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养殖场分离的耐氟喹诺酮类药物的大肠杆菌基因突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从养殖场动物、环境和饲养员分离的大肠杆菌的gyrA 和parC 基因突变特征。【方法】用琼脂稀释法测定环丙沙星和恩诺沙星对菌株的最小抑菌浓度。PCR扩增gyrA 和parC 基因的喹诺酮耐药决定区,扩增的片段长度分别为525 bp和487 bp,PCR产物直接测序。【结果】在63株突变株中,在GyrA 亚基发生的氨基酸替代有Ser83→Leu(62株)和Asp87→Asn(52株)、Asp87→Tyr(2株)、Asp87→His(2株);ParC 亚基的氨基酸替代有Ser80→Ile(47株)、Ser80→Arg(2株)和Glu84→Val(3株)、Glu84→Lys(4株)、Glu84→Gly(5株)、Glu84→Ala(1株)。环丙沙星对菌株的MIC小于0.125μg·ml-1时,GyrA和ParC亚基均没有任何变异;环丙沙星的MIC为0.125~0.25 μg·ml-1时,GyrA亚基出现单一氨基酸替代;环丙沙星的MIC为0.5~32μg·ml-1时,出现GyrA 83位和87位双替代或者GyrA83和ParC80位双替代;环丙沙星的MIC为4~128μg·ml-1,发生GyrA 双替代和ParC单替代;环丙沙星的MIC在16~128μg·ml-1,发生GyrA双替代和ParC 双替代。【结论】不同来源的耐氟喹诺酮类药物的大肠杆菌GyrA和ParC具有多种氨基酸替代类型,而且GyrA和ParC突变位点的数量与菌株对氟喹诺酮类耐药水平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本文探究了松墨天牛核受体共激活因子7基因的功能和作用方式。【方法】采用cDNA末端快速扩增(RACE)方法获得了松墨天牛NCOA7基因的cDNA全长序列,命名为MaNCOA7(GenBank登录号:KU240004);通过RT-qPCR分析得出松墨天牛MaNCOA7基因在卵、幼虫、蛹、成虫4个虫态、幼虫脂肪体等6个组织和成虫鞘翅等10个部位的表达模式。【结果】MaNCOA7基因的cDNA序列全长为3345 bp,其中开放阅读框(ORF)长2970 bp,编码989个氨基酸,由此推测的蛋白分子质量为111 220.4ku,等电点为5.11。MaNCOA7的氨基酸序列与赤拟谷盗相似性最高,为83.6%,与赤拟谷盗处在系统发育树的同一个分支上;没有信号肽和跨膜区,属于亲水性氨基酸,含有丝氨酸(Ser)、苏氨酸(Thr)、酪氨酸(Tyr)磷酸化位点数分别为62、21、11个。MaNCOA7基因在幼虫虫态表达量最高,在卵虫态表达量最低;在幼虫6个组织中均有表达,且有显著差异(P0.05),其中在幼虫脂肪体中表达量最高,在幼虫马氏管中表达量最低;在成虫10个部位中均有表达,且有显著差异(P0.05),其中在成虫鞘翅的表达量最高,在成虫马氏管的表达量最低。【结论】推测MaNCOA7基因在松墨天牛幼虫脂肪体中参与调控某些代谢过程或组织器官的生理功能,并可能参与了松墨天牛羽化过程中鞘翅和前胸背板的骨化过程。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中国CTLV分离物外壳蛋白(CP)基因的变异情况。【方法】对来源于中国不同地区、不同寄主品种的18个柑橘碎叶病毒(CTLV)分离物进行RT-PCR、克隆、测序,应用DNAMAN软件进行序列分析。【结果】18个分离物的CP基因全长714 nt, 推导的CP含237个氨基酸。CP核苷酸序列及推导的氨基酸序列最大相似性分别为88.5%~99.9%和91.1%~99.6%。与核苷酸序列G289→A或C、A409→C和G414→T的单碱基突变相对应,CTLV外壳蛋白第97、137、138位氨基酸在强、弱毒分离物之间存在差异,多数弱毒分离物为Q97或K97、Q137、H138,而多数强毒分离物为E97、R137或K137、Q138。