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随着生物科学的不断发展,遗传标记辅助选择(MAS)已经在动物改莨中获得了较大的遗传进展.其中最关键的环节是识别有效的遗传标记。即这一标记应与控制这些数量性状的基因(QTL)处于连锁不平衡(linkage disoquilibrium)状态。目前遗传标记技术在动物遗传育种中的研究已取得一定进展。  相似文献   

2.
为深入了解简单重复序列(Simple sequence repeats, SSR)分子标记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情况,为今后开展水产养殖动物的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综述了SSR的开发方法以及SSR在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分析、数量性状的定位、DNA指纹图谱构建、遗传连锁图谱构建等方面的研究进展。SSR分子标记在水产养殖动物的种质鉴定、遗传距离分析、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等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SNP的研究进展及其在家畜育种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石磊  岳文斌 《畜禽业》2007,200(3):2-4
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作为新的遗传标记,已广泛应用于动物遗传育种、基因定位、克隆和遗传多样性等方面的研究。文章对SNP的概念、检测方法进行了详细阐述,并综述了SNP在动物遗传育种和家畜繁殖技术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4.
鱼类和水生动物基因组作图研究的现状及前景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童金苟 《水产学报》2001,25(3):270-278
鱼类和水生动物基因组作图(genome mapping)研究落后于陆生动物。水生经济动物的遗传图谱只是最近二、三年才有报道[1-3]。虽然起步晚,但以鱼类为代表的水生动物的基因组研究已经有了可观进展。本文试图从如下几个方面作一综述:1.分子遗传标记及其在基因组作图研究中的应用,2.水生动物基因组研究的现状,3.水生动物基因组作图的前景。1 分子遗传标记及其在基因组作图研究中的应用1.1 分子遗传标记 遗传标记一般可分为形态学标记、细胞学标记、生化标记和DNA分子标记。其中只有DNA分子标记是核苷酸水…  相似文献   

5.
水产动物多性状复合育种技术已发展成为国内水产选择育种的重要技术体系。在限定的近交水平下,如何选种和配种实现遗传进展最大化是当前该体系亟待解决的一个突出问题。在动植物选择育种中,最佳遗传贡献理论(Optimum Contribution,OC)已成为平衡育种核心群长期遗传进展与近交水平的有效工具。本文论述了OC理论的提出背景和发展过程、不同优化算法的特点和该理论在动植物选择育种中的应用进展,并进一步综述了基于基因组信息的OC理论研究新进展。遗传贡献目标函数的优化算法主要包括拉格朗日乘数法、半正定规划法和差分进化算法等。基于拉格朗日乘数法,执行OC选择10代后获得的遗传进展要比最佳线性无偏预测法(Best Linear Unbiased Prediction,BLUP)育种值直接选择高21%-60%。针对水产动物等高繁殖力大群体,育种学家进一步改进了算法,利用候选亲本父母本群体的加性遗传相关矩阵来计算候选亲本群体的加性遗传相关矩阵和逆矩阵,降低了逆矩阵的维数,提高了最佳遗传贡献值的计算效率。但是拉格朗日乘数法并不能保证求解出的遗传贡献值为全局最大值,而半正定规划方法利用内点算法可以获得候选亲本的最佳遗传贡献值,与前者相比遗传进展可进一步提高1.5%-9%。差分进化算法可将遗传进展、遗传多样性、后代近交、场间遗传联系、多阶段选择、分子标记利用和成本等多种因素纳入目标函数进行优化,同时完成个体选择和交配方案制定两个关键任务。复合系谱和基因组信息,在限定的近交水平下,可以获得更为准确的遗传贡献值,遗传进展可进一步提高。OC选择已经应用在畜牧、林木育种研究中,育种群体的近交水平得到了有效控制,与BLUP直接选择相比,目标性状的遗传进展进一步提高(17%-30%)。针对水产动物多性状复合育种技术体系的特点,本文分析了OC理论应用的紧迫性和可行性,提出了亟待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和解决方案,为下一步在水产动物选择育种中应用OC理论提供借鉴和指导。  相似文献   

