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 毫秒
1.
为了解食物对东方田鼠(Microtus fortis)种群的影响,笔者对洞庭湖幼年东方田鼠取食苔草进行研究,为了解东方田鼠种群增长提供基础,为东方田鼠综合管理提供参考。使用洞庭湖东方田鼠在洲滩环境的主要食物——苔草(Carex brevicuspis),在人工饲养条件下对20~30 日龄不同性别东方田鼠进行饲喂。结果表明:喂食1 周苔草后,雌性幼鼠体重明显下降(P<0.05),而雄性幼鼠体重略有增加,不显著(P>0.05);雌性幼鼠单位取食量和单位排泄量均稍高于雄性幼鼠,但差异不明显(P>0.05)。研究认为,在生长发育阶段,雌性幼鼠比雄性幼鼠对环境及食物的要求更高,单一食物会造成幼年雌鼠营养不良。  相似文献   

2.
1983——1986年在内蒙古新巴尔虎左旗阿木古郎地区用标志重捕方法对布氏田鼠(Microtu s brandti Radde)的分居(窝)、种群组成和生态寿命等种群生态现象进行了野外调查。在累计近13个月的野外调查中,共标志2934只布氏田鼠,捕获4062次。结果发现布氏田鼠幼鼠正常出窝后7——10天开始分居活动,从开始分居到定居新巢约经3——5天。幼鼠新定居的巢穴距母巢一般在30米之内。布氏田鼠种群的年龄组成有明显的季节变化。5月初全部为越冬的成年个体,6——8月幼体占多数。9月后亚成体占多数。种群的性别组成中,成年组的性比变化较大,总性比接近于1。布氏田鼠的生态寿命约为12——14个月。  相似文献   

3.
为探究肉鸡日粮中添加以两种氨基酸螯合成的新型复合氨基酸络合铁添加剂对肉鸡生长性能、器官指数、血液指标、组织抗氧化性能和铁含量的影响,选用960只1日龄爱拔益加(AA)肉鸡公雏,随机分为6个处理,每个处理8个重复,每个重复20只雏鸡。试验处理组分别在玉米-豆粕基础日粮中添加0、20、40、80及120mg/kg的新型复合氨基酸络合铁(ZprFe)和80mg/kg硫酸亚铁(FeSO_4)。结果表明:1)肉鸡日粮中添加ZprFe对肉鸡平均日采食量、平均日增重、料重比均无显著差异(P0.05)。2)日粮中添加ZprFe显著提高了肉鸡42日龄肝脏和脾脏指数(P0.05),且随着日粮中铁水平的添加呈线性和二次增加(P0.05)。3)添加ZprFe显著提高21日龄和42日龄血清铁含量(P0.05);显著降低21日龄血清总铁结合力(P0.05),但对42日龄血清总铁结合力无显著影响(P0.05)。添加ZprFe显著提高21日龄血清含锰超氧化物歧化酶(Mn-SOD)活性和42日龄血清含铜与锌超氧化物歧化酶CuZn-SOD活性(P0.05)。4)添加ZprFe对肝脏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和总抗氧化能力(T-AOC)无显著影响(P0.05),但可显著提高胸肌T-SOD活性和T-AOC能力(P0.05)。添加ZprFe对肝脏铁含量影响显著,随着日粮中铁水平含量的增高,肝脏铁含量呈显著线性增加(P0.05)。综上,日粮中添加新型复合氨基酸络合铁ZprFe有利于肉鸡器官生长发育,提高肉鸡抗氧化性能和组织铁沉积,推荐在本研究条件下AA肉鸡日粮中添加ZprFe的适宜添加范围为40~80mg/kg,为实际生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布氏田鼠(Lasiopodomys brandtii)焦虑样行为、反捕食行为和下丘脑-垂体-肾上腺(hypothalamic-pituitary-adrenal, HPA)轴水平的性别差异,观测雌雄布氏田鼠在旷场、明暗箱和反捕食箱中的行为差异,及其HPA轴参与调控的促肾上腺激素(adrenalotropic hormone, ACTH)和皮质酮(corticosterone, CORT)水平的差异。结果表明:雄性布氏田鼠在旷场中移动的总距离和平均速度均显著高于雌性,而静止时间显著低于雌性布氏田鼠。雄性布氏田鼠进入明箱的次数与雌性布氏田鼠无显著差异,但在明箱中停留时间显著高于雌性布氏田鼠。暴露于捕食者猫气味时,雌性布氏田鼠仅移动行为的持续时间显著高于雄性布氏田鼠。雌性布氏田鼠血浆中ACTH和CORT浓度显著高于雄性布氏田鼠。综上,布氏田鼠的活动性、焦虑样行为、反捕食行为及HPA轴水平均存在性别差异,提示野生布氏田鼠受其自身内分泌水平的影响,雌雄个体采取截然不同的行为策略以适应当前环境,从而有利于其种群的稳定。