在根据CP氨基酸序列构建的系统进化树上,本研究获得的18个CTLV分离物至少可以划分为2个组群,其中,在指示植物上表现较弱症状的多数(4/6)CTLV分离物划分在第Ⅰ组群,多数(10/12)CTLV强毒分离物划分在第Ⅱ组群。【结论】CTLV外壳蛋白基因相对保守,其第289、409、414位碱基在强、弱毒分离物之间存在差异,可能与病毒致病性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明确白藜芦醇对杜长大猪UCP3基因表达及脂肪代谢的影响,为揭示猪优良肉质性状形成机制打下基础。【方法】提取2月龄杜长大猪皮下脂肪组织RNA,采用RT-PCR扩增杜长大猪UCP3基因编码区(CDS)序列,运用在线软件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并以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白藜芦醇(400 mg/kg,饲喂30 d)对杜长大猪脂肪中UCP3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从杜长大猪皮下脂肪组织中成功克隆获得UCP3基因CDS序列,全长927 bp,共编码308个氨基酸,其蛋白分子质量33673.09 Da,理论等电点(pI)9.44;与普通猪的UCP3基因序列相比,杜长大猪UCP3基因编码序列共有9处发生碱基突变,其中4处为错义突变,导致UCP3蛋白有4处氨基酸突变,分别为第74位脯氨酸(Pro)→亮氨酸(Leu)、第150位甘氨酸(Gly)→精氨酸(Arg)、第203位Arg→Gly和第259位缬氨酸(Val)→Leu。杜长大猪UCP3基因CDS序列与普通猪UCP3基因CDS序列的同源性为99.0%,其UCP3蛋白二级结构中以α-螺旋占比最高(46.43%)、β-转角占比最低(7.47%),属于亲水性蛋白。饲喂白藜芦醇(400 mg/kg)能极显著上调杜长大猪皮下脂肪UCP3基因表达(P0.01),其相对表达量是对照组(不饲喂白藜芦醇)的2.06倍。【结论】白藜芦醇是通过上调杜长大猪UCP3基因表达而影响其脂肪代谢。  相似文献   

5.
白僵菌和绿僵菌蛋白对松墨天牛致病性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从4株白僵菌和1株绿僵菌中提取了10种全蛋白提取液,以林业害虫松墨天牛幼虫为试虫,筛选出菌株Bb36的全蛋白提取液Bb36W-Z和Bb36N-Z,再从中分离出12种单一蛋白提取液,生测发现虫生真菌蛋白Bb36W-D对松墨天牛幼虫具有较强的注射毒性,经其处理后的试虫酯酶谱发生明显变化,致使松墨天牛幼虫内部组织发生病变.  相似文献   

6.
王立新  王森  郜爱玲 《中国农业科学》2010,43(19):4081-4087
【目的】研究扁桃胶的氨基酸和单糖组成以及多糖结构。【方法】利用离子色谱仪测定扁桃胶的氨基酸和单糖组成;采用红外色谱仪分析多糖结构。【结果】扁桃胶的氨基酸成分为Arg、Ala、Thr、Gly、Val、Ser、Pro、His、Phe、Glu、Asp、Tyr等12种氨基酸。其中Thr含量(百分比)最高,为47.89%。扁桃胶的单糖主要由葡萄糖醛酸、木糖和半乳糖和阿拉伯糖组成。另外,还有少量的鼠李糖和海藻糖,这6种成分的摩尔比为24.35﹕9.25﹕33.75﹕31.60﹕0.74﹕0.31。初步推断扁桃胶的多糖主链结构可能由1,6-linked Galp和1,4-linked Araf构成;非还原性末端基团为1-linked Fucp、1-linked Ribf或1-linked GluA;分枝点主要位于1,2,6-linked Galp上。【结论】本研究可以作为扁桃胶深度开发利用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7.
