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金牡丹等乌龙茶新品种永春点区域试验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8~2002年在永春县东平青年茶叶良种示范场开展了乌龙茶品种区域试验,对参试品种的主要经济性状进行鉴定评价。结果表明:⑴金牡丹、紫牡丹、黄玫瑰产量高,分别比对照种福建水仙增产11.4%(p<0.05)、30.7%(p<0.01)与5.5%,比对照种黄棪增产23.0%(p<0.01)、44.3%(p<0.01)与16.5%(p<0.05)。⑵品质优异,金牡丹和紫牡丹具 “韵味”特征,黄玫瑰具 “透天香”特征,乌龙茶品质均明显超过福建水仙,亦超过黄棪的水平。⑶种植成活率高,适应性与抗寒、抗旱性强。⑷金牡丹、黄玫瑰开采期早,比福建水仙早8~10天,属早生种;紫牡丹比福建水仙早4~5天,属中生种。总之,金牡丹、紫牡丹和黄玫瑰在永春区试综合性状表现优异,适宜在永春及气候条件相类似的茶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2.
对3个茶树新品种金玫瑰、紫观音、春桃香在福州的适应性进行鉴定,以黄棪为对照.结果表明,金玫瑰、春桃香的种植成活率高于黄棪,紫观音与黄棪相当;3个新品种的树高、树幅、茎粗等性状均优于黄棪,表现生长势强;金玫瑰的春梢萌芽期比黄棪早1~3 d,为早生种,春桃香、紫观音比黄棪晚10 d左右,均为晚生种;金玫瑰、紫观音、春桃香的1芽3叶百芽重均与黄棪相当,发芽密度均高于黄棪,鲜叶产量分别比黄棪高13.0%、5.0%、7.0%;3年乌龙茶感官品质审评得分分别比黄棪高2.17分、1.00分、3.17分,均表现品质优异;经多年鉴定,其抗寒性与黄棪相当,均适宜在福州中高海拔山区或气候条件相似的区域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3.
对3个茶树新品种‘金玫瑰’、‘春桃香’、‘紫观音’在霞浦的适应性进行鉴定.结果表明,‘金玫瑰’、‘春桃香’、‘紫观音’的种植成活率高于黄棪(对照);3个新品种的树高、树幅性状均优于黄棪,表现生长势强;‘金玫瑰’的春梢萌芽期与黄棪相当,为早生种;‘春桃香’、‘紫观音’比黄棪晚10 d左右,均为晚生种;发芽密度均高于黄棪,鲜叶产量分别比黄棪高24.43%、14.42%、3.65%;3年乌龙茶感官品质审评得分分别比黄棪高2.83分、3.03分、3.33分,均表现品质优异;经多年鉴定,均适宜在霞浦气候条件相似的区域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4.
引进品种在广西扦插繁育适应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翠、年年12号、黄玫瑰、丹桂、年年1号、黄棪等6个乌龙茶品种均2003-2009年在广西桂林年参加第三轮全国茶树品种区域试验,其中黄棪为对照种.本试验目的在于了解这些品种在广西的扦插繁育能力,完善各品种相关适应性数据,为其进一步推广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探讨不同茶树品种对小贯松村叶蝉(Matsumurasca onukii)和茶棍蓟马(Dendrothrips minowai Priesner)的抗性,为抗虫茶树品种的选育和推广提供科学依据。以11个茶树品种紫娟、水仙、梅占、白鸡冠、瑞香、奇兰、黄玫瑰、白牡丹、黄棪、大红袍、黄观音为供试材料,采用五点取样法对田间种群密度进行调查,并进行茶树植物学形态特征调查,以及叶片组织结构测定、化学成分检测,明确茶树物理性状、化学成分与抗虫性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显示,按抗小贯松村叶蝉的强弱,11个茶树品种可分为4类,第Ⅰ类:紫娟,感虫(S);第Ⅱ类:梅占、黄棪、奇兰、水仙、白牡丹,中感(MS);第Ⅲ类:瑞香、大红袍、黄观音、黄玫瑰,中抗(MR);第Ⅳ类:白鸡冠,抗(R)。按抗茶棍蓟马的强弱也可将其分为4类,第Ⅰ类:黄玫瑰,感虫(S);第Ⅱ类:瑞香、白鸡冠,中感(MS);第Ⅲ类:黄观音、奇兰,中抗(MR);第Ⅳ类:白牡丹、黄棪、大红袍、梅占、紫娟、水仙,抗(R)。结合相关分析显示,小贯松村叶蝉总虫口数与11个茶树品种的花青素含量、GCG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上角质层厚度/叶片厚度、下角质层厚度/叶片厚度呈显著正相关(P<0.05),而与游离氨基酸总量、栅栏组织厚度、上表皮厚度、上表皮厚度/叶片厚度呈显著负相关(P<0.05)。叶长与茶棍蓟马总发生量呈显著负相关(P<0.05),且小贯松村叶蝉的总虫口数与茶棍蓟马总虫口数显著负相关(P<0.05)。综合分析得出,大红袍茶树品种和黄观音茶树品种对小贯松村叶蝉和茶棍蓟马均存在一定抗性,是值得推广的茶树良种。调查结果还发现小贯松村叶蝉和茶棍蓟马之间存在同期交替为害茶树的现象。  相似文献   

