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本文对兔急性病毒性出血症的临床症状及病理学变化作了详细的观察。结果表明:病兔表现出明显的临床症状,精神沉郁,食欲减少,体温升高,呼吸困难,死前尖叫、抽搐,死后呈角弓反张,鼻孔流出泡沫样血液。病理剖检变化主要表现为呼吸道出血及实质器官心、肝、脾、肾等淤血、出血及水肿。病理组织学变化以心、肝、脾、肺、肾等实质器官变性、坏死,间质淤血、出血及弥漫性血管内凝血为特征,在心、肝、肾、肺等器官内形成微血栓。  相似文献   

2.
为揭示贵州地方山羊及南江黄羊CPT-1A mRNA水平的品种和组织差异,以黔东南小香羊、贵州白山羊、贵州黑山羊、黔北麻羊以及南江黄羊为研究对象,采用实时荧光定量方法对肝、肾、心、肺、背最长肌、半膜肌、皮下脂肪中CPT-1A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进行检测。结果表明,从器官组织分布模式来看,黔北麻羊和南江黄羊CPT-1A mRNA水平都以肾中最高(0.0019和0.0019),贵州黑山羊以肝中最高(0.0074),贵州白山羊以背最长肌中最高(0.0011),黔东南小香羊各组织中无差异;从品种差异来看,心和肾中CPT-1A mRNA水平以南江黄羊最高(0.0018和0.0019),肝和肺中以贵州黑山羊最高(0.0074和0.0027),皮下脂肪中以黔东南小香羊(0.0007)最高,背最长肌和半膜肌中各品种无差异。结果提示,贵州白山羊、贵州黑山羊、黔北麻羊以及南江黄羊CPT-1A基因的器官组织分布模式存在差异,肝、肾、心、肺和皮下脂肪中CPT-1A mRNA的表达存在品种间差异,此结果为研究该基因与贵州地方山羊脂肪沉积及肉质性状的关系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
以黔东南小香羊、贵州白山羊、贵州黑山羊、黔北麻羊、南江黄羊为研究对象,采用实时荧光定量技术对肝、肾、心、肺、背最长肌、半膜肌、皮下脂肪中ADD1基因的表达水平进行测定。结果表明,黔东南小香羊ADD1基因的表达水平无组织器官差异(P0.05),贵州白山羊表达水平以背最长肌、心和半膜肌较高(P0.05),贵州黑山羊肝内较高,黔北麻羊肾内较高,南江黄羊心内较高。心和半膜肌中ADD1基因的表达无品种差异(P0.05),肝、肾、肺、背最长肌和皮下脂肪中ADD1基因的表达存在品种差异(P0.05)。结果提示,贵州地方山羊ADD1基因的组织器官表达模式不一致,且其组织器官表达水平可能存在品种差异。  相似文献   

4.
2006年10月,某种兔场大批幼兔发生急性死亡,死时大多具有神经症状,经尸体解剖后,肉眼未发现肝、肾等实质器官发生异常变化,但肠腔内粪便呈烂西红柿样,有大量钉尾线虫(如下图);粪便检查未发现球虫卵囊。经现场观察和询问发现:(1)发病前天气一直不好,连绵大雨下了1周,养兔房间温度较低;(2)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贵州地方山羊肌肉生长抑制素基因(Myostatin)的表达部位及组织分布模式,比较各组织中Myostatin基因表达的品种间差异,以β-actin作为内参基因,应用Taq Man实时荧光定量方法检测了黔东南小香羊、贵州白山羊、贵州黑山羊、黔北麻羊等贵州地方山羊品种以及南江黄羊的肝、肾、心、肺、背最长肌、半膜肌、皮下脂肪组织中Myostatin基因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显示:肝和皮下脂肪中Myostatin基因的表达水平较高,肾和肺次之,半膜肌、背最长肌和心等肌肉组织中的表达水平相对较低;而半膜肌和背最长肌中Myostatin基因的表达水平高于心肌。肝和皮下脂肪Myostatin基因的表达在各品种间差异不显著;心、肺、肾、背最长肌和半膜肌中Myostatin基因的表达,贵州白山羊显著高于黔东南小香羊和黔北麻羊;肺、背最长肌和半膜肌中,Myostatin基因的表达贵州白山羊显著高于贵州黑山羊和南江黄羊。可见,贵州地方山羊心、肝、肺、肾、背最长肌、半膜肌和皮下脂肪中均有Myostatin基因表达,其组织表达水平总体为肝和皮下脂肪肾和肺半膜肌、背最长肌和心(肌),且多数组织中Myostatin基因的表达存在品种差异。  相似文献   