为明确嗜水气单胞菌临床分离株对常用氟喹诺酮类药物的敏感性和耐药菌株中gyrA和parC基因的突变情况。试验采用自动化细菌药敏分析仪测定4种常用氟喹诺酮类药物对23株鱼源嗜水气单胞菌的最低抑菌浓度,并依据耐药数目的不同选取9株嗜水气单胞菌,PCR扩增其gyrA及parC基因的喹诺酮抗性决定区(QRDR),直接测序后进行多序列比对分析。结果显示:嗜水气单胞菌对诺氟沙星、氧氟沙星、恩诺沙星和环丙沙星的耐药率依次为8.7%、30.4%、73.9%和43.5%;序列分析发现gyrA基因编码的第83位氨基酸存在Ser→Ile、Ser→Val的突变,parC基因编码的第87位氨基酸同样存在Ser→Ile的突变。表明临床分离的嗜水气单胞菌对恩诺沙星耐药最为严重,氧氟沙星、环丙沙星次之,对诺氟沙星较为敏感;尽管绝大多数耐药菌株的药物靶位基因QRDR区域有突变发生,但是菌株的耐药性与药物靶位基因QRDR区域有无发生突变并不存在线性关联,提示我们药物靶位的变化并非是氟喹诺酮类耐药菌株唯一的抗性机制。  相似文献   

8.
 2006~2007年间,从中国农业大学动物医院采集的犬细小病毒粪便样本中随机抽取20份,采用PCR技术,扩增了这20份样本的犬细小病毒VP2全基因序列。经核苷酸及推导的氨基酸序列分析发现,20个样本中,有19个样本属于CPV-2a,1个为CPV-2b,且所有病毒样本的297位均发生Ser→Ala的置换;基因型为CPV-2a病毒样本的555位均发生回归性置换(Ile→Val)。与经典的CPV-2a/b毒株比较,部分样本还出现了新位点氨基酸置换现象。其中,样本CPV/BJ005/07与CPV/BJ008/07 VP2的139位氨基酸残基由Val置换为Ile;80%(16/20)的样本在324位有Tyr→Ile的置换;样本CPV/BJ004/07和CPV/BJ050/07分别在226(Ser→Asn)与382(Arg→Lys)位发生置换。运用DNAStar软件对上述置换的氨基酸残基进行综合分析发现,除Ile-139突变意义不大外,Ile-324、Asn-226和Lys-382均处在VP2蛋白潜在的抗原表位区域,有着重要的生物学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克隆条锈菌诱导的小麦过敏性反应(Hypersensitive induced reaction,HIR)基因TaHIR4,分析其编码蛋白的结构、进化与功能。【方法】采用电子克隆、RT-PCR技术,从条锈菌侵染的小麦中,分离过敏性诱导基因TaHIR4,并对其进行克隆和序列分析;利用InterProScan、TMpred、SignalP 3.0、PSORT等在线分析工具,预测TaHIR4蛋白的保守结构域、跨膜结构、信号肽、细胞定位等特征;采用DNASTAR软件分别进行氨基酸序列同源性比对和进化树分析。【结果】分离到小麦过敏性诱导基因,命名为TaHIR4(867bp,GenBank注册号为FJ028663),该基因编码1条由288个氨基酸组成的多肽;TaHIR4蛋白含HIR蛋白家族的保守SPFH(Stomatins,Prohibitin,Flotillins,HflK/C)、PHB(Prohibitin homologues)结构域,有4种典型的motifs(蛋白激酶、酪蛋白激酶Ⅱ、酪氨酸激酶磷酸化和N-豆蔻酰化位点),N末端的19个氨基酸序列内部存在跨膜信号肽结构,可能属于分泌蛋白;TaHIR4与HvHIR4蛋白的亲缘关系最近,同源性最高(98%),其次为OsHIR4,同源性为91%。【结论】分离到1个条锈菌诱导的小麦HIR基因TaHIR4,其编码蛋白可能属于分泌蛋白,在胞外行使功能。  相似文献   

10.
克隆和分析德保矮马的生长激素(GH)基因全序列.阳性重组质粒测序表明:德保矮马GH基因碱基序列全长1 922 bp(GenBank登录号为EU939447),包含完整的5个外显子和4个内含子.与纯血马比较,有19个碱基位点突变,其中11个位于外显子区域,有义突变4个,第924位碱基C→T致使第70位氨基酸由Thr→Ile,第1 249位碱基C→T使第112位氨基酸Pro→Leu,第1 287位碱基A→T使第125位氨基酸Ser→Cvs,第1 309位碱基A→C使第132位氨基酸Asp→Ala.以GH编码区构建物种的亲缘进化树,GH基因在进化中比较保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