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不同驯化温度对体质量为(6.26±0.21)g的施氏鲟Acipenser schrenckii Brandt幼鱼肝脏线粒体代谢的影响,将试验分为8个温度驯化组,分别设16、19、22、25℃4个恒温组,以及(16±2)、(19±2)、(22±2)、(25±2)℃4个变温组,驯化6周后取样,分别测定各驯化组施氏鲟幼鱼肝脏组织线粒体的蛋白含量、呼吸率和细胞色素C氧化酶(CCO)活性。结果表明:施氏鲟肝脏组织线粒体蛋白含量在各驯化组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鱼体肝脏组织线粒体状态3呼吸率和状态4呼吸率均随着驯化温度的升高显著增加(P0.05),在16℃和19℃驯化组中,恒温处理和变温处理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而在22℃和25℃驯化组中,变温驯化组的线粒体状态3呼吸率和状态4呼吸率均显著高于恒温驯化组(P0.05);鱼体肝脏组织线粒体的呼吸控制率(RCR)随驯化温度的升高呈显著降低的趋势(P0.05),在各温度驯化组中,线粒体的RCR在恒温和变温处理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鱼体肝脏组织线粒体CCO活性随着驯化温度的升高显著增加(P0.05),但酶活性在恒温和变温处理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表明,20~27℃的变温驯化能够显著诱导施氏鲟线粒体呼吸率升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高蛋白日粮对雏鹅生长性能、血清炎症因子及肝脏、肾脏、空肠、十二指肠中黄嘌呤脱氢酶(XDH)表达的影响。【方法】选用1日龄雁鹅72只,随机分成对照组(CP)、高蛋白组1(HP1)和高蛋白组2(HP2),分别饲喂含180.00,230.00和280.00 g/kg粗蛋白的日粮,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8只鹅。试验为期14 d,每周测定各组雏鹅采食量、体质量。于7和14 d采血,分离血清,用ELISA法测定血清中黄嘌呤氧化酶(XOD)活性及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1β(1L-1β)、白细胞介素6(IL-6)、尿酸(UA)含量;采用RT-qPCR、免疫组化法、Western-blotting法测定14日龄雏鹅肝脏、肾脏、空肠、十二指肠中XDH基因及其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1)7日龄时,HP2组雏鹅的平均体质量显著小于CP组(P0.05),极显著小于HP1组(P0.01),HP1组雏鹅的平均日增重显著大于HP2组(P0.05);14日龄时,CP组雏鹅的平均体质量、平均日增重、日采食量极显著高于HP1和HP2组(P0.01)。2)7日龄时,HP2组雏鹅血清中的1L-1β、TNF-α、UA含量及XOD活性均极显著高于CP组(P0.01),1L-1β、TNF-α、UA含量显著高于HP1组(P0.05);HP1组雏鹅血清中TNF-α质量浓度极显著高于CP组(P0.01)。14日龄时,HP2组雏鹅血清中1L-1β、IL-6、TNF-α、UA含量及XOD活性均显著或极显著高于CP组和HP1组;HP1组雏鹅血清中的1L-1β、IL-6、TNF-α、UA含量及XOD活性极显著高于CP组(P0.01)。3)HP2组雏鹅肝脏、肾脏、十二指肠的XDH基因及其蛋白的表达显著或极显著高于CP组(P0.05或P0.01),肝脏、肾脏中XDH基因及其蛋白的表达显著或极显著高于HP1组(P0.05或P0.01);HP1组雏鹅肝脏、十二指肠中XDH基因及其蛋白的表达显著或极显著高于CP组(P0.05或P0.01)。各组雏鹅空肠中XDH基因及其蛋白的表达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摄入过高水平的蛋白会导致雏鹅生长性能降低,机体发生炎症反应,肝脏、肾脏、十二指肠中XDH基因和蛋白表达量增加,从而引发雏鹅高尿酸血症。  相似文献   

7.
