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2 毫秒
1.
播期对淮北粳稻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试验表明,播期对不同类型粳稻品种产量形成的影响表现为:首先受播期影响的是每穗结实粒数或结实率.其次是千粒重.再次是每穗颖花数.而穗数/hm2受影响甚小.即播期主要影响籽粒(库容)充实度.而对每公顷总颖花量(库容)影响较小.就淮北地区而言.宜推广应用中熟中粳品种.可以使用晚熟中粳品种.慎用早熟晚粳品种.不用中熟晚粳品种.  相似文献   

2.
以水稻品种盐丰47为材料,采用小区对比试验方法,探讨了氮素穗肥不同施入时期对滨海盐碱地水稻生育、产量以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倒4叶施入促花肥(N:37.67 kg/hm2)、倒2叶施入保花肥(N:16.15 kg/hm2)可提高水稻茎蘖成穗率、单位面积收获穗数及颖花量,提高水稻齐穗期群体高效叶面积指数、剑叶叶绿素含量以及剑叶净光合速率与气孔导度,改善群体质量,促进干物质产量、齐穗后干物质积累量占籽粒产量百分比的增加。获得单产9.32 t/hm2,氮肥利用率达到37.4%。  相似文献   

3.
研究旨在探究豫东地区的气候生态因子对芝麻籽粒品质和产量的影响,并确定主导气象因子,为提高豫东地区芝麻产量和品质提供参考依据。以商芝189和商芝 156为试验材料,设置5个不同的播期,采取随机区组设计,测定不同播期条件下,不同的日照时数、降雨量、日均温度和有效积温对芝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 ①不同年份、不同播期对两个芝麻品种的产量产生显著影响,年份与播期互作对2个品种的产量影响非常显著,随着播期的推迟,两个品种的产量都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S2播期时,芝麻产量最高,此外,不同气象因子对芝麻产量影响也有所不同,对产量影响最大的气象因子为有效积温。②播期不同,两个品种的籽粒品质也差异显著。S2播期时,芝麻的籽粒蛋白含量最高,脂肪含量与播期的关系没有明显规律。③品种间,气象因子对芝麻籽粒品质的影响基本一致,对商芝189蛋白、脂肪含量影响最大的气象因子分别为有效积温和平均温度,商芝156籽粒品质对气象因子的响应与商芝189基本一致。④播期是影响豫东地区芝麻产量和品质的关键,豫东地区的最适播期在5月20日左右,此时播种能最大地提高芝麻的产量,实现高产优质的目标,气象因子对芝麻品种的影响大于品种本身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对亚种间杂交稻、品种间杂交稻和常规稻不同类型的水稻品种(组合)的干物质生产和光合特性及其籽粒充实度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在水稻生长发育前期,亚种间杂交稻比品种间杂交稻和常规稻个有更强的干物质生产优势。但生长发育后期,干物质生产能力较差。群体净同化率和群体生长率较低。干物质分配不协调,库容量大,早衰,导致亚种间杂交稻的籽粒充实度差。并根据研究结果对如何提高籽粒充实度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为明确浙东南地区不同类型优质稻的适宜播期,以籼粳杂交稻甬优1540和杂交籼稻泰两优217为材料,开展大田分期播种试验,研究5个不同播期(Ⅰ~Ⅴ期)对水稻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生育期、秧苗素质、分蘖特性、群体生长率、干物质积累和稻米品质的影响,并分析水稻产量、品质与气候因子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随播期推迟,甬优1540和泰两优217产量先增后减,分别以第Ⅱ期和第Ⅲ期最高,其对应的产量潜力分别为11.54和9.47 t·hm-2;其构成因素的变化趋势与产量变化基本一致。生育时期随播期推迟而相应顺延,播种-齐穗期缩短,齐穗-成熟期延长,全生育期变化因品种而异。随播期推迟,秧苗素质、干物质积累和收获指数先提高后降低,分蘖数上升而成穗率下降,群体生长率和茎叶输出率因品种、生育阶段不同而存在差异。播期主要影响稻米的加工和外观品质,其品质总体随播期推迟呈变优的趋势。产量与齐穗-成熟期的温光资源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而品质与齐穗20 d至成熟期的温光资源关系密切。综上,在该地区甬优1540高产与优质同步的播期为5月7日至5月26日;泰两优217高产且相对优质的播期为5月16日至5月2...  相似文献   

