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为摸清放牧山羊CPT1B基因mRNA的组织分布特点,以贵州省雷公山山区放牧饲养的黔东南小香羊、贵州白山羊、贵州黑山羊、黔北麻羊和南江黄羊为研究对象,采用TaqMan法对心、肝、肺、肾、背最长肌、半膜肌和皮下脂肪CPT1B基因的mRNA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黔东南小香羊的心肌和半膜肌、贵州白山羊的心肌背最长肌和半膜肌、贵州黑山羊的心肌背最长肌和半膜肌、贵州麻羊的心肌背最长肌和半膜肌、南江黄羊的心肌中CPT1B mRNA水平均显著高于各自品种的肝、肺、肾和皮下脂肪对应值。结果表明:放牧山羊CPT1B基因mRNA主要分布在心肌、背最长肌和半膜肌。本研究为探索放牧山羊的肉质性状与CPT1B基因表达水平的关系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贵州地方山羊肌肉生长抑制素基因(Myostatin)的表达部位及组织分布模式,比较各组织中Myostatin基因表达的品种间差异,以β-actin作为内参基因,应用Taq Man实时荧光定量方法检测了黔东南小香羊、贵州白山羊、贵州黑山羊、黔北麻羊等贵州地方山羊品种以及南江黄羊的肝、肾、心、肺、背最长肌、半膜肌、皮下脂肪组织中Myostatin基因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显示:肝和皮下脂肪中Myostatin基因的表达水平较高,肾和肺次之,半膜肌、背最长肌和心等肌肉组织中的表达水平相对较低;而半膜肌和背最长肌中Myostatin基因的表达水平高于心肌。肝和皮下脂肪Myostatin基因的表达在各品种间差异不显著;心、肺、肾、背最长肌和半膜肌中Myostatin基因的表达,贵州白山羊显著高于黔东南小香羊和黔北麻羊;肺、背最长肌和半膜肌中,Myostatin基因的表达贵州白山羊显著高于贵州黑山羊和南江黄羊。可见,贵州地方山羊心、肝、肺、肾、背最长肌、半膜肌和皮下脂肪中均有Myostatin基因表达,其组织表达水平总体为肝和皮下脂肪肾和肺半膜肌、背最长肌和心(肌),且多数组织中Myostatin基因的表达存在品种差异。  相似文献   

3.
以黔东南小香羊、贵州白山羊、贵州黑山羊、黔北麻羊、南江黄羊为研究对象,采用实时荧光定量技术对肝、肾、心、肺、背最长肌、半膜肌、皮下脂肪中H-FABP基因的表达水平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心内H-FABP基因的表达水平最高,半膜肌、背最长肌次之,再次为肾,肺、皮下脂肪、肝较低,可见心、半膜肌、背最长肌是山羊H-FABP基因mRNA分布的主要组织。  相似文献   

4.
大足黑山羊是我国优秀的地方山羊品种,其多胎性能十分突出,但是生长速度较慢、成年体重小。为了提高大足黑山羊生长速度并充分利用其优良繁殖性能,以大足黑山羊为母本、以黑色波尔山羊为父本进行杂交试验,并对杂交后代体重变化与同年龄纯种大足黑山羊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杂交后代1~9月龄的体重一直高于纯种大足黑山羊后代,并且杂交母羊的日增重也一直高于大足黑山羊母羊的日增重,而杂交公羊除5~6月龄和7~9月龄外,日增重一直高于大足黑山羊公羊。因此,引进波尔山羊杂交改良大足黑山羊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5.
