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李德智 《新农村》2001,(6):23-23
1.鲜叶处理机械鲜叶采摘后及时脱水,是保证茶叶质量的前提。常用的脱水机用于脱除鲜叶表面所带的雨水和露水,工作原理与家用洗衣机相似。该机由转筒总成、机体、座垫总成、刹车装置、电动机及开关等组成。转筒直径65厘米,转速940转/分,鲜叶装入网袋放入转筒,运转3~5分钟,可脱除叶面90%的水分,每小时能加工300千克鲜叶。2.杀青机械(1)锅式杀青机主要由炒叶锅、炒叶腔、炒手装  相似文献   

2.
试验以大宗茶采摘机采摘的特等茶青为研究对象,采用多次杀青工艺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对杀青叶性状变化的结果分析,调整杀青技术参数,以探索适合机采特等茶青的杀青新技术。结果表明:该茶青通过连续2次杀青处理,就可达到杀青目的,且杀青叶随存放时间的延长其性状保持稳定。相对于传统茶青,机采特等茶青的杀青温度要求较高,1次杀青筒壁温度为327~330℃,2次杀青筒壁温度为216~220℃。  相似文献   

3.
绿茶微波-远红外辅助杀青技术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研究以秋茶和春茶为原料,通过改变杀青机的微波辐射功率和转速,并辅助远红外照射的方法,探索微波+远红外辅助杀青处理,对秋茶、春茶鲜叶杀青效果及干茶品质的影响。秋茶试验表明,微波+远红外辅助杀青时,在高微波辐射强度,高转速情况下,杀青效果较好,杀青效果较好的杀青叶含水量在61%左右。春荼试验表明,微波+远红外辅助杀青时,在低微波辐射强度、低转速情况下,杀青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4.
将电磁微波共轭杀青工艺应用于乌龙茶杀青,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探讨电磁杀青滚筒温度、转速以及微波磁控管开启个数、微波杀青带速等因素对乌龙茶杀青叶理化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电磁微波共轭杀青较佳工艺参数为:高温滚筒杀青温度310℃,滚筒转速为10 r·min-1,低温滚筒温度150℃,配套微波杀青,微波电磁管开启6个,输送带带速为0.14 m·s-1,且共轭杀青最佳含水率为35%左右。  相似文献   

5.
绿茶微波杀青工艺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微波杀青是形成和提高绿茶品质的关键性技术措施。迄今为止的杀青技术 ,常因火候把握不准而使绿茶产生红梗红叶、黄闷、杀青不均匀等弊病[1 ] 。微波加热技术具有升温迅速而均匀 ,操作简便 ,易控[2 ] 等优点开始初步应用在茶叶领域 ,如茶叶干燥、复火、红茶贮藏及茶叶水分测定等方面[3] ,尤其是在杀青工序上 ,由于微波热量是由里及表 ,容易杀匀杀透[1~ 3] ,且因杀青时间短、叶绿素的破坏大大降低 ,有效地提高了杀青质量。李立祥等报道利用微波杀青来固样 ,无论是在外形色泽、叶底色泽、汤色 ,还是内含成分 ,均明显优于传统炒青、蒸青[3] ;…  相似文献   

6.
利用不同微波杀青处理(相同微波功率、不同杀青时间和相同杀青时间、不同微波功率)对相同的鲜绿茶叶进行杀青对比试验,对不同处理的绿茶进行感官审评。结果表明:微波功率450 W、杀青时间130 s,绿茶的茶叶感官品质最好。  相似文献   

7.
不同杀青过程中老茶鲜叶品质成分的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不同嫩度茶鲜叶经蒸汽杀青、沸水杀青处理后的杀青效果以及各主要品质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嫩度较好(四级)的茶鲜叶采用蒸汽杀青、沸水杀青均可行,但较老茶鲜叶(六级以下)采用沸水杀青效果更好。鲜叶经蒸汽杀青后,各种成分的含量和组成发生了较大变化,大多数成分的含量呈下降趋势,茶多酚总量、儿茶素总量、咖啡碱含量分别下降8.6%、12.1%、24.9%。而且沸水杀青叶中水溶性成分损失高于蒸汽杀青叶,茶  相似文献   

8.
用燃气滚筒杀青机对乌龙茶杀青技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60多个样品实验,探讨利用台式燃气滚筒杀青机进行鸟龙茶摇青叶杀青的4项主要技术:滚筒温度、投叶量、滚筒转速、杀青时间。  相似文献   

9.
杀青程度对炒青茶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选择较优的茶叶杀青程度,以指导茶叶生产。[方法]采用不同的杀青程度对炒青茶进行处理,分析处理后的茶中化学成分含量及感官品质。[结果]重杀青处理的茶样外形、汤色、叶底、香气、滋味等均呈现更好的品质,内含物质较多,氨基酸总量和氨基酸组分均较多。[结论]重杀青有利于茶叶品质的提升。  相似文献   