6.
DNA分子标记是以脱氧核糖核酸多态性为基础的遗传标记.本文综述了DNA分子标记技术在环节动物、软体动物、甲壳动物、鱼类等我国海水养殖动物中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分析、亲缘关系鉴定、品系家系鉴别、构建遗传连锁图谱、数量性状定位等方面的应用.指出了目前DNA分子标记在海水养殖动物遗传改良和辅助育种等研究领域存在的问题,最后对该领域的研究提出展望,以期为海水养殖动物遗传育种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何田 《畜禽业》2008,(6):24-26
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AFLP)是一种新型分子标记。该技术原理简单,引物设计巧妙,既具有RFLP技术的可靠性又具有RAPD技术的高效性,被称为"最有力的分子标记"。近年来其在遗传多样性的研究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动物遗传多样性的研究对揭示生物群体的进化历史或对生物资源的有效利用与保护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主要论述AFLP的技术原理、要求及特点,并介绍其在动物遗传多样性研究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8.
水产动物育种值估计方法及其应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育种值是选种和配种计划制定的基础,育种值估计是水产动物选择育种的重要内容之一,育种值估计的准确性直接影响着育种项目的遗传进展和选择效果。本文综述了3种育种值估计方法,选择指数、最佳线性无偏预测BLUP法和标记辅助BLUP方法的原理、优缺点及其在水产动物育种中的应用进展。众多研究表明,基于系谱结构和表型信息的BLUP方法将成为水产动物育种中一种快速有效的育种值估计方法。  相似文献   

9.
我国扇贝养殖规模占世界首位,栉孔扇贝( Chlamys farreri ) 、华贵栉孔扇贝( Chlamys nobilis ) 、虾夷扇贝( Patinopecten yessoensis) 和海湾扇贝( Argopecten irradians ) 是4 种主要养殖扇贝种类。本文主要概述我国4种主要养殖扇贝微卫星标记开发现状以及在遗传多样性分析、遗传图谱构建、物种鉴定等方面取得的研究成果和应用进展,为微卫星标记在扇贝类遗传学研究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0.
鱼类的性别遗传机制正处于分化的初级阶段,其性别决定受环境因素和遗传因素的共同控制,其性别决定机制比较复杂.一直以来鱼类与性别连锁的遗传标记的研究备受到关注,近年来在分子标记方面的研究取得一些进展.本文从表型标记、蛋白质标记和DNA分子标记三方面对鱼类的性别决定和性别遗传标记研究现状进行综述,着重介绍鱼类DNA水平上的性别遗传标记的研究进展,为鱼类的性别标记及性别控制研究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1.
分子标记是继形态标记、细胞标记和生化标记之后发展起来的一种比较理想的遗传标记技术。本文综述了DNA分子标记的类型,基本原理和特点,以及分子标记辅助育苗在水产养殖方面取得的可喜进展。  相似文献   

12.
单核苷酸多态性及其在水产动物遗传育种中的应用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是广泛存在于基因组中的一类由单个碱基转换或颠换引起的DNA序列多态性。它是继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微卫星标记(SSR)之后的新一代分子标记,已广泛应用于构建遗传连锁图谱、QTL定位、关联分析及研究群体遗传结构与亲缘关系等方面。本文主要介绍了SNPs的概念、特点及检测SNPs的主要方法,综述了SNPs在水产动物遗传育种中的研究进展,以期将SNPs更广泛地应用于水产动物群体遗传、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和生物进化等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13.
遗传标记(Genetic markers)是指与目标性状紧密连锁,同该性状共同分离且易于识别的可遗传的等位基因变异[1].主要包括形态学标记、细胞学标记、生化标记和DNA分子标记4种类型.遗传标记不仅在遗传学的建立和发展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也是研究生物遗传多样性的重要工具.  相似文献   

14.
作为第三代分子标记,单核苷酸多态性标记(SNP)具有丰富度高、密度大、稳定性强、共显性等特点,成为目前虾、蟹等经济甲壳动物中应用最广泛的分子标记技术。本文对经济甲壳动物中SNP技术的发展及其在高密度遗传连锁图谱的构建、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分析、分子辅助育种等方面的应用进展进行了综述,并提出了未来有待加强的研究方向,以期为经济甲壳动物种质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5.
DNA标记技术在鱼类遗传育种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DNA标记技术概述遗传标记(genetic markers)是分类学、育种学和物种进化研究的主要技术指标之一,是基因型(genetype)的特殊的易于识别的表现形式。当前遗传标记主要有4种类型:①形态标记(morphological markers)即生物的形态特征,如鱼的体色、体长、体高等;②细胞学标记(cyto  相似文献   

