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冀西北坝上地区退化防护林的土壤性质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为了解冀西北坝上防护林退化与土壤性质的关系,以河北省张北坝上地区杨树防护林为研究对象,比较了不同退化程度杨树防护林的土壤养分和土壤硬度。研究结果表明:1随林分退化程度的增加,土壤硬度和出现钙积层的概率均有增加的趋势。2除速效钾表现出明显差异外,不同退化程度防护林土壤有机质、全磷、速效磷、全氮、碱解氮、全钾含量无明显差异。3张北坝上地区土壤养分含量总体处于较低水平。根据全国第2次土壤普查养分分级标准,其有机质为4级,磷素和氮素为6级,钾素为5级。4土壤有机质含量与全氮、碱解氮、全钾、速效钾、全磷和速效磷含量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全氮与碱解氮、全钾与速效钾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全磷与速效磷含量没有明显的相关关系。尽管张北坝上的地区土壤养分含量普遍较低,但防护林退化程度与多数土壤养分含量没有明显的相关关系,而与土壤硬度的高低及钙积层的有无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研究海南省芒果主产区土壤养分丰缺及与果实矿质养分相关性,以期掌握芒果园土壤肥力现状,为科学、合理制定海南省芒果主产区的施肥策略奠基础。通过对海南省芒果主产区陵水、三亚、乐东、东方四市县芒果园0~20 cm、20~40cm土层采集的342个土壤样品和90个植物样品进行养分测定分析。研究发现,芒果园土壤pH均值为5.51,果园土壤呈酸性;果园有机质含量偏低,随土层加深而降低,四地土壤有机质含量在三级以下水平占各地土壤的比例分别为:陵水60%、三亚69%、乐东93%、东方100%;果园土壤全氮、碱解氮含量较低,基本在三级及以下水平,土壤速效钾、速效磷含量较高,大部分土壤在三级及以上水平范围,磷含量变异系数较大,分别为:0~20 cm土层为123.07%,20~40 cm土层为138.32%;芒果园土壤交换性钙含量较丰富,交换性镁含量较低,钙含量随土层加深而增加,镁则相反;芒果园微量元素含量比较丰富,随土层的加深有效铁、有效铜、有效锌含量减少,有效锰略微增加,有效硼基本不变;果园土壤养分含量与果实矿质元素含量的相关性较强,其中果实锰与土壤速效钾(相关系数0.990)、果实锰与土壤碱解氮(相关系数0.995)、果实锰与土壤有效锌(相关系数0.960)及土壤铜与果实铜(相关系数0.926)为显著的正相关,土壤有效磷与果实微量元素含量呈负相关关系,土壤有效铁与果实大量元素含量呈负相关,土壤速效钾和碱解氮与果实微量元素呈正相关。海南省芒果园土壤有机质、土壤氮(全氮、碱解氮)含量均较低,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为中上水平,交换性镁含量较低,果园土壤微量元素较丰富。建议生产中以基肥为主,增施有机肥,适当配施锰等微量元素,可以喷施少量叶面肥补充微量元素。在施肥时应平衡施肥,合理用量。  相似文献   

3.
黄土高原沟壑区小流域土壤养分分布特征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研究了黄土高原沟壑区王东沟流域土壤养分布特征,有机质,全氮、全氮、碱解氮、全磷、速效磷在王东沟小流域的分布呈现塬面>山坡地>坡台地的趋势,这是由于养分的投入主要分布在塬面,流失的养分在山地富集的结果,流域内土壤K素含量无较大差异,全钾,速效钾,缓效钾含量均比较高,流域内有机质含量不高,钾素较丰富,速效养分含量较低,且分布不均,林,草地有机质和碱解氮含量比农田土壤高,由于没有外源磷素的补充,其全磷,速效磷含量较农田土壤低,且变幅较大,果园土壤全氮,碱解氮,有机质,速效钾含量是所有土地利用方式中最低的。  相似文献   

4.
应用时空互代方法,以柠条林为例,对黄土丘陵沟壑区不同利用年限人工林土壤养分特征、空间变异及其演变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该区人工林土壤肥力处于较低水平;人工林表层土壤养分中速效磷和速效钾的空间变异性较大;各环境因子对土壤养分有一定的影响,海拔、坡度和坡向等环境因子与人工林地土壤养分间呈负相关关系,坡位和地形与人工林地土壤养分间呈正相关关系。随着利用年限的增加,人工林土壤养分各指标含量均增加,与利用年限有显著的相关性。有机质、全氮、有效氮和速效磷的增加量不明显,全磷含量保持相对稳定的水平,速效钾经过多年积累有明显的增加。从土壤养分指数模型可以算出该区的人工林土壤有机质、全氮、有效氮约需35a能达到中上等养分水平,速效钾则约需27a才能达到中上等养分水平。  相似文献   

