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为掌握辣椒表型性状变化特点及其相互关系,对辣椒属5个栽培种96份材料的14个表型性状进行了评价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14个表型性状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态性,其变异系数(CV)范围在14.0%(叶形指数)~135.0%(单果重)之间;果实性状与株型性状之间存在较为复杂的相关关系,因此,在辣椒遗传改良中,应根据育种目标对表型性状进行合理的选择。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采用37个春小麦品种(品系)为材料,通过协方差分析,测定了7个数量性状间的表型相关和遗传相关,遗传进度和相关遗传进度以及主要影响因子的选择效果。继而通过逐步回归进一步进行通径分析,明确了各性状的直接效应。结果表明,穗粒重与产量的遗传相关和相关遗传进度为最大。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118个枣品种叶片、枣头、二次枝、枣吊、花等表型性状的调查研究,运用多种分析方法明确各品种间的表型变异丰富度及遗传多样性。变异分析表明:各数量性状的变异系数为7.94%~63.34%,平均变异系数为20.60%,各器官变异大小为花表型性状>叶片表型性状>枣头表型性状>枣吊表型性状>二次枝表型性状。在叶片描述型性状多样性分析中发现Shannon-wiener指数为0.76~1.70,Simpson指数为0.32~0.61,大小与Shannon-wiener指数排列一致,顺序为叶基形状>叶尖形状>叶片形状>叶缘形状>叶片光泽 >叶片颜色>叶片状态。相关性分析中得出多对极显著性相关关系,较为清晰地体现出各器官和各组织间的相关性。主成分分析得出6个主成分因子,特征值均大于1,累计贡献率为75.64%,说明该6个主成分能够代表118个枣品种的大部分信息;结合主成分特征向量绝对值大小发现叶片长、宽、叶面积、二次枝长节间度、枣吊叶片数、花序花朵数、花序数对枣种质资源具有较强的描述能力,可以作为资源评价的重要指标。聚类分析将现有种质分为6个大类,同一类别共性明显,不同类别差异较大,除第6类山东大柿饼外其余类别均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品种构成。  相似文献   

4.
乌冈栎天然居群叶表型变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用方差分析、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等效量分类学方法,对分布于9个地区的乌冈栎叶表型10个性状变异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从10个叶表型性状的实测数值显示,不同地区乌冈栎表型性状存在较大差异,但叶长宽尺寸呈正相关关系(y=9.670 2+0.226x,R2=0.572,P<0.001);②叶型各指数的单因素方差分析和变异...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对收集的13份重楼属种质资源进行表型遗传多样性分析、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与性状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各性状变异系数为12.01%~87.10%,遗传多样性指数为1.88~2.66,遗传多样性指数高,类型丰富。F检验结果显示,株高、根茎长等16个性状在种质间有显著或极显著差异;提取的5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到88.918%,包含了重楼表型性状的大部分信息;通过聚类分析将供试材料聚为5类,第Ⅱ类群根茎干质量高于其他类群,是高产类型。遗传相关性分析表明,重楼的18个表型性状间普遍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相关性,与基茎直径显著相关的性状最多,达到12个。本研究说明重楼属种质资源具有较高的表型多样性,相关结果可为重楼种质资源的利用与种质选优等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6.
菊花品种表型性状与SRAP分子标记的关联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寻找与菊花重要园艺性状相关联的分子标记,为菊花复杂数量性状的研究以及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奠定遗传学基础。【方法】利用筛选出的19对SRAP引物组合对58个典型大菊品种进行多位点扫描分析。在对供试材料进行群体结构分析的基础上,利用TASSEL软件,对获得的分子标记与这些品种的18个重要表型性状进行关联分析。【结果】群体遗传结构分析将58个大菊品种划分为5个亚群结构:平瓣类、管瓣类、畸瓣类、桂瓣类和日本品种亚群;通过关联分析,发现有6个标记位点与5个性状关联(P<0.01),其中与花部性状(花梗粗度、花瓣宽度、筒状小花数量)相关位点共5个,与茎部(茎粗度)相关位点1个,与叶部性状(叶厚度)相关位点1个,各位点对表型变异的解释率在0.0738-0.4791。【结论】利用SRAP标记可有效地对菊花进行群体结构的判断和划分。关联分析能够有效地找到与菊花表型性状关联的SRAP标记,用于分子标记辅助育种。  相似文献   