6.
粳型超级稻产量构成因素协同规律及超高产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19,自引:4,他引:15  
【目的】水稻是中国重要的粮食作物,实现水稻的超高产生产对保证中国粮食安全有重要作用。本研究旨在探讨粳型超级稻产量构成因素协同演进规律及超高产特征。【方法】以具有代表性的4个超级粳稻品种(武粳15、淮稻9号、徐稻3号和常优1号)为材料,对高产(8250—9750kg.hm-2)、更高产(9750—11250kg.hm-2)和超高产(11250kg.hm-2)3个产量等级群体的产量及其结构、群体库容量和群体库容的充实进行了系统的比较研究。【结果】由高产到更高产再到超高产,4个超级稻品种的群体颖花量不断提高(差异显著),而结实率、千粒重在3个产量等级间略有增减(差异不显著)。在安全成熟的情况下,群体颖花量与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群体颖花量的提高在由高产提高到更高产的水平上,主要依靠单位面积穗数的增加,而由更高产提高到超高产水平,则主要依靠足穗基础上增加每穗粒数。在安全成熟条件下,群体库容充实度在3个产量等级间因种略有增减,差异不显著,而群体库容实际充实量则随产量的增加而增加。【结论】以足量大穗构成群体安全大库容(安全成熟的群体高颖花量),通过保持正常的充实度(即保证常年的结实率与千粒重),从而提高群体库容总充实量,是粳型超级稻的超高产特征。  相似文献   

7.
水稻光能辐射利用率与产量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超级杂交稻、普通杂交稻、常规稻各2个品种(组合)分2个播期进行试验,探讨水稻群体光能辐射利用率与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同一播期,超级稻产量最高;5月22日播种的超级稻产量与普通杂交稻和常规稻差异显著,且产量都高于6月17日的,超级稻产量最高的原因是有较高的颖花量.6月17日播种的水稻群体光能辐射利用率比5月22日的高...  相似文献   

8.
移栽基本苗对水稻群体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水稻品种盐丰47为材料,采用小区对比方法,探讨了移栽基本苗对水稻群体性状、产量及净光合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水稻齐穗期叶面积指数、干物质积累量及成熟期收获穗数与移栽基本苗数呈正相关;齐穗期高效叶面积率、剑叶的净光合速率及齐穗后干物质积累量占籽粒产量的百分比与移栽基本苗数呈负相关;单位面积颖花量、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产量与移栽基本苗数呈多元相关.滨海盐碱稻区盐丰47的适宜移栽基本苗为80.81×104/hm2,可获得9.05 t/hm2的产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解决淮北地区水稻播期推迟的现象,讨论不同播期对水稻品种的产量、产量构成以及品质的影响。[方法]2017年在徐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以徐稻9号和连粳7号为供试材料,设置5个播期,研究播期对水稻产量、产量构成以及品质的影响。[结果]两品种产量随播期推迟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且影响产量的主要是水稻单位面积穗数和每穗颖花数减少,而千粒重的变化不明显。水稻整精米率、垩白度和垩白粒率则随播期的推迟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但未达显著水平。[结论]就品种而言,无论是产量、产量构成还是品质,徐稻9号对于播期推迟的响应均小于连粳7号。  相似文献   

10.
从产量构成因素角度分析,水稻产量=穗数×每穗总数×结实率(成熟率)×粒重(千粒重)。籽粒充实度差是籼粳亚种间杂种优势利用的重要限制因素,亚种内杂交稻和常规品种特别是大穗型高产品种也同样存在这一问题。可见籽粒充实程度与水稻产量有直接关系,是水稻栽培和育...  相似文献   

11.
滨州市地温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滨州市1971—2000年各层次地温观测资料,结果表明:30年来各层次、各时段的地温除了一般规律性变化外,平均气温总体上都呈上升趋势,特别是春季的0、20cm地温上升明显。  相似文献   

12.
进行烟叶密集烘烤过程中的关键温度点湿球温度试验和关键温度点稳温时间试验,结果表明,下部叶以处理T4和H3、中部叶以处理T1和H1、上部叶以处理T5和H4的烤后烟叶质量较好。  相似文献   

13.
利用2007 ~ 2011年佳木斯逐日草温、雪温、0 cm地温、气温资料,研究草温和雪温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近5年佳木斯年平均草温和雪温分别为5.7和-11.7℃,草温最高出现在夏季,雪温在春季;1年中5~ 10月观测草温,其他季节雪温和草温交替观测,月平均草温最高在7月,雪温在4月,最低均出现在1月;1d中草温和雪温的最大值均出现在12:00,到次日日出前后出现最小值.草温和雪温各季晴天时日较差最大,且明显大于气温日较差;月平均草温(或雪温)与气温、地温变化趋势基本一致,草温和雪温与气温、地温呈明显的正相关,其相关系数分别为0.990、0.999.  相似文献   

