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7 毫秒
1.
《山西农业科学》2016,(12):1755-1757
汾酒粱2号高粱新品种是由山西省农业科学院高粱研究所2015年育成的酿造高粱新品种,其试验用名为晋中13-2。该品种以自选不育系A22783A为母本、自选酿造专用高粱系恢复系EM1383为父本组配而成。该杂交种生育期133 d,比对照晋杂22号晚1 d,株高174.4 cm,具有分蘖力强、高抗高粱丝黑穗病、综合性状优异、产量高等特点,省区试平均产量为9 354.0 kg/hm~2,比对照晋杂22号增产10.1%,籽粒粗淀粉(干基)含量74.96%,是优良酿造专用高粱新品种。  相似文献   

2.
晋杂36号是以自选不育系203A为母本、自选恢复系J7582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高淀粉早熟高粱新品种,其生育期125 d,株高165.8 cm,穗长29.1 cm,穗质量161.2 g,穗粒质量120.9 g,千粒质量27.2 g;2013—2014年参加山西省高粱早熟组区域生产试验,平均产量为8 598.0 kg/hm~2,比对照晋杂15号增产13.7%;2015年通过山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18年通过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系统登记。该品种适宜在山西省高粱春播早熟区春季种植或夏播区复播种植。  相似文献   

3.
《山西农业科学》2015,(5):518-520
晋杂33号是山西省农业科学院高粱研究所以自选不育系SX605A为母本、外引恢复系南133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适宜机械化栽培的高粱杂交种,于2013年3月通过山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在区域试验中,晋杂33号平均单产为9 486.9 kg/hm2,比对照增产9.8%。该品种植株矮,株型紧凑、穗型中紧,抗倒伏,耐密植,适宜机械化收获;适宜山西省春播中晚熟区种植,在吉林省白城、内蒙古赤峰等示范种植也表现出广泛的适应性和较大的增产潜力。  相似文献   

4.
晋杂32号的选育及栽培技术要点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晋杂32号是山西省农业科学院高粱研究所以不育系10337A6为母本、恢复系3037R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高粱杂交种。2013年7月通过山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在区域试验中,晋杂32号平均产量为8 970.5 kg/hm2,比对照晋杂12号增产7%。该品种的主要特点是产量高,抗旱性、耐瘠薄性较强,高抗高粱丝黑穗病,适应性广,适宜山西省晋中盆地及其以南春播中晚熟区种植。  相似文献   

5.
高粱新品种"吉粱601号"是以外引不育系"TAM428A"为母本、自选恢复系"吉农231-10"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2年区域试验平均产量9 408.8 kg/hm2,比对照"四杂25"增产10.0%;生产试验平均产量8 545.7 kg/hm2,比对照"四杂25"增产8.9%。该品种于2014年1月通过吉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具有高产、优质、抗逆性强等优点,适宜在吉林省中西部地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6.
两系杂交糯高粱兴湘粱2号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兴湘粱2号系湖南省农科院高粱研究开发中心以高起点温度糯高粱两用不育系“湘糯粱2S”为母本,以恢复系“C4Y721”为父本杂交选育的高产、优质、矮秆两系糯高粱新组合。该组合2004年通过湖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的登记,2006年通过国家高粱品种审定委员会的审定。  相似文献   

7.
兴湘粱2号系湖南省农科院高粱研究开发中心以高起点温度糯高粱两用不育系"湘糯粱2S"为母本,以恢复系"C4Y721"为父本杂交选育的高产、优质、矮秆两系糯高粱新组合.该组合2004年通过湖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的登记,2006年通过国家高粱品种审定委员会的审定.  相似文献   