7.
观赏桃种质资源表型性状多样性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以质量性状和数量性状为依据对观赏桃种质资源多样性进行评价的可行性,为观赏桃种质资源评价和新品种选育提供参考。【方法】采集38份观赏桃种质的10个质量性状(花型、花瓣类型、花瓣颜色、雌雄蕊高度比、花粉育性、萼筒内壁颜色、花药颜色、叶色、树型、生长势)和6个数量性状(花径、节间长度、花芽/叶芽、单花芽/复花芽、花芽起始节位、生育期)数据,并通过赋值法对质量性状指标进行分级。在对所有表型性状进行相关性分析的基础上,对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和系统聚类分析。【结果】观赏桃种质数量性状的多样性指数、变异程度均较质量性状高。相关性分析发现这些性状间存在内在的关系,使得信息重叠。进一步进行主成分分析,将16个表型性状指标转化为10个主成分,前6个主成分可反映38份观赏桃种质表型性状的主要特征信息,其所包含的表型性状因子可以作为观赏桃种质创新和亲本选择的主要性状指标。对38份观赏桃种质16个性状的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转换,利用欧氏距离、运用离差平方和法进行系统聚类分析,在遗传距离为9附近将其聚为8个类群,发现直观表现特征最明显的树型、花瓣类型、叶色、生长势等是进行不同类群区分的主要表型性状。【结论】利用表型性状数据,以质量性状调查为依据,结合对数量性状的观测,分析观赏桃种质资源多样性并进行评价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8.
鸡爪槭翅果表型性状变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阐明鸡爪槭(Acer palmatum)翅果表型性状间的关系及其变异规律。从黄山学院校园内随机选择10棵生长健康的鸡爪槭单株,对10棵鸡爪槭的9个翅果表型性状进行调查分析。10棵鸡爪槭的9个翅果表型性状的遗传变异系数范围为5.68%~19.71%;9个翅果表型性状间相关系数的范围是-0.451 4~0.729 4,这表明翅果表型性状间关系密切复杂;基于9个翅果表型性状划分的4个组别间表型性状差异明显,可为营建不同用途的鸡爪槭提供基本材料。研究表明鸡爪槭翅果表型性状变异丰富,多层次的变异为不同选育目标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发掘响应接种根瘤菌的大豆产量相关性状遗传位点和基因,对于大豆固氮能力改良的分子育种至关重要。本研究通过在低氮条件下对大豆重组自交系群体和自然群体分别接种根瘤菌,进而发掘了株高、主茎节数、分枝数、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单株粒重和百粒重等产量相关性状QTL位点和候选基因。通过关联分析共获得分布于10条染色体上的59个产量相关性状显著性SNP,有8个SNP与单株荚数、单株粒重和百粒重等重要产量性状显著关联。在RIL群体中,共定位到23个产量相关性状加性QTL和13对上位性QTL,其中加性QTL分布于8条染色体,表型贡献率为5.90%~32.87%。在这些QTL中,控制单株荚数和百粒重的QTL各有2个、控制单株粒数和单株粒重的QTL各有3个,对表型的贡献率为5.95%~24.60%。进一步分析发现,在自然群体和RIL群体中的产量相关性状一致性QTL主要位于6号与19号染色体上,有23个可能的候选基因位于这些一致性QTL附近的基因组区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揭示大果甜杨桃叶片表型性状的多样性及挖掘其优异种质资源,提高优胜大果甜杨桃种 质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水平。【方法】以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的 5 种大果甜杨桃种质资源 为研究材料,对 6 个复叶性状、3 个顶生小叶性状和 3 个侧生小叶性状进行测定,通过变异分析、相关性分析、 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研究其叶片表型及多样性特征。【结果】12 个性状的变异系数范围为 9.97%~28.94%,平 均变异系数为 16.86%,多样性较为丰富;大果甜杨桃叶片 12 个表型性状间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性,可为其叶片 性状的改良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主成分分析将 12 个数量性状分为 4 个主成分,累计方差贡献率为 80.723%, 可作为大果甜杨桃叶片性状选择的综合指标;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当平方欧氏距离为 5 时,将所有材料分为 3 个类群,第 2 类群在复叶长、复叶宽、复叶主轴长等 9 个表型性状指标中均最优,可作为叶片性状育种优先考 虑的种质资源。【结论】综合各供试杨桃品种表型性状的变异分析、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等分析结果,大 果甜杨桃 2 号在复叶长、复叶宽、复叶主轴长、复叶鲜质量、小叶数量、顶生小叶长、侧生小叶长、侧生小叶 宽和侧生小叶鲜质量 9 个表型性状指标中表现较优,可作为叶片性状育种优先考虑的品种。  相似文献   

11.
黄土高原不同处理人工油松林地水土流失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客观评价人工油松林不同层次水土保持功能,利用定位观测的方法研究了不同处理人工油松林地的水土流失量。结果表明,与原状油松林相比,林地去掉枯枝落叶层、采伐上层林木保存草灌和枯枝落叶层、采伐林木开垦为农地的地表径流量分别增加了3.6,2.7和5.5倍;土壤侵蚀量分别增加了15.4,8.4和949.9倍。降水特征值与径流量之间相关关系不显著。  相似文献   