6.
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测定6月龄贵州剑河白香猪和黑香猪的心、肝、肾、肺、胃、脾、小肠、眼肌和血清9种组织器官乳酸脱氢酶(LDH)同工酶。结果表明,贵州剑河白香猪和黑香猪各组织器官LDH同工酶的分布和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两个猪群的心、肝、肾、肺、胃、小肠和血清7种组织器官以LDH1+LDH2为主,骨骼肌以LDH5为主,而脾脏LDH五种同工酶含量较均衡,A:B亚基之比接近1:1,发现控制LDH同工酶A亚基的基因出现变异。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急性敌百虫中毒对贵州白香猪氧化应激和自由基损伤的影响,为贵州白香猪有机磷农药中毒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数据,采用兽用敌百虫对贵州白香猪进行经口急性毒性试验,观察试验猪临床中毒症状并用分光光度法检测其肝、脾、肺、肾等组织的乙酰胆碱酯酶(AchE)、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胆碱酯酶(CHE)活力及VC、VE水平。结果表明:中毒贵州白香猪体内存在严重氧化应激及自由基损伤;与对照相比,染毒处理试验猪的肝、脾、肺、肾中的AchE、CHE活力及VC、VE含量均呈下降趋势,SOD和POD活力则有所提高,说明,有机磷中毒导致乙酰胆碱酯酶活力受抑制,体内自由基反应加剧。  相似文献   

8.
对急性附红细胞体病患畜(猪、犬)病理组织学、血液学和部分生理生化指标变化的研究显示:患畜均有体温升高、呼吸和心跳加快、谷-丙转氨酶和血清胆红素增高、血糖降低、红细胞压积、红细胞总数、淋巴细胞下降、白细胞总被上升等血液学和生理生化指标变化;病理剖检可见血液稀薄,血凝延迟、胃肠粘膜出血,其他部位粘膜、浆膜和脂肪黄染,肝脾肿大;心、肝、脾、肾等大部分实质器官有含铁血黄素沉着和广泛的器官损害等组织学变化。结果表明:贫血、肝功能下降、血糖降低和广泛的器官损害是急性附红细胞体病主要的特征。  相似文献   

9.
速效醒酒茶制作简单,适口性好,保质期长,对肝、肾等器官有保护功能,其配方为:茶叶18克,桑  相似文献   

10.
用兔出血症病毒(RHDV)分别感染5,15和25日龄家兔,接种后72h扑杀,对其肝,脾,肺,肾,胸腺,骨髓等作组织病理学和超微结构观察,发现幼兔感染RHDV与成年兔病毒性出血症不同,其主要病变是血管内皮细胞,网状细胞的增生和肝,肾等脏器实质细胞的变性,RHDV对一月龄以内幼兔抗亦具有感染性,并对其肝,肾等造成一定程度的病理损伤,病理损伤程度随年龄的增长而加重。  相似文献   

11.
以不同日龄及生理状态下的中国白兔为试验动物,经静脉接种、皮下接种、滴鼻和同居感染兔出血症病毒,进行临床检查和病理学观察。结果表明,静脉接种感染的兔潜伏期比其他途径感染的兔短;2月龄以下幼兔有明显的抵抗力,其他月龄的兔均易感,怀孕兔全部发生流产;临床病理学观察以各实质器官的退行性病变及弥散性血管内凝血为主要特征,表现为各组织器官严重出血、水肿,实质细胞广泛性变性、坏死,微血管内大量血栓形成、炎性细胞浸润等。  相似文献   