旨在研究日粮硒水平对4~6月龄绒山羊生长性能和组织抗氧化能力的影响,为确定绒山羊羔羊日粮中适宜的硒供给量提供依据。选用体况良好、体质量接近的4月龄陕北白绒山羊羯羔羊24只,采用单因子随机区组设计分为4组,分别饲喂硒含量为0.11、0.21、0.41、0.61 mg/kg的4种试验日粮,试验期为60 d。结果表明:①日粮硒水平对绒山羊羔羊平均日增量无显著影响(P>0.05)。②肝脏和肌肉中的硒含量以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随日粮硒含量的提高而升高。当日粮硒含量为0.11~0.41 mg/kg时,肝脏和肌肉组织中的硒含量以及GSH-Px活性均随日粮硒含量的升高而显著升高(P<0.05);当日粮中硒含量为0.41~0.61 mg/kg时,肝脏和肌肉组织中的硒含量以及GSH-Px活性不再随日粮硒水平的增大而继续显著增大(P>0.05);两种组织中的硒含量和GSH-Px活性之间存在高度正相关。③肝脏和肌肉组织中的丙二醛(MDA)含量随着日粮硒含量的提高而降低。当日粮硒含量为0.41~0.61 mg/kg时,肝脏和肌肉中MDA含量均保持较稳定水平。因此,4~6月龄绒山羊日粮中硒含量为0.41 mg/kg时...  相似文献   

8.
试验旨在从线粒体介导的细胞凋亡通路,探讨白术多糖(PAMK)对环磷酰胺(CTX)诱导的雏鸡肝脏损伤的影响。试验选取1日龄岭南黄鸡240羽,随机分成4组:对照(Control)、环磷酰胺(CTX)、白术多糖(PAMK)以及白术多糖环磷酰胺联合组(PAMK+CTX)。试验结束后,采集雏鸡肝脏组织,用于形态学观察及线粒体介导的细胞凋亡通路相关基因mRNA表达量和蛋白表达水平检测。光镜结果显示,环磷酰胺诱导雏鸡肝脏组织细胞形态结构不完整、肝细胞索排列紊乱、空泡化。电镜结果显示,环磷酰胺可导致雏鸡肝脏组织细胞线粒体明显受损,并发生细胞凋亡。从分子水平探讨线粒体介导的细胞凋亡通路结果显示,环磷酰胺可导致雏鸡肝脏组织中促凋亡基因Caspase-3、Caspase-8、Caspase-9、Bax和p53 mRNA表达量显著升高(P0.05),抑凋亡基因Bcl-2mRNA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白术多糖环磷酰胺联合组雏鸡肝脏组织中Caspase-3、Caspase-8、Bax的mRNA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Bcl-2 mRNA表达量显著升高(P0.05)。此外,白术多糖环磷酰胺联合组雏鸡肝脏组织中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Bcl-2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研究结果表明,环磷酰胺可诱导雏鸡肝细胞凋亡,白术多糖可通过调节线粒体通路相关基因表达抵抗环磷酰胺诱导雏鸡肝细胞凋亡,对雏鸡肝脏产生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肉仔鸡对不同镁源的生物学利用率。【方法】将360只1日龄的AA肉仔鸡随机分为10个处理组,每处理组6个重复,每重复6只公雏,分别饲喂添加氧化镁(MgO)、天门冬氨酸镁(MgAsp)和天门冬氨酸螯合镁(Mgdi Asp)的日粮(各种镁源添加量均设0.9,1.8和2.7 g/kg 3个添加水平),以不加镁的处理组为对照。21日龄时测定肉仔鸡组织镁和肝脏丙二醛(MDA)含量及肝脏过氧化氢酶(CAT)活性,以组织镁、肝脏MDA含量和CAT活性为指标,评价肉仔鸡对不同镁源的生物学利用率。【结果】肉仔鸡血清镁含量随MgO、MgAsp和Mgdi Asp添加量的增大而线性提高(P<0.01);肝脏镁含量随日粮中MgO(P<0.01)、MgAsp(P<0.05)添加量的增加呈二次曲线性提高;肉仔鸡肝脏CAT活性随MgAsp(P<0.05)或Mgdi Asp(P<0.01)添加量的增加线性提高,随MgO添加量的增加呈二次曲线性提高(P<0.05);肉仔鸡肝脏MDA含量随日粮镁添加量的增加而线性降低(P<0.05)。以MgO的生物学利用率为100%,以血清镁含量、肝脏CAT活性、MDA含量为衡量指标时,MgAsp的相对生物学利用率分别为155%,283%和150%,Mgdi Asp的相对生物学利用率分别为203%,424%和133%。【结论】日粮中添加镁可以改善肉仔鸡的镁营养状态,提高肉仔鸡肝脏CAT的活性,降低脂质过氧化水平,且有机镁的添加效果优于无机镁。  相似文献   

10.