8.
"晋杂33号"是在2013年3月份经山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的,其以自选不育系SX605A为母本,并外引恢复系南133为父本杂交选育获得,是一种适宜机械化栽培的高粱杂交种。该品种具有株型紧凑、植株矮及抗倒伏和耐密植等特点及优势,应用机械化栽培具有较强的增产潜力。文章对高粱品种"晋杂33号"的选育及机械化栽培技术展开探究,旨在为实践工作提供科学的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9.
酿造专用糯高粱杂交种晋杂105的选育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晋杂105是山西省农业科学院高粱研究所以不育系泸45A为母本,以自选恢复系C52-1-1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糯高粱杂交种。该品种生育期119 d,籽粒淀粉含量77.60%,具有抗病性好、增产潜力大、抗倒伏等特点,是酿造浓香型、酱香型白酒的优良品种,适宜四川、重庆、贵州、湖南、湖北等地种植。该品种于2012年通过国家高粱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为晋杂105。  相似文献   

10.
“晋杂33 号”是在2013 年3 月份经山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的,其以自选不育系SX605A 为母本,并外引恢复系南133 为父本杂交选育获得,是一种适宜机械化栽培的高粱杂交种。该品种具有株型紧凑、植株矮及抗倒伏和耐密植等特点及优势,应用机械化栽培具有较强的增产潜力。文章对高粱品种“晋杂33 号”的选育及机械化栽培技术展开探究,旨在为实践工作提供科学的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11.
晋单87号是山西省农业科学院隰县试验站以隰332为母本、隰50为父本选育而成的玉米杂交种。2013年通过山西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具有高产、稳产、综合性状优、抗逆性强、生育期适中和适应性广等特点,适宜山西省春播中晚熟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12.
针对玉米生产上病害发生危害严重,缺乏抗病丰产杂交种的问题,利用国内抗病优异玉米种质材料,组配基础群体,采用回交转育、定向接种鉴定,早代配合力测定方法,以选育的抗病优良自交系‘X136-4’为母本,‘X232’作父本,杂交组配育成抗病丰产玉米新品种‘晋单83’,2011年通过山西省审定。试验结果,该品种高抗茎腐病、矮花叶病,抗穗腐病、粗缩病,中抗丝黑穗病、大斑病。籽粒粗淀粉含量高达76.14%。区试平均产量9630.8 kg/hm2,比对照增产6.4%;生产试验产量9976.5 kg/hm2,比当地对照品种增产6.8%;该品种的制种技术简单,产量高,成本低。在生产上提出了适期早播,因地合理密植,科学配方施肥,节水灌溉,综合防治病虫草害的配套栽培技术。研究表明,该品种抗病性强,品质优良,丰产性好,适应性广,适宜在山西南部复播区和黄淮海夏玉米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3.
忻玉6002是山西省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以自选系t14-3b为母本,自选系忻9101-1为父本,于2004年选育而成。在2006年山西省预备试验中,以10 984.5 kg/hm2的单产水平排第12位,比对照品种农大108增产19.0%。2007—2008年山西省区域试验(2年)中,平均产量为10 825.5 kg/hm2,比对照品种增产6.7%,位于参试品种的第8位。在2008年的玉米中晚熟组生产试验中,平均产量为10 831.5 kg/hm2,比对照品种郑单958增产6.9%,位于参试品种的第11位。该品种高产、优质、多抗,淀粉含量74.49%,属于高淀粉品种;抗玉米穗腐病(病级3)、粗缩病(病株率2.9%~4.4%),中抗玉米大斑病(病级5)、茎腐病(病株率13.8%~29.0%),感玉米丝黑穗病(病株率3.6%~17.8%)、矮花叶病(病情指数15.4~59.1);适应性广、综合农艺性状优良,平均产量可达10 880.5 kg/hm2,开发应用前景乐观。  相似文献   

14.
‘秦杂2号’大白菜品种是以胞质雄性不育系02CMS14为母本,以02S28优良自交系为父本配制的杂种一代。该品种生长期70 d左右;株型紧凑,抱球紧实,适播期长;矮桩叠抱,头球型;软叶率66.8%,球形指数1.3,单球重3~3.5 kg,净菜率80%,产量105.4 t/hm2;质地脆嫩,适口性好,品质优,风味佳;抗病毒病、霜霉病和黑斑病;该品种现已在陕西、甘肃、新疆、广西、河南、山西、四川、宁夏等多个省(区)示范推广,是一个综合性状优良,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大白菜品种。  相似文献   