16.
徐兴莉  杨虎 《畜禽业》2011,(12):34-35
微卫星标记具有丰富的多态性、数量多且在基因组中分布均匀、易于检测、呈共显性遗传等特点,因些作为对生物性状进行遗传分析的主要工具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动物的研究当中,在动物遗传育种方面主要应用有鉴定个体亲缘关系或品系间的遗传结构、鉴定个体亲缘关系或品系间的遗传结构、构建遗传图谱等。  相似文献   

17.
<正>遗传标记(Gnenetic markers)是指可以明确反映遗传多态性的生物特征在现代遗传学中,遗传多态性是指基因组中任何座位上的相对差异。自从19世纪中期,奥地利学者孟德尔首创了将形态学性状作为遗传标记的应用  相似文献   

18.
我国缢蛏养殖规模不断扩大,而缢蛏主产区苗种的遗传结构却缺乏系统的分析研究.利用微卫星标记和线粒体CO Ⅰ序列分析了我国浙闽沿海8个缢蛏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分化水平.基于微卫星标记的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群体的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Ne)为6.2 ~9.0,期望杂合度(He)为0.806 ~0.875;基于线粒体CO Ⅰ标记的遗传多样性结果显示,单倍型多态性(Hd)为0.942 ~ 1.000,核苷酸多样性指数(P)为0.005 6~0.011 5.基于微卫星标记的群体间遗传分化值(FST)为0.001 4~0.063 8,除NH和SM群体外,其他群体间均具有显著性差异;基于线粒体CO Ⅰ标记的群体间遗传分化值(FST)为0.000 9~0.368 0,部分群体间具有显著性差异.基于微卫星标记和线粒体CO Ⅰ标记的聚类结果表明,位于同一海湾内的群体首先聚类在一起,但是浙江和福建沿海8群体并不符合地理距离隔离模式的聚类方式,而呈现出浙江群体和福建群体的交叉聚类.由此可见,我国缢蛏主产区浙闽沿海群体仍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水平,但是异地群体间产生了基因交流,并形成了新的地方性种群.  相似文献   

19.
应用SSR和SRAP标记构建青虾遗传连锁图谱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SSR和SRAP标记结合拟测交策略构建青虾(Macrobrachium nipponense)遗传连锁图谱。共有175个标记(含27个SSR、148个SRAP标记)分布在53个连锁群上。每个连锁群含2~8个标记,其中不少于3个标记的连锁群有35个,连锁对18个,平均每个连锁群的标记数为3.3个;连锁群长度在6.7~91.2 cM之间,相邻标记间最大间隔为49.0 cM,最小为1.4 cM,平均间隔为13.1 cM。青虾框架图谱长度为997.2 cM,图谱观察总长度为2 270.5cM,根据估算,青虾遗传连锁图谱预期长度为4 380.6 cM,图谱的覆盖率为51.83%。本研究构建了青虾遗传连锁图谱,该图谱也是淡水虾蟹类第一张遗传连锁图谱,可为青虾QTL定位、基因克隆、遗传选育等提供指导,并为进一步构建高密度的青虾遗传连锁图谱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
线粒体DNA标记在头足纲动物分子系统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动物线粒体DNA(mtDNA)基因组具有在细胞中大量存在、缺少重组、多为母系遗传、缺少内含子以及进化速率高等特点,广泛应用于比较和进化基因组、分子进化、种群遗传、物种鉴定和不同分类水平上的系统发生学研究。头足类作为软体动物门中的重要经济种类,其分类和系统进化研究历来是热点领域。本文主要对头足类动物mtDNA组成与特点(包括基因组成、重排等)、常用mtDNA标记对其不同分类阶元的适用性以及线粒体基因片段和全基因组在头足类系统演化中的作用进行了阐述,并对未来发展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