姜曲海猪瘦肉型品系早期血液生化指标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姜曲海猪瘦肉型品系零世代为试验素材,选择仔猪24头,分别于初生和15,30,45,60,75日龄早晨空腹采血,离心取血清以测定血液生化指标的含量。结果表明,初生仔猪血清碱性磷酸酶(AKP)、总蛋白(TP)和尿素氮(UN)显著高于其他日龄,而淀粉酶(Amy)、白蛋白(A)则随日龄增长显著上升,谷丙转氨酶(GPT)和谷草转氨酶(GOT)的活性峰值出现在30日龄。仔猪出生时三碘甲状原氨酸(T3)含量较高,随后有下降趋势。T3含量与某些血液生化指标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以金定鸭为研究对象,孵化前向蛋清内注射三碘甲腺原氨酸(triiodothyronine,T3),检测鸭出雏前后体重、胸浅肌重、血清中甲状腺激素(thyroid hormones,THs)水平的变化,分析肝脏中I型脱碘酶(deiodinases I,D1)和Ⅲ型脱碘酶(deiodinasesⅢ,D3)mRNA表达、蛋白水平及酶活性的变化,探究外源性T3对鸭出雏前后生长发育及肝脏中脱碘酶表达的影响。【方法】将200枚金定鸭种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在孵化前从蛋的锐端往试验组种蛋蛋清内注射100 μL含250 ng T3的生理盐水,对照组注射不含T3的100 μL生理盐水,两组种蛋在相同条件下同期孵化。在27胚龄和7日龄时,记录鸭的体重和胸浅肌重,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鸭血清中T3和四碘甲腺原氨酸(thyroxine,T4)水平,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鸭肝脏中D1和D3的mRNA表达,利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法检测鸭肝脏中D1和D3蛋白水平及酶活性。【结果】在27胚龄和7日龄时试验组鸭的体重(P = 0.035,0.044)和胸浅肌重(P = 0.027,0.037)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试验组血清中T3和T4水平在27胚龄时与对照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 > 0.05),而7日龄时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 = 0.040,0.040);试验组鸭肝脏中脱碘酶mRNA表达量仅D3在7日龄时显著低于对照组(P = 0.040);在7日龄时试验组鸭肝脏中D1和D3的蛋白含量和酶活性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 = 0.017,0.045;P = 0.013,0.039)。鸭出雏前后的胸浅肌重与血清中T3水平呈强的负线性相关(r = -0.431,P = 0.025);血清中T3水平与肝脏中D3的mRNA表达呈极显著正向相关(r = 0.778,P = 0.005),血清中T4水平与D1和D3的蛋白水平和酶活性均呈正线性相关(r = 0.685,P = 0.020;r = 0.662,P = 0.026;r = 0.710,P = 0.014;r = 0.705,P = 0.015)。【结论】蛋清内注射T3促进了鸭出雏前后生长发育,同时伴随着出雏后循环中THs水平的降低,肝脏中D1和D3的表达发生下调。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黄河流域棉区不同纤维颜色棉花品种品质差异及棉铃在发育进程中生理活性变化,探索其品质形成的主要时期和相关影响因素,为彩色棉的品质改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大田试验条件下,以彩色棉品种中棉所51号(浅棕,CCRI 51,杂交棉)、中棉所81号(深棕,CCRI 81)、中棉所82号(深绿,CCRI 82)和普通棉(简称白棉,CK)国欣棉3号(GX 3)为试验材料,对各小区棉株中部第5-6果枝的一、二果节当日花进行挂牌,于收获期测定其纤维品质,并在花后10、15、20、30、40 d(days post anthesis,DPA)取挂牌棉铃,分别测定铃壳、棉籽、棉纤维的可溶性蛋白质含量、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以及棉纤维的纤维素含量,研究不同颜色棉花品种纤维品质差异及棉铃发育特点,并对二者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整齐度指数以及断裂比强度三个指标均以杂交彩色棉(浅棕棉)最高,常规陆地棉三个指标的高低顺序为:白棉>深棕棉>深绿棉。