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建立适于番茄叶片蛋白质组分析的双向电泳(2-DE)技术,为开展番茄蛋白质组学研究奠定技术基础.[方法]对番茄叶片蛋白质提取方法、蛋白质裂解液、上样量、胶条pH范围等关键步骤进行优化.[结果]采用三氯乙酸/丙酮法提取番茄叶片总蛋白质,含有7 moL/L尿素,2 mol/L硫脲,4; CHAPS,30 mmol/L Tris-HCl(pH 8.0)裂解缓冲液,上样量为100 mg,以pH 4 ~7、18 cm的IPG胶条在12; SDS-PAGE凝胶浓度下进行双向电泳,得到了蛋白点均匀分布、低峰度蛋白点较为清晰,蛋白点数目多且分辨率高的2-DE图谱.[结论]建立了一套适于番茄叶片蛋白质分析的双向电泳技术体系,为下一步在蛋白组学水平上分析番茄逆境胁迫等相关蛋白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索建立有效的梨叶片蛋白质组双向电泳体系,为梨蛋白质组的后续研究提供参考。【方法】以早酥梨叶片为材料,比较蛋白质提取方法、蛋白质裂解时间、IPG胶条的pH梯度和长度、等电聚焦程序及SDSPAGE电泳参数对梨叶片蛋白双向电泳结果的影响。【结果】采用第2种改良的三氯乙酸(TCA)/丙酮沉淀法提取梨叶片总蛋白,蛋白质裂解1 h,选用长17 cm、pH 4~7的IPG 胶条及聚焦程序Ⅱ进行等电聚焦,于100 V 30 min、180 V 6 h条件下进行SDS-PAGE垂直电泳,可以获得背景清晰、重复性好的双向电泳图谱。【结论】建立并优化了适用于梨叶片蛋白质组分析的双向电泳体系。  相似文献   

3.
[目的]建立青果作用后大鼠肝星状细胞蛋白质组双向电泳分离体系,提高其分辨率和重复性。[方法]青果作用于大鼠肝星状细胞,提取全蛋白,按标准条件对蛋白质进行双向电泳分离,并对各关键因素进行优化。[结果]最终选择的裂解液配方是1%TBP、4%CHAPS、0.2%Bio-Lyte、40 mmol/L Tris、8 mol/L尿素、2 mol/L硫脲;使用pH 4~7的IPG胶条进行被动水化上样,等电聚焦采用缓慢升压模式,电泳参数根据Bio-Rad公司的预设方案进行调整;使用改良硝酸银法进行蛋白质斑点染色,从而获得了满意的蛋白质组双向电泳图谱。[结论]成功建立了青果作用后大鼠肝星状细胞蛋白质组双向电泳分离体系,具有较高的分辨率和重复性,为进一步较为系统、全面、准确的评价青果及其复方制剂的作用机制和药效提供方法学基础。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索一套适合于棉花纤维蛋白的双向电泳技术,为研究棉花纤维发育的蛋白质组学奠定基础.[方法]以陆地棉徐州142为材料,比较了三种不同蛋白质提取方法以及不同裂解液组成对双向电泳的影响,并在蛋白上样量和染色方法等方面进行了探索与优化.[结果]利用饱和酚-甲醇醋酸铵法提取的棉花纤维蛋白,其蛋白含量较高,且SDS-PAGE电泳条带清晰;样品溶解于含有硫脲和CHAPS的裂解液中,其蛋白溶解度增加;不同的蛋白上样量比较结果表明,第一向等电聚焦固相pH梯度胶条(7 cm)的最适上样量为300 μg;同时,经改良后的考马斯亮蓝染-脱色后,2-D图谱的背景清晰,分辨蛋白斑点数增加.[结论]研究建立了一套适用于棉花纤维蛋白总蛋白质组分析的双向电泳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建立分析海水养殖凡纳滨对虾肌肉组织蛋白的双向电泳图谱及技术体系。[方法]采用裂解、离心等抽提方法提取凡纳滨对虾肌肉蛋白样品,利用bradford蛋白定量试剂盒作蛋白定量后,进行一向等电聚焦电泳和二向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电泳后的凝胶采用考马斯亮蓝染色,利用ImageScannerⅢ扫描仪扫描凝胶,获得凝胶图像。[结果]经双向电泳图谱分析显示,所获得的凡纳滨对虾肌肉蛋白点分布于pH值4.0—7.0之间,大部分蛋白为酸性蛋白,其中有部分蛋白可能存在同分异构体,高pH值区蛋白分布相对较少。[结论]首次获得海水养殖凡纳滨对虾肌肉蛋白质的双向电泳图谱,初步建立了海水养殖凡纳滨对虾肌肉组织双向电泳技术体系.可为进一步探索海水养殖凡纳滨对虾的生理生化机制及比较蛋白质组学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6.
肺炎链球菌蛋白质组双向电泳技术的建立及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建立适合肺炎链球菌(Streptococcus pneumoniae)蛋白质组的双向电泳技术,对蛋白样品提取、裂解、上样量、IEF和银染等关键步骤进行了优化,探索出一套有效的肺炎链球菌蛋白分析的双向电泳方法,即以裂解液[15 mmol/L Tris-HCl、7 mol/L尿素、2 mol/L硫脲、4%(m/v)CHAPS,使用前现加2%(v/v)IPG缓冲液、1%(m/v)二硫苏糖醇(DTT)和1%(m/v)蛋白酶抑制剂混合物]结合反复冻融和超声裂解菌体的方法来提取蛋白质样品,按80μg蛋白上样量,并结合适宜的双向电泳参数,可获得蛋白分辨率高、重复性较好的双向电泳图谱。  相似文献   