12.
兔病毒性出血症(rabbit hemorrhagic disease, RHD)是一种具有高度传染性的疾病,严重威胁养兔业的健康发展。为了建立一种能够快速、高效、敏感的检测RHDV的方法,试验设计了一对特异性引物进行PCR扩增,得到RHDV VP60基因中979 bp的保守序列,并将其克隆到pMD19 T载体中作为标准品建立标准曲线;在扩增区域内设计一对简并引物,建立SYBR Green Ⅰ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优化反应条件,并验证该方法的敏感性、特异性、重复性。结果表明:该方法可检测到的模板的最低拷贝数为8.18×101 copies,只能特异性扩增RHDV,pGM19 T EBHSV、兔巴氏杆菌、兔沙门氏菌、兔大肠埃希菌和健康兔组织RNA的扩增均为阴性,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和重复性;同时用此方法对人工感染家兔的内脏分别进行检测,结果表明SYBR Green Ⅰ荧光定量PCR能快速检测到不同脏器中的兔病毒性出血症病毒RNA含量,可用于临床兔瘟病毒的检测。  相似文献   

13.
用RHDV人工感染易感兔,每隔4小时剖杀一组,整个病程大多为24小时,且病变典型.血凝试验查得,主要脏器病毒出现时间顺序是肝(攻毒后12小时)、脾、心、肾(16小时)、肺(20小时);病程后期,病毒含量从高到低依次为肝、脾、肺、肾、心。免疫荧光间接法检查感染兔各脏器,发现病毒经肌注兔体后4小时,即可定位于肝细胞,并在肝细胞核内复制增殖;兔感染病毒后16小时,在肝、脾、肾小球中可检出有免疫复合物沉着或抗体附着。电镜检查,肝细胞核内发现有病毒粒子,直径为25~30nm,细胞结构破坏严重。作者认为,RHDV 是一种 DNA 病毒;免疫复合物引起的免疫损伤及肝细胞结构、功能被破坏是兔发生病毒性出血症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人工感染RHDV-NJ株病死兔肝经-50℃反复冻融,氯仿处理,PEG沉淀、差速离心,Sepharose-4B柱层析得纯化病毒,纯化RHDV经SDS-PAGE、CuCl2负染色后,切取主要结构多肽VP1(64.5KD)凝胶带,除去CuCl2和SDS获得VP1,高效液相色谱鉴定只有一个蛋白峰,Western-Blotting,HA和HI结果显示纯化VP1具有良好的抗原表位稳定性。无母源抗体的3月龄兔1  相似文献   

15.
为了把荧光抗体诊断法应用于水貂链球菌病的诊断,用兔抗水貂链球菌荧光抗体检测了20例人工感染,10例自然感染和10例健康水貂的实质脏器。人工感染水貂脾脏检出率为100%(20/20),肝脏和心脏各为55%(11/20),自然感染水貂脾脏、肝脏和心脏检出率均为100%(10/10),其他脏器不易检出病原体。对照组建康水貂各实质脏器均呈阴性反应。试验结果表明:水貂的脾脏、肝脏和心脏可作为直接免疫荧光抗体检测的首选器官。应用此法检测病料可在2小时内报告病原学诊断结果。  相似文献   