白棉铃壳各时期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均显著高于彩色棉品种,各品种各时期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白棉棉纤维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最大下降幅度时期为前期(10-20 DPA,降幅66.67%),而彩色棉品种为后期(20-40 DPA,降幅为23.08%-61.19%)。各品种铃壳POD活性在花后10-20 DPA均有所上升,其中以深绿棉品种上升幅度最高,白棉和浅棕棉铃壳POD活性在10 DPA时显著高于深棕棉和深绿棉。白棉在10 DPA时铃壳和棉籽SOD活性均为最高,两棕色棉铃壳SOD活性在棉铃发育过程中均呈逐渐增加趋势;浅棕棉棉籽SOD活性在30-40 DPA时提高了53.18%,显著高于其他品种;深绿棉棉纤维SOD活性降低时期出现得较其他品种早10 d。白棉棉籽MDA含量在花后20-30 DPA时下降,而彩色棉均升高。浅棕棉纤维素快速累积开始期最早,持续期最长,白棉较深棕棉和深绿棉的纤维素快速累积起始期早3 d,持续期长1-5 d。10 DPA时棉籽MDA含量与棉纤维长度和断裂比强度显著负相关,铃壳POD活性与纤维长度呈显著正相关,纤维素快速累积持续期与纤维长度及强度显著正相关;20 DPA时棉纤维可溶性蛋白质含量、30 DPA时棉籽MDA含量以及纤维素快速累积起始期与整齐度呈显著负相关;20 DPA时棉籽MDA含量、30 DPA时铃壳可溶性蛋白质含量、40 DPA时棉纤维MDA含量与马克隆值呈显著正相关;40 DPA时棉籽可溶性蛋白质含量、20 DPA时棉纤维POD活性与伸长率显著正相关。【结论】彩色棉棉铃相比于白棉,较低的抗氧化酶系统活性在纤维发育前期(0-20 DPA)阻碍了纤维初生壁的形成及生长,在纤维发育后期(20-40 DPA)促进了色素类物质在次生壁沉积,这就降低了纤维素在次生壁的积累。彩色棉较短的纤维素累积持续期以及较晚的纤维素快速累积起始期是造成彩色棉品质低的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与白木纳格葡萄败育相关的生理生化指标。【方法】以红木纳格葡萄种子、白木纳格葡萄正常发育种子和败育种子作为研究对象,研究2种葡萄的果实及种子生长发育过程中的大小外观指标、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MDA含量、POD活性、SOD活性及CAT活性6种生理指标,研究白木纳格葡萄种子败育的时期及相关影响因子。【结果】白木纳格葡萄的种子败育表现在43d前已经出现,可溶性蛋白含量与种子败育呈显著负相关,可溶性糖含量、MDA含量、POD活性、SOD活性及CAT活性与种子败育相关性未达到显著水平。【结论】白木纳格葡萄种子的败育时期在盛花后37~43 d,可溶性蛋白含量是影响木纳格葡萄种子发育的主要理化指标。  相似文献   

14.
The effect of thyroxin on the in vitro incorporation of dl-leucine-l-C(14) into the protein of rat liver homogenates has been investigated. Both thyroxin pretreatment in vivo and thyroxin in vitro at a concentration of 1 x 10(-5) M were found to increase the rate of amino acid incorporation. The increased activity following the thyroxin pretreatment in vivo was found to be localized in the mitochondrial fraction. It is suggested that the acceleration of metabolic rate characteristic of thyroxin action may be secondary to the stimulation of energy-requiring reactions such as protein synthesis.  相似文献   

15.
