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南山白毛茶是广西历史名茶,是中国最早在国际上获奖的地方品牌.为更好地开发这一宝贵资源,本文根据地方实际情况,提出了茶园低改,提纯复壮,良种繁育,无性系良种种植,挖掘创新工艺、新产品开发及品牌运作等开发利用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2.
在龙州茶区引进广西历史名茶南山白毛茶进行试种。结果表明,在龙州茶区,南山白毛茶的物候期表现、适应性、抗性、产量中上、适制性及特点适宜在广西西南地区进行栽培种植。  相似文献   

3.
南山白毛茶有机茶园小绿叶蝉防治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广西本地历史名茶南山白毛茶有机茶园主要害虫小绿叶蝉进行几种植物源杀虫剂对防治小绿叶蝉的效果试验,BT防治茶园小绿叶蝉药效大田试验,修剪对小绿叶蝉消长的影响试验,净采与洗蓬对茶小绿叶蝉的控制效果试验四种防治技术试验。试验筛选出的苦参碱、楝素、BT制剂、武大绿洲丫丫等安全、有效的生物源、植物源药剂,对小绿叶蝉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4.
从生长环境、肥培管理、加工技术、品质特点4个方面介绍了南山白毛茶的管理与红茶加工技术,以期促进南山白毛茶的开发,丰富其产品结构,提高市场占有率。  相似文献   

5.
南山白毛茶滋味成分分析与品质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分析南山白毛茶品质特征,采用标准法,对试验选用的南山白毛茶样品主要品质成分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南山白毛茶的咖啡碱含量与其他绿茶的差异不大,为(5.2±7.0)%;儿茶素含量仅为(0.6±0.1)%,茶多酚含量为(31.0±4.0)%.南山白毛茶的粗纤维和总灰分含量均较低,分别为(4.7±2.0)%和(6.2±1.0)%,表明南山白毛茶原料鲜叶的嫩度较好;水浸出物含量较高,为(54.8±1.5)%,说明南山白毛茶茶汤中的可溶性物质较多,形成了南山白毛茶"茶汤浓郁"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横县南山白毛茶又名"圣种白毛茶",是在国际博览会上最早获奖的中国名茶之一,因其茶叶背面披茂密的白色茸毛而得名。文章对横县南山白毛茶做了陈述。  相似文献   

7.
结合茶鲜叶的特点和乌龙茶加工工艺特点,对南山白毛茶群体种进行岩茶(乌龙茶)加工工艺试验研究。试验表明:采用轻做青方法,结合相应的烘焙工艺可以加工出香气浓郁清爽,滋味鲜醇的南山岩茶(乌龙茶)。岩茶的开发。可充分提高茶园鲜叶利用率,丰富产品结构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8.
结合茶鲜叶的特点和乌龙茶加工工艺特点,对南山白毛茶群体种进行岩茶(乌龙茶)加工工艺试验研究。试验表明:采用轻做青方法,结合相应的烘焙工艺可以加工出香气浓郁清爽,滋味鲜醇的南山岩茶(乌龙茶)。岩茶的开发。可充分提高茶园鲜叶利用率,丰富产品结构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9.
云南大叶茶群体种嫁接南山白毛茶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山白毛茶原产于广西横县南山,属广西绿茶类名茶,因茶叶背面披有茂密的白色茸毛而得名。南山白毛的成品茶条索紧结微曲、细嫩秀丽、色泽绿润、白毫覆被;香色纯正持久,具有类似荷花的清香之气,又有似蛋奶之香气;汤色绿黄清亮,滋味醇厚,回甘滑喉;叶底嫩绿匀整。  相似文献   

10.
我区出产的白毛茶,品质优良,远近闻名。如凌云白毛茶,形如银针,味浓郁,有栗香;横县南山白毛茶,叶背白茸如雪,有荷花香,饮之清芬沁齿;贺县开山自毛茶,细如米粒,色、香、味俱  相似文献   

11.
通过采用南山白毛茶3个单株进行红茶工艺的探索研究发现,南山1号、2号、3号研制的红茶在滋味、香气等方面各具特色,为优良单株的筛选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揭示茶树资源遗传多样性、遗传结构和遗传分化关系,为资源的有效保护和充分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109对核心EST-SSR标记对广东、广西的105份茶树核心资源进行遗传多样性和遗传分化比较分析;同时对广东和广西资源组群间、组群内白毛茶和茶种群间、种群内进行AMOVA分子方差分析,进一步剖析遗传结构,并绘制群体遗传结构图。【结果】109对核心EST-SSR标记共检测到435个等位基因,平均等位基因(NA)3.99个,平均有效等位基因(NE)为2.12,平均Nei's基因多样性(H)为0.59,平均观测杂合度(Ho)为0.32,平均期望杂合度(He)为0.46,平均多态性信息含量(PIC)为0.56。广东茶树资源遗传多样性的上述6个参数均小于广西茶树资源。广东白毛茶NA和H低于广东茶,NE、He、Ho和PIC与茶较为接近;广西白毛茶NA大于广西茶,但是NE、He和H低于茶。F-统计量分析表明白毛茶与茶种群内近交系数(Fis)、种群间近交系数(Fit)和种群遗传分化(Fst)都较低,基因流(Nm)都较高。广东白毛茶与广西白毛茶Fst为0.04,基因交流相对较低为6.26。AMOVA分析显示组群间遗传变异为3.09%,组群内种群间遗传变异为2.22%,种群内遗传变异为94.69%。群体遗传结构显示105份茶树资源可分为3个类群,类群Ⅰ由6份选育品种组成;类群Ⅱ由43份广东资源和16份广西资源组成;类群Ⅲ包括广西36份和广东4份资源。【结论】广东茶树资源遗传多样性程度低于广西。广东白毛茶遗传多样性比广东茶丰富,种群遗传分化低,存在较频繁的基因交流。广东白毛茶遗传多样性低于广西白毛茶,遗传分化相对较高,基因流较低。AMOVA分析显示遗传变异主要分布于广东、广西茶树资源群体内。  相似文献   