为揭示贵州地方山羊及南江黄羊CPT-1A mRNA水平的品种和组织差异,以黔东南小香羊、贵州白山羊、贵州黑山羊、黔北麻羊以及南江黄羊为研究对象,采用实时荧光定量方法对肝、肾、心、肺、背最长肌、半膜肌、皮下脂肪中CPT-1A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进行检测。结果表明,从器官组织分布模式来看,黔北麻羊和南江黄羊CPT-1A mRNA水平都以肾中最高(0.0019和0.0019),贵州黑山羊以肝中最高(0.0074),贵州白山羊以背最长肌中最高(0.0011),黔东南小香羊各组织中无差异;从品种差异来看,心和肾中CPT-1A mRNA水平以南江黄羊最高(0.0018和0.0019),肝和肺中以贵州黑山羊最高(0.0074和0.0027),皮下脂肪中以黔东南小香羊(0.0007)最高,背最长肌和半膜肌中各品种无差异。结果提示,贵州白山羊、贵州黑山羊、黔北麻羊以及南江黄羊CPT-1A基因的器官组织分布模式存在差异,肝、肾、心、肺和皮下脂肪中CPT-1A mRNA的表达存在品种间差异,此结果为研究该基因与贵州地方山羊脂肪沉积及肉质性状的关系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以黔东南小香羊、贵州白山羊、贵州黑山羊、黔北麻羊、南江黄羊为研究对象,采用实时荧光定量技术对肝、肾、心、肺、背最长肌、半膜肌、皮下脂肪中ADD1基因的表达水平进行测定。结果表明,黔东南小香羊ADD1基因的表达水平无组织器官差异(P0.05),贵州白山羊表达水平以背最长肌、心和半膜肌较高(P0.05),贵州黑山羊肝内较高,黔北麻羊肾内较高,南江黄羊心内较高。心和半膜肌中ADD1基因的表达无品种差异(P0.05),肝、肾、肺、背最长肌和皮下脂肪中ADD1基因的表达存在品种差异(P0.05)。结果提示,贵州地方山羊ADD1基因的组织器官表达模式不一致,且其组织器官表达水平可能存在品种差异。  相似文献   

7.
[目的]揭示贵州地方山羊瘦素基因(Leptin)表达水平的组织分布规律及品种差异,为研究Leptin基因与山羊肉质的关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黔东南小香羊、贵州白山羊、贵州黑山羊、黔北麻羊4个贵州地方山羊为研究对象,南江黄羊为对照,采用TaqMan实时荧光定量PCR对其肝脏、肾脏、心脏、肺脏、背最长肌、半膜肌和皮下脂肪中的Leptin基因表达水平进行测定.[结果]Lptin基因在不同山羊品种的肝脏、肾脏、心脏、肺脏、背最长肌、半膜肌和皮下脂肪中呈高表达,均以皮下脂肪的Leptin基因表达水平最高,且在黔东南小香羊、贵州白山羊、贵州黑山羊、黔北麻羊4个贵州地方山羊品种中,皮下脂肪中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心脏、肺脏、背最长肌和半膜肌(P<0.05).除肝脏内Leptin基因表达水平在各品种间无显著差异(P>0.05)外,在肾脏、心脏、肺脏、背最长肌、半膜肌、皮下脂肪中的表达水平均存在品种差异,且以贵州白山羊最高.[结论]贵州地方山羊品种Leptin基因表达的组织分布规律相似,均以皮下脂肪最高,在品种方面则以贵州白山羊的整体表达水平较高.  相似文献   

8.
黑山羊具有繁殖率高、肉质好和耐粗抗病适应性强的特性,是一种非常优良的地方种质资源。黑山羊的肉色呈鲜红色,肉质非常细腻,膻味小,味道非常鲜美。当前重庆大足的黑山羊数量较多,且分布的范围非常广泛,所以深入探究重庆大足黑山羊的品种保护及资源开发途径,对促进重庆大足黑山羊养殖更好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选取5月龄新疆吐鲁番黑羊、阿勒泰羊各6只公羊,对吐鲁番黑羊及阿勒泰羊的背最长肌肌肉品质、肌纤维特性进行比较,并对肌纤维特性与肌肉品质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通过制作背最长肌的冰冻组织切片,采用ATP酶染进行肌纤维的分型,利用CellSens Standard图像处理系统分析肌纤维类型,测定不同肌肉组织红白肌肌纤维数量和面积,利用SPSS17.0软件对吐鲁番黑羊及阿勒泰羊背最长肌肌纤维与部分肉品质进行分析。吐鲁番黑羊和阿勒泰羊Ⅰ型肌纤维数量和直径之间差异均极显著(P<0.01),Ⅱb型肌纤维直径之间差异显著(P<0.05)。两个品种Ⅰ型和Ⅱb型肌纤维横截面积之间差异均极显著(P<0.01)。