10.
茶叶杀青机与制茶品质特点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杀青机及杀青方法随着科技发展不断改进和创新,本文论述了国内目前几种常用和较先进的杀青机的性能及其制茶品质特点,以利于茶叶生产者参考、选择应用。  相似文献   

11.
茶叶中的氨基酸在加工过程中的变化及对茶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对四川省两家茶厂的红、绿茶在不同加工工序中的氨基酸含量进行测定。结果发现在萎凋和杀青工序,氨基酸含量有明显增加;在发酵工序,氨基酸含量有所减少;在揉捻工序,氨基酸含量无明显变化;在成品茶中,氨基酸含量又有所减少,但仍高干鲜叶中的含量。正是由于氨基酸在茶叶加工过程中的这一变化,对最终形成红、绿茶芳香、清醇、鲜爽的风味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评茶用水对名茶感官评价和成份浸出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试验采用5种敢自不同水源的水.冲泡两种名茶,通过对水质的分析和名茶主要成份没出率的测定.探讨了不同评茶用水及名茶种类对冲泡后茶汤的滋味、香气的感官评价,以及成分浸出率的影响,本文为研究名茶冲泡方法和审评技术提供了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理论上推导出摇青机的工作转速n=30k/r~(1/2),并用制茶试验来确定最佳 k 值为0.84,为设计摇青机及发挥其最大工作效率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针对滚筒式茶叶提香机烘焙过程中碎茶率过高、影响烘焙质量的问题,基于离散元法理论,对其关键结构参数进行优化设计。利用SolidWorks 2014软件建立滚筒式茶叶提香机的三维几何模型,通过EDEM 2018软件对茶叶烘焙过程进行数值模拟,研究不同滚筒转速和滚筒倾角下茶叶颗粒的运动变化规律,并分析其对茶叶烘焙效果的影响。以六安瓜片为试验材料,采用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试验,进行滚筒式茶叶提香机烘焙试验。结果表明:影响滚筒式茶叶提香机烘焙效果的结构参数包括滚筒转速和滚筒倾角。优化的结构参数为滚筒转速33 r·min-1、滚筒倾角3.7°。在此条件下,碎茶率为6.7%,感官审评得分为90.6,茶叶具有良好的烘焙品质。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茶水比例、溶剂浓度为试验因素,采取二次回归旋转设计法,建立了茶多酚、儿茶素总量浸取率的回归方程,选取了较优处理组合,并进行了浸取次数对浸取物浓度和浸取率的影响的试验。为深入研究茶多酚提取技术提供了资料。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金尖茶的传统品质要求的审评术语与主要生化成分进行了对照分析,提出了茶叶优质的水浸出物,碳水化合物,还原糖的百分含量的幅度;用感官(开汤)审评得分对应水浸出物,茶多酚、氨基酸的含量研讨其相关程度,揭示了金尖茶工艺流程中主要工序—渥堆发酵时生物化学物质含量的变化,提出了发酵时间长短与茶多酚含量的回归方程;并对发酵时主要环境因素—空气湿度、氧气与发酵叶叶温升降和发酵程度的关系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17.
本文研究了滚筒转速对炒干机的机械性能和制茶质量的影响,通过不同级别鲜叶的制茶试验,结合对国内主要炒干机的转速和性能分析,确定了二青作业的最佳筒体转速,为合理选择炒干机的工作转速提供了设计依据.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绿茶为原料、热水作溶剂,进行了茶的粒度、浸泡预处理和浸取次数等技术条件对浓缩茶浸取的影响试验。测定了浸出浓度的动态变化状态,探讨了浸取较优技术条件,为确定浓缩茶制备工艺提供了试验数据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以影响抽提条件的浸泡时间、抽提时间、茶液比为试验因素,以茶多酚、咖啡碱、叶绿素提取率、产率与纯度分别作为试验指标进行试验,提出了综合提取的最佳抽提工艺条件,为茶叶成份综合提取技术研究提供了资料。  相似文献   

20.
以川西茶区5个栽培品种为材料,调查分析了各品种春梢伸育的动态。结果表明,在川西海拔1060m的地域条件下,各品种的春梢生育期和生育强度有明显的差异,福鼎大白茶仍具早萌、展叶快、可早采的优良性状,名优茶开采期比其余品种早6~10天。5个品种的越冬芽从萌动到形成一芽一叶新梢需19~26天,活动积温150~220℃;形成一芽三叶新梢需37~53天,活动积温330~510℃。故高海拔茶园名优茶的开采期普遍较晚,应采取早萌高效的栽培技术措施,以便早采、多产名优茶原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