5.
黄土丘陵区刺槐人工林土壤养分特征及演变   总被引:35,自引:1,他引:35  
为了探明黄土丘陵沟壑区人工林土壤养分状况及其演变规律,应用时空互代的方法,以刺槐林为代表,对该区不同利用年限的人工林土壤养分特征及其时空变化等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黄土丘陵区人工林土壤肥力处于低水平;人工林表层土壤养分中有机质和速效磷的空间变异性较大;坡度、坡向、坡位等环境因子对土壤养分有一定的影响。随利用年限的增加,人工林土壤全氮,有机质、碱解氮、速效钾含量及土壤养分指数均增加,与利用年限有极显著的相关性,其变化趋势符合y=axb模型。全氮,有机质和碱解氮随利用年限的增加量不显著,而速效钾每经过10年就有显著增加,全磷和速效磷含量则保持相对衡定的水平。黄土丘陵区人工林地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速效钾及养分指数年增长率分别约为0.20g.kg、0.01g.kg、0.69mg.kg、2.27mg.kg和0.04。该区人工林地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及养分指数约需50年、速效钾约需30年可达到中上等养分水平。  相似文献   

6.
黄土丘陵区人工林土壤养分效应研究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以人工油松林和人工刺槐林为例进行比较,分析了黄土丘陵区人工林土壤养分特征及分布,进行了人工林土壤养分效应的研究。结果表明:该研究区人工林土壤肥力处于低水平;人工林表层土壤养分中有机质和全磷的空间变异性较大;各种养分在剖面中的含量具有明显的层次性,表层(0—20cm)养分含量最高,向下层逐渐降低;在人工刺槐林中,土壤有机质含量与全氮含量相关性显著,有机质含量与全磷含量、速效钾含量相关性较为显著,与速效磷含量相关性不显著;在人工油松林中,土壤有机质含量与全氮含量相关性显著,有机质含量与速效磷含量、速效钾含量相关性较为显著,与全磷含量相关性不显著。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云南省菠萝蜜主要种植园土壤和叶片养分状况,以期为菠萝蜜园合理施肥提供依据。调查分析了云南省具有代表性的15个种植园不同土层(0~20、20~40、40~60 cm)的土壤养分状况和叶片养分含量,结合土壤养分分级标准,分析其相关性。结果表明:(1)土壤养分含量在0~20 cm土层含量最为丰富;不同土层间除土壤pH、有效硼之外,有机质及其他养分元素均有含量变幅范围、变异系数较大的表现。(2)86.67%土壤pH值小于6.5,土壤呈酸性,有机质、全氮、全钾、碱解氮、速效钾及各种中、微量元素含量中上水平,磷素含量各种植园表现不一,差异明显。(3)土壤有机质与土壤全氮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土壤全磷含量与土壤速效钾、有效锌、交换性钙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与有效磷、有效锰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土壤pH与土壤交换性镁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与叶片氮、锰、锌、铜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叶片钙与土壤交换性钙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因此,建议云南省菠萝蜜种植园施用石灰或者土壤调理剂提高土壤pH,增施有机肥、磷肥、硼肥,适当控制氮肥、钾肥、钙镁中量元素肥及铁锰铜锌微量元素肥的施入量,以达到平衡施肥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张凤荣  吕贻忠 《土壤通报》2005,36(2):155-159
通过对北京百花山地区山地自然土壤和耕作土壤有机质含量、全氮、全磷、速效磷、速效钾及微量元素有效含量的测定分析,得到了该地区山地自然土壤和耕作土壤的肥力特征。该地区山地自然土壤的有机质、全氮、全磷的含量较高,速效钾的水平中等,而速效磷的水平很低,微量元素中铜的含量较高,锰的含量较低,而有效锌的含量极低。自然土壤开垦为耕地后,土壤有机质含量明显降低,全氮的含量变化不明显;由于施肥作用,土壤全磷和速效磷的水平上升,个别耕地速效磷的水平极高,有过量使用磷肥的现象。对该地区山地土壤的开发利用,应坚持生态保护,防止水土流失,适当使用磷肥,注意使用微肥尤其是锌肥,因地制宜,根据不同地形、不同的土壤类型、母质的差异制定合理的利用方案。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腾格里沙漠东缘植被恢复过程中不同阶段土壤养分和pH值的变化,在研究区从东向西分别采集6种植被恢复阶段的土壤,分别测定了其pH值、有机质和全效速效养分含量。结果表明,沙丘固定过程中,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都呈逐渐增加趋势,分别从1.32和0.025g/kg增加到1.89和0.061g/kg,均达到了显著水平。半固定沙丘速效氮、速效钾含量均明显增加,发展为固定沙丘后由于大量植物的生长土壤速效氮、速效钾含量反而比半固定沙丘低。荒漠草原土壤中有机质、全氮及速效氮含量最高,退化草原速效磷含量比荒漠草原略高,差异不显著随退化荒漠草原恢复进程,人工梭梭林速效磷含量降低,速效钾总体呈显著增加趋势pH值以人工梭梭林较低。植被恢复过程中,沙生植被的存在对有机质和氮素的富集起着决定性作用,随着流沙固定和退化荒漠草原恢复,土壤有机质、氮和磷的含量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与土壤全氮、全磷和有效氮的含量呈较强的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0.
基于GIS的库车县耕层土壤养分空间变异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GIS和地统计学分析方法,对库车县耕层土壤(0—20cm)养分元素的空间变异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有机质、全氮、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均为中等程度的空间变异性,变异系数为19.11%~65.34%。有机质和全氮的理论模型符合球状模型,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的理论模型符合指数模型。有机质、全氮、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具有中等程度的空间自相关性,其空间变异主要受土壤类型、土壤质地以及施肥影响。从空间分布格局来看,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和速效钾的含量在东南方向上呈现明显的片状和斑块状分布,并由东南向西北发生递减,而有效磷主要呈斑块状分布,其含量在西南方向高于东北方向,研究区耕层土壤养分总体呈现出东南方向含量高于西北方向。  相似文献   