7.
蛋白质双向电泳是蛋白质组学研究方法之一,但蛋白质双向电泳技术体系却因物种不同而有所差异,因而蛋白质双向电泳体系的建立是进行蛋白质分离、鉴定的首要步骤。本文对福建柏叶片蛋白质提取方法、IPG胶条、等电聚焦参数设定、丙烯酰胺分离胶浓度等因子进行单因素分析,对福建柏双向电泳技术进行优化。结果表明,采用三氯乙酸-丙酮提取福建柏叶片的蛋白点多且图像清晰,p H4~7的IPG胶条最适合福建柏叶片蛋白的分离,等电聚焦参数设定为20 000 Vh,浓度为10%的分离胶进行福建柏双向电泳最好。本研究初步建立了福建柏叶片蛋白质双向电泳体系,为深入研究福建柏蛋白质组学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大豆叶片蛋白质组学双向电泳技术的改进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蛋白样品制备、上样量和等电聚焦程序方面改进了大豆叶片双向电泳技术:改进的TCA/丙酮法使用80%丙酮清洗,蛋白沉淀先用冷冻真空干燥机干燥5min,后置于4℃冰箱中自然风干1h,并在风干后立即加入裂解液裂解;蛋白上样量增加为450μg;在等电聚焦程序中采用10h低电压除盐。改进后的方法获得了理想的大豆叶片蛋白质组学双向电泳图谱,得到1 014个蛋白质点。  相似文献   

9.
石斛叶片蛋白质双向电泳技术体系的建立及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石斛叶片为材料,建立了一套适用于石斛蛋白质组分析的双向电泳体系,探讨了石斛叶片蛋白的提取、蛋白定量以及双向电泳的一些关键技术。结果表明,通过三氯乙酸(TCA)法提取、高压等电聚焦和两步平衡等方法可以获得稳定、清晰的双向电泳图谱,获得了可分辨蛋白质斑点数约613个。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蛋白质组双向电泳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方法]培养野生型K12菌株Escherichia coli MG1655,分离其蛋白质样品并进行SDS-PAGE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结果]双向电泳中存在蛋白质点没有出现或很少,纵纹与横纹现象严重等问题。[结论]该研究为以后开展双向电泳试验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菜籽蛋白质组双向电泳技术体系的优化研究(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适用于菜籽蛋白质组研究的双向电泳技术。[方法]以湘油17号为材料,对双向电泳技术中的样品制备方法、凝胶浓度、上样量等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使用TCA-丙酮法提取菜籽总蛋白最佳,所获蛋白在2-DE图谱上获得的点数最多。当采用pH3~10IPG胶条和12%的凝胶、上样量为250μg时,可得到背景清晰、重复性好、蛋白点分辨率较高的双向电泳图谱。[结论]为开展油菜种子蛋白质组学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西施舌鳃蛋白质组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申欣  田美  孟学平  程汉良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9):10096-10098
[目的]研究西施舌(Coelomactra antiquate)鳃蛋白质组学。[方法]以西施舌的鳃组织为研究对象,经破碎、裂解和离心等抽提方法提取鳃组织蛋白质样品,利用Bradford蛋白质定量试剂盒作蛋白定量后,进行一向等电聚焦电泳和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电泳后的凝胶用考马斯亮蓝染色,利用Image ScannerⅢ扫描仪扫描凝胶,获得凝胶图像。[结果]经研究首次得到西施舌鳃蛋白质双向电泳图谱,初步构建了西施舌鳃蛋白质组的双向电泳技术体系。在pH值为4~7的范围内分布着大部的蛋白质,且多为酸性蛋白。其中,在低pH值区蛋白质分布较多,甚至还出现了高丰度蛋白质,在同一水平线上的蛋白质为分子量相近的蛋白质。[结论]该研究可为进一步探索西施舌鳃组织的生理生化机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3.
唐世敏  姜东燕 《安徽农业科学》2012,(36):17624-17625
[目的]探索苜蓿叶蛋白的最佳提取条件.[方法]设置了不同料水比、加热温度、絮凝时间、pH,研究其对苗蓿叶蛋白提取的影响.[结果]当料水比为1:4,加热温度为70℃,絮凝时间为9 min,pH为5.0时,苜蓿叶蛋白得率和粗蛋白提取率均最高.[结论]该研究可为叶蛋白的开发与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乳酸发酵酸法提取甘薯叶蛋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世宽  于海光  许艳丽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2):6517-6518,6556
[目的]优化甘薯叶蛋白提取工艺。[方法]用发酵酸法提取甘薯叶蛋白,在探讨各单因素(发酵酸与滤液体积比、沉淀时间、发酵酸循环次数)对甘薯叶蛋白提取率影响的基础上,利用正交试验设计进一步优化甘薯叶蛋白提取工艺。[结果]用发酵酸沉淀叶蛋白,其粗蛋白的质量分数可达63.28%,提取率可达52.57%。最优提取参数为发酵酸/汁液(V/V)=3∶1,沉淀时间20min,发酵酸循环使用次数为1次。[结论]该研究为甘薯叶蛋白的工业化提取及其在食品领域中的应用提供了参考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红豆杉细胞蛋白质双向电泳样品制备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任建升  臧新  赵丹丹  徐远玲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5):11886-11888
[目的]探索适用于红豆杉愈伤蛋白质组学研究的样品制备方法。[方法]以红豆杉愈伤组织为材料,分别采角三氯乙酸(TCA)/丙酮沉淀法、Tris—HCl法和酚-甲醇/醋酸铵沉淀法提取其中的总蛋白,通过双向电泳(2DE)检测3种方法对总蛋白的提取效果。[结果]3种方法提取的蛋白样品2DE图谱显示的蛋白点数量均较多。TCA/丙酮沉淀法对蛋白质的提取率较高,2DE图像清晰,条纹少,拖带现象轻;Tris—HCl法提取的蛋白样品2DE图谱个别区域出现较轻的云片状聚集,并有轻微拖带现象;酚-甲醇/醋酸铵沉淀法提取蛋白样品的2DE图谱有条纹和拖带现象。[结论]TCA/丙酮沉淀法提取的蛋白质质量较高,所得图谱背景清晰,蛋白质信息量大。  相似文献   