6.
为筛选适宜机采的茶树品种,2012~2014年对14个茶树品种机械采摘和手工采摘芽梢中标准芽叶比重和破碎芽叶比重进行调查。结果表明:丹桂、黄观音、白芽奇兰、茗科1号(金观音)、悦茗香、黄棪、福建水仙、金牡丹等8个品种机械采摘与手工采摘的完整芽叶比重(符合乌龙茶采摘标准)和新梢破碎芽叶比重接近。而肉桂、毛蟹、本山、梅占、铁观音、黄玫瑰等6个品种机械采摘的完整芽叶比重比手工采摘低,新梢破碎芽叶比重均比手工采摘高;初步得出丹桂、黄观音、白芽奇兰、金观音、悦茗香、黄棪、福建水仙、金牡丹等8个品种机采效果较好,且这些品种生长速度较快,产量较高,较适宜机械采摘。  相似文献   

7.
以乌龙茶品种黄棪作对照,对'芝龙'茶树新品系进行形态特征、春梢生育期、产量、制茶品质、抗逆性、生化成分等鉴定.结果表明:'芝龙'新品系为无性系,灌木型,小叶类,早生种;芽期比黄棪迟4~5天;产量与对照种相当;制乌龙茶香清幽,味醇爽、汤中有香,内质评分优于对照种.春茶一芽二叶干样约含水浸出物 51.4%、茶多酚 20.95%、氨基酸4.05%、儿茶素总量13.37%、咖啡碱4.95%.耐寒性强,耐旱与抗病虫害性能均与对照种相当,适应性强.  相似文献   

8.
以乌龙茶品种黄棪作对照,对‘芝龙’茶树新品系进行形态特征、春梢生育期、产量、制茶品质、抗逆性、生化成分等鉴定。结果表明:‘芝龙’新品系为无性系,灌木型,小叶类,早生种;芽期比黄棪迟4~5天;产量与对照种相当;制乌龙茶香清幽,味醇爽、汤中有香,内质评分优于对照种。春茶一芽二叶干样约含水浸出物51.4%、茶多酚20.95%、氨基酸4.05%、儿茶素总量13.37%、咖啡碱4.95%。耐寒性强,耐旱与抗病虫害性能均与对照种相当,适应性强。  相似文献   

9.
福建乌龙茶种质资源极为丰富。通过收集种植分布于闽北、闽东和闽南20个适制乌龙茶品种(名枞),并调查其幼苗次年春梢生育状况,结果表明1芽1叶初展期和驻芽形成期以金锁匙最早、黄棪其次,奇丹最迟;乌龙茶品种(名枞)萌芽期主要集中于3月中下旬,多数品种从茶芽萌长至驻芽形成历时9~15d。金锁匙新梢长势最旺,其次是梅占、金凤凰、黄棪,而佛手、奇丹、水仙的新生芽叶相对较少;各品种(名枞)持嫩性较弱与乌龙茶鲜叶采制标准相符诹栊缕分钟?异性状(金观音、黄观音、金牡丹)在幼苗期存在与成年茶园不一致的鉴定结果,因此在筛选乌龙茶新品种(系)过程中,2~4龄茶苗新梢生育规律及生化分析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0.
适制多茶类高香型茶树品种“白毛2号”选育研究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毛2号系从我省珍贵茶树资源乐昌白毛茶群体中单株选种法育成的高香型无性系新品种。属小乔木型,中叶种,具有早芽高产,抗逆性强,适制性广,高香优质等特点。品比四年平均667m~2年产鲜叶1065.5kg,比对照种白毛群体增产29.9%,跨省区试四点三年平均比黄棪对照增产43.07%。芽叶内含物丰富,制多种名优茶,品质优异。制银毫茶白毛厚披,滋味浓爽,春茶毫香高,夏秋茶呈兰花香;制花香绿茶,花香浓郁高长;制金毫茶外形秀丽,花香浓郁,滋味浓爽显香,汤色红亮,工夫红茶及红碎茶均为高香特色;制乌龙茶,易加工,制优率高,春夏秋皆优,成茶兰花香浓郁高长,滋味醇爽带花香,回甘力强。多点区试茶样经农业部茶叶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审评,品质优于国家级乌龙茶对照种黄棪。试验表明,品种适应性好,适宜广东、广西、湖南、福建等省茶区生产应用。  相似文献   

