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7 毫秒
1.
亚种间杂交稻干物质生产积累及转换与籽粒充实度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亚种间、品种间杂交稻和常规稻的干物质生产积累,运转和籽粒充实度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亚种间杂交稻穗大粒多,增产潜力大。在整个生育过程中,一直具有较强的干物质生产优势;在抽穗至成熟期,干物质运转率高,其干重颖花比值小,籽粒充实度差的主要原因是“库大源不足”。  相似文献   

2.
亚种间杂交稻干物质生产积累及转换与籽粒充实度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亚种间、品种间杂交稻和常规稻的干物质生产积累、运转和籽粒充实度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亚种间杂交稻穗大粒多,增产潜力大。在整个生育过程中,一直具有较强的干物质生产优势;在抽穗至成熟期,干物质运转率高,其干重颖花比值小;籽粒充实度差的主要原因是“库大源不足”。  相似文献   

3.
亚种间杂交稻干特生产积累及转换与籽粒充实度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亚种间,品种间杂交稻和常规稻的干物质生产积累,运转和籽粒充实度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亚种间杂交稻穗大粒多,增产潜力大。在整个生育过程中,一地具有较强的干物质生产优质。在抽穗至成熟期,干物质运转率高,其干重颖花比值小,籽粒充实度差的主要原因是“库大源不足”。  相似文献   

4.
采用徒手切片结合直观对应调查法研究了籼粳亚种间杂种F_1雏管束性状及其与籽粒充实度的关系,结果表明:1.伸长节间与穗颈维管束数目和大小,亚种间杂交稻>品种间杂交稻>常规稻。亚种间杂交稻籽粒充实度差主要与其输导组织的颖花负荷量过重有关。2.籽粒充实度差的亚种间杂交稻穗基部一次枝梗维管束性状优于穗项部,与对照表现一致;但其单个大维管束的韧皮部横切面积穗基部的远小于穗顶部。3.亚种间杂交稻伸长节间的大维管束数目,上部<下部,与品种问杂交稻相同但与常规稻相反。  相似文献   

5.
对亚种间杂交稻与品种间杂交稻汕优63籽粒充实度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结果表明:亚种间杂交稻的籽粒充实度较汕优63低;特别是二次枝梗籽粒尤为明显。一次枝梗的籽粒充实度大于二次枝梗。亚种间杂交稻籽粒充实度差与其源库矛盾大、后期早衰密切有关。  相似文献   

6.
水稻籽粒灌浆特性与籽粒充实度的关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籽粒充实度明显不同的亚种间杂交稻及品种间杂交稻和常规稻的灌浆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籽粒充实度的品种其灌浆特性明显不同。籽粒充实好的亚杂组合其起始生长势在强、弱势粒之间相差小,最大灌浆速率与平均灌浆速度相差也小,表现为强、弱势粒灌浆接近同步,而籽粒充实差的则刚好与此相反。由此说明,部分亚杂组合籽粒充实不良的主要原因是弱势粒灌浆启动期滞后与灌浆速率小。同时也发现常规品种同样存在这种情况。研究还表明,同化产物供应量不是限制籽粒充实的主要因子,在很大程度上与其籽粒本身生理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7.
以5个粳型不育系和5个广亲和品种为亲本,按p×q模式配制25个亚种间杂交稻组合,进行了亚种间杂交稻籽粒充实度的遗传分析,结果表明:(1)籽粒充实度差具有全穗性,并以上位〉中位〉下位依次递减。(2)在亚种间杂交稻的籽粒充实度遗传中,遗传力在0.82以上,以加性基因作用为主。(3)籽粒充实度与其它性状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相关作用。通径分析表明饱粒数、千粒重,结实率和受精粒数对籽粒充实度有着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8.
 对4种类型的水稻品种(组合)即常规稻、两系品种间杂交稻、亚种间杂交稻、三系杂交稻的籽粒灌浆特性及库源与结实性关系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秕粒的数量是影响这4个材料结实率的主要因素;与常规稻比较,杂交稻在灌浆前期启动灌浆的籽粒多,粒重增加快,但实粒出现迟且增加速度慢,实粒率达到最大值的时间晚;3个杂交组合均有2个灌浆高峰,第一个高峰出现的时期都相同,但第二个高峰出现的时期因组合不同而不同;不同类型水稻品种(组合)的源库矛盾及其结实对生育后期功能叶片光合作用的依赖程度均不同。本研究还对杂交稻的结实率比常规稻低的原因及如何提高结实率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从产量构成因素角度分析,水稻产量=穗数×每穗总数×结实率(成熟率)×粒重(千粒重)。籽粒充实度差是籼粳亚种间杂种优势利用的重要限制因素,亚种内杂交稻和常规品种特别是大穗型高产品种也同样存在这一问题。可见籽粒充实程度与水稻产量有直接关系,是水稻栽培和育...  相似文献   