16.
杜绍华  卜志国 《安徽农业科学》2012,(13):7631-7632,7655
[目的]对枣树叶片蛋白质提取方法及其SDS-PAGE单向电泳条件进行优化。[方法]对枣树5种蛋白质提取方法和影响SDS-PAGE单向电泳的因素进行比较研究。[结果]改良丙酮沉降法提取出的蛋白质杂质较少,条带数量多且清晰,同时通过研究确定了一套适用于枣树蛋白检测的SDS-PAGE凝胶制备及电泳方法。[结论]该研究为进一步从分子生物学的角度研究枣树与枣疯病植原体的互作机制提供了技术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东北小油菜叶蛋白提取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主要研究不同提取条件对小油菜叶蛋白提取率的影响,确定小油菜叶蛋白提取的最佳工艺。[方法]以东北小油菜叶(干物)作为试验材料,分别利用凯式定氮法、索式抽提法和直接干燥法测定油菜叶中叶蛋白、粗脂肪和水分含量,研究不同pH值、提取温度、时间及料液比对叶蛋白提取率的影响。[结果]在pH值9,温度45℃,固液比1∶30,浸提时间1 h时,蛋白质提取率达88.20%。[结论]该研究确定了小油菜叶蛋白提取的最佳工艺,为当地小油菜天然叶蛋白生产的开发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白皮松(Pinus bungeana)松针总RNA提取方法做比较,以得到完整的、高质量的白皮松总RNA。[方法]采用Trizol法、RNA提取试剂盒法和LiCl沉淀法3种方法提取白皮松总RNA,通过琼脂糖凝胶电泳和紫外分光光度计检测总RNA的完整性和提取纯度。[结果]LiCl沉淀法提取的RNA收率高,完整性好,OD260/OD280均在1.80~2.00,28S、18S条带清晰。[结论]LiCl沉淀法能高效地从白皮松针叶组织中分离出纯度高、完整性好的RNA样品。  相似文献   

19.
东北藿香叶蛋白质的提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董维广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9):16200-16201
[目的]确定藿香叶蛋白质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方法]以风干的藿香叶为原料,分析了料液比、pH值、提取温度、提取时间对叶蛋白质提取率的影响。并在单因素提取试验的基础上,设计了正交优化试验。[结果]提取时间对藿香叶蛋白质提取率的影响不是特别大,其他3个因子的影响顺序为:料液比〉pH值〉温度。在料液比1∶30,pH值9.5,温度45℃的条件下,提取75min,水溶性蛋白质的提取率最大,达88.54%。[结论]确定了藿香叶蛋白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综合利用东北藿香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