔗糖10%+PEG4000 10%+Ca(NO3)2 0.02%+H3BO3 0.02%+K^+0.500mmol/L,其萌发率最高可达89.6%,在此基础上添加低浓度的Mg^2+、Na^+能促进花粉萌发和花粉管生长。1mg/L6-BA对花粉萌发和花粉管生长有一定的促进作用,特别是对花粉管生长有显著的促进作用;NAA对马铃薯花粉萌发和花粉管生长无积极影响,相反高浓度还产生严重的抑制作用。[结论]该研究结果为进一步地研究马铃薯生理特性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索提高花粉管通道法对大白菜转化率的途径。[方法]以大白菜品种03号和玉青的花粉为材料,对其萌发的缓冲液和超声波处理的各参数进行筛选。[结果]大白菜花粉萌发的最佳缓冲液为蔗糖200 g/L+硼酸100 mg/L+硝酸钙200 mg/L,较理想的超声波处理参数为功率150 W、工作时间5s、间隔时间5s、处理次数8s;经浓度为200 mg/L的卡那霉素筛选,获得3株T1代单株。[结论]为进一步进行大白菜的基因转化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目的]为菜心的通过雄性不育系的遗传育种提供参考。[方法]以种植于花钵中的菜心为材料,采用TTC法测定其花粉活力;同时将花粉分别在3种培养基上培养,3种培养基即A1:15.00%蔗糖+0.01%硼酸+0.001%GA3,A2:15.00%蔗糖+0.40 mmol/L CaCl2+0.40 mmol/LH3BO3+1.00%琼脂,A3:5.00 mmol/LMES+1.00 mmol/L KCl+10.00 mmol/L CaCl2+0.80 mmol/LMgSO4+1.50 mmol/L硼酸+1.00%琼脂+16.60%蔗糖+3.65%山梨醇+10.00μg/ml肌醇,比较培养6 h和12 h后的花粉萌发率和花粉管长度。[结果]试验表明,菜心花粉活力很高,具有活力的花粉比例平均达98.18%;A1培养基培养效果最好,A2次之,A3最差;培养12 h的花粉萌发率高于培养6 h的,但培养12 h的花粉管长度却小于培养6 h后的。[结论]综合分析认为,菜心花粉在A1培养基即15.00%蔗糖+0.01%硼酸+0.001%GA3上培养6 h萌发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7.
李荣林  王会宁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6):16154-16155
[目的]观察双荚决明(Cassia bicapsularis Linn.)花粉的超微结构,并首次对双荚决明花粉的形态特征进行系统描述。[方法]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结果]双荚决明正常的花粉形态为椭球形,极面观为钝的凸三角形,赤道面观为钝的截形菱形。花粉大小为21~23μm(极面),13~16μm(赤道面),极轴与赤道轴的比值为1.44~1.54。花粉的萌发器官是其萌发孔,正常的花粉粒有3条萌发沟,属3沟孔的萌发孔类型,萌发沟在极面端不汇合,在赤道面处隆起,是花粉破裂花粉管萌发的位置。花粉具有穿孔状雕纹。[结论]该研究可以为双荚决明花粉的相关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