11.
黄土塬面果园土壤养分特征及演变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为了探明黄土高原沟壑区长期种植果树对果园土壤肥力的影响,应用空间代时间的方法,对不同种植年限果园的土壤肥力状况进行多元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果园土壤全磷、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丰富,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含量属中等偏下水平。不同果园中各养分变异较大的是土壤速效磷、速效钾,土壤有机质和全氮的变异系数最小。与当地农田土壤养分相比,果园土壤养分除有机质含量差异不显著,全氮含量显著低于农田外,其余养分含量均显著高于农田。总体上看,不同种植年限间果园土壤养分含量差异显著。果园土壤肥力综合指数与种植年限二者之间有显著的相关性,其变化趋势符合y=-0.0011x2+0.0419x+0.2078模型。在黄土高原沟壑区种植果树能够提高土壤肥力,但当果树种植年限超过19年时果园土壤肥力开始衰退,果园生态系统质量下降。  相似文献   

12.
陕西武功县猕猴桃园土壤养分调查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亚国  李衡  郭培明  雷玉山 《土壤》2019,51(6):1100-1105
测定陕西武功县猕猴桃园土壤养分含量,评价土壤肥力状况,为指导果园科学施肥提供参考依据。本研究采集研究区10个代表性果园表层土壤样品,对其pH、有机质以及速效氮、磷、钾含量进行测定,结合相关分级标准,分析果园土壤肥力状况。结果表明:武功县猕猴桃园土壤pH在7.52~8.54,平均为8.16,属于弱碱性土壤;土壤有机质含量在10.78~26.73 g/kg,平均为18.43 g/kg,达到中量水平的土壤样品仅占25.1%,整体表现缺乏;土壤速效氮含量在47.60~254.16 mg/kg,平均为138.69 mg/kg,64.7%的土壤样品速效氮含量超过120 mg/kg,仅有8.0%的土壤样品速效氮含量缺乏;土壤有效磷含量在11.01~292.10 mg/kg,平均为59.22 mg/kg,达到丰富及以上水平的土壤样品占90.3%;土壤速效钾含量在32.81~458.20 mg/kg,平均为190.92 mg/kg,丰富、中量、缺乏的土壤样品分别占57.3%、28.2%、14.5%。研究区土壤pH、土壤有机质空间变异相对较小,土壤速效氮、磷、钾含量比较丰富,但空间分布不均衡。建议在今后土壤及施肥管理中,采取综合措施,适度降低土壤pH,以满足猕猴桃生长所需的土壤酸碱环境;加强有机肥的投入,逐年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控制氮、磷、钾化肥的施用,提高肥料利用率。  相似文献   