12.
几种优良品种花器性状的遗传及相关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选取 1 2个品种对 1 0个花器性状进行遗传分析 ,得知大多数性状的广义遗传力较大 ,仅颖花宽较小 ,柱头外露率的遗传变异系数最大 ,且选择效率最高。由此推论可通过杂交选择方法提高不育系的柱头外露率。多数性状间的遗传相关系数较大。通径分析表明 ,长颖花对提高柱头外露率作用很大  相似文献   

13.
以秦岭火地塘林区油松、华山松、锐齿栎和落叶松4种林分地被物为研究对象,测定 了4种林分地被物在春季防火期林火蔓延指标随含水率的变化趋势及其灭火含水率,在此基础上计 算各林分地被物的水分贮量、潜在能量、能量释放和火强度指标。结果表明:4种林分地被物含水率最小值 分别保持在6.8,8.9,8.4和4.7左右;在一定的范围内,4种地被物含水率与林火蔓延速度之间均呈 密切的指数相关关系,其灭火含水率分别是36.8、36.3、28.3和30.3;华山松和油松两种林分地被物潜 在能量明显高于锐齿栎和落叶松林。临近灭火  相似文献   

14.
利用21份薹蒜材料,通过相关与通径分析研究薹蒜播种至采薹时间与其他12个农艺性状之间的关系,同时对薹蒜13个农艺性状进行评价。相关分析表明,薹蒜的叶长、叶宽、假茎高、假茎粗、薹长及薹粗与播种至采薹时间极显著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54、-0.61、-0.79、-0.67、-0.76和-0.69。通径分析表明,薹蒜叶长、假茎粗对播种至采薹时间影响较大。结合回归方程,说明薹蒜叶长、假茎粗为影响蒜薹收获时间的主要因素,以上性状可以作为选育早熟薹蒜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5.
16.
油松球果害虫的危害机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油松球果生命表的研究表明 ,油松球果小卷蛾和松果梢斑螟是两种主要的油松球果害虫 ,其发生危害主要集中在 5 ,6两月。根据油松生殖生长的特点 ,对两种球果害虫随树龄变化规律的研究结果表明 ,随着树龄的增加 ,油松结实量增加 ,雄花序增多 ,但由于松果梢斑螟的发生和危害与雄花序的多少直接相关 ,松果梢斑螟的虫量增大 ,危害加重 ;在同一林龄中 ,有少雄、中雄和多雄树之别 ,松果梢斑螟的虫量随之变化 ;每果内松果梢斑螟的幼虫数随树龄和雄梢率的增加而增加 ,而每果内油松球果小卷蛾的幼虫数随树龄的增加而减少  相似文献   

17.
马尾松产脂力的最优拟合模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应用逐步回归方法分析表明:树皮厚、割宽、冠幅、采脂年数、分枝角、树龄、胸径、侧枝粗度等8个因子是影响马尾松产脂力的主导因素,它们与日产脂量存在着极显著的线性关系,可用这8个因子对马尾松日产脂量进行预测.本文拟合出马尾松产脂力最优预测预报方程,其复相关系数为0.703,呈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8.
甘蓝型油菜亲本材料的综合评价和聚类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作者应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研究了甘蓝型油菜亲本材料的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差异。通过主成分分析,从67个品种(系)中选出10个综合农艺性状优良和16个综合农艺性状较好的亲本材料。以五个标准化主成分的欧氏距离(D~2),度量品种(系)间数量性状的遗传差异,并用可变类平均法(β=-1/4)作系统聚类分析,将这些亲本分为七类。结果表明:亲缘关系和地理来源的亲疏远近并不决定遗传距离的大小。本试验分析提供的品种(系)评价以及聚类结果,对甘蓝型油菜育种亲本选配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9.
蒙古羊胸椎数的亲本印记遗传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蒙古羊胸椎数的遗传方式具有亲本印记特征。调控这个性状的Homeobox基因突变以后由于父系等位基因或母系等位基因的甲基化,使其转录活动停止,导致父系和母系基因组对子代的遗传贡献不相等,从而使子代产生具有父系或母系特征的亲本印记性状。纯繁与正反交实验证明,在蒙古羊胞椎数的遗传过程中,父系多胸椎基因对子代的影响明显大于母系多胸椎基因,分别为32.42%和21.43%,当正常型与多胸椎型羊分别进行同型交配时,由于基因组印记效应,使部分子代的Homeobox突变基因和野生型基因缄默,因而后代群体中出现亲本类型不同的表型,其比例分别为11.76%和19.19%。利用蒙古羊的亲本印记遗传特点可以指导种羊选育和商品肉羊的杂交优势利用。  相似文献   

20.
油松表型性状三水平遗传变异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运用巢式固定效应模型,分析了油松亲本和苗期13个表型性状在种源—林分—家系三个水平上的遗传差异。结果表明,三者中以家系间变异最大,种源次之,林分最小,分别占总变异的58.7%、28.1%和13.2%。遗传力估值也以种源和家系较高。据此提出了油松遗传改良的最佳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