16.
对人工感染兔出血症病毒的淋巴-网状器官进行组织病理学、超微结构及免疫组织化学的动态研究。结果表明;(1)各淋巴-网状器官出现网状细胞、巨噬细胞及浆细胞反应性增生的免疫应答反应及淋巴细胞损伤性变化,主要表现为淋巴滤泡萎缩、出血及局灶性淋巴细胞或网状细胞的坏死。(2)各淋巴-网状细胞出现程度不同的细胞病理效应(CPE),尤以胸腺和圆小囊较明显,初期表现为线粒体肿胀和内质网空泡化,进入濒死期时,表现为淋巴-网状细胞的坏死。(3)该病毒对淋巴-网状细胞有亲嗜性,证明病毒可直接侵害淋巴-网状器官,引起免疫缺陷,从而促使本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对5例健康对照兔及25例实验感染RHDV的不同发病阶段病兔用生物素—亲和素免疫酶组化(BA)技术和常规病理学方法进行研究。结果表明RHDV是侵害多种组织细胞的泛嗜性病毒,但其主侵器官是肝脏,主要靶细胞是肝细胞及血管内皮细胞。感染初期RHDV首先在宿主细胞核内出现,随着病情发展在核内增殖、聚集,至疾病严重期核内感染强度达到高峰,濒死期略有下降。疾病后期,核内的RHDV颗粒通过破损的核膜或核崩解向细胞浆扩散。但只要核的轮廓尚存,核内RHDV的密度始终高于胞浆。本病的主要病理变化为急性坏死性肝炎,诸多器官出血、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后期发展为急性败血症。疾病的实质是RHDV损伤肝细胞引起的病毒性肝炎。出血是重要的病理变化之一,它是血管内皮损伤、DIC和其它多种因素致使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强的反映,属于继发性病变。本文对RHDV在宿主细胞内的定性、动态变化,以及各器官组织的病理形态学变化及临床症状作了详细描写。  相似文献   

18.
为探讨圆小囊在免体全身抗感染免疫中的功能作用,采用组织病理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比观察了2日龄、1月龄及2月龄实验免感染RHDV后圆小囊的病理变化,同时采用ELISA方法对实验兔的血清及肝、肾、脾中的RHDV含量进行了测定,重点对实验兔圆小囊黏膜上皮内淋巴细胞(IEL)进行了统计比较,结果显示:2月龄以内兔人工感染RHDV后,临症表现、剖检及组织病理学观察均未见异常。血清及RHDV的靶器官肝、脾、肾中均未检测出RHDV抗原。2月龄以上兔感染RHDV后,无论从临床症状,还是大体剖检,组织病理学观察,均出现了明显的病理学改变,而且感染后血清RHDV抗原检测呈阳性反应。圆小囊、肝、脾、肾等组织器官都呈现RHDV免疫组化强阳性反应。2月龄以内的乳兔及仔兔感染RHDV后,圆小囊虽未出现明显的形态结构改变,免疫组化染色也未见RHDV抗原阳性反应物,但IEL明显增多,2日龄兔IEL由1.2%增加到4.2%;1月龄兔的IEL由10.1%增加到26.1%。1月龄仔兔还表现出固有层中淋巴细胞明显增多。  相似文献   

19.
本文报告了“兔病毒性出血症”(俗称兔瘟)组织灭活苗的研制程序、测试结果和应用效果。本苗是用人工感染兔的肝、脾和肾的5%组织匀浆中加入0.25%福马林溶液(最后浓度 V/V),37℃灭活96小时而制成的。本苗的安全性可靠,免疫原性良好。兔肌注射0.5毫升,7天产生免疫力,近期保护率100%,6个月的保护率87.5%。普通冰箱内的保存期半年。在大田等十几个县市预防接种8万余头兔,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病毒性出血症疫苗免疫剂量对幼兔血清抗体效价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择35、40和45日龄的新西兰家兔各30只,每种日龄兔随机均分为5组,其中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4个试验组分别注射4种剂量(1 m l、2 m l、3 m l、4 m l)的兔病毒性出血症疫苗,分别于免疫前及免疫后1~7周内每周采血测定血清抗体效价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各日龄兔的2 m l、3 m l、4 m l剂量组的抗体上升速度和有效抗体维持时间均显著大于同日龄的1 m l剂量组;35日龄兔的2 m l、3 m l、4 m l剂量组的抗体峰值显著高于1 m l剂量组。提示35日龄兔注射剂量2 m l为最佳免疫程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