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陶德臣 《农业考古》2006,(5):229-229
王郁风先生《吴觉农<茶经述评>修订再版记》(载《中华茶人》2005年第4期)是一篇有价值的文章。该文对《茶经述评》修订再版经过、《茶经述评》的质量特色作了较详细介绍,对于读者了解、使用《茶经述评》再版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年3月版)提供了有益帮助。但文中有几个错误希望  相似文献   

2.
林金木 《农业考古》2006,(5):197-199
2002年4月16日在杭州余杭茶圣陆羽当年著《茶经》三卷其地——余杭双溪陆羽泉,举办首届中国茶圣节。期间2002年第2期《农业考古·中国茶文化专号》曾发表本人拙作《陆羽泉与径山寺》,文中考证了茶圣陆羽著《茶经》其地陆羽泉。嗣后,杭州陆羽与径山茶文化研究会的同人们,持续深入挖掘鲜见文字、图片、实物以“茶圣著经其地,日本茶道之源”为题,著述丰富,其中2005年4月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赵大川著《径山茶图考》,30余万字,图文并茂,中英文对照,最为翔实。本人也非常关注陆羽在余杭著《茶记》《茶经》的新依据,苦苦寻觅三四年也有不少新发现。…  相似文献   

3.
《茶馆》是我国话剧典范,一经上演,长久不衰。剧中鲜明的人物形象已深入人心,这得力于老舍先生力透纸背的语言功力。本文试从三个方面就《茶馆》的语言艺术进行粗浅分析。  相似文献   

4.
丹丘、丹丘山、丹丘子、丹丘生、丹丘羽人……是古诗文、道家文献和茶圣陆羽(733-804)《茶经》多次提到的. 笔者曾写过一篇《丹丘子与丹丘山》,认为陆羽在《茶经》中三次提到的丹丘子,因为在史籍中找不到出处,而三国道家、誉称葛仙翁的葛玄,曾在天台山之丹丘山炼丹,在华顶山植茗,不妨将他视为丹丘子,这样《神异记》记载的余姚人虞洪在四明瀑布山遇丹丘子获大茗之事,也可顺理成章,因为四明山乃天台山分支,晋代之前则统称天台山.此后笔者在战国《楚辞·远游》中看到"仍羽人于丹丘兮,留不死之旧乡"的辞句,说明早在战国就有羽人、丹丘之说,因此不可能是葛玄,此说明显有误.  相似文献   

5.
实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主要的、核心的观点,也是与旧哲学相区别的关键。从《手稿》经《神圣家族》到《提纲》,实践思想贯穿始终。《手稿》是实践观的萌芽阶段,确立了实践观的基本框架和主要内容;《神圣家族》是实践观的过渡阶段,在清算青年黑格尔派哲学的过程中,初步萌生了实践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一些基本原理;《提纲》是实践观的形成阶段,通过对费尔巴哈在内的旧哲学的彻底批判,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实践观。  相似文献   

6.
方健 《农业考古》2002,(4):260-270
笔者校证本《中国茶书全集》 ,将并非茶书———如仅数百言的单篇短文 :叶清臣之《述煮茶泉品》、唐庚《斗茶记》等 ;或从一书录出有关茶事的章节 ,如沈括《梦溪笔谈》中的《本朝茶法》 ,旧题陶谷 (方按 :实误 )《清异录》37门之一《茗录》等 ;或书佚而序存如裴汶《茶述·序》者 ,或仅佚存吉光片羽者 ,如宋周绛《补茶经》、丁谓《北苑茶录》佚文等 ;及敦煌文献中之《茶酒论》( 1) 、摩崖石刻中之茶文 ,均编入附录 ,以略存其概。这里先刊布的《百丈清规》是附录中比较特殊的一种。顾名思义 ,乃禅刹古规 ,今收入者乃与茶事有关者 ,或许对当…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晚清西北舆地学的重要学者张穆及其代表著作《蒙古游牧记》进行梳理。在张穆诸多作品中,其《蒙古游牧记》成就最高,此书是张穆在蒙古地理历史和西北史地领域经心研究的结晶,它成为最早的研究边疆史地的著作,在当时和后世均有影响。  相似文献   

8.
经考察,湖北郭店战国楚墓竹简《语丛四》第八、九简:“窃钩者诛,窃邦者为诸侯。诸侯之门,义士之所存”为先秦流行语,相关言论于先秦传世文献中十一见,涉及墨、道、杂三家。进言之,此流行语源于墨子,十一篇文献《墨子》占其七,且意蕴丰富,例证多样,涵括道、杂二家及《语丛四》之范围。  相似文献   

9.
在《登泰山记》中,朱孝纯不能仅被视为游览活动的陪同者,而应看作登山观日的发起者。姚鼐沿着一条被"预设"的路线游览,朱孝纯则是游览路线的设计者。作为对话者,朱孝纯参与《登泰山记》文本建构,为游记增添了想象之辞。  相似文献   

10.
钱时霖 《农业考古》2006,(5):196-196
1984年就有人提出陆羽初隐于余杭苎山。 1989年,《陆羽研究》提到:“陆羽初隐居苎山(余杭近郊)。自称桑苎翁,著《茶记》一卷。”  相似文献   