阿勒泰羊和吐鲁番黑羊背最长肌剪切力、水分含量、肌内脂肪含量之间均差异显著(P<0.05)。吐鲁番黑羊背最长肌Ⅰ型肌纤维直径与水分含量呈显著负相关(P<0.05);Ⅱb型肌纤维横截面积与剪切力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Ⅰ型肌纤维横截面积与肌内脂肪含量呈显著负相关(P<0.05)。阿勒泰羊背最长肌Ⅱb型肌纤维直径与剪切力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Ⅱb型肌纤维横截面积与水分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阿勒泰羊各型肌纤维直径均大于吐鲁番黑羊肌纤维直径,阿勒泰羊肉剪切力大于吐鲁番黑羊;肌纤维直径与剪切力呈正相关,与肉质呈负相关。吐鲁番黑羊背最长肌中Ⅰ型肌纤维含量多,Ⅰ型肌纤维直径小,数量多,嫩度好。吐鲁番黑羊背最长肌部分肌肉品质优于阿勒泰羊的背最长肌。  相似文献   

10.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乐至黑山羊、藏系绵羊和黄牛的背最长肌中次黄嘌呤核苷酸(Ionsine monophosphate,IMP,又名肌苷酸)的含量。结果显示,山羊和藏系绵羊的背最长肌中的IMP含量极显著高于黄牛(P0.01),山羊的背最长肌中IMP含量不同程度地低于藏系绵羊(P0.05),但用75%蚕沙或100%蚕沙替代精料的试验组与藏系绵羊差异不显著。初步研究表明,用蚕沙替代精料可能有助于山羊肌肉中IMP的合成。  相似文献   

11.
麻城黑山羊及杂交后代的胴体品质与肉质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麻城黑山羊及杂交后代胴体品质与肉质特性,探讨麻城黑山羊的改良和新品系选育。选用麻城黑山羊(Ⅰ,对照组)、波尔山羊×麻城黑山羊(Ⅱ)、麻城黑山羊×波麻F1(Ⅲ)、波麻F1×波麻F1(Ⅳ)和波尔山羊×波麻F1(Ⅴ)5组,以放牧加补饲的方式育肥,试验期90d,于试验始日及第90天称量,试验结束时于每个组选取12只屠宰并分析胴体品质和肉质性状。结果表明,杂交后代的肥育性能较麻城黑山羊组均有所提高,其中Ⅱ、Ⅲ、Ⅴ组的日增量极显著高于麻城黑山羊(P<0.01);杂交后代的胴体性状较麻城黑山羊有较大提高,其中Ⅱ、Ⅴ组的屠宰率和净肉率分别显著、极显著高于麻城黑山羊(P<0.05,P<0.01),Ⅱ、Ⅳ组的肉骨比显著高于麻城黑山羊(P<0.05),Ⅱ、Ⅴ组的眼肌面积极显著高于麻城黑山羊(P<0.01);各组间主要肉质性状除麻城黑山羊宰后24h的pH显著高于Ⅱ、Ⅳ组(P<0.05)外,其余差异均不显著(P>0.05);Ⅲ组的Fe含量显著高于麻城黑山羊(P<0.05),杂交后代肌肉的氨基酸组分完全,且氨基酸总量和鲜味氨基酸含量均高于麻城黑山羊。结果显示,Ⅱ组是肉羊生产理想的杂交组合,Ⅴ组可用于进一步培育麻城黑山羊新品系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
为了确定大足黑山羊的亲缘关系,本试验选用24个微卫星位点对133只完全没有血缘记录的大足黑山羊基因组DNA进行扩增,扩增产物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进行分离,银染显色后获得个体的基因型.用亲缘分析软件Cervus2.0进行个体关系分析,最终将子代个体以父权分为了11个群体,并对11只种公羊进行聚类分析,得出整个群体的亲缘关系,本实验结果对大足黑山羊的亲缘关系进行了初步分析,可为该群体的选育选配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卵巢摘除对放牧育肥布耶盐山羊生长激素(GH)水平、育肥性能及羊肉品质的影响,为在我国藏北牧区开展扎布耶盐山羊短期育肥提供技术支持.[方法]选择90只体重相近的2岁龄扎布耶盐母山羊,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和卵巢摘除试验组,试验期间两处理组母羊均按当地牧民习惯自由放牧,夜间不予补饲.在卵巢摘除后第0、7、14、21、28、35、42、49和56 d上午9:30空腹称重并颈静脉采血,分析血清GH水平变化情况;饲养56 d后,每组随机屠宰10只母羊,测定其屠宰性能(胴体重、屠宰率、净肉重、净肉率)及羊肉品质(剪切力、pH、蒸煮损失、色度及脂肪、蛋白质、水分、脂肪酸、氨基酸、维生素、胆固醇及6种元素的含量变化).