10.
亚种间重穗型杂交稻穗颈维管束与穗部性状的关系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对亚种间重穗型杂交稻穗颈维管束特征及籽粒充实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亚种间重穗型组合的维管束数目、单个维管束面积、维管束总面积、韧皮部总面积、木质部总面积均明显高于品种间杂交稻汕优63,从而促进了二次枝梗数、二次枝梗籽粒数的大量增加,这是其大穗的生物学基础;亚种间重穗型组合的维管束颖花负荷量及韧皮部的籽粒充实物的日流量的负荷量均低于汕优63,因而不仅其穗大,而且籽粒充实良好,单穗重提高,克服了籼粳亚种间杂交稻穗大而流不畅导致籽粒充实度差这一主要生理障碍;结果证明亚种间重穗型杂交稻选育方法为籼粳亚种间超高产育种提供了一条可行的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11.
本实验以赣亚1号、两优培九、9311、培矮64S和Hb-01为材料,籽粒充实率(%)作为充实度的指标,探讨了两系亚种间杂交稻籽粒充实度差的原因.结果表明:两系亚种间杂交稻籽粒充实度与双亲籽粒充实度呈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2.
杂交水稻干物质生产和光合特性与籽粒饱满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籼型和籼粳杂交稻干物质生产和光合特性及其与籽粒饱满度关系的研究表明,籼粳杂交水稻比籼型杂交稻具有更强的干物质4产优势,但器官间干物质分配率及其不同生长时期干物质积累率不平衡,导致茎叶干物质转换率和灌浆盛期群体净同化率较低,后期叶面积指数较大。影响籼粳杂交稻籽粒饱满度的主要因素是茎叶干物质转换率和孕穗后的群体净同化率以及群体生长率。  相似文献   

13.
不同水稻品种(组合)籽粒灌浆特性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不同籽粒充实度的亚种间杂交稻两优培九、品种间杂交稻汕优63和常规稻武育粳3号为材料,用Richards方程分析它们灌浆特性之间的差异.结果表明:籽粒充实度好的武育梗3号的强、弱势粒的起始生长势、最大灌浆速率和平均灌浆速率差异不明显,表现为强、弱势粒灌浆接近同步;籽粒充实度差的两优培九、汕优63的强、弱势粒的起始生长势、最大灌浆速率和平均灌浆速率差异显著,表现为典型的异步灌浆型.籽粒充实度差的品种(组合),灌浆前、中期弱势粒中蔗糖含量高于强势粒,表明同化产物供应量不是限制籽粒充实的主要因子,充实度差可能与其本身的库活性或其他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4.
亚种间杂交稻籽粒充实率表现及其配合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5个典型的粳型广亲和材料和5个典型籼稻品种为亲本,按p×q模式配组出25个亚种间杂交组合,分析亚种间杂交稻籽粒充实率和受精率,结果表明:(1)亚种间杂交稻不同基因型籽粒充实率和受精率间不存在显著相关,是2个独立表现的性状。(2)籽粒充实不良的表现具有全穗性,但籽粒充实率在不同粒位间存在一定的差异,上位>中位>下位。(3)供试各父母本的籽粒充实率的一般配合力效应具有显著差异,各供试组合的特殊配合力效应亦达显著水平。在亚种间杂交稻的籽粒充实率的遗传中,加性效应和非加性效应相互独立,共同决定其性状表现。试验证明通过遗传改良提高亚种间杂交稻的籽粒充实率是完全可能的,选配得当可得到籽粒充实率和受精率俱高的优良亚杂组合。  相似文献   