14.
伪角蜡蚧(Ceroplastes pseudoceriferusGreen)严重危害多种园林植物,幼虫和成虫吸食寄主汁液,影响其生长和观赏价值。该虫在昆明一年发生一代,雌成虫4月中旬至5月上旬为产卵期,5月中旬始见初孵若虫,5月下旬为卵孵化高峰期,8月上旬进入成虫期,以雌成虫或老熟若虫越冬。准确预测该虫的卵期是防治该虫成败的关键,经恒温和室内变温饲养测定,卵的发育起点温度为9.46±1.23(℃)和10.33±1.01(℃),有效积温为296.94±22.10日度和319.04±20.29日度。其结果符合实际发生情况。  相似文献   

15.
黑龙江省近49年地温变化特征及地气温关系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研究黑龙江省地温近年的变化特征及地温和气温的关系,对黑龙江省粮食主产区27个气象观测站的1961~2009年的气温、地温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黑龙江省近49年来年平均地温在1.8~8.0℃,年平均地温最低出现在1969年,最高出现在2007年。2月15日~10月12日,地温大于气温;11月12日~2月14日地温小于气温,但10月13日~11月11日,则出现地温有时大于气温有时小于气温的波动情况。并利用统计回归方法建立了嫩江、明水、富锦市地温与气温关系模型。  相似文献   

16.
将固始鸡H系、固始公鸡与罗曼母鸡杂交F1 、固始鸡G2系、丝毛乌骨鸡、罗曼蛋鸡等 5个品种 (系 )雏鸡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 ,将试验组雏鸡放入 1 8.3℃的冰箱中 ,经 2 .5h取出 ,测其肛门温度 ,以研究不同品种 (系 )雏鸡体温调节能力。结果表明 :低温冷应激对各品种(系 )雏鸡的体温调节能力无显著影响 ,不同品种 (系 )间雏鸡体温调节能力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7.
对经高山基地促成栽培的蝴蝶兰品种满天红进行下山后培育试验,探讨了不同温度条件对其花芽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满天红在日温为25.07℃、夜温为22.71℃条件下栽培的花芽长度、现蕾时间、始花时间、每株花苞数、每株开花数等特性,均明显优于在日温为22.23℃、夜温为18.52℃条件下栽培的满天红。  相似文献   

18.
灌浆期气温的分布对稻米直链淀粉累积效应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本研究表明水稻品种不同,直链淀粉累积所要求的灌浆期最适温度也不同,大致上是籼稻高于粳稻。灌浆结实期的温度与最适气温偏差越小,越有利于直链淀粉的累积。研究还表明:灌浆前期的温度状况与稻米直链淀粉累积的关系较为密切。并建议把水稻灌浆前期的温度状况作为评价水稻直链淀粉累积气温适宜与否的指标。  相似文献   

19.
气温变化对哈尔滨市呼兰区玉米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国家气象中心1971-2011年的气象数据,系统分析了呼兰区41年内气温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呼兰区≥10℃的有效积温变化范围为2 378.5~3 007.2℃,5年滑动平均曲线整体呈震荡上升趋势;呼兰区玉米苗期平均温度变化范围为16.11~22.50℃,5年滑动平均曲线波动频率较大,但整体呈震荡上升趋势;玉米拔节期平均温度变化范围为20.02~25.92℃,5年滑动平均曲线呈明显的波动变化;开花期平均温度变化范围为18.28~26.61℃,5年滑动平均曲线处于平稳状态;灌浆成熟期平均温度变化范围为16.41~20.37℃,5年滑动平均曲线整体呈震荡上升趋势.这些结果表明呼兰区玉米生育各阶段温度基本能满足玉米生长发育的需求,近15年玉米生育期内有效积温的震荡升高有利于选择中晚熟玉米品种,但干旱发生的几率增大.  相似文献   

20.
商丘地区近47年气温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根据商丘市所辖8个代表站1961~2007年47年的逐月地面月平均气温资料,采用线性回归分析、滑动平均、累积距平等方法对气温变化趋势进行诊断分析,用滑动t-检验法、Yamamoto法、Mann-Kendall法等统计方法,对平均气温时间序列可能的突变点分别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近47年商丘年平均气温变化率为0.078℃/10年;其间经历了20世纪60~70年代的增暖期,80年代的气温变冷期,90年代中后期又进入了一个较强的增暖期;春、秋、冬3个季节的平均气温整体上都呈上升趋势,冬季上升幅度较大,气温变化率为0.382℃/10年,明显高于春、秋两季的0.084、0.049℃/10年;而夏季的平均温度整体上呈下降趋势,气温变化率为-0.169℃/10年。3种方法检测结果综合来看,四季突变时间不同,1993年是年平均气温由冷转为增暖的突变点,可信度达9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