[结果]从卵巢摘除后第7 d开始至试验结束,母羊血清GH水平较对照组极显著升高(P<0.01,下同);卵巢摘除后前7 d,母羊体重略有下降,此后体重增重稳定增长,至试验结束时平均体重为32.93 kg/只,极显著高于对照组(29.41 kg/只).卵巢摘除扎布耶盐母山羊的胴体重(14.29 kg/只)、屠宰率(43.38%)、净肉重(10.48 kg/只)和净肉率(131.82%)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背最长肌的剪切力、失水率和蒸煮损失较对照组极显著降低,羊肉红度a*显著降低(P<0.05,下同);羊肉脂肪含量较对照组显著提高、水分含量显著降低;背最长肌饱和脂肪酸(ΣSFA)显著低于对照组、单不饱和脂肪酸(ΣMUFA)显著高于对照组;必需氨基酸(EAA)和总氨基酸(TAA)均极显著低于对照组,但赖氨酸和胱氨酸含量极显著高于对照组;背最长肌中维生素E较对照组显著降低,其他维生素含量则无明显变化;背最长肌硒含量较对照组极显著提高,铁和镁含量较对照组显著提高,锌含量较对照组略有下降.[结论]摘除2岁龄扎布耶盐母山羊的卵巢能有效提高其血清GH水平,促进肌肉组织生长发育,尤其是经短期育肥后,扎布耶盐山羊的屠宰率、净肉重和净肉率提高,羊肉品质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4.
麻城黑山羊与波尔山羊杂交改良效果研究初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麻城黑山羊与波尔山羊进行育成杂交,通过对杂种羊体型外貌、生长发育状况、繁殖性能、育肥性能进行观察及测定,并与麻城黑山羊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波麻杂交一代(F1)毛色与波尔羊特征相近,杂交二代(F2)出现毛色分离现象,杂种后代羊在基本繁殖规律上与麻城黑山羊趋于一致,但生长速度、繁殖成活率、屠宰率和净肉率等方面优于麻城黑山羊,杂交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5.
为探讨放牧与圈养对南江黄羊生长发育及胴体品质的影响,选择4月龄南江黄羊48只,分别设放牧组、圈养1组、圈养2组,相应采用传统放牧加补饲混合精料、圈养饲喂粗料加补饲混合精料、圈养饲喂全价颗粒料等3种养殖模式,试验期180d,10月龄屠宰。结果表明,圈养2组6~10月龄体重、胸围、4~10月龄总增重和平均月增重均极显著高于放牧组和圈养1组(P0.01),而放牧组与圈养1组两者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试验各组的胴体重、GR值、净肉重和屠宰率的差异均不显著(P0.05),圈养2组净肉率、肉骨比值均显著高于圈养1组(P0.05)。圈养2组肌肉pH值小于放牧组,色差值a大于放牧组,两组间差异均显著(P0.05)。试验各组的肌肉含水率、粗蛋白、粗脂肪、粗灰分、色差值L与b,差异均不显著(P0.05)。圈养2组肌肉总氨基酸含量,以及其中的天冬氨酸、苏氨酸、丝氨酸、谷氨酸、蛋氨酸、亮氨酸、酪氨酸、苯丙氨酸和赖氨酸含量均显著高于放牧组(P0.05)。圈养2组每只羊月均毛利比放牧组、圈养1组分别高9.6元、6.3元。  相似文献   

16.
麻城黑山羊选育效果观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提高麻城黑山羊的生产性能。[方法]选用四川简阳大耳黑山羊公羊和麻城黑山羊母羊进行1次杂交,对杂交后代进行自群繁育时,建立1个育种核心场与几个育种场,形成育种繁育体系,2006年对经选育后的麻城黑山羊的生产性能指标进行观测。[结果]选育后的麻城黑山羊公、母羊初生、3月龄、12月龄各阶段的平均体重分别比选育前提高了6.29%、7.78%、9.57%和5.71%、9.23%、8.97%,体尺指标也有提高;产羔性能十分突出,产双羔以上母羊比例高达82.30%,平均年产羔率达到346%;经选育后的麻城黑山羊12月龄屠宰率为51.4%、净肉率为34.8%、肉骨比为3.88,与选育前相比,屠宰率有明显提高(P<0.05);繁殖性能也得到了改善。[结论]选育后的麻城黑山羊的各项生产性能均得到提高,选育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7.