13.
自然生草对渭北旱塬苹果园土壤氮及果实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减少土壤硝态氮的积累,防止苹果缺钙症状的发生,该研究以果园清耕为对照,探讨渭北旱塬果园自然生草(繁缕和牛繁缕群落,自然生草2、4、6和8a)对土壤有机质、全氮、硝态氮、铵态氮、水溶性钙含量和苹果果实中的氮、磷、钾、钙含量及果实缺钙症状和果实品质等的影响。结果表明果园自然生草可提高0~40cm土层土壤有机质、全氮和水溶性钙的含量,略微提高40~60cm土层土壤水溶性钙含量,且自然生草年限越长,土壤有机质、全氮和水溶性钙含量越高,但对40 cm土层以下的土壤有机质、全氮和60 cm土层以下的土壤水溶性钙含量无显著影响。自然生草2和4 a 0~60 cm土层土壤铵态氮略低于清耕,6和8 a的略高于清耕,自然生草对土壤铵态氮无显著影响。自然生草2、4、6和8 a 0~80 cm土层土壤硝态氮较清耕分别降低16.28%,31.31%,40.13%和47.41%,均极显著低于(P0.01)清耕;80~240 cm土层分别降低4.38%,12.41%,16.90%和19.39%,自然生草4、6和8 a的均极显著低于(P0.01)清耕;但自然生草对240 cm以下土层土壤硝态氮基本无影响。不同生长年限自然生草的生物量、全碳、全氮、全磷、全钾和全钙均基本相同。自然生草提高了果实中的钙含量,降低了果实中的氮钙比、磷钙比和钾钙比,降低了果实缺钙症状的发生率,提高了果实着色面积、果实硬度和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渭北旱塬果园自然生草,可有效提高果园土壤有机质,减少硝态氮积累,减少缺钙症状发生,提高果实品质。  相似文献   

14.
贵州省开阳茶园土壤养分状况与肥力质量评价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任艳芳  何俊瑜  张艳超  刘冬  王艳玲  陈会 《土壤》2016,48(4):668-674
为明确贵州省开阳县茶园土壤养分状况,为优质茶叶生产提供参考,对贵州省开阳县茶园土壤进行了调查,分析了158个土壤样品的养分含量及养分间的相关性,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和模糊数学隶属度函数模型,通过计算土壤肥力综合指标值(IFI)对土壤养分状况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贵州省开阳茶园土壤p H偏酸,有机质、全氮和碱解氮含量较为丰富;但全磷、速效磷、全钾和速效钾含量缺乏所占比例较大,分别仅有16.46%、14.56%、20.89%和12.66%的土壤样品达到优质高产茶园标准。开阳茶园土壤IFI值平均为0.59,属于中等以上土壤肥力茶园所占的比例为61.40%,茶园土壤肥力质量总体水平属于良好,但土壤偏酸,速效磷和速效钾的含量相对偏低,应重点改酸和增施磷钾肥。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环江肯福环境移民安置示范区所采 88个表层土样及 4个剖面土样有机质 ,全氮 ,全磷 ,全钾 ,水解氮 ,速效磷 ,速效钾 ,pH等指标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该区表层土壤有机质含量较高 ,土壤氮相对丰富 ,钾含量偏低 ,磷严重缺乏 ,pH偏酸性。土壤剖面发育完整 ,在土壤剖面中有机质、氮、速效磷、交换性钾主要聚集在 2 0cm的表层土壤中 ,全磷随深度的增加而降低 ,全钾和 pH值则随土壤深度增加而上升  相似文献   