选用德国镜鲤630尾(200±20)g,在18、22和26℃3个温度环境下用30%、33%、36%、39%、42%的五个不同的蛋白水平的饲料投喂,分别测定肝脏、脾脏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溶菌酶(LYZ)、血清中的碱性磷酸酶(ALP)和补体C3、C4等免疫指标。结果表明,18℃环境下,42%蛋白水平组肝脏SOD活性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肝脏MDA含量随饲料蛋白水平的增加而降低;30%蛋白水平组脾脏溶菌酶的活性显著高于39%蛋白水平组(P0.05)。22℃环境下,42%蛋白水平组肝脏SOD活性显著高于其他蛋白水平组(P0.05);42%蛋白水平组肝脏MDA含量显著低于其他蛋白水平组(P0.05);42%蛋白水平组血清C3显著高于30%蛋白水平组(P0.05)。26℃环境下,肝脏SOD活性随饲料蛋白水平的增加而增加,但差异不显著(P0.05);42%蛋白水平组肝脏MDA含量显著低于其他组(P0.05)。结果显示,本试验条件下,在18、22和26℃温度下蛋白水平升高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鲤鱼的非特异性免疫,主要表现在抗氧化性方面,而对其他的非特异性免疫指标无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为挖掘脊椎动物胚胎发育过程中皮肤调控模式的改变,以鸡胚作为模型,利用来源于NCBI数据库的SRA数据子库中胚胎发育第6~21天的皮肤组织RNA-Seq数据进行聚类分析,在基因共表达网络、信号通路、蛋白互作网路3个层面基于网络拓扑属性逐步挖掘核心基因集,并分析核心基因集在不同发育阶段的互作网络变化。结果表明:1)鸡胚皮肤发育过程在基因谱水平上可分成5个阶段,分别为6~9 d、10~12 d、13~14 d、15~17 d和18~21 d;2)功能富集分析表明发育早期的皮肤分化程度低、可塑性强,中期是皮肤毛囊发育关键期,最后4 d为皮肤细胞外基质建立期,分子发育过程存在严格的顺序模式;3)在基因调控网络层面深度挖掘并筛选鸡胚皮肤发育的分子调控过程。综上,本研究根据网路拓扑属性结合蛋白互作数据库提出参与不同发育模块的关键枢纽基因,为转录组测序数据的分析及脊椎动物皮肤发育过程的分子机制研究提供一些新的视角和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17.
猪牙花种球在促成栽培中存在破眠困难的问题,本试验以2009年5月份猪牙花种球为试验材料,通过两种不同低温(3~5℃和6~10℃)的处理,取样以10d为间隔,研究其鳞茎及附属物中物质(淀粉、可溶性糖、还原糖和可溶性蛋白)质量分数随时间的动态变化,探索出打破休眠的最佳时段。结果表明:冷藏60d时,淀粉质量分数明显下降,可溶性糖和还原糖质量分数上升,可溶性蛋白质量分数围绕对照点上下波动,但中间有明显的升高;猪牙花种球不同部位的淀粉、可溶性糖、还原糖和可溶性蛋白质量分数,在不同冷藏温度下变化均有明显差异,变化幅度以3~5℃处理的大于6~10℃处理的;猪牙花种球在3~5℃下冷藏30~40d可破眠。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白木通(A kebia trifoliata subsp.australis)茎藤和果实的皂苷、多糖和水提液等提取物饲养小白鼠,分别测定10 d后小白鼠的脾脏指数、胸腺指数、血浆白细胞总教、中性杆状白细胞、中性分叶白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百分率,同时还测定了小白鼠血液、肝、脑组织中蛋白质、MDA含量和SOD活性,探讨白木通茎藤和果实提取物对小白鼠活血通脉的效果.结果表明,白木通茎藤水提液明显提高了小白鼠的脾脏指数,效果显著优于果实多糖和果实皂苷;茎藤多糖显著提高小白鼠肝、脑组织中的SOD活性;白木通茎藤和果实提取物对小白鼠白细胞总数没有影响,但白木通果实皂苷能极显著地提高小白鼠淋巴细胞百分比.  相似文献   

19.
采用H2O2建立小鼠原代肝细胞的体外损伤模型,小鼠灌胃含复方茵芩制剂药物血清后,检测不同时期肝细胞培养上清液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丙氨酸转氨酶(ALT)、超氧化物岐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的变化来研究其对体外肝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结果表明:与正常细胞组相比,模型组的SOD活性低于药物血清组(P<0.01);模型组的MDA含量高于药物血清组(P<0.01);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的AST和ALT活性高(P<0.01),而药物血清组变化不明显.在损伤的肝细胞中添加药物血清的第3-7天,与模型组相比,药物血清组AST活性在第3-5天均较低(P<0.01),第6天差异不显著(P>0.05);ALT活性在第3-6天均较低(P<0.01).可见,含药的血清可减轻H2O2对肝细胞的损伤和破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