15.
顾文毅  刘小利 《安徽农业科学》2013,(21):8932-8933,8935
[目的]从根本上改变青海省梨树栽培的落后局面,解决果实品质和产量下降的问题。[方法]从辽宁、山西引进梨矮化砧木19种[从中国农业科学院辽宁兴城果树研究所引进s2(中矮1号)、PDR54(中矮2号)、和s5接穗,从山西省果树研究所引进K系矮化砧木接穗16种,分别为K1、K2、K3、K4、K7、K8、K9、K11、K12、K13、K14、K15、K16、K21、K28、K311,进行嫁接试验,筛选优良软儿梨(Pyrus ussu-riens/sMaxim.)矮化密植砧木。[结果]19种矮化砧木嫁接成活率较高,生长表现良好,能适应当地气候特点,安全越冬的品种为中矮1号,其嫁接软儿梨后,矮化程度为72.3%,保持了其作为半矮化砧木的矮化潜力。[结果]该研究可填补青海省梨树矮化密植栽培的空白,开创了青海省果树栽培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6.
为选育出适应性强、耐旱、耐连作的绿豆新品种,山西农业大学经济作物研究所于2008年以‘晋绿豆4号’作母本,‘通榆绿豆’作父本进行杂交,采用“连作高压胁迫法”逐代定向选育,育成绿豆新品种‘汾绿豆4号’。‘汾绿豆4号’在生产试验中比对照‘晋绿豆3号’增产11.1%,2021年1月通过山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该品种具有高蛋白、低脂肪、中淀粉的营养品质特性,同时具有高功能成分(牡荆素、异牡荆素)药膳功能特性。该品种的育成为医食同源应用提供了新的食品来源。  相似文献   

17.
晋谷52号(太选10号)系山西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以晋谷30号为母本、晋谷36号为父本选育而成的谷子新品种。该品种具有高产、稳产、优质、适应性广和抗谷子主要病害等特点。2011年通过山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并定名,适合在山西省谷子中晚熟区无霜期150 d以上的地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8.
晋棉40是山西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以丰产、优质的棉花新品种晋棉10为母本,用抗病、早熟的品种辽101作父本进行杂交,采用系统选育而成的特早熟棉花新品种。2004年在山西省特早熟棉区棉花生产试验中平均折合皮棉产量832.5 kg/hm2,比对照品种晋棉37增产13.96%。经鉴定,该品种纤维品质达到国家标准,抗枯萎病,耐黄萎病。适宜在特早熟棉区春播,黄河流域棉区夏播。  相似文献   

19.
品玉8号是山西省农科院品种资源研究所以自选系品364为母本,品578为父本,与2000年育成的玉米单交种,经多年试验示范结果表明,该品种具有早熟、抗病、高产、优质、适应广等特点。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玉米(Zea mays L.)杂交种忻玉6009的推广应用价值和增产潜力。[方法]介绍忻玉6009选育经过、特征特性和产量表现,最后提出其高产栽培技术。[结果]忻玉6009是山西省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以自育系t14-3b为母本,自选系Z295为父本,于2004年选育而成。在2007年山西省预备试验中,以11 460.0 kg/hm2的单产水平排第13位,比对照品种农大108增产17.6%。2008~2009年在山西省2年区域试验中,平均产量为10 872.0 kg/hm2,比对照品种增产8.2%,位于参试品种第7位。在2009年玉米中晚熟组生产试验中,平均产量为11 103.0 kg/hm2,比对照品种郑单958增产8.2%,位于参试品种第6位。忻玉6009高产、优质、多抗,淀粉含量72.8%,属于高淀粉品种。忻玉6009中抗矮花叶病,抗玉米穗腐病、粗缩病,感丝黑穗病、大斑病、茎腐病。[结论]忻玉6009适应性广,综合农艺性状优良,开发应用前景乐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