16.
绿肥间作和滴灌对苹果园土壤肥力和果实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绿肥间作和水肥一体化技术对苹果园土壤肥力和果树生产的影响。   方法  于2018 ~ 2020年设常规施肥 + 自然生草(CF)、滴灌 + 常规施肥 + 自然生草(SF)、常规施肥 + 绿肥(GF)、滴灌 + 常规施肥 + 绿肥(SGF)和滴灌 + 追肥氮磷钾用量较常规施肥减少20% + 绿肥(80%SGF)5个处理,在苹果园进行小区水肥试验,研究毛叶苕子与果树间作、滴灌施肥对果园土壤肥力及苹果果实品质的影响。  结果  两年的研究结果表明:所有处理中,以SGF处理土壤的微生物数量最多,土壤养分含量最高,苹果的果实品质最好。与CF处理相比,SF处理土壤碱解氮和速效钾含量平均增加了8.46%和10.06%,苹果的可溶性固形物和VC含量平均增加了11.01%和4.37%,土壤放线菌数量、脲酶和磷酸酶活性显著增加,GF处理土壤碱解氮含量平均增加了8.09%,苹果的可溶性固形物和VC含量平均增加了14.86%和9.25%,土壤的微生物数量和土壤的脲酶、磷酸酶活性显著增加;与SF处理相比,SGF处理土壤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含量显著增加,苹果可溶性固形物和VC含量平均增加了7.74%和8.80%,可滴定酸含量降低了11.12%;与GF处理相比,SGF处理土壤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显著增加,可溶性固形物和VC含量显著增加。  结论  绿肥间作和水肥一体化技术应用于果树生产,能够显著提高土壤肥力、改善果实品质,其中以滴灌 + 常规施肥 + 绿肥间作处理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7.
采用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贵州省长顺县冗雷河小流域坡耕地、人工草地和天然草地3种地类的全氮和碱解氮,全磷和有效磷,全钾和有效钾,酸碱度,有机质进行了研究,以层次分析法进行肥力综合评价,揭示冗雷河小流域草地治理模式下对土壤肥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坡耕地实施人工种草措施后,土壤全氮含量相对增加42.64%,碱解氮增加50.86%,中层和下层(20—30 cm)土壤碱解氮改善最为明显;土壤全磷含量相对增加45.24%,有效磷降低23.58%,坡耕地相比草地在全磷含量上相对较为匮乏,但用于作物吸收的有效磷素却高于人工草地;土壤全钾和有效钾含量降低,pH值无变化,其中全钾含量相对降低43.28%,有效钾降低37.32%;土壤有机质含量相对增加77.24%,其中表层(0—10 cm)、中层和下层土壤有机质含量分别提升48.06%,85.58%和107.78%,中层和下层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幅度大。天然草地综合肥力指数最大,坡耕地最小,天然草地综合肥力指数是人工草地的1.09倍,是坡耕地的1.14倍,人工草地是坡耕地的1.05倍。土壤肥力整体水平上得到提升。  相似文献   

18.
侵蚀红壤区不同水土保持措施的土壤改良效果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结合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研究了侵蚀红壤区不同水土保持措施下坡地土壤pH值和养分含量的变化,分析了不同水土保持措施的土壤改良效果。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水土保持措施显著影响侵蚀红壤区坡地土壤pH值和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全磷、速效磷的含量,但是对全钾和速效钾含量影响不显著。牧草和耕作措施可以显著提高土壤pH值和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全磷、速效磷的含量,显著改善土壤肥力状况,梯田对土壤肥力状况影响不显著。研究区土壤肥力状况不受钾素限制,可以将土壤有机质作为衡量土壤肥力状况的简化指标。  相似文献   

19.
了解遵义市植烟土壤综合肥力状况,为烟草种植规划提供理论支持。在遵义市13个区(县)168个乡镇采集3772份植烟土壤样品进行化学性状测定,运用模糊数学法评估植烟土壤肥力状况,采用Kriging插值法绘制植烟土壤化学性状和综合肥力评价空间分布图。结果表明:(1)遵义市植烟土壤酸碱度、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的含量相互间呈极显著相关关系;有机质、碱解氮含量达到高或较高水平,土壤有效磷、速效钾含量较高,保障了烤烟生长所需的主要营养;(2)植烟土壤各肥力指标具有明显的空间变异特征,有机质与碱解氮分布基本一致,呈现极大的关联性,有机质、碱解氮和有效磷为斑块状分布态势,土壤p H值和速效钾呈块状分布。其中钾含量较高的区域与土壤p H值较低区域基本一致;(3)遵义市植烟土壤肥力综合评价得分为0.73,变异系数为16.8%,Ⅰ~Ⅲ级合计占比超过93%,遵义市植烟土壤肥力状况较好,空间变异较小。综合来看,遵义市植烟土壤肥力能供给优质烟叶生产的需求,但部分地区仍需加强有机肥、氮肥的使用,针对不同区域的肥力差异进行改良。  相似文献   

20.
姜冰  王松涛  孙增兵  张德明  王建 《土壤》2023,55(1):218-223
为研究山东省潍坊市土壤大量营养元素有效量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通过网格化采样,并进行分析测试,获得了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等土壤大量营养元素有效量,及对应元素全量、pH和有机质等数据,进行了丰缺空间绘图、相关性和差异性分析。结果表明: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均具有较强的空间变异性,尤以有效磷变异系数最高。空间分布上,碱解氮以较缺乏区占比最高,有效磷和速效钾以丰富区占比最高。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分别在砂姜黑土、潮土、滨海盐土中含量最高,且均与其他土壤类型差异显著。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与土壤理化指标关系密切,3种元素有效量均与有机质呈显著正相关;碱解氮与全氮、有效磷与全磷均呈显著正相关;碱解氮、有效磷与土壤pH均呈显著负相关;速效钾与土壤pH呈显著正相关。本研究揭示了大量营养元素有效量在土壤中的本底差异及影响因素,可为土壤肥力的空间调控提供科学依据,助力提升农业生产力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