13.
[目的]筛选适制优质茶树花干花的茶树品种并研究其加工工艺,以期为茶树花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通过对茶树花干花感观品质进行评定,筛选出适制优质茶树花干花的茶树品种;并考察不同干燥温度和萎凋时间对茶树花干花品质及其主要化学成分的影响,确定优质茶树花干花加工工艺参数.[结果]广西主要栽培的茶树中适制优质茶树花干花的品种有:六堡茶、台茶12号、八仙茶、福云6号、南山白毛茶、桂平西山茶、凤庆大叶茶、凌云白毛茶和龙胜龙脊茶等9个茶树品种.其中,六堡茶、南山白毛茶、台茶12号可加工成花蜜香型干花;龙胜龙脊茶、八仙茶可加工成高花香型干花;凌云白毛茶可加工成清高优雅型干花;福云6号、桂平西山茶、凤庆大叶茶可加工成花香型干花.在自然萎凋6.0 h、微波杀青后90℃干燥2.0 h的条件下,茶树花干花品质最佳.[结论]不同茶树品种的茶树花品质差异较大,可根据不同品质加工成不同风格的茶树花干花.干燥温度和萎凋时间是影响茶树花加工品质的关键因素,应作为茶树花实际加工的首选参数.  相似文献   

14.
开山白毛茶是广西四大白毛茶之一,位于广西贺州市八步区开山镇,属于条形炒青茶,由于开山白毛茶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使得其产量一直比较低,产业化水平不高,东南茶场面积大约千亩多点,产出重量大约50t,无法具有规模效益。本文将探讨在八步区林下发展开山白毛茶,以提高其生产量。  相似文献   

15.
一则“良种快速提纯复壮” 提纯复壮是使品种保持高纯度,防止混杂退化而普遍采用的一项措施。提纯复壮一直是我国良种繁育的基本理论,其含义是通过选择和比较的方法来提高品种的纯度,保持和恢复优良品种的种性。提纯复壮,去杂去劣是关键。去杂主要指去掉异品种的植株,去劣是指去掉感染病虫害、生长不良的植株和穗粒。严格去杂去劣,才能保证提纯复壮的质量。种子通过提纯复壮,一般可以增产8%左右。对小麦良种进行提纯复壮是一项方法简便、行之有效的增产手段。具体提纯复壮方法如下。  相似文献   

16.
提纯复壮是使品种保持高纯度,防止混杂退化而普遍采用的一项措施。提纯复壮一直是我国良种繁育的基本理论,其含义是通过选择和比较的方法来提高品种的纯度,保持和恢复优良品种的种性。提纯复壮,去杂去劣是关键。去杂主要指去掉异品种的植株,去劣是指去掉感染病虫害、生长不良的  相似文献   

17.
贺州市八步区开山白毛茶是广西四大白毛茶之一,据专家考证属高级绿茶与乌龙茶兼用的稀有品种。但长期以来,由于受资金、技术以及市场等因素的影响,茶叶生产一直徘徊不前,名优产品未能形成优势产业。本文从技术改造层面入手,提出发展开山白毛茶的思路及对策。  相似文献   

18.
中国茶园生态经济价值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借鉴Hartman模型构建茶园价值评价模型,并对福建省安溪县茶园生态经济价值进行实证分析。动态分析茶龄、毛茶价格、劳动力价格、贴现率、病虫受害率等因素对茶园生态经济价值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茶龄的增加,茶园的生态经济价值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毛茶价格与茶园生态经济价值呈正相关;劳动力价格与茶园生态经济价值呈线性负相关;贴现率越高,茶园生态经济价值越低,并缩短茶园经济有效寿命;随着病虫受害率的上升,茶园生态经济价值(综合收益最大净现值)不断下降,当病虫受害率从0增加到25%时,茶园综合收益最大净现值从43 979.27元/hm~2下降到15 649.32元/hm~2,下降率近65%。以期为推进茶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广西茶树种质资源考察研究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1-1994年考察广西18个县市,收集茶树种质资源,根据形态分类,有3个系5个种和2个变种,其中防城茶为广西独有;广西茶、大厂茶、厚轴茶与滇东互为扩散,形态一个分布区;通过对样品的生化成份测定,百色白毛茶等16份资源适制优质茶。  相似文献   

20.
介绍广西桂林茶科所高标准、高质量建设标准化茶园技术,对原有茶园标准化改造技术进行分析,同时指出建立良种繁育基地,推广优良茶叶新品种,对解决广西地区茶园管理劳动力紧缺,加大茶园机械研发推广力度和促进茶园机械化管理技术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是推动我国茶叶产业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