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中兽医专业高职高专学生信心培养和兴趣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中兽医专业高职高专学生的学习信心和兴趣,提高教学质量,对影响学生信心培养的原因和对策进行了研究。分析认为,学生入学成绩差、对职业教育的认识欠缺和中兽医知识的哲学性强是导致当前中兽医专业高职高专学生学习信心不足、缺乏学习兴趣的主要原因;在教学过程,通过明确教学新起点、展现中兽医专业优势、加强实践教学、采用鼓励性评价和设置期望等方式帮助学生培养学习信心和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汉语在国际上的地位日益提高,越来越多的外国人意识到了学习汉语的重要性。近年来,我国对外汉语教学事业不断发展,对外汉语教学学科的研究也不断深入。在经济的飞速发展过程中,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不论是类型还是层次都呈现多样化的趋势。为了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渤海大学提出了"转动课堂"的理念。该理念在原有课堂的基础上,增加了课外学时和答疑学时。本文立足于初级汉语学习者的课外学时,以调查问卷的形式调查初级汉语学习者的学习特点和个人兴趣,由此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课外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3.
《植物生理学》是农业院校农、林、生物类各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课,随着学科发展和学分制改革不断深化,《植物生理学》教学面临学时压缩、教学内容不合理等一些新问题。在《植物生理学》教学中,革新教学内容、转变教育思想以及采取先进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可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4.
结合农业院校化工原理课程学时较少、学生工程意识淡化等特点,在教学内容整合、教学形式、教学手段、学生学科兴趣和工程意识培养等方面进行了探索,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5.
实践教学是高等院校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环节,实验课和实习课程是实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目前"插花艺术"实践课程教学环节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结合笔者十几年的教学经验,探讨了该课程的教学模式和改革方向,即增加"插花艺术"实践教学学时,改革实践教学内容,引入场景教学和音乐辅助教学,组织学生到花店等实践场所实习和调研,提升实践考核的分值比,增加校内插花比赛和表演等课外活动,鼓励学生参加重大比赛及考取相关职业资格证书。  相似文献   

6.
河北农业大学环境监测课程开设20多年来,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同时也不断改革教学内容、方法及成绩考核指标体系,但目前仍存在一些问题。以河北农业大学《专业实践能力培养方案》制定工作为契机,从调整授课学时及课程内容、丰富教学手段和开设综合性实验、完善学生成绩考核体系等方面对学校环境监测课程进行尝试性改革。基础性实验学时数由原来的64学时缩减为48学时,并增加1周的综合性实验,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这些改革措施旨在培养有创新、有能力的专业技术人才,以便更好地适应市场对环境人才的需求。  相似文献   

7.
计算机网络这门学科的实践性非常强,所以在实施网络教学时,就应该结合计算机网络教学的技术和内容,并将理论融于实践中,让学生能够通过实践来掌握理论知识,并且借由实践,学生还能够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本文就主要阐述了计算机网络教学的特点,  相似文献   

8.
《农事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是农学专业的主干专业课,如何保证该课程实践教学环节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提高学生实践操作技能,使学生了解生产现状,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的能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巩固专业思想,对培养高质量的农业技术人才至关重要. 怎样在规定的学时内,在现有的实验室和试验实习场地条件下,更好地上好《农事学》,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课题.前人在这方面已作了不少努力,在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上有了较大的突破,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从整体情况看,实践教学方法仍不完善.根据新制定的《农事学》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及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特点,提出在《农事学》第三阶段教学中,建立综合性的开放型实践教学体制的设想,以进一步培养学生综合实验实践技能,并在农学9611班进行教学试点.现将改革的部分成果总结如下,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9.
研究性教学在细胞生物学课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性教学的目的是激发学生探索世界的动机、培养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意识、提高学生实践与创新的能力。本文针对细胞生物学的教学计划及培养目标,借鉴研究性教学在其他学科中的应用,结合扬州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本科专业,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科研应用等方面探讨了研究性教学在该课程教学中的应用以及提高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效果,以期为其他高校研究性教学的开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中兽医学是一门独特理论体系的学科,内容多、涵盖范围广,囊括了从基础理论到辩证及预防治疗的全部内容,思维方式与西兽医学又存在较大差别,这对学生学习掌握中兽医知识与技术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必须合理设置教学内容,运用适合的教学方式方法,既要让学生兴趣浓厚地学得进,又要能做到学以致用。所以,对中兽医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很有必要进行调整改革,通过实施启发式引导教学、现场教学、案例分析、横向纵向比较等方法,归纳总结,注重实践,加强学生自主学习,多种教学方式穿插并用等途径来提高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1.
结合《中兽医学》课程的特点,针对以往教学中存在的中兽医理论比较抽象、内容繁杂枯燥、理论与实践脱节、教学方法陈旧以及学生不易接受、难以理解等诸多问题,必须进行课程教学改革,改进教学内容和方式,增强实践教学,理论联系实际,使抽象繁杂的理论直观化,系统化,使学生易学、易接受、易理解,使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相似文献   