11.
苏舆《春秋繁露义证》通过注解《春秋繁露》本义 ,企图扶正过去被维新变法扭曲的《公羊》学说。他质疑康有为认定的《春秋》口说的可信性 ,申明《春秋》非改制之书 ,认为董仲舒和何休的《公羊》学说并非如康有为所言“绝无迥异”并辩别出了二者之异。苏舆在《春秋繁露义证》中通过“存天理”“灭人欲”来阐明《春秋》济世之用 ,又审定当时的政治环境 ,分辨华夷关系 ,驳斥西方平等观念 ,这反映出苏舆的《公羊》学说与湖湘学派有着深厚的渊源 ,加上他以礼印证《春秋》经世大义 ,凸显出他治经的个人特色。  相似文献   

12.
本文在对《李尔王》和《乱》两作品进行精心阅读基础上,对两部作品积极性了比较分析。主要从表现手法、情节线索和人物、主题色彩三个方面进行对比分析,得出了自己的结论。  相似文献   

13.
武闻宇 《农业考古》2020,(2):208-211
本文对《四库全书总目》之《茶经》条作出疏证:对《四库全书·茶经》的分类进行简单辨析;对陆羽生平和《茶经》的成书过程作简要介绍,对提要所及陆羽所授官职和时间进行订正;考证《四库全书·茶经》的版本;详述"七之事"可以旁资考辨的条目;补充《茶经》的意义与影响。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历史背景、内容的完整性、辨证论治体系、教学效果等方面分析《伤寒论》和《金匮要略》整合的可行性。同时提出可参考桂林古本和白云阁藏本版《伤寒杂病论》编写,或按总论、外感篇、杂病篇三部分编写,或按六经辨证、脏腑辨证、特色病种篇三部分编写等整合的建议,整合后有望改善现中医院校的《伤寒论》和《金匮要略》分开教学的不足, 将张仲景的医学思想更全面、准确、真实地呈现出来,更好地传承和发扬中医经典。  相似文献   

15.
《离魂记》在我国古代短篇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作品对坚贞的爱情进行了歌颂,赞扬了年轻男女在恋爱中的自主斗争精神,整个作品中充满了反对封建礼教的光辉。《离魂记》具有奇特的艺术构思,不仅在主题上具有鲜明的特色,在作品结构布局和情节设置上都具有相当高的艺术特色。作者在人物塑造方面具有鲜明简洁的特点,作品的语言富有动作性。整个《离魂记》在文学艺术上达到了一个相当高的水准。本文主要对这些艺术特色进行了分析,旨在提高后世《离魂记》艺术特色的学习。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玛格丽特·阿特伍德《珀涅罗珀记》中女仆的视角为出发点,运用后现代主义的不确定精神,首先解读《珀涅罗珀记》对古罗马史诗《奥德修斯》中女性人物的重构和颠覆,然后分析比较《珀涅罗珀记》中女仆形象与阿特伍德之前作品中的互文对比,构成了语言的狂欢化,运用福柯的话语权理论解析女仆集体话语挑战男性和上层阶级的双层挑战,探究边缘群体在空白处话语权的力量。  相似文献   

17.
作为中国古典诗歌与现代诗歌的经典名篇,《关雎》与《再别康桥》自问世之后,一直传唱不衰。从诗歌主题、意象选择、创作风格三个方面比照两首诗作可以发现:《再别康桥》对于《关雎》的承继绝不仅仅是在用典,这两首相距两千多年的诗歌创作在艺术精神上是如此默契,《关雎》的情意、《关雎》的美穿越了时空,在现代大诗人徐志摩的《再别康桥》中有了一次完美的对接。  相似文献   

18.
陆羽《茶经》是茶文化的“圣经”.发展当代茶文化必须继续重视陆羽《茶经》,以弘扬光大陆羽的精神;必须精研陆羽《茶经》,于继承中创新;必须超越陆羽《荼经》,接轨世界,与各国茶人合作.建议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组织各国茶经济、茶文化专家编撰《世界茶经》,以推动全世界的茶经济、茶文化持续发展,造福全人类.  相似文献   

19.
赵天相 《农业考古》2004,(2):256-258
《陆文艺自传》是研究陆羽的重要文献,也是除《茶经》之外得以留存至今的陆羽的主要文献。但是对这篇重要文献的认识,历来存在一些疑窦和歧见,至今未能在研究上有所突破。笔者不揣浅陋,试作一点大胆的假设和分析,以期促进这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20.
姜新兵 《农业考古》2019,(5):177-181
茶的名称历来按照《茶经》的说法有“茶、槚、蔎、茗、荈”五名之说,但仔细核对文献发现:“槚”的本义并不是指茶,是郭璞对《尔雅》所作的注中的理解;《晏子春秋》中的“茗菜”应是“苔菜”之误;“蔎”一般被解释为香草;《尔雅》《说文解字》等东汉以前训诂类文献也未收录“茶”和“茗”字,从训诂学和文字学角度来看,茶的利用时间应不会早于东汉时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