11.
多年选育结果表明:鸿雁9号属小乔木型,中叶早芽,无性系新品种。树姿呈开张状态,树幅扩展能力强。产量特高,品比试验3年平均产量比对照福建水仙增产84.1%,在四个跨省区试点产量表现均较好,分别比对照种黄棪增产4.97%、14.65%、56.32%和180.46%。适制高花香乌龙茶和花香绿茶,品质优异。高香乌龙茶香气浓郁持久,滋味浓滑爽口,汤色橙黄明亮,感官审评比福建水仙高8.3分,全国区域试验品质审评结果表明与对照种黄棪相当;花香绿茶外形绿润,滋味浓爽,香气高显花香,汤香突出,品质明显优于国家级绿茶对照品种福鼎大白茶。该品种抗寒旱和抗虫能力较强,扦插育苗与种植成活率高,适宜广东、湖南、广西、福建等省生产应用。  相似文献   

12.
福建茶区茶树品种的搭配种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世纪70年代后期以来,采用杂交育种法与单株选种法,从以铁观音,黄棪,赤叶观音,黄观音,迎春等高香优质茶树品种或特早芽种为亲本的人工杂交与天然杂交后代中陆续选育出茶叶香气品质特征,萌芽期不同的国家级审定茶树新品种金观音(茗科1号)、黄观音、悦茗香,黄奇,省级审定茶树新品种金牡丹,黄玫瑰,紫玫瑰,紫牡丹,早春毫,在生产应用中发挥了十分显著的优质增效作用。本文在分析上述新品种特征,特性和生产应用现状的基础上,提出绿茶,红茶,乌龙茶茶区选择应用高香优质新品种及早芽,中芽,晚芽品种合理搭配种植的建议与技术措施,以期为各地茶区茶树品种结构与茶产品结构调整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黄玫瑰等乌龙茶新品种武夷山点区域试验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8-2002年在武夷山市开展了乌龙茶新品种区域试验与生产示范,对参试品种的主要经济性状进行鉴定评价。结果表明:(1)黄玫瑰、金牡丹平均鲜叶产量分别比对照种福建水仙增产8.4%和10.7%;比对照种肉桂增产20.7%和23.3%,差异达显著水平;紫牡丹比对照种福建水仙和肉桂分别平均增产18.1%和31.6%,差异达到显著与极显著水平。(2)加工品质鉴定表明,金牡丹和紫牡丹花香显,具有“韵味”特征,共玫瑰具有“通天香”特征,明显超过对照种福建水仙,品质审评得分也超过肉桂。(3)制优率高,均明显超过肉桂和福建水仙。(4)种植成活率均高达90%以上,适应性强。(5)黄玫瑰、金牡丹、紫牡丹遭遇2000年初罕见的低温霜冻天气和2002年持续的高温干旱天气,田间调查均未遭受严重的寒冻害和热旱害,表现抗寒、抗旱性强。(6)黄玫瑰、金牡丹春茶开采期比肉植早15天左右,比福建水仙早13天左右,属早生种;紫牡丹比肉桂、福建水仙早6-8天,属中生种。总之,黄玫瑰、金牡丹、紫牡丹在武夷山市区试与生产示范,综合经济性状表现优异,深受欢迎,正在茶区加速繁育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4.
鸿雁1号是以铁观音的杂交后代为亲本,单株选育而成的无性系高香乌龙茶新品种。属灌木型,中叶,早芽种。树姿开张,生长势强,产量高,品比试验3年平均产量比对照福建水仙增产51.6%,在四个跨省区试点产量表现均较好,分别比对照种黄棪增产17.82%、19.41%、23.19%和42.67%。适制高花香乌龙茶和绿茶,制乌龙茶外形绿润,花香浓郁持久,滋味浓爽,汤色绿黄明亮,感官审评比福建水仙高8分,比黄棪高0.1-1.67分;制绿茶外形翠绿细秀,香气高爽,滋味浓醇爽口,品质优于福鼎大白茶。该品种栽培适应性好,抗寒旱和抗小绿叶蝉能力较强,适宜广东、湖南、广西、福建等省生产应用。  相似文献   