12.
中兽医学课程课堂教学内容及方式的改革探索及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兽医学是动物医学专业的一门专业课,理论性强,语言枯燥,内容复杂难懂,传统的教学方法容易造成学生课堂发困,兴趣不浓,理解较差,导致课堂及应用效果不好。通过笔者近十年的教学探索,在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上做了一些改革,在内容上根据学生所学专业进行删减,在教学方式上增加互动式教学,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中兽医学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河北农业大学中兽医学院是目前全国惟一开设中兽医专业的学院。从师资队伍、教材建设、课程体系设置、实验实习基地等多方面、全方位的探讨了中兽医专业教育教学体系建设,取得了成功模式。  相似文献   

14.
在前期试验中根据中兽医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理论自拟中药处方3个,并从药典查方1个,通过防治人工感染大肠杆菌病的临床效果,获得最佳组方(加味白头翁汤),为了研究加味白头翁汤抗大肠杆菌机理,作了大肠杆菌的药敏试验。观察了黄连、黄芩、大黄、黄柏、穿心莲、苦参、党参、甘草、白头翁、秦皮、木香、石榴皮、黄芪、葛根、车前子、栀子、金银花、诃子、生地、板蓝根等20味中药及其组方的水煎剂对大肠杆菌的体外抑菌作用。结果表明甘草、石榴皮、黄芩、黄连、大黄、苦参、秦皮对大肠杆菌有明显抑菌作用;由上述药物组成的中药方剂(方1~方4)的体外抑菌作用弱于单味药。  相似文献   

15.
结合兽医药理学的专业建设与学科发展情况,指出推广双语教学不仅符合我国深化高等教育改革的要求,也是更新专业知识体系的必然要求。调查分析了当前兽医药理学双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总结为盲目追求规模,缺乏双语教材,课程无系统性,教师队伍建设不足,无特定的考核标准以及忽略了专业知识的系统性。在此基础上,从学生英语水平、教材教案选择、调节课堂气氛、教师队伍建设、考核标准等方面探索了兽医药理学课程双语教学的改进思路。  相似文献   

16.
中医学与西医学在学科来源理论体系诊断思维治疗模式等方面均存在很大差异但两者治疗对象与 治疗目的是统一的这就为中医证候基因组学研究提供了依据 笔者认为要实现将宏观中医证候与微观基因组 学完美交叉必须在深刻体会中西医差异的基础上做到整体与局部的统一经验与实验的统一治人与治病的统一  相似文献   

17.
《兽医内科学》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的改革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兽医内科学是动物医学专业实践性、理论性和系统性很强的临床专业课。通过对《兽医内科学》教学大纲、授课计划、课程内容进行调整,将教学与社会需求、个人发展相结合,旨在提高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增强学生的就业能力。  相似文献   

18.
马丽茹 《安徽农业科学》2013,(25):10376-10376,10394
天津中医药大学新校区景观设计选取具有代表性的药用植物作为景现绿化材料,以中医药传统文化景观为主线,把科学知识、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有机地结合起来,既满足药用植物的教学实习、科学研究、保护、展示的功能,又起到传承中医药文化的作用,努力将新校区打造成集教学、科研、开发、科普、旅游、休闲、养生保健为一体的可持续发展的园林景观.  相似文献   

19.
在大学专业课程中开展双语教学是我国高校走向国际化的一条重要途径。专业课程的双语教学是一种"意义第一"的专业课,英汉双语的运用提供了一个特定的文化语境,使英语学习具有关联性,从而有效地提高了学习者的学习动力和英语的综合运用能力。以中兽医学院动物医学专业《动物针灸学》的教学为例,论述了"双语互依"的涵义,分析了该课程当前的教学现状以及开展"双语互依"教学模式改革的意义、课程设计原则、教学中中英两种语言的比例以及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为了提高中药学专业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课程教学水平,笔者分析了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课程的教学现状,认为课程存在专业基础知识不足,课程枯燥,知识未能与时俱进,讲授效果不理想,实践性不强等弊端,因此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主张适当调整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以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和实践性,提高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