15.
稻穗的产量一部分来自抽穗前的贮藏物质,另一部分来源于抽穗后直接生产的光合产物,两者对穗干物质积累的作用因品种而异,一些研究认为,杂交水稻前期总光合势迅速增加,导致干物质生产与积累表现优势,净同化率优势前期明显,后期消失;而另一些研究则认为,高产水稻品种的产量潜力与抽穗至成熟期的光合生产能力的提高密切相关,亚种间杂交水稻穗大粒多,生产上日益受到重视.但关于亚种间杂交稻后期物质生产与穗部干物质积累的研究报道甚少.1998年,我们对此进行了研究,以期为亚种间杂交稻的高产栽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亚种间杂交稻产量源库特征   总被引:99,自引:11,他引:99  
 对大量典型的籼粳亚种间杂交种组合的产量源库特征进行了研究,获得了如下如果:亚杂组合的物质生产的优势主要表现在出穗后经济产量形成期,这与籼型三系杂交稻物质生产的优势主要表现在出穗前迥然不同;亚杂组合的库容优势也十分明显,就其总体而言全生育期物质生产量与库容的比例高于汕优63;大多数亚杂组合的光合产物向穗的运转不良,这是部分亚杂组合籽粒充实不良的成因,也是限制亚种间杂种优势充分利用的带普遍性的问题。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展望及提高亚种间杂交稻籽粒充实度的栽培途径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7.
亚种间杂交稻籽粒结实性状与籽粒相对含水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亚种间杂交稻PE037×02428籽粒结实性状和籽粒相对含水率的研究表明:亚种间杂交稻4月上、中旬和6月上、中旬播种有利其籽粒的充实,5月初播种则结实率最低:亚种间杂交稻的结实率受源、库影响明显;结实率低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其籽粒相对含水率的变化幅度小  相似文献   

18.
内源激素与亚种间杂交稻籽粒灌浆的关系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为探明内源激素与亚种间杂交稻籽粒灌浆的关系,以不同籽粒充实度的亚种间杂交稻为材料,研究了其籽粒灌浆特征参数以及发育过程中IAA,GA3,Z和ABA4种主要内源激素含量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籽粒充实度低的亚种间杂交稻“两段灌浆”表现明显,经相关统计分析表明,孕穗期至开花期IAA和Z含量与起始灌浆势(Ro)、平均灌浆速率(Fmean)和籽粒充实率(GFP)均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开花期至花后15d这一期间IAA,Z和ABA含量与Ro,Fmean和GFP呈显著正相关。在孕穗期至花后10d期间,IAA与Z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灌浆期IAA与GA3呈正相关。由此可见,“两段灌浆”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与籽粒内源IAA和Z的含量及其相互作用有关,且作用时期主要是孕穗期至开花期。  相似文献   

19.
杂交水稻超高产育种中性状选择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稻品种间及亚种间组合的单株产量及其他主要经济性状都还有很大的改良潜力。选育强优势的品种间组合仍是进一步提高杂交水稻产量的一条有效途径。根据研究结果,本文指出了选育品种间及亚种间强优势超高产组合的性状选择关键,并对亲本选配进行了讨论。杂交水稻超高产组合的选育,利用亚种间优势目前以主攻籼爪交为宜。待籼粳杂种的籽粒充实较差这一难题解决之后,再主攻籼粳交选育优势更强的超高产组合。本文还提出通过株型育种、生理育种提高籼粳杂种植株体内“源”和“流”的水平,是解决亚种间组合籽粒充实度差的可行途径。  相似文献   

20.
亚种间杂交稻结实障碍的生理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亚种间杂交稻结实障碍及水稻源库关系理论进行了讨论,认为“次库”在一定程度上有阻止秕粒的形成和延缓衰老的作用,抽穗后源对产量形成起主要作用。水稻产量的限制因子可以分为源限制型、库限制型及其它类型。阐述了亚种间杂交稻结实障碍的3种假设,认为水稻籽粒间存在的“粒间顶端生长优势”是籽粒充实不良的生理原因。本文还对应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克服结实障碍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