15.
10个茶树高优新品种的育成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20多年来采用杂交育种法与单株选种法,育成国家级良种黄观音、茗科1号(金观音)、悦茗香、黄奇,省级良种金牡丹、朝阳、早春毫和国家一级优异种质黄玫瑰及待审定品种金玫瑰、紫牡丹。这10个新品种为无性系,特早生、早生种与中生种。杂种优势强,品比、区试产量比亲本或对照种福鼎大白茶增产10%至50%以上。制茶品质优异。乌龙茶香浓郁,花香显,味醇厚甘爽。而且制优率高。黄观音、黄玫瑰具有“通天香”特征;茗科1号、悦茗香、金牡丹、金玫瑰、紫牡丹具有“韵味”特征;黄奇融有黄旦与白奇兰的香味特征;朝阳“品种香”独特。早春毫绿茶色绿芽壮毫显,香高长。“栗香”显。叶浓厚回甘。一芽二叶干样生化成分与乌龙茶挥发性香气成分含量丰富。扦插繁殖力强或较强。种植成活率高,抗性与适应性强或较强。乌龙茶新品种适宜在华南、江南茶区栽培,早春毫适宜在气候条件相似福建中低海拔茶区的山地栽培。十个新品种示范推广以来,已发挥了明显的优质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16.
乌龙茶的花色品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乌龙茶的花色品种十分丰富。闽南乌龙茶多以茶树品种命名,铁观音品种采制的称铁观音;毛蟹品种采制的称毛蟹;黄棪品种采制的称黄棪,又称黄金桂;乌龙品种采制的称乌龙;除铁观音、乌龙之外的其他品种,如黄棪、毛蟹、梅占、水仙、佛手等品种采制的乌龙茶又统称为色种。近年已将黄棪单列。 闽北乌龙茶茶名在不同时期常有变化,但成茶的命名仍有一定的规  相似文献   

17.
1998-2002年紫牡丹,金牡丹和黄玫瑰在武夷山与永春区试与示范鉴定结果表明:(1)产量高,比对照种福建水仙,黄旦,肉桂增产5.5%-44.3%,增产明显或显著;(2)品质优异,乌龙茶品质审评结果均明显超过福建水仙,亦优于肉桂和黄旦;(3)制优率高,超过福建水仙和肉桂;(4)种植成活率高,抗寒,抗旱性强,适应性广;(5)开采期早,金牡丹,黄玫瑰属早生种,紫牡丹亦比福建水仙,肉桂早,属中生种;(6)适宜在我省乌龙茶茶区大面积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8.
坂仔公社宝南大队林果场是以农业和果业为主,一九六六年五月在林果场后山开辟1.32亩环山等高水平的高标准茶园,并于当年六月初种植’黄棪苗木,经五年来培育管理、一九八一年采茶青5474.7斤、制或干毛茶1321.1斤,实现了黄棪五足龄亩产上千斤的高产记录。  相似文献   

19.
茶树黄棪对氟的生物积累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笔者在进行“福建省茶叶氟的的化学地理研究”的同时,探讨了茶树黄棪对氟的生物积累特征。结果表明,黄棪(全株)对氟显示强积累,生物积累系数(BAC)达n×10(31.8),其各器官中,除主根、侧根、细根对氟为中等积累(BAC为n×10~(-1)外,其余各器官对氟也均显示强积累(BAC为n×10~n×10~0);各器官对氟的积累强度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应用灰色系统理论中关联度分析法,对乌龙茶品种比较试验的16个参试品种(系)的产量。品质、抗逆性、开采期、繁殖力。制优率等经济性状,以及价格因素进行技术与经济的综合评估。结果表明,参试的13个乌龙茶新品种(系)与3个对照种中,综合性状表现优异的是紫观音。金观音、黄观音,其次是悦香、黄、春桃香,再次是毛蟹、铁观音、新选102、新选104。新选品种(系)紫观音表现为优质、高产、抗逆性强、中生、制优率高,金观音、黄观音为优质、高产、抗逆性强,早生、制优率高,悦茗香为优质。羊产、抗逆性强、中生、制优率比铁观音高,春桃香为优质、丰产、抗逆性强、晚生、制优率高。依据各品种(系)的灰色关联度排序所进行的综合评估,和新品种选育研究的实际结果基本一致。上述5个新品种(系)适宜在乌龙茶区推广应用。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可以比较全面、客观地评价茶树品种的推广应用价值,行之有效,并能提高选种的准确性与可靠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