江西余干黑羽乌鸡肉用性能初步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余干黑羽乌鸡是我国优良地方品种,具有黑羽、乌皮、乌肉、乌骨的“全乌”特征,属珍稀的地方品种资源。为进一步研究余干黑羽乌鸡的种质特性,我们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对产蛋期末的余干黑羽乌鸡进行了肉用性能和肉质测定的研究,并与我国著名的乌鸡品种─—泰和鸡比较。结果表明:余干黑羽乌鸡肉用性能良好,骨骼结构和载肉量比泰和鸡要好。余干黑羽乌鸡的屠宰率达92%,半净膛率为85%,全净膛率为65%,且营养丰富,蛋白质含量高,富含多种维生素和有益人体的无机元素,氨基酸种类齐全,含量较泰和鸡高,特别是胆固醇含量非常低,低于泰和鸡的213%。为进一步开发利用余干黑羽乌鸡营养滋补和药用价值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3种黑木耳营养成分比较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提供营养全面、质量安全的桑枝黑木耳,合理利用桑树伐条修剪产生的大量废弃枝条,提高黑木耳产品质量安全,促进食用菌及蚕桑产业的健康多元化发展,参照食用菌等食品国家标准方法对桑枝黑木耳与野生柞树黑木耳和市场普通黑木耳的常规营养成分、氨基酸、矿物质含量和重金属含量等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桑枝黑木耳中粗蛋白、总糖含量均高于野生柞树黑木耳和普通黑木耳;粗脂肪、粗纤维含量低于野生柞树黑木耳和普通黑木耳;桑枝黑木耳中富含17 种氨基酸,包括8 种人体必需氨基酸中的7 种,总氨基酸含量高达10.51%;桑枝黑木耳中硒含量较高,为0.17 mg/kg,符合富硒食用菌的硒含量标准;铅、汞、镉、砷等重金属含量非常低,完全复合食品食用安全规定。桑枝黑木耳具有很好的营养膳食结构组合,是很有开发前景的富硒食用菌;用桑枝屑栽培黑木耳等食用菌,对蚕桑产业的可循环发展、保护生态环境促进食用菌产业发展均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9.
野猪肉与家猪肉营养成分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18,自引:4,他引:18  
分析了野猪肉的营养成分如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元素含量,并与家猪肉的相应指标作了比较.结果表明:野猪肉的蛋白质,维生素A、E以及矿物质元素Cu、Fe、Zn含量高于家猪肉(P<0.05);在野猪肉中测出了17种氨基酸,其中有7种为必需氨基酸,且必需氨基酸的总百分数为10.40%,而家猪肉中则为6.98%.综合分析可见:野猪肉比家猪肉营养价值更高,加上野猪肉鲜嫩香醇、野味浓郁且不含激素,是理想的绿色营养食品.  相似文献   

20.
不同日龄黑番鸭屠宰性能与肉质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黑番鸭为试验材料,通过测定公、母鸭在70日龄与120日龄的屠宰性能、常规肉品质及胸肌营养成分,初步明确黑番鸭屠体的经济价值。结果显示:①屠宰性能:120日龄公鸭的活重、屠体重、屠体率、全净膛重、半净膛重、腿肌重高于70日龄,差异显著(P<0.05);母鸭2个日龄屠宰性能各项指标均差异不显著(P>0.05)。表明屠宰性能公鸭以120日龄为佳,母鸭以70日龄为佳;②肉质性状:70日龄公、母黑番鸭在胸、腿肌的pH、滴水损失均差异不显著(P>0.05);③胸肌常规营养成分:70日龄、120日龄公母黑番鸭,胸肌中水分、干物质、粗蛋白、粗纤维、粗脂肪的含量均差异不显著(P>0.05);④胸肌氨基酸含量:70日龄母黑番鸭胸肌中苏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酪氨酸、苯丙氨酸、赖氨酸、组氨酸、精氨酸和必需氨基酸的含量显著高于公鸭(P<0.05);120日龄公黑番鸭胸肌中苏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酪氨酸、苯丙氨酸、赖氨酸、组氨酸、精氨酸和必须氨基酸的含量显著高于70日龄(P<0.05)。表明氨基酸的含量公鸭